首页 > 学术论文

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及苯系物协同代谢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6:17
热度:

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及苯系物协同代谢研究【摘要】:垃圾填埋场释放的填埋气中,CH4和恶臭气体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利用生物技术控制垃圾填埋场CH4和有机恶臭

【摘要】:垃圾填埋场释放的填埋气中,CH4和恶臭气体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利用生物技术控制垃圾填埋场CH4和有机恶臭气体排放污染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方式。鉴于填埋气主要通过填埋场覆土层释放进入环境中,而填埋覆土主要为兼/厌氧环境,结合CH4和有机恶臭污染物(以苯系物为代表)都能以NO3-、SO42-等为电子受体进行厌氧氧化而降解的最新科学研究进展,本研究以填埋覆土作为介质,首先通过运行模拟填埋覆土反应柱试验、同位素示踪试验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试验,考察了填埋覆土中的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的特性及效能,评估填埋覆土中的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去除甲烷的潜力,并初步探索其反应过程和机理;其次通过小瓶静态批式培养试验考察了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协同代谢苯系物的特性和潜能,并以二甲苯作为代表物,初步探索其可能的协同代谢降解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可进行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DAOM)。无论是回灌NO3--N溶液还是渗滤液,试验组(R2)和对照组2(R3)反应柱中CH4去除,对照组1(R1)、R2和R3中N2和CO2的产生都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渗滤液短期回灌对填埋覆土中DAOM起促进作用,渗滤液长期回灌会对覆土中DAOM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NO3--N溶液回灌时R2中甲烷氧化速率为(27.99±1.14)mg CH4·kg-1覆土干重·d-1,对照组R3中甲烷氧化速率为11.25 mg CH4·kg-1覆土干重·d-1;短期回灌NO3--N渗滤液时,R2中甲烷氧化速率为(25.40±3.26)mg CH4·kg-1覆土干重·d-1,对照组R3中甲烷氧化速率为(14.30±4.74)mg CH4·kg-1覆土干重·d-1;长期回灌NO3--N渗滤液时,R2中甲烷氧化速率为(19.42±6.69)mg CH4·kg-1覆土干重·d-1,对照组R3中甲烷氧化速率为(7.18±1.20)mg CH4·kg-1覆土干重·d-1;(2)同位素示踪试验表明填埋覆土中NO3--N在反硝化与甲烷厌氧氧化耦合过程中,CH4更多的被转化成了无机碳,而细胞积累较少;微生物在利用氮元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N还原为N2或转化为有机氮;随着覆土反应柱运行,模拟柱中土壤微生物结构较原始土样发生变化;处理柱R2反应柱和对照柱R3内的微生物结构类似,且各个反应柱(尤其是R2)中出现优势菌群;从FAM、HEX荧光标记测定谱图来看,R2和R3反应器中峰高、峰面积增大的波峰点位一致,因此可以推测R2反应器中起主导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源自于具有厌氧甲烷氧化功能的细菌;(3)覆土对苯系物的去除是先吸附后降解。单独添加NO3-或CH4都能促进填埋覆土中苯系物的降解;同时添加NO3-和CH4能更好的促进苯系物的去除,且不降低CH4去除率;甲苯、二甲苯和异丙苯的去除率最高可达65%、88%和82%,远高于不添加NO3-和CH4对照处理的53%、76%和31%;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过程可以促进苯系物的降解,表明在垃圾填埋覆土中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协同代谢苯系物有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填埋覆土 厌氧甲烷氧化 硝酸盐 耦合 苯系物 协同代谢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70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9-14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14-15
  • 1.4 技术路线15
  • 1.5 创新点15-16
  • 技术路线图16-17
  • 第二章 填埋覆土中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特性研究17-37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17-20
  • 2.2 试验结果与讨论20-36
  • 2.3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过程及微生物机理初探37-48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37-39
  •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39-46
  • 3.3 本章小结46-48
  • 第四章 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协同代谢苯系物的特性研究48-66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48-51
  •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51-64
  • 4.3 本章小结64-66
  • 第五章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6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76-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豆俊峰;丁爱中;孙寓姣;

垃圾填埋场挥发性有机物研究    徐捷;吴诗剑;夏凡;吴迓名;王歆文;李炎;宋钊;

土壤中64种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李利荣;吴宇峰;杨家凤;时庭锐;

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冯俊熙;陈多福;

城市垃圾渗滤液污染控制技术综述    马月;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benzene series compounds by mixed cultures based on optional electronic acceptors    

Anaerobic BTEX degradation in soil bioaugmented with mixed consortia under nitrate reducing conditions    

广州大田山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现状的调查    范家明,周少奇

BTEX厌氧降解纯菌株的筛选及降解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邓栋;刘翔;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或底泥中的八种苯系物    胡红美;孙秀梅;郭远明;钟志;金衍健;

丝状石油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胡长庆;鲍玉婷;徐伟;郑春艳;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对环境及居民健康的影响    覃德芹;胡秀莲;

微生物对冻土生境的适应以及对全球变化和寒区工程扰动的响应:进展与展望    杨思忠;金会军;魏智;吉延峻;何瑞霞;

近10a来冻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胡平;伍修锟;李师翁;刘光琇;张威;杨轩;

BTEX污染物的厌氧降解机制及微生物特性分析    豆俊峰;丁爱中;孙寓姣;

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的微环境研究    李东艳,钟佐燊,孔惠,刘菲,王艳玲

反硝化条件下BTEX微生物降解研究    高艳辉;陈余道;李本召;黄旋;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特性分析    刘东;喻晓;罗毅;孙建亭;江丁酉;谈正雄;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水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生物降解    韩东强;马万云;陈瓞延;

