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氧化菌素介导纳米金合成可视化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5:17
热度:

甲烷氧化菌素介导纳米金合成可视化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摘要】:甲烷氧化菌能够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一种分子量仅为1200Da左右的荧光肽,称为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 M

【摘要】:甲烷氧化菌能够向周围环境中释放一种分子量仅为1200Da左右的荧光肽,称为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 Mb),它由7个氨基酸以及包含硫酰唑酮生色团的特殊部分组成,通过2个氧唑N和2个硫酰S与铜高度络合,Mb还可以和Au(Ⅲ)结合并将其还原为Au(0)。在有对苯二酚作为电子供体的条件下,Mb可以催化Au(Ⅲ)持续还原形成纳米金。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使得其水溶液在500-600nm之问具有典型的特征吸收峰和肉眼可观察到的特殊颜色(酒红色或葡萄紫色),纳米金的摩尔吸光系数是其它化合物的儿百甚至上千倍,纳米金的上述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分析检测。 近年来频发的三聚氰胺中毒事件掀起了国内外对三聚氰胺检测的热潮,美国FDA、欧盟和中国政府均对其安全限度进行了规定,成人乳制品规定为2.5ppm (USA),婴幼儿奶粉为1ppm、其它乳制品为2.5ppm(中国)。但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做法依然屡禁不止,因此三聚氰胺的检测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除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象色谱-质谱法等检测外,也有研究人员用金、银纳米粒子检测三聚氰胺,从分散态转变为聚集态,通过颜色变化实现肉眼检测,但该方法需要复杂的纳米金、银制备、保存、修饰过程,不易操作。 本论文在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合成过程中可视化检测三聚氰胺,对奶粉中不同浓度的三聚氰胺进行了检测,考察了奶粉中几种成分对检测的干扰,计算了该方法的检出限及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研究结果如下: 1、对苯二酚的存在明显促进Mb介导纳米金的合成。纳米金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室温,pH=5.3,摩尔浓度比分别为Mb:Au(Ⅲ)=0.5:1, HQ:Au(Ⅲ)=0.4:1,试剂加入先后顺序为10-3M的甲烷氧化菌素500μL,10-ZM的氯金酸100μL,5×10-4M的对苯二酚800μ.L。纳米金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直至反应完全,并对制备出的纳米金溶液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透射电镜(TEM)表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结果表明:酒红色的纳米金溶液与葡萄紫色的相比,其共振吸收峰更窄,且向短波长方向移动(蓝移),峰的对称性更好,金粒子的直径更小更均 形状大多为球形,平均粒径为13nm,而后者除了球形还有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平均粒径为32nm。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具有C=O、C-H、N-H、O-H伸缩振动峰,证明Mb结合在纳米金表面。 2、通过UV-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果显示,Mb溶液中加入1ppm(7.93μmol/L)的三聚氰胺后,会有效的抑制纳米金的形成。检测三聚氰胺的最佳条件为:室温,pH=5.3,摩尔浓度比Mb:Au(Ⅲ)=0.7:1, HQ:Au(Ⅲ)=0.25:1,试剂加入先后顺序为10-3M的Mb溶液700μL,10-2M的氯金酸100μL,5×10-4M的对苯二酚500μL,通过UV-可见光谱可检测到浓度为0.1ppm(0.79μmol/L)的三聚氰胺。对含有0.01(0.079μmol/L)、0.05(0.4nmol/L)、0.08ppm (0.63μmol/L)的三聚氰胺时合成的纳米金进行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表征、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三聚氰胺浓度的升高,纳米金粒子的浓度减小,纳米金粒子的聚集情况逐渐严重,直到0.08ppm时,溶液中已经没有单独的纳米金粒子存在,此时初步阻断纳米金合成,当浓度达到0.1ppm时彻底阻断了纳米金的形成。 3、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最佳条件为:室温,pH=5.3,10-3M的甲烷氧化菌素700μL,10-2M的氯金酸100μL,5×104M的对苯二酚500μL。实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的浓度和与此浓度下纳米金的吸收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肉眼定性检测限为0.7ppm(5.55μmol/L),用UV-可见分光光度计在0.05-0.5ppm(0.4~3.96μmol/L)之间可以实现定量检测,本方法检出限D.L=0.03ppm,即0.26μM,加标回收率在97~103%。通过分析UV-可见吸收光谱图发现,奶粉中Ca2+、Cl-、Fe3+、Mg2+、Na+、葡萄糖、乳糖、蔗糖、精氨酸、谷氨酸、苯丙氨酸、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油、氰尿酸、尿嘧啶对纳米金合成和三聚氰胺检测不存在干扰,只有Vb12及Vc有微小影响。 【关键词】:甲烷氧化菌素 纳米金 三聚氰胺检测 检测限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S252.7;O657.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1 绪论12-22
  • 1.1 引言12-13
  • 1.1.1 甲烷氧化菌12
  • 1.1.2 甲烷氧化菌素12-13
  • 1.2 纳米金的合成、表征13-16
  • 1.2.1 纳米金粒子的特性及制备13-14
  • 1.2.2 纳米金的生物合成14-15
  • 1.2.3 纳米金的表征方法15-16
  • 1.3 纳米金的应用16-20
  • 1.3.1 纳米金在生物标记分析中的应用16-18
  • 1.3.2 纳米金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18-20
