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黑龙江红松年轮气候响应及与变暖关系探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42
热度:

黑龙江红松年轮气候响应及与变暖关系探讨【摘要】: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最近几十年黑龙江气温显著升高,而且红松衰退严重,人为干扰可能是其衰退的主要因素,但气候变化也可能在

【摘要】: 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珍贵的乡土树种,最近几十年黑龙江气温显著升高,而且红松衰退严重,人为干扰可能是其衰退的主要因素,但气候变化也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开展红松年轮气候响应分析及其探讨气候变暖与红松衰退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采自黑龙江红松分布区4个采样地,黑河、凉水、五营、牡丹江的树木年轮进行响应分析,分析在黑龙江限制红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以及老幼树龄的响应方式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地区红松分布不同纬度的红松生长的影响。通过交叉定年准确建立各地的标准年表,并分别与当地气象站的气候因素,包括月均温、月均降雨量、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做响应关系分析。得到黑河地区与前一年12月温度显著相关,五营地区与前一年10月温度显著相关,凉水地区与当年7月温度相关最显著,随着纬度的降低,与温度的相关越来越弱,与降雨的相关则是越来越强,牡丹江与前一年10月、当年7月降雨相关。 通过对在四个采样地点按照树龄大小进行划分为A(年轻的)、B(年老的)两组,每组各15根,然后将A、B两组样品分别做成标准年表,并与气候做响应分析,比较同一地区不同树龄之间的响应差异,以及四个采样地之间的差异。得出黑龙江省的气候受到所处的纬度位置、季风环流和地形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四个采样地区跨纬度广泛,造成了热量状况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4个地区的A组红松都为树龄较小的组,其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与各地总体的标准年表基本是一致的。B组为树龄较大的红松与生长季前一年的相关和响应关系强烈,牡丹江地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降雨对树木生长的重要作用。但就各个地区的A组年表、B组年表、总体样本量年表与气候响应的关系来看,差异并不显著。 全球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地区红松生长的影响分析,四个地区的年均温都在1984年前后出现了增温迅速的现象,近10年来增温的速率较前40年相比增加了约1.2℃。黑河和牡丹江地区的红松年表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同属于伊春的五营和凉水地区表现的很平缓。通过比较D'Arrigo在2006年重建的北半球气温与各个地区红松生长趋势之间是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处在红松分布边缘地区的黑河与牡丹江在最近几十年都出现了降低的趋势,处于红松分布核心区域的五营和凉水与其重建的温度趋势偏离较大,未出现明显的衰退现象。主要原因是黑龙江地区红松分布区域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气候变暖可能直接影响黑龙江红松生长边缘区域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而中心区域受影响较小。 【关键词】:红松 树木年轮 气候变暖 森林衰退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791.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阔叶红松林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9-12
  • 1.2.1 模拟气候情景下阔叶红松林响应9-10
  • 1.2.2 红松年轮气候响应10-12
  • 1.3 本项目意义12-13
  • 2 研究区域概况与方法13-17
  • 2.1 采样区域13-14
  • 2.2 自然条件14-16
  • 2.3 采样与年表建立16
  • 2.3.1 采样与预处理16
  • 2.3.2 交叉定年与年表建立16
  • 2.4 统计分析16-17
  • 3 红松年轮气候响应17-35
  • 3.1 红松年表特征17-19
  • 3.2 红松年轮-气候关系19-23
  • 3.3 分组红松气候响应差异23-34
  • 3.3.1 黑河红松分组树龄响应24-27
  • 3.3.2 牡丹江红松分组树龄响应27-30
  • 3.3.3 凉水红松分组树龄响应30-31
  • 3.3.4 五营红松分组树龄响应31-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4 红松衰退和气候变暖关系探讨35-44
  • 4.1 红松采样区域温度变化35-36
  • 4.2 温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36
  • 4.3 红松衰退现象36
  • 4.4 红松衰退与气候变暖36-43
  • 4.5 本章小结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5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 致谢51-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孟宪群;

浅谈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亓化俭;高凤杰;

大兴安岭岭南红松引种试验阶段性研究报告    李实;肖德华;

红松适宜采种期的研究    邵燕;张杰;

干旱、半干旱地区异砧红松嫁接技术研究    尤国春;杨树军;安宇宁;曹宇;赵国军;张硕;

杨树与红松的混交技术的探讨    刘永梅;

黄菠萝与红松混交林生长情况研究    屈景祥;

红松育苗技术经验介绍    左晓初;

基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土壤侵蚀态势初见    景可;焦菊英;

气候导致昌吉棉区棉铃虫代数发生变化的探讨    何笙;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气候变暖改变土壤有机分子结构    记者 杜华斌

气候变暖加速土中碳进入大气    钱铮

起用“减排”代言人,显新政府重视气候变暖    韩建军

本世纪末全球半数人或因气候变暖忍饥挨饿    记者 任海军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应对气候变暖 需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记者 李禾

气候变暖改变海鱼生态    巧云

应对气候变暖 碳捕获技术受追捧    本报记者 纪爱玲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红松与濒危植物前红松的比较研究    由继红

天然红松种群遗传生态学的研究    冯富娟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基于TREE-RING模型的小兴安岭红松树轮生长气候响应研究    尹红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长白山典型树种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    高露双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    马罡

红松和落叶松人工林养分生态学比较研究    尹守东

黑龙江红松年轮气候响应及与变暖关系探讨    及莹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水肥耦合对红松、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形态的影响    张娜

黑龙江省红松生长释放判定及解释    赵玉芳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天然红松遗传多样性在时间尺度上变化的RAPD和ISSR分析    刘德利

人工红松落叶松种群生态位及生产力的研究    刘彦

红松果林丰产无性系筛选与嫁接技术研究    刘晓春

牡丹江地区危害红松母树林的松梢象甲的生活规律及防治方法研究    张树声

种子园落叶松、红松根朽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宋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