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后少耕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中种间竞争和互补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4:09
热度:

秸秆还田后少耕对小麦/玉米间作系统中种间竞争和互补的影响【摘要】:保护性耕作具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但能否将该技术集成应用于间作套种,尚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验依据。

【摘要】:保护性耕作具有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能耗等优点,但能否将该技术集成应用于间作套种,尚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验依据。本研究通过2011至2012年度的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小麦间作玉米作物群体竞争、互补作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3种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是小麦带25 cm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S)、小麦带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及小麦带高茬等量秸秆还田翻压(TIS),以传统耕作(CT)为对照。秸秆还田后少耕间作的土地当量比高于传统耕作间作,且大于1,说明少耕小麦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间作优势;少耕秸秆还田降低了共生期小麦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以NTS处理对小麦竞争力的影响最大,NTSS、NTS和TIS的小麦全生育期相对竞争力分别降低37%~54%、109%~141%和22%~24%。与单作玉米相比,NTSS、NTS、TIS和CT处理间作玉米的相对生长率分别高54%~59%、66%~71%、61%~63%和71%~78%,其中小麦秸秆还田间作处理中NTS更有利于发挥玉米的恢复效应。间作条件下,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产量较对照高6%~10%(2011年度)和4%~12%(2012年度),其中NTS增产显著。总体来看,间作群体籽粒产量与小麦相对于玉米全生育期的平均竞争力呈二次相关关系,当该竞争力在0.24~0.27时利于获得间作高产。本研究表明,秸秆还田配合少耕是调控种间竞争力的可行途径,其中小麦等量秸秆(小麦留茬25 cm)还田覆盖是优化小麦玉米竞争力的理想耕作措施。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间作 秸秆还田 竞争力 相对拥挤指数 产量
【基金】: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111RJDA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23)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0)资助
【分类号】:S512.1;S513
【正文快照】: 本研究由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111RJDA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6032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D14B10)资助。UR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09.S.20150214.1353.002.html间作为资源需求特性不同的作物提供了从时间和空间利用生态位分异的基础[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樊志龙;陶志强;柴强;于爱忠;黄鹏;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    张海林,高旺盛,陈阜,朱文珊

Effects of Tillage and Mulch Methods on Soil Moisture inWheat Fields of Loess Plateau, China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玉米生理生态和产量的影响    王喜庆,李生秀,高亚军

对地膜和秸秆覆盖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分析    卜玉山;苗果园;邵海林;王建程;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武威绿洲灌区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冯福学;黄高宝;于爱忠;柴强;陶明;李杰;

不同隔根方式下间作小麦玉米的竞争力及产量响应    齐万海;柴强;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浅议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姜玉美;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李成军;吴宏亮;康建宏;许强;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李春霞;王俊忠;李友军;李胜利;杨艳萍;熊瑛;陈阜;

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谢红梅;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余海兵;刘正;王波;程昕昕;王丽华;

宁夏中部风沙区玉米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研究    康建宏;李成军;吴宏亮;许强;

几种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风蚀量的影响    赵君;张立峰;刘景辉;李明;

安宁河流域免耕覆盖对稻田土壤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志民;薛国祥;陈岗;蔡光泽;何天祥;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覆膜条件下土壤水、盐、热耦合迁移研究进展    李毅;邵明安;

十多年来我国植物营养研究的部分进展与启示    张福锁;马文奇;李隆;李春俭;陈新平;米国华;巨晓棠;刘学军;江荣风;申建波;陈范骏;于福同;王兴仁;

第五章 中国植物营养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福锁;马文奇;李隆;李春俭;陈新平;米国华;巨晓棠;刘学军;江荣风;申建波;陈范骏;于福同;王兴仁;

高寒农区保护性耕作对油菜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李月梅;高玉亭;陈占全;郝玉兰;

南方红壤区农田保护性耕作的进展    王翠玉;黄国勤;

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何文天;任家兵;汤利;房冬冬;

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小麦土壤养分特性和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任家兵;何文天;汤利;郑毅;

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张祥明;王允青;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    赵名彦

半干旱地区兰州百合对地膜覆盖和施肥的生态学效应研究    杨雨华

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汤秋香

马铃薯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调控措施研究    李倩

渭北旱原不同量秸秆覆盖对农田环境及春玉米生理生态的影响    蔡太义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水温、光合生理及产量表现研究    方彦杰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小麦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张淑芳

重金属污染下植物种间的邻体效应研究    李月芳

辽西旱农区降雨资源跨季节调控技术研究    信东旭

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效果评价    马丽

河西绿洲灌区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的增产节水效应    张凤云;张恩和;景锐;黄高宝;成雪峰;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

绿洲灌区交替灌溉小麦间作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柴强;罗照霞;杨彩红;齐万海;邓文文;

玉米地膜覆盖蓄水保墒高产机理的研究    梁亚超,于桂霞,杨殿荣,刘庆江

澄城北部旱塬地膜玉米农艺措施优化数学模型研究初报    华天懋,李昌纬,赵伯善,李辉桃,周建斌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利立;黄高宝;郭清毅;侯慧芝;朱永永;乔海军;

施用氮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李生秀,李世清,高亚军,王喜庆,贺海香,杜建军

半干旱偏旱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徐祝龄,于德姣,王砚田,鹿洁忠

隔根对小麦/玉米间套种植生长特性的影响    郝艳如,劳秀荣,赵秉强,孙伟红

农业保护性耕作与生态环境保护    赵廷祥

应用少耕节能技术建立松耙垄作制度    柴永昭, 李松林

节水少耕栽培技术在哈试验成功    

秸秆覆盖 少耕节水    崔凤俊,戚桂香,张英明

适宜于大双覆高产栽培的少耕轮作制    张广柱,杜懋国

旱地三熟免耕少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王桂跃,楼有成,程康彬,胡红强,蒋世忠

攀西地区免耕(或少耕)栽培现状及其发展潜力分析    何天祥;蔡光泽;郑伟刚;王安虎;

坡耕地玉米少耕蓄水栽培技术    范左日,潘洪波,翟政,杨翠莲,刘占福

凤城地区保护性耕作应用经验探讨    冯永刚;

水稻少耕或免耕栽培的研究进展    杨娟;黄胜东;李余生;

深松覆盖少耕有机增产法的试验与研究    蒋炜,李其昀

茬地覆盖少耕、免耕播种技术的研究    王婉珠;陈永成;刘玉波;钱兴盛;

稻茬小麦免少耕播种技术    省农林厅作栽站麦油科 束林华

方正水稻节水少耕栽培技术见效    刘明扬 记者  王咏梅

狠抓秋播工作落实 努力提高小麦秋播质量    省作栽站 供稿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科学技术的又一发展    修武县农机局局长 孙满仓

我市玉米将迈入“保护性耕作时代”    本报记者 李中良

东北垄作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及其配套的联合少耕机具研究    贾洪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