环境样品分析    但德忠;姚玉玲;蒋雯菁;

焚烧火炬对填埋气中恶臭物质的去除效果(研究初报)    路鹏;张宗正;王志茹;田光;程伟;李燃;

工业气态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研究    修光利;张萍;黄雪娟;张大年;

BTEX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及研究进展    曾冬辉;宾丽英;谢光炎;

人工神经网络在源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张君;刘咏;商细彬;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恶臭污染特征研究    段振菡;陆文静;

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处理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减排管理对策分析    马占云;李文涛;卢延娜;李海玲;高庆先;岳波;

Determination of Odorants from Leachate of a Landfill Site in Australia    Xinguang Wang;Gavin Parcsi;Eric Sivret;Minh Le;Donelda Campbell;Richard Stuetz;

Fenton活化后污泥基炭的H_2S去除研究    孙中涛;王亚琛;楼紫阳;朱南文;

河流渗滤系统中BTEX污染去除机理研究    马燕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石油烃厌氧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吴伟林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    周蕾

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以某城市近郊为例    李海明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实验研究及理论    李东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生活垃圾快速降解及其生物脱氮的机理研究    何若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控制技术研究    焦斌权

鼠李糖脂合成酶Rh1A和Rh1B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及在石油微生物中的表达和应用研究    李清心

砂土中柴油迁移土柱实验与反硝化条件下苯生物降解微环境实验研究    李东艳

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萌

用于填埋场臭气控制的微生物除臭剂开发与除臭机理研究    崔玉雪

粘性土的不同特征对多环芳烃阻隔能力影响研究    裴丽欣

曝气吹脱-倒置A~2/O协同处理渗滤液与城镇污水的中试研究    万鹏

水化硅酸钙与沸石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水中低浓度氮磷研究    董阳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过程的物理化学现象与研究    何明

垃圾渗滤液的深度氧化处理试验研究    李静

南极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的研究:分离、鉴定和降解基因的检测    马迎飞

反硝化条件下土水系统中苯的降解    孙伟舰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可生物降解组分降解量化分析    李志华

垃圾填埋气(LFG)用作车辆燃料资源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陈家军,于艳新,董晓光,邹继良

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及其研究现状    王罗春,赵由才,陆雍森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苯系物    吴宇锋,杨家凤,魏恩棋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气体的产生、控制及利用综述    刘富强,唐薇,聂永丰

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周围水环境污染的研究    郑曼英,李丽桃,邢益和,雷泽辉

海气CO_2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应用研究进展    鲁中明;戴民汉;

垃圾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控制    王敏,王里奥,刘莉

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混凝-膜处理工艺研究    闫铨钊;朱彦青;王明花;周军;方少明;张宏忠;

北京近郊土壤中痕量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研究    马玲玲,劳文剑,王学彤,刘慧,储少岗,徐晓白

凝胶渗透色谱和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分离组合法测定糙米中的残留农药    李樱,储晓刚,仲维科,李淑娟,何友昭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甲烷氧化细菌催化二氧化碳生物合成甲醇的研究    崔俊儒,辛嘉英,牛建中,夏春谷,李树本

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行为实验室模拟研究    何品晶;瞿贤;杨琦;邵立明;高志文;

垃圾填埋场覆土层Ⅱ型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结构    郭敏;何品晶;吕凡;邵立明;

生活垃圾填埋操作方式对覆土中Ⅰ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研究    余婷;何品晶;吕凡;邵立明;

填埋场甲烷氧化覆盖层研究进展    郑南;杨殿海;王莉;

不同生物覆盖层厚度对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杨文静;董世魁;张相锋;朱磊;陆文静;王洪涛;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吴军华;

铜对甲烷氧化菌素生产的影响及甲烷氧化菌素的纯化    闫超泽;张帅;辛欣;藏丹;

甲烷氧化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魏素珍;

改性的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    张志新;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酶代谢甲烷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亮;赵春贵;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结构和功能解析    邢新会;罗明芳;吴昊;王磊;

卤氧化镧应用于甲烷氧化偶联:纳米与常规尺度比较研究    侯玉慧;常刚;翁维正;夏文生;万惠霖;

甲烷氧化细菌的冷冻蚀刻电镜观察    郑中华;

甲烷氧化菌群共代谢降解TCE研究    邢志林;高艳辉;赵天涛;

高密度培养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吴昊;邢新会;缑仲轩;

基于喷墨打印对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筛选    王申亮;范杰;

甲烷氧化偶联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孙思;季生福;王开;丁大为;李成岳;

双层床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工艺研究    潘登;季生福;王开;唐晶晶;

添加不同营养元素对水稻土甲烷氧化菌氧化CH_4能力的影响    郑勇;刘新展;张丽梅;贺纪正;

我国煤矿乏风甲烷氧化技术达世界水平    王羉声

加科学家发现新甲烷氧化菌    杜华斌

氮素和氧气对水稻土中甲烷氧化的调控机理    胡盎

淡水环境中新型酯酶和甲烷氧化菌的筛选与鉴定    武超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冰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利用甲烷氧化混合菌生物合成聚β-羟基丁酸酯    董静

计算机辅助催化剂配方优选及在多组分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设计中应用    黄凯

甲烷氧化菌的分离及氧化活性的影响因子研究    周叶锋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周琦琼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陈亮

甲烷氧化菌素检测、生物合成及结构表征    闫超泽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隔离降雨对米櫧天然林土壤甲烷吸收及甲烷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黄永梅

甲烷氧化菌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张健雄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钟小剑

甲烷氧化菌素的生物合成及模拟过氧化物酶研究    姜加良

垃圾填埋场覆土中厌氧甲烷氧化耦合反硝化及苯系物协同代谢研究    柳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