  • 1.4 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20-21
  • 1.4.1 三聚氰胺的危害20
  • 1.4.2 国内外三聚氰胺检测的研究现状20-21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课题来源21-22
  • 2 甲烷氧化菌素介导纳米金的合成22-37
  • 2.1 引言22
  • 2.2 实验部分22-23
  • 2.2.1 实验仪器与设备22-23
  • 2.2.2 实验试剂与材料23
  • 2.3 实验方法23-24
  • 2.3.1 甲基弯菌IMV3011的发酵培养23-24
  • 2.3.2 甲烷氧化菌素(Mb)的制备24
  • 2.3.3 甲烷氧化菌素(Mb)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24
  • 2.4 纳米金的制备24-27
  • 2.4.1 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的合成24-25
  • 2.4.2 对苯二酚(HQ)的添加对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5
  • 2.4.3 反应pH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5-26
  • 2.4.4 试剂加入顺序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6
  • 2.4.5 甲烷氧化菌素(Mb)的浓度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6
  • 2.4.6 对苯二酚(HQ)的浓度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6
  • 2.4.7 反应时间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6-27
  • 2.5 纳米金的表征27-28
  • 2.5.1 纳米金的紫外-可见光谱(UV-vis)表征27
  • 2.5.2 纳米金的透射电镜(TEM)表征27
  • 2.5.3 纳米金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27-28
  • 2.6 结果与讨论28-35
  • 2.6.1 甲烷氧化菌素(Mb)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28
  • 2.6.2 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的合成28-29
  • 2.6.3 对苯二酚(HQ)的添加对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合成的影响29-30
  • 2.6.4 反应pH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0
  • 2.6.5 试剂加入顺序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0-31
  • 2.6.6 甲烷氧化菌素(Mb)的浓度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1-32
  • 2.6.7 对苯二酚(HQ)的浓度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2
  • 2.6.8 反应时间对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2-33
  • 2.6.9 纳米金的表征33-35
  • 2.6.10 Mb介导纳米金合成的机理35
  • 2.7 本章小结35-37
  • 3 Mb介导纳米金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建立37-46
  • 3.1 引言37
  • 3.2 实验部分37-38
  • 3.2.1 实验仪器与设备37-38
  • 3.2.2 实验试剂与材料38
  • 3.3 实验方法38
  • 3.3.1 甲基弯菌IMV3011的发酵培养38
  • 3.3.2 甲烷氧化菌素(Mb)的制备38
  • 3.4 三聚氰胺的检测38-40
  • 3.4.1 三聚氰胺对Mb介导纳米金合成的影响38
  • 3.4.2 甲烷氧化菌素(Mb)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38-39
  • 3.4.3 对苯二酚(HQ)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39
  • 3.4.4 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检测39
  • 3.4.5 反应时间对检测的影响39-40
  • 3.4.6 三聚氰胺存在时形成的纳米金的UV-vis光谱及TEM表征40
  • 3.5 结果与讨论40-45
  • 3.5.1 三聚氰胺对甲烷氧化菌素(Mb)介导纳米金合成的影响40
  • 3.5.2 甲烷氧化菌素(Mb)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40-41
  • 3.5.3 对苯二酚(HQ)的浓度对检测的影响41-42
  • 3.5.4 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检测42-43
  • 3.5.5 反应时间对检测的影响43
  • 3.5.6 三聚氰胺存在时形成的纳米金的UV-vis光谱及TEM表征43-45
  • 3.6 本章小结45-46
  • 4 Mb介导纳米金合成在奶粉检测三聚氰胺的应用46-54
  • 4.1 引言46
  • 4.2 实验部分46-47
  • 4.2.1 实验仪器与设备46-47
  • 4.2.2 实验试剂与材料47
  • 4.3 实验方法47-48
  • 4.3.1 甲基弯菌IMV3011的发酵培养47
  • 4.3.2 甲烷氧化菌素(Mb)的制备47
  • 4.3.3 奶粉样品的预处理47-48
  • 4.4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48-49
  • 4.4.1 奶粉中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检测48
  • 4.4.2 三聚氰胺检出限的计算48
  • 4.4.3 奶粉中多种潜在干扰因素的考察48-49
  • 4.4.4 三聚氰胺加标回收率的计算49
  • 4.5 结果与讨论49-52
  • 4.5.1 奶粉中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检测49-50
  • 4.5.2 三聚氰胺检出限的计算50
  • 4.5.3 奶粉中多种潜在干扰因素的考察50-52
  • 4.5.4 三聚氰胺加标回收率的计算52
  • 4.6 本章小结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纳米金的电检测方法与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蔡强,吴维明,陈裕泉

