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N_2O)释放和甲烷(CH_4)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0:12
热度: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N_2O)释放和甲烷(CH_4)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摘要】:甲烷和氧化亚氮是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决于CO_2,居第二、三位。目前

【摘要】: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它们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仅决于CO_2,居第二、三位。目前国内外关于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的研究,仅局限于报道大田作物在当季生长期内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及其影响因子,但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及相互间关系至今未见报道。因此,研究农业设施栽培条件下,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及其微生物学机理,既可明确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通量,又能提供有效控制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措施,为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研究了蔬菜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和甲烷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制。试验结果分述如下: 1) 设施蔬菜栽培土壤中氧化亚氮释放通量高于露地蔬菜栽培土壤;灌水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有明显促进作用;尿素能促进氧化亚氮的排放且施用量越多促进作用越明显;施有机肥(酵素菌肥)的土壤中氧化亚氮的释放量高于施尿素的土壤;长效尿素对氧化亚氮释放的促进作用最微弱;38℃下氧化亚氮的释放高于15℃;pH为7.3时,土壤释放氧化亚氮的能力最强;不同碳源实验证实,葡萄糖对氧化亚氮释放的促进作用最强。对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检测观察到,在不同的条件下,两种细菌对氧化亚氮的释放贡献不一样。研究也表明在自然界中除了硝化(包括自养和异养型)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种群以外,甲烷氧化菌可能也是对氧化亚氮释放具有一定贡献的细菌类群。 2) 对设施蔬菜栽培土壤甲烷氧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各异,这可能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土壤微生物是甲烷氧化的主要生物类群,含水量对土壤甲烷氧化活性有明显影响,过高或过低对甲烷氧化均具有抑制作用;氮源(包括有机和无机氮源)对甲烷氧化均有抑制作用;不同碳源对甲烷氧化的影响各异,纤维素对甲烷氧化抑制作用最小,而高浓度的甲醇、葡萄糖则对甲烷氧化具有强烈抑制作用;而适当浓度的甲醇可极大促进土壤对甲烷的氧化:在甲烷氧化过程中加入葡萄糖能迅速抑制甲烷氧化;在加入葡萄糖的同时保持瓶中充足的氧气,则这种抑制作用可以在重新培养一定时间后得到解除。此外,还研究了从土壤中分离的甲烷氧化菌对碳源的利用情况,表明在甲烷释放极少的设施栽培土壤中,兼性营养的甲烷氧化菌可能在甲烷氧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 3)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异养型硝化细菌,命名为菌株HN,分离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阳 性,球状或杆状。菌落颜色为橙红色。该菌株能以乙酞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进行氨 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并产生亚硝酸。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能进行反硝化作用。部分长度 的 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 HN与 Rhodococc。ruber具有 99%相似性。 并用PHYLIPS程序将该菌株与报道的相关硝化细菌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 【关键词】:设施蔬菜栽培 氧化亚氮形成 甲烷氧化 影响因子 微生物学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S153;S154.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2
  • Ⅰ. 前言12-25
  • 1. 氧化亚氮和甲烷的源与汇12-13
  • 2. 温室效应气体氧化亚氮形成的微生物学分子机理13-18
  • 2.1 氧化亚氮形成的生物化学13-15
  • 2.2 反硝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15-17
  • 2.2.1 编码Nar的基因15
  • 2.2.2 编码Nir的基因15-16
  • 2.2.3 编码Nor的基因16
  • 2.2.4 编码Nos的基因16-17
  • 2.3 硝化作用的分子生物学17-18
