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3:04
热度: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摘要】:对白浆土秸秆还田(20、24、3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后耕层(

【摘要】:对白浆土秸秆还田(20、24、3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秸秆还田后耕层(0~20 cm)与20~40 cm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46~3.91、10.75~15.79g/kg。随还田年限增加,耕层与20~40 cm土壤水溶性物质在还田24年达最高值,分别为0.67、0.58 g/kg;而水浮性物质显著增加且在还田24~32年趋于稳定值。耕层土壤腐殖酸与胡敏酸含碳量均呈增加趋势,还田24年时最高,分别为10.04、5.51 g/kg;在20~40 cm土层则先增后减。耕层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先减后增,20~40 cm土壤富里酸含碳量则显著增加。耕层胡敏素含碳量呈减少趋势,而20~40 cm土壤则呈增加趋势。秸秆还田后白浆土胡富比发生较大变化,耕层土壤胡富比在还田24年时达到峰值1.22;而20~40 cm土层胡富比逐渐减小。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还田 白浆土 有机碳 腐殖质组成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三江平原白浆土农田土壤改良与水土调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09BADB3B07)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171192) 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我国每年约有7亿t秸秆产生,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施秸秆还田措施以来,秸秆配施少量无机肥经济效益明显[1,2]。许多研究表明,在红壤、棕壤、潮土、褐土等土壤上实行秸秆还田措施,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均有提高,土壤物理性状也得到改善,但是不同的秸秆本身所含有机质、各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林治安;赵朋;

长期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

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养分状况及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田秀平,陶永香,王立军,姬景红

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养分作物有效率的影响    王磊;

不同耕作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    田秀平,蒋宏玥,姬景红,韩晓日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影响    史吉平,张夫道,林葆

田间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王立刚;李虎;邱建军;唐华俊;

我国南方秸秆还田的培肥增产效应    杨帆;李荣;崔勇;包耀贤;段英华;

旱塬农区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淑香,吕庭宏,杨建林,张爱军,吕珊兰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李焕珍,张忠源,杨伟奇,李纪柏,张继宏,潘贺玲,李福祥,徐萍,刘乙俭,金福兰,王永清

保护地秸秆平铺还田效果试验    刘瑞伟,皇传华,刘海军,李玉春,韩永兰

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林治安;赵朋;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苏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变化的长期定位研究    孙静红;徐守明;王向阳;王本芹;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福州市绿地公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林元敏;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稻麦轮作体系下氮素的优化管理    王璐;肖健;

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析的遥感技术应用综述    张莉娜;

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    李贤胜;

造纸废水灌溉对沙枣体内钠离子含量的影响    任珺;陶玲;

西南纵向岭谷区坡地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研究    张鲁;周跃;许树克;

阜新矿区煤矸石山土壤剖面特征研究    郑彬;王开云;许丽;秦儒;

土壤氧化铁光谱特征研究    何挺;王静;程烨;林宗坚;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退化灌草丛草地土壤理化性状的评价    郭滨;毕玉芬;龙光强;黄东月;

四川成都经济区土壤腐殖质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研究    杨志斌;杨忠芳;冯海艳;刘玉杰;王洪翠;

酸雨对生态系统酸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俊平;张新明;胡月明;

外源有机质存在下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的影响    谢忠雷;李航;汪精华;王晓颖;

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对香蕉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赵志强;侯宪文;李勤奋;邓晓;李光义;

AnnAGNPS模型土壤数据库的建立——以柴河上游小流域为例    马建;鲁彩艳;赵倩;陈欣;史奕;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王艳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王娓

重金属污染下红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研究    滕应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    郑慧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评价    李梦红

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    王庆芳

矿区复垦土壤压实特征及蘑菇料施用改良效果研究    刘雪冉

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杨慧玲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贵州烟区气候和土壤对烤烟生长、腺毛和质体色素的影响    张纪利

不同培肥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树慧,阎华,林守宗

亩产吨粮综合配套技术    王梅元;李奎封;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USGCRP碳循环研究的最新动向    王绍强,周成虎,夏洁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量与农业土壤碳固定动态的若干问题    潘根兴,李恋卿,张旭辉,代静玉,周运超,张平究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物质组成以及胡敏酸的动态变化Ⅱ胡敏酸性质及组成变异    王旭东,关文玲,殷宪强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秸秆还田对白浆土养分含量的影响    董守坤;刘丽君;马秀峰;唐远征;孙占峰;马春梅;龚振平;

芜湖市白浆土田的现状与改良对策    袁庆玲;

白浆土微量元素含量及形态分布的研究    王根林,李玉梅,李云生,唐宝刚,耿志刚,朱东生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白浆土耕层微量元素变化趋势    李玉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白浆土pH值变化影响    王根林;

白浆土微生物学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汤树德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顾绍军,王兆民,孙皓,胡祥英,方鸿国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胡祥英,顾绍军,孙皓,刘群松,方鸿国

东宁县白浆土中低产田改良的初步探讨    孙宁;

白浆土研究Ⅴ有机无机复合体与白浆土肥力的关系    赵玉萍;涂杰峰;康健;夏荣基;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三江平原白浆土养分演变规律及其有效性的长期定位研究    田秀平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稳产高产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刘代银

种植方式、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的研究    徐国伟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