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2:55
热度:

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初步研究【摘要】: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

【摘要】: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小麦秸秆粉和油菜秸秆粉的还土试验,结合常规的分析手段和基于DNA的分子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测序技术),初步研究了秸秆粉还田后土壤物理化学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60d后,秸秆还田土壤的肥力明显提高,其纤维素酶活性明显增强。DGGE图谱表明,对照土壤(S)以及处理土壤(SW和SR),在培养过程中,β-Proteobacteria类细菌组成都在发生变化。对其中一个样品的DGGE条带进行了割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大部分条带代表的微生物是未培养的或不可培养的。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技术,从秸秆还田土壤中分离了2株纤维素降解菌。以上结果说明,秸秆还田具有良好的土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系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基因组学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 纤维素酶活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β-Proteobacteria 纤维素降解菌
【基金】:国家863计划(2001AA214131) 上海市农委资助项目(2002-4-4-2,2003-15-2)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T1102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秸秆还田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对土壤的生物学特性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1]。很多研究就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后,土壤理化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2~4]。但这些研究当中,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培养计数方法去了解秸秆还田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GGE/TGGE技术在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周琳;张晓君;李国勋;张杰;

塔里木天然胡杨林微生物与昆虫多样性及光肩星天牛的入侵风险    乔海莉

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刘红日

秸秆和土壤耕作氮磷动态效应研究及其流失风险评价    牛永志

东北黑土氮素固持的微生物调控研究    向光明

耕作方式及烟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杜伟文

秸秆覆盖对桑园土壤微生物年变化的影响    刘刚,佟万红,杜周和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傅伯杰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汪金平,何园球,柯建国,黄国勤

转Bt基因水稻秸秆降解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的影响    王洪兴,陈欣,唐建军,叶庆富,王忠华

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王宏立,张祖立,白晓虎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秸秆及土壤改良剂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张晓海,邵丽,张晓林

西藏中部地区退化土壤秸秆还田的微生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蔡晓布,钱成,张元,普琼

秸秆还田对植烟土壤中微生物结构和数量的影响    沙涛,程立忠,王国华,赵之伟,张晓林,樊永言

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    王振;赵廷昌;刘学敏;邓欣;

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研究    徐秋芳,钱信标

低丘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与经济开发研究    董林根,杜国坚,楼焕泽

杉木多代连栽林地营造杉阔混交林后的土壤肥力变化    林同龙

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分析    姜培坤,徐秋芳

山核桃栽培技术初探    刘胜清

中亚热带东部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研究    黄承才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特征和回心土造林更新技术研究    杜国坚,洪利兴,陈福祥,杨演,戴慈荣

杉木连栽林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生化特性和理化性质的研究    杜国坚,张庆荣,洪利兴,丁文邠,何金训,戴慈荣

杉木根际土壤特性的研究——(Ⅰ)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化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蒋秋怡,叶仲节,钱新标,徐金良

利用NaOAC—EDTA—NaOH煮沸浸提比色法估测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    孙严荣;闻章辉;乔志;范胜槐;

如皋市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分析及有效性评价    苏建平;邹忠;丁峰;王冬梅;杨荣清;黄标;

硫对油菜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    秦光蔚;辛海宁;周祥;朱军;

土壤化学环境及鲜叶营养元素对武夷岩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孙威江;陈泉宾;

内蒙古草原土壤物理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方彪;王利兵;刘鹏;王普昶;

辽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研究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广州菜园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的研究    黎宁;李华兴;赵兰凤;朱凤娇;邝培锐;张育灿;林日强;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生理群变化及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汪婷;何健;赵子如;李顺鹏;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科尔沁沙地活沙障植被及土壤恢复效应的研究    张文军

红层岩土中水的物理化学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郭永春

转Bt基因棉对棉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安全性    郭建英

主要生物因子与稻田氮、磷转化及流失的关系    李华

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区生态恢复中植被与土壤质量演变关系    蒋金平

二硫氰基甲烷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spp.)的研究及其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祁之秋

吉林省黑土肥力质量评价及结构退化机理研究    秦焱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硝化作用研究    薛冬

不同水稻品种根际土壤硝化特征研究    李奕林

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烟碱降解途径及其在烟草中的应用研究    袁勇军

复合垂直流渗滤系统处理村镇污水工艺优化    刘丛

长期施肥对红壤母质熟化的影响    邓智锋

农田土壤快速信息采样设备设计研究    郑长奇

陕西凤县铅锌尾矿库复垦作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马红艳

有机酸对镉胁迫下油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艳

野艾蒿对铜的耐性机制及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甄泉

干旱胁迫和外源ABA对生姜生长和根际效应的影响研究    陈娟

探讨粗饲料品质对犊牛消化道组织形态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王斯琴塔娜

重金属污染对安徽主要类型土壤特性及对油菜—水稻土系统的影响研究    杨红飞

高效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其应用    朱培淼

秸秆还田时烤烟氮素的吸收与利用研究    陈雪;王发鹏;朱维华;朱贵川;樊国琦;