  • 2.3.1 编码AMO的基因17
  • 2.3.2 编码HAO的基因17-18
  • 2.3.3 编码NOR的基因18
  • 3. 甲烷氧化菌的甲烷单加氧酶和分子生态学18-25
  • 3.1 甲烷单加氧酶(MMO)19-21
  • 3.1.1 SMMO19-20
  • 3.1.2 pMMO20-21
  • 3.2 甲烷氧化菌的分子生态学21-25
  • 3.2.1 功能基因探针21
  • 3.2.2 针对16S rRNA的系统发育基因探针21-23
  • 3.2.3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sation,FISH)23
  • 3.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trophoresis)23-25
  • Ⅱ. 材料与方法25-33
  • 1.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的研究25-28
  • 1.1 试验地点25
  • 1.2 试验项目25-26
  • 1.2.1 设施栽培土壤和露地土壤氧化亚氮的释放量25
  • 1.2.2 灌水试验25
  • 1.2.3 不同施氨水平试验25-26
  • 1.2.4 不同肥料类型试验26
  • 1.2.5 不同氮肥形态试验26
  • 1.2.6 温度对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26
  • 1.2.7 不同pH试验26
  • 1.2.8 不同碳源物质试验26
  • 1.3 氧化亚氮的采集与测定26-27
  • 1.4 硝化细菌的计数27-28
  • 2. 设施栽培土壤甲烷氧化的研究28-30
  • 2.1 供试土壤28
  • 2.2 试验项目28-29
  • 2.2.2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甲烷氧化的贡献研究28
  • 2.2.3 不同含水量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28
  • 2.2.4 不同氮源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28
  • 2.2.5 不同碳源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28-29
  • 2.2.6 葡萄糖与通气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29
  • 2.3 甲烷测定29
  • 2.4 甲烷氧化菌的分离29-30
  • 2.4.1 甲烷氧化菌培养基(NMS)29
  • 2.4.2 富集29-30
  • 2.4.3 分离纯化30
  • 2.4.4 碳源试验(纯培养)30
  • 3. 异养型硝化细菌特性研究30-33
  • 3.1 异养型硝化细菌的分离30
  • 3.1.1 培养基组成30
  • 3.1.2 富集分离30
  • 3.2 碳源和氮源试验30
  • 3.3 氨化和硝化作用试验30
  • 3.4 分离菌株反硝化活性30-31
  • 3.5 异养型亚硝化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31-33
  • 3.5.1 显微摄影31
  • 3.5.2 16S rDNA的PCR扩增和测序31
  • 3.5.3 系统发育分析31-33
  • Ⅲ. 结果与讨论33-50
  • 3.1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其微生物机理的研究33-38
  • 3.1.1 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中氧化亚氮的释放通量33
  • 3.1.2 灌水对氧化亚氮释放量和相关菌群的影响33-34
  • 3.1.3 不同施氮水平对氧化亚氮释放通量和相关菌群的影响34-35
  • 3.1.4 不同肥料种类对氧化亚氮释放量和相关菌群的影响35-36
  • 3.1.5 不同氮肥形态对氧化亚氮释放量和相关菌群的影响36-37
  • 3.1.6 温度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37-38
  • 3.1.7 pH和碳源对氧化亚氮释放的影响38
  • 3.2 设施栽培土壤甲烷氧化的研究38-44
  • 3.2.1 不同大棚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38-39
  • 3.2.2 土壤微生物对甲烷氧化的作用39
  • 3.2.3 土壤不同含水量对甲烷氧化的影响39-40
  • 3.2.4 不同氮源物质对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40-41
  • 3.2.5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41
  • 3.2.6 不同甲醇浓度对甲烷氧化的影响41-42
  • 3.2.7 葡萄糖对土壤氧化甲烷的影响42-43
  • 3.2.8 葡萄糖的通气实验43
  • 3.2.9 甲烷氧化菌分离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43-44
  • 3.3 异养型硝化细菌特性的研究44-50
  • 3.3.1 不同碳源对分离菌株生长和产亚硝酸的影响44-45
  • 3.3.2 不同氮源对菌株HN生长和产亚硝酸的影响45
  • 3.3.4 菌株HN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45
  • 3.3.5 菌株HN的反硝化作用45-47
  • 3.3.5 菌株HN 16S rRNA序列的测定47-49
  • 3.3.6 Rhodococcus sp.菌株HN的系统发育分析49-50
  • Ⅴ. 参考文献50-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施肥对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微生物活性及N_2O排放的影响    曾泽彬

