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8:25
热度: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辽宁区域气候也在发生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加重,给辽宁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强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辽宁区域气候也在发生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干旱加重,给辽宁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强的影响。因而,了解辽宁气候变化规律,对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1956年以来气象的资料,20个物候观测站自1981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统计软件spss和Microsoft Excel,围绕辽宁气候变化的几个要素: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无霜期、水分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53年来,辽宁省年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周期性的波动呈现较明显的减少趋势,且整体波动较大,各季节情况不同,春、秋减少要小些,夏、冬季减少趋势大些,尤其是在冬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很大。在1971-2000年的30年间,辽宁平均气温每10年气温上升0.27~0.67℃,变暖趋势相当明显;平均最高气温每10年上升0.11~0.47℃,也呈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为冬季,夏季增温幅度最小;≥0℃和≥10℃积温增幅逐渐加大。1993年后,无霜期为165-188天,呈现一种延长的趋势,无霜期平均每10年增加6天,各地常年无霜期分布规律为辽东沿海地区无霜期长,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近53年来,辽宁各地年平均降水量随时间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3.6mm,并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征;水分盈亏情况,除夏季未出现整体亏缺外,其余季节均出现亏缺,其中春季是辽宁水分亏缺最为严重的季节,大部分地区水分亏缺的局面虽然在夏季可以得到扭转,但辽西的大部地区水分还是不够用,气候变暖使降水减少,干旱面积增大。 受气候变暖影响的行业很多,但受影响最大,最为敏感的当属农业。文章阐述了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自然物候、土壤质量、农业水分资源、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生产能力的影响以及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的影响可以说是利弊共存。本文基于长年代、多站点的实测数据,对多个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就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为辽宁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防灾减灾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辽宁 气候变暖 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46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1
  • 1.2 国内外开展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11-12
  • 1.3 本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2-13
  • 1.4 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资料与研究方法14-17
  • 2.1 资料来源14
  • 2.2 研究方法14-17
  • 第三章 辽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7-32
  • 3.1 光能资源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18-21
  • 3.1.1 太阳辐射量基本特征及变化18-19
  • 3.1.2 日照时数的基本特征及变化19-21
  • 3.2 热量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21-26
  • 3.2.1 年平均气温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21-22
  • 3.2.2 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22
  • 3.2.3 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22-23
  • 3.2.4 积温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23-26
  • 3.3 无霜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26-27
  • 3.4 水分资源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27-31
  • 3.4.1 降水量与水资源量的地区分布27-29
  • 3.4.2 降水率变化趋势分析29-30
  • 3.4.3 水分盈亏变化趋势分析30
  • 3.4.4 气候变暖对降水的影响30-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32-42
  • 4.1 气候变暖对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32-36
  • 4.1.1 玉米适宜播种期有所提前32-33
  • 4.1.2 玉米晚熟品种可种植范围增大33-34
  • 4.1.3 水稻种植面积呈增加趋势34-35
  • 4.1.4 冬小麦可种植北界北移35-36
  • 4.2 气候变暖对自然物候的影响36-37
  • 4.2.1 春季植物展叶期提前36-37
  • 4.2.2 秋季植物枯黄期推后37
  • 4.2.3 自然物候变化直接受温度影响37
  • 4.3 气候变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37
  • 4.4 气候变暖对农业水分资源的影响37-38
  • 4.5 气候变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影响38-39
  • 4.6 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影响39
  • 4.7 气候变暖对农田管理和农业经济的影响39-40
  • 4.8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频发40
  • 4.9 本章小结40-42
  • 第五章 辽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对策与建议42-4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5-47
  • 6.1 全文总结45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45-47
  • 参考文献47-52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近47年同德地区气候突变特征分析    张富翔;丁生祥;金元锋;许正福;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辽宁省农作物及自然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纪瑞鹏;陈鹏狮;冯锐;李荣平;武晋雯;张玉书;

新安县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杨仕贤;杨丽琼;张春红;张好艳;汪可可;胡容;

乌苏大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李彦杰;马琳;闫勇;白学甫;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刘惠民,邓慧平

人类活动引起的我国西北地区21世纪温度和降水变化情景分析    徐影,丁一汇,赵宗慈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气候增暖背景下的冬小麦种植北界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我国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研究综述    骆高远

绍兴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娄伟平;陈先清;杨祥珠;周永忠;

辽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

云南大理市45年气温及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董保举;刘劲松;朱以维;杨智;

黑龙江省近49年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朱红蕊;

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    张键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广东省干旱关系探讨    袁中友

47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孙佳

林麦间作的光照状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蒋跃林,严平,宛志沪,昂朝东

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以近40年上海市为例    杨峰;査良松;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濮阳日照变化趋势特征和突变分析    张明捷;冯杉;姚胜;

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    王又丰,张义丰,刘录祥

陕西省农业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    张营;徐刚;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山东省为例    陈国燕;葛幼松;

气候变化对植物春季物候影响分析及模拟——以河南郑州为例    郑有飞;陈彬彬;赵国强;陈怀亮;吴荣军;

江苏省帕尔默干旱指数的研究    沈良芳;高荣斌;吕军;李勇;李捷;张强;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