麦秸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根系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高茂盛;廖允成;尹振燕;于稀水;吴清丽;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吴文良;林光辉;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宁;曹敏建;于海秋;张永坤;闫洪奎;

稻草还田对晚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谭周进;李倩;陈冬林;周清明;肖启明;李建国;

麦稻秸秆全量整草免耕还田方法和效果    钟杭,张勇勇,林潮澜,蒋小留

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性状和烟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明德;肖汉乾;汤海涛;张一扬;汤睿;靳志丽;张淑贞;张四伟;

曲周试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的效应研究    牛灵安,秦耀生,郝晋珉,牛新胜

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研究    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陈春宏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闻杰,王聪翔,侯立白,张雯,张彬

稻田蜘蛛群落生态学研究    李剑泉

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及藻体异养固氮菌的某些生态学研究    张瑜斌

毛竹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及竹裂爪螨、竹盲走螨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刘怀

毛竹林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叶部害虫发生机理    张飞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研究    王备新

雾灵山森林植物与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高宝嘉

防护林杨树天牛灾害的生态调控理论与技术研究    骆有庆

塔里木河中下游植被受损动因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孙永强

乌兰布和沙漠固沙植物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宁瑞些

流动沙漠人工绿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微量元素变化特点    单娜娜

新疆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耿金虎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森林昆虫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董百丽

杉木人工林树栖真菌的研究    陈文相

樟子松树栖真菌生物相的研究    周秀华

桉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研究    谢龙莲

荒漠过渡带节肢动物群落与相邻棉田天敌、害虫的关系    姬华

城市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防治对策研究    卜志国

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空气真菌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研究    胡利锋

种衣剂对大豆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张齐凤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农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周凌云,周刘宗,徐梦雄

秸秆盖田的微生物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    徐新宇,张玉梅,向华,李仁生,胡济生

秸秆覆盖免耕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养分转化的研究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江苏海安县轻壤土稻麦免耕土壤肥力消长模型初探    柯建国,王泰伦,章熙谷,王进,蒋观贞

免耕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新举,张志国,邓基先,刘辉友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

经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研究进展及其释放后对环境的影响    钱迎倩,马克平

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研究进展    边四辈,卢旺,王加启,李德义

秸秆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晏向华,瞿明仁,黎观红,王加启

还是农牧结合好——对秸秆还田的一些看法    王连

秸秆还田 肥地增产——两个生产队实行秸秆还田的调查    

积肥还田比秸秆还田作用大    凌象贤

秸秆造肥的肥田作用    何达春;

坚持秸秆还田 粮食增产显著    

淮北地区稻麦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效果    孙庚寅

秸秆还田的效果与应用技术    张登辉,吴浩

秸秆还田培肥盐碱地    谢承陶;严慧峻;

对国营农场秸秆还田中几个问题的商榷    王志敏;

灵武县秸秆还田的调查    宋金柱;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小麦秸秆还田量数学模型的研究    陈卫明;肖泽海;施兰芳;徐同云;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N肥去向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蒋植宝;黄宝林;杨爱国;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及氮肥去向研究    王小彬;蔡典雄;张镜清;高绪科;

接种蚯蚓对秸秆还田土壤C、N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霞;李辉信;胡锋;沈其荣;陈小云;仓龙;

土壤肥料与河北省农业持续发展    秦双月;贾文竹;张里占;

辽宁省有机肥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王玉丰;苏雨贵;王勇;曲延林;

秸秆还田对小麦根围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林玲;赖志兵;陈怀谷;王裕中;杨爱国;

1BMQ-230/250型水田埋茬起浆整地机的研究    孙星钊;宋建农;申屠留芳;杜风顺;

宣城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    本报记者 张敬波

这个责任谁来负    记者 岳善勇 通讯员 杨君

改进仿形结构 确保小麦播深    香河县农机技术推广站(065400)计善成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技术    西安市土肥站 田全明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途径有三    魏家灿

秸秆还田八法(上)    刘好

小麦全蚀病综合防治技术    郭开元 王乃红

秸秆还田改良土壤    李秋亭

海安秸秆用场多    刘序

小型多功能玉米联合收获机 小麦逆旋圆盘播种机    时立松

华北平原农业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研究    刘云慧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土壤CO_2释放与碳平衡的研究    黄斌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    邹国元

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杨秀春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长期施肥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于荣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长期秸秆还田改土培肥综合效应的研究    孙伟红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无公害生产的影响    李宗新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黑土有机碳、氮的影响    赵丽娟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