成都平原旱作土壤N_2O和CO_2排放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研究    荆光军

水稻应用腐植酸包裹型长效尿素效果研究    严玉娟,张晓建,孙明强,姜剑萍

碳、氮物质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闵航,陈中云,吴伟祥,陈美慈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稻田CH_4和N_2O排放关系及其微生物学机理和一些影响因子    侯爱新,陈冠雄,吴杰,王正平,OswaldVanCleemput

水稻土中CH_4氧化的研究    颜晓元,蔡祖聪

内蒙古典型草原土壤N_2O产生的机理探讨    杜睿,王庚辰,吕达仁

甜菜施用长效尿素增产增糖作用初报    吴俊卿

两株能利用甲烷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的分离和鉴定    陈中云,吴伟祥,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及其与甲烷氧化活性的关系    陈中云,闵航,吴伟祥,陈美慈

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N_2O的环境效应及其防逸技术的发展趋势    石明岩,吕锡武,稻森悠平

天然气库土壤中细菌及甲烷氧化菌的数量分布特性研究    孔淑琼;黄晓武;李斌;詹信;佘跃惠;

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及影响因素    陈先江;王彦荣;侯扶江;

土壤氧化亚氮产生、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齐玉春,董云社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a Rice-Wheat Rotation as Affected by Crop Residue Incorporation and Temperature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郑循华,王跃思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Three Paddy Rice based Cultivation Systems in Southwest China    江长胜;王跃思;郑循华;朱波;黄耀;郝庆菊;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Nitrous Oxide,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Fluxes in an Inner Mongolian Steppe    刘春岩;Jirko HOLST;Nicolas BRGGEMANN;Klaus BUTTERBACH-BAHL;姚志生;韩圣慧;韩兴国;郑循华;

现代大气物理学研究进展    邱金桓;吕达仁;陈洪滨;王庚辰;石广玉;

一株异养型亚硝酸盐转化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余东游;刘韶娜;李卫芬;黄海智;

高效异养硝化菌的筛选    曾庆梅;司文攻;李志强;靳靖;吴聪;魏春燕;

交替灌溉施肥对夏玉米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韩坤;张继涛;上官宇先;师日鹏;马巧荣;徐猛;王林权;

低温室气体排放水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傅志强;黄璜;朱华武;

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翟胜;高宝玉;王巨媛;戴全厚;

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及其存在问题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张树兰;

高效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研究    胡安辉

南极苔原温室气体通量时空变化规律与产生机理研究    刘雅淑

典型河口区氮循环过程和影响机制研究    林啸

黄土高原农业土地利用对土壤呼吸与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陈先江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系统氮素气态损失及平衡研究    张惠

华北春玉米土壤N_2O减排措施研究    刘运通

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    夏文建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准好氧填埋场CH_4减排和加速稳定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张维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中亚热带土地利用变化对山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研究    钟小剑

SBR短程硝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崔慧慧

不同水肥措施对设施菜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姜宁宁

苹果园土壤氮素总硝化—反硝化作用和氨挥发损失研究    葛顺峰

除氨复合菌系的筛选及其在条垛式堆肥中的应用    陈文浩

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及排量研究    张国君

垃圾填埋场覆土层植物根围甲烷氧化活性研究    赵长炜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CH_4吸收和N_2O排放影响的研究    侯建华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伟群;王爽;王英;魏丹;周宝库;王玉峰;杨思平;

不同水肥条件对农田土壤细菌生理菌群的影响    张雷;许艳丽;李春杰;韩晓增;魏巍;

川中丘陵水旱轮作土壤—小麦系统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韩广轩,朱波,张中杰,高美荣,郑循华

活性污泥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筛选及鉴别    翟茜;汪苹;李秀婷;项慕飞;

稻田不同种类有机肥施用对后季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    邹建文;黄耀;宗良纲;郑循华;王跃思;

化感物质对土壤N_2O释放影响的研究    黄益宗,张福珠,刘淑琴,曹美秋

氮肥施用对紫色土-玉米根系系统N_2O排放的影响    项虹艳;朱波;况福虹;李侃;王玉英;郑循华;

AM真菌DNA的提取与PCR-DGGE分析    龙良鲲,羊宋贞,姚青,朱红惠

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形态及硝化-反硝化生理特性的影响    吕小红;陈温福;

不同施肥管理方式下潮褐土区夏玉米N_2O排放量研究    白东升;杨治平;王永亮;张建杰;

耕作和施肥对黑土氮素转化菌影响的初步研究    常影

培肥方式对黑土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    王立民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邓婵娟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和紫色土肥力的影响    刘海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县域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及其减排碳贸易案例研究    高春雨

三叶赤楠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研究    倪国平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N_2O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银丽