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其应用    石士考

细菌吸附还原贵金属离子特性及表征    傅锦坤,张伟德,刘月英,林种玉,姚炳新,翁绳周,曾金龙

金纳米微粒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孙双姣,蒋治良

纳米金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吴维明,蔡强,陈裕泉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张贵生;

食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雪;

基于金纳米颗粒信号放大效应电化学检测DNA聚合酶    刘金权;倪小祺;何晓晓;王永红;王柯敏;陈智峰;苏婧;晏根平;

甲烷氧化菌素-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苯二酚    辛嘉英;姜加良;张帅;关桦楠;陈林林;夏春谷;

甲烷氧化菌素催化纳米金合成    张铁男;辛嘉英;张秀凤;陈林林;梁金钟;夏春谷;

Determination of Melamine in Animal Blood Product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苗云霞;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血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于伟;吴伟伟;江国永;成国祥;

纳米银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应用    夏传俊,张莉,张锐,赵广超

LB技术制备金纳米粒子单层膜    曲鹏;王英;张亚非;

制备特定尺寸的纳米金颗粒方法及性能表征    郑海霞;黄博能;胡君曼;龚;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禽流感    蔡家利;吴胜昔;胡仁建;姜和;王健;

基于静电沉积壳聚糖铂纳米颗粒复合膜构建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范增杰;马莉萍;李云霞;刘国汉;李工农;韩根亮;

噻吩硼酸修饰的纳米金荧光检测葡萄糖    玄光善;李祥鹏;潘士佳;

纳米粒子探针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谷峪;侯彩霞;韩利华;梁英华;

纳米金应用于蛋白质纤维染色研究    曹瀚文;郑海霞;龚;

PMo-RDG缔合物纳米微粒体系的荧光猝灭和减色机理研究    蒋治良;邹彩霞;刘绍璞;

PdI_4~(2-)-孔雀绿缔合纳米微粒体系的极谱猝灭效应研究    蒋治良;刘绍璞;邹彩霞;

[AuCl_4]~--RDG~+缔合物纳米微粒体系的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李芳;蒋治良;

磷钼杂多酸-乙基紫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邹彩霞;杨明媚;蒋治良;

环丙沙星-荧光桃红n-π荷移络合物纳米微粒体系的光谱特性研究    邹节明;王力生;蒋治良;尹文清;覃爱苗;

DBS-BRDB缔合物有机复合纳米微粒体系的共振散射与荧光猝灭机理研究    王力生;尹文清;蒋治良;邹节明;

水产饲料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优化    黄和;黄春丽;陈荷英;高平;黄国方;罗林;

纳米金-牛血清白蛋白复合物的共振散射光谱分析    刘钊;李尤君;齐林;翁国军;李剑君;

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董元锋;刘温霞;

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研究    宋运涛

靶向纳米生物复合物在癌细胞成像诊断分析、药物输送以及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乔光明

三种鼠传疾病快速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    浦昀

金属纳米颗粒及其聚合物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    陶俊

基于金纳米颗粒构建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赵婧

新型建筑材料—纳米级碳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高迪

三聚氰胺在肉鸡体内残留消除规律及对饲粮养分利用和肉鸡健康的影响研究    丁雪梅

盐胁迫诱导水稻根尖细胞质膜蛋白差异表达及LRR型受体蛋白激酶的功能研究    程彦伟

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晶的制备及在细胞标记中应用的探索    李锋

基于滚环DNA扩增和纳米金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    欧丽娟

鸡新城疫抗体检测试纸条的研制及初步应用    贾清

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魏笑晗

纳米金荧光探针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与应用    于黎娟

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    林峰

催化荧光、共振散射法测定血红蛋白、铜和过氧化氢    张淑静

纳米SiO_2/TiO_2亲水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谢主伟

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郑海霞

热辅助解吸常压化学离子化源的构建与应用    宋庆浩

微波等离子体炬离子化源的构建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万同青

乙酰化介导合成树状大分子稳定化的纳米银颗粒及其性能表征    刘辉

快速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测定法的建立及应用    马丽丽,王玉金,杨书豪,李燕珠,郭瑶,白仲虎,杨艳艳,朱国珍,郑鹏举,王玉珠