近30年我国高空风速变化趋势分析    张爱英;任国玉;郭军;王颖;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及其影响    韦道明;李崇银;高耀庭;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的城市化影响偏差    张爱英;任国玉;周江兴;初子莹;任玉玉;唐国利;

中国东部初春水分循环季节推进过程的年代际突变    赵瑞霞;张宏;吴国雄;李伟平;石爱丽;

米仓山植被覆盖及其生长季变化研究    贺映娜;高翔;马新萍;

河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分析    李树岩;马志红;

安阳南阳近57年降水变化异同分析    刘燕;张春云;郭文远;

栾川县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俊洁;薛金辉;郭明搏;姬鸿丽;

2011年6月7~8日南阳市高温天气过程分析    李海;李颂华;

日本海海平面年际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王天顺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    李培英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云南省盘龙河流域河流悬移质输移变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丁文荣

不同年龄阶段会同杉木林水文学过程定位研究    邓湘雯

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矿物学记录及其构造和古环境意义    黄杰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哈尔滨市高空气候要素变化规律分析    张金峰

基于粮食安全的山东省耕地资源保护研究    黄兴友

大伙房水库径流中长期预报方法应用研究    游海林

辽宁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及应用    于凤燕

极端洪水和低温条件下的土石坝安全评价    雷瑞丽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力和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张敬伟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    陈秀峰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气候变化与气候事件对锦州农田生态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张丽华;史奎桥;刘景利;孟令久;

鞍山市春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阎琦;吴艳青;朱宇;马秀红;崔莉敏;

近50年来锦州地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张翠艳;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    李宪萍;于翠红;冯娟;王春杰;高山;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研究进展    刘惠民,邓慧平

安徽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量化研究    王效瑞,田红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冰芯记录中末次间冰期-冰期旋回气候突变事件的研究进展    王有清,姚檀栋

近300a来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候突变事件    杨梅学,姚檀栋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辽宁省降水异常的气候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杨文艳

西北东部极端气候变化倾向和预报方法研究    赵庆云

47年来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孙佳

阜阳市近40多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王海东;

论山地气候带和气候型    毛政旦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赵昕奕,张惠远,万军

欧洲中世纪的“气候带图”    龚缨晏;

伏牛山南坡不同高度的气候带    徐艳玉;禹洋;禹相杰;

气候与人类专家会议    片山昭;刘志民;

广西南亚热带气候资源与山地丘陵农业开发    温福光

新疆不同气候带山区玉米种植高度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试验研究    王健,何清,拜布提,娄广庆,马木提

浅议地理纬度和海拔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陈重潘;

云南冰雹的变化特征    陶云;段旭;段长春;段玮;

安阳市光伏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气候资源论证    高翔;贾成刚;王安俊;陈海成;王秀芳;罗双玲;刘红艳;

中国东部不同气候带冬季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及环流分析    周伟东;孙国武;董广涛;梁萍;

中国石鸡属鸟类生态遗传学    刘遒发;

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气候带可能变迁    程志刚;曹双平;李婷;

欧亚大陆东西两端全新世植被演化对比研究:摩洛哥Atlas地区Iffir湖泊钻孔孢粉初步分析    黄康有;郑卓;Rachid CHEDADDI;

中国不同气候带植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通量与生态系统演替的相关性    李庆军;

中国传统民居分类试探    孙大章;

加强引导 合理规划 加速宣威马铃薯产业发展    方玉玲;

MODIS资料在2005年陕西春旱过程监测中的应用    张树誉;李星敏;李登科;景毅刚;

东北地区不同气候带落叶松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    尤文忠;张慧东;邢兆凯;郭锦山;颜廷武;赵刚;魏文俊;

气候如何影响我们    本报记者 林英

气候带北移 广东如何应对    本报记者 杨绮薇

六盘水递出城市新名片    任健

2006:气候带给我省一个丰收年    记者 张晓黎

昆明农业打气候牌走特色路    记者 张仲全

如何做好植物的引种    美国贝尔农业系统咨询公司 贝尔·托马斯

针对差别 细致论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陈海峰

2006,气候带给我们哪些灾害?    卓上雄

七彩云南 摄影天堂    本报记者 熊玲

当下文学中的“浪漫主义”    程巍

一种气候政治学    蒋风冰

中亚干旱区MIS 3以来黄土地层中生物标志物和单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古气候的响应    杨奇丽

中国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肖兴威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研究    何奇瑾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类型影响趋势的研究    郝建锋

小兴安岭森林流域气候和覆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姚月峰

近60a辽宁沿海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性评价    李颖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半干旱区气候带边界变化趋势分析    王玮

中国几个气候带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动态及其通用模型探索    陈锦盈

基于CAST模型的安徽省温度区划研究    戴佳伟

不同水热条件下三种农田土壤中氨化和硝化作用的变化初探    郑宪清

长白山景观图的编制    何当当

致冷复合材料稳定性的预测和表征    王智

国外生物科学研究性活动设计及其分析    宋仕豪

岷江上游民族分布与环境特征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全佺

贵州喀斯特植被自然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宋利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