盆植生境下五种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    李滔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我国不同地区稻田甲烷排放量及控制措施研究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Effect of Land Use History on Methane Emission and Methanogenic Flora in Flooded Soils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及其生物学机理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一株甲烷氧化细菌的分离和某些特性    赵树杰;汤蕴玉;邵启蔚;

两株能利用甲烷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的分离和鉴定    陈中云,吴伟祥,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及其与甲烷氧化活性的关系    陈中云,闵航,吴伟祥,陈美慈

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自动采样观测系统    王跃思,王明星,郑循华,沈壬兴,张文,骆冬梅,龚晏邦

氧化亚氮3000—0200和1001—0110跃迁带在高温下的线强度    宋晓书;程新路;杨向东;令狐荣锋;

关于小室收容系统防止气源性气体和粒子交叉污染性能的评价    陈筱侠;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及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研究    张光亚,陈美慈,闵航,柴卫国

植物释放N_2O的研究进展    张秀君;江丕文;

稳定同位素方法在海洋N_2O研究中应用展望    张介霞;詹力扬;陈立奇;张远辉;

略论氧化亚氮研究进展    刘品高;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空气N_2O浓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张秀君

小叶章生态系统根际土壤微生物及CO_2、CH_4、N_2O动态(英文)    徐小锋,宋长春,宋霞

大亚湾海水中N_2O的分布特征与通量的初步研究    徐继荣;王友绍;张凤琴;孙翠慈;殷建平;王清吉;何磊;

氧化亚氮(N_2O)戒除尼古丁依赖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    李俊;孙德海;纪春梅;马丽艳;李淑丽;姜长林;

Rh/Al_2O_3催化剂上N_2O催化分解性能的研究    赵向云;丛昱;吕飞;王晓东;王爱琴;张涛;

全麻下吸入50%氧化亚氮对2号Proseal喉罩充气套囊压力的影响    谭玲;陈本祯;姚玉笙;骆丽慧;

MgCo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N_2O催化分解性能    李翠清;王虹;宋永吉;李敏;邢艳蕊;

N_2O/酒精发动机试验研究    邓德涛;沈赤兵;李清廉;刘友朋;钟战;

覆膜旱种稻田N_2O排放量及排放机理    李天安;樊小林;刘芳;吕雪娟;

笑气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观察    丁悦虹;张月;

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水稻生长季N_2O排放量估算    邹建文;刘树伟;秦艳梅;冯得胜;徐永忠;朱会林;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李迎春;林而达;

台湾地区面对温室气体效应之节能减碳策略    蘇燈城;

吸点氧化亚氮生孩子时不痛    湘江

天脊将建成中国最大氧化亚氮减排企业    特约记者 王爱军

天脊集团成为最大氧化亚氮减排企业    王爱军

山西天脊集团将成为中国最大氧化亚氮减排企业    刘宇 王爱军

“清洁发展”让煤化工变“绿”    记者 吴永红 通讯员 武连寅

我国首个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实施    王晓雪

未来5年,将废气“置换”成数千万元    刘宇 王爱军

朗盛大幅降低氧化亚氮排放量    山水

日援建治污项目落黑化    崔波 李春艳 记者  高学冬

三菱商事与新日铁在华进行碳交易    其文

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张桂玲

焦炭流化床燃烧条件下氧化亚氮生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任维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    徐仲均

南大洋表层海洋和底层大气中N_2O的分布特征及其海气交换通量研究    詹力扬

川中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江长胜

生态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氮循环过程研究    王延华

紫外辐射增强对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胡正华

固态氢基质隔离分子高分辨光谱装置和部分应用    万磊

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梁东丽

异氟醚对大鼠耳蜗和豚鼠耳蜗外毛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李元涛

氧化亚氮喷嘴流动过程与流量特性研究    吴里银

南海和珠江口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特征、通量及其调控机制初探    林华

大气中的稀土元素及稀土农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章玮

氧化亚氮对七氟醚吸入浓度的影响    李云峰

东北农田土壤和植物N_2O排放过程初探    丁雷

氧化亚氮在黑土中释放规律的模拟研究    耿爽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及作物氧化亚氮通量特征    叶欣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对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贡献    林存刚

设施栽培土壤氧化亚氮(N_2O)释放和甲烷(CH_4)氧化及其微生物学机理的研究    张光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