免疫层析法用于表面抗原检测    李晨旭,刘洪阳,孙长杰,刘成

应用于PCR技术的DNA聚合酶    盛艳敏;杨燕平;吴英杰;王倩倩;

纳米金的电检测方法与免疫检测中的应用    蔡强,吴维明,陈裕泉

PVP保护还原法制备纳米金溶胶    兰新哲,金志浩,赵西成,苟林峰

三聚氰胺对小鼠肾脏的影响及中药治疗试验    崔雯;朱珊珊;张中文;

三聚氰胺对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的初步观察    朱金凤;佘锐萍;常玲玲;岳卓;田纪景;丁叶;于品;

用免疫电镜的方法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及再生纤维的超微结构和胶体金标记    彭玲,郑姝颖,张培训,郝耀华,谢大鹤,王德炳

郁金香杂色综合症病原的免疫电镜鉴定与检测研究    胡东维,郎少兰,原雅玲,吴云峰

51KD精子膜抗原在精子的表达    喻毅强,沙国柱,郭慧芳,周晓军

纳米金丝电导量子效应    亢占英,宋华,杨志懋,丁秉钧

纳米金末端修饰的时间分辨荧光组装    贺全国,聂立波,刘正春,汤建新,陈洪,何农跃

绿色纳米合成技术在纳米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黄国波;

金纳米制备及催化进展    郭建伟;刘雪刚;丁一刚;刘靖;

生物合成纳米晶的研究进展    付云芝;张永强;

纳米金清洁催化研究获突破    

我国纳米科技实现跨越发展    

我国在核酸药物的纳米载运体系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于双层纳米金修饰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牛凌梅;张玉娜;连靠奇;石红梅;康维钧;

盐诱导纳米金基因探针杂交及其应用研究    展宗瑞;

具有温度响应可逆收缩的纳米金球簇    廉学明;金洁;田佳;赵汉英;

纳米科技现状及展望    李传新;潘春旭;

自旋标记-发光纳米金多模式探针研究    何微娜;林丰;郭祥群;

非标记纳米金光谱法检测雌激素    余玲;张彦峥;王亚丹;张银堂;徐茂田;

纳米功能性纺织品的最新研究进展    郭彬;李青山;

简单方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花及其表面拉曼增强应用    贾文峰;李津如;林官华;江龙;

纳米颗粒制备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效应    李竟先;鄢程;吴基球;

尺寸、结构、形貌可控纳米颗粒制备与调变技术开发    唐芳琼;

基于纳米晶特性的免疫检测研究    李军;纪小慧;洪霞;王连英;贾若昆;菅文平;白玉白;

纳米毒理学研究进展    袭著革;

“纳米食品”安全存疑    本报记者 刘俊

我国纳米生物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思考    张阳德

刘扬:发现“神水”之毒    本报记者 童岱

拨开迷雾看纳米    本报记者 贾书哲

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    何屹

一吨值一亿美元    本报记者 李胜

小纳米 大神通(上篇)    李树龙

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    记者 任荃

微观色彩学与包装设计应用    中国包装联合会纸委会副秘书长 陈希荣

显微世界中的DNA纳米机器人    张唯诚

硒、碲及其化合物纳米线的液相化学合成和电子器件性能的研究    陶洪

金纳米棒—适配子耦联物的研制及其在体内外肿瘤热疗中的应用研究    杨淑华

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调控合成、组装及其性能研究    霍子扬

水溶性掺杂型纳米晶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庄家骐

稀土掺杂发光纳米晶的制备及在细胞标记中应用的探索    李锋

纳米金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    夏玮

纳米活性界面构建新方法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    雷存喜

分级结构纳米线的制备、表征与器件研究    徐林

纳米金在雄性生殖毒理和雄性避孕中的功能研究    李文清

基于硒纳米颗粒的新型生物材料研制与表征方法研究    童春义

纳米颗粒的包覆及合成机理研究    王兆光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纳米晶的合成及其荧光传感性质    王玮

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李德华

新型纳米铂修饰玻碳电极的研究与应用    黄金桃

利用半胱氨酸制备生物相容性纳米颗粒的研究    韩洪亮

纳米金的合成及其在生物中的应用    吴爽

共振表面等离子激元光场增强的纳米结构优化研究    田野

基于硅氧烷的基因载体的制备及体内基因转染的研究    张亚菲

利用毫秒脉冲激光合成新型纳米结构    吕奎明

基于纳米多孔金片电极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李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