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5:49
热度:

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试验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水葫芦与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探讨一定含水率下2种原料的混合比例以及不同添加剂对水葫芦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为调制质优的水

【摘要】:本研究以水葫芦与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探讨一定含水率下2种原料的混合比例以及不同添加剂对水葫芦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为调制质优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更好地利用水葫芦提供参考。 试验一使用含水率79.69%的水葫芦和含水率72.03%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设水葫芦:玉米秸秆(重量比)分别为8:2、7:3、6:4和5:5(简称为82MR、73MR、64MR、55MR)的4种混合比例青贮,并在各种混合青贮中设对照(CON)组、添加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纤维素酶(CEL)组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混合(MIX)组。每个处理作2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乳酸(LA)、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指标。结果表明,要调制优质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无论是否使用添加剂,都必须使混合青贮中玉米秸秆所占的比例大于等于30%;青贮的发酵品质随青贮中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提高;3种添加剂在4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中都有一定的添加效果,添加MIX在73MR青贮中获得了相乘效果;55MR中MIX组青贮的品质最优。 试验二使用含水率较低的水葫芦(60.70%)和含水率71.20%的玉米秸秆为原料,设水葫芦:玉米秸秆(重量比)分别为8:2、7:3和6:4(简称为82MR、73MR、64MR)的3种混合比例青贮,并在各种混合青贮中设对照(CON)组、添加绿汁发酵液(FGJ)组、添加纤维素酶(CEL)组和添加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混合(MIX)。每个处理作3次重复,常温下贮存60d,开封后测定青贮的pH、干物质回收率(DMR)、气体损失率(GLR)、氨态氮(NH_3-N)等指标。结果表明,要调制优质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必须使混合青贮中玉米秸秆所占的比例大于等于30%,而且必须使用添加剂;青贮的发酵品质随青贮中玉米秸秆比例的增加而提高;3种添加剂在3种混合比例的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中都有一定的添加效果, MIX组在3种混合青贮中,pH和NH_3-N均低于FGJ组和CEL组,而乳酸(LA)、干物质回收率(DMR)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高于FGJ组和CEL组。64MR中MIX组青贮的品质最优。 【关键词】:绿汁发酵液 纤维素酶 玉米秸秆 水葫芦 混合青贮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816.5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前言11-19
  • 1 研究背景11-12
  • 2 研究动态12-17
  • 2.1 水葫芦作为畜禽饲料的研究12
  • 2.2 水葫芦进行青贮的研究12
  • 2.3 青贮12-17
  • 3 研究内容及意义17-19
  • 3.1 研究内容17
  •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17-19
  • 第二章 试验1 高水分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试验研究19-38
  • 1 材料与方法19-23
  • 1.1 青贮原料19-20
  • 1.2 添加剂20
  • 1.3 试验设计20
  • 1.4 青贮调制20
  • 1.5 分析样本的制备和试验项目的测定方法20-22
  • 1.6 数据分析22-23
  • 2 结果与分析23-33
  • 2.1 青贮的感官评定分析23
  • 2.2 青贮的发酵品质23-28
  • 2.3 青贮的化学成分28-33
  • 3 讨论33-37
  • 3.1 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34
  • 3.2 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34-37
  • 3.3 混合比例与添加剂之水平组合间的比较37
  • 4 小结37-38
  • 第三章 试验2 低水分水葫芦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的试验研究38-55
  • 1 材料与方法38-42
  • 1.1 青贮原料38-39
  • 1.2 添加剂39
  • 1.3 试验设计39
  • 1.4 青贮调制39
  • 1.5 分析样本的制备与试验项目的测定方法39-41
  • 1.6 数据分析41-42
  • 2 结果与分析42-50
  • 2.1 青贮的感官评定分析42
  • 2.2 青贮的发酵品质42-47
  • 2.3 青贮的化学成分47-50
  • 3 讨论50-54
  • 3.1 混合比例对青贮品质的影响50-52
  • 3.2 添加剂对青贮品质的影响52-54
  • 3.3 混合比例与添加剂之水平组合间的比较54
  • 4 小结54-55
  • 第四章 总体讨论与展望55-58
  • 1 总体讨论55-56
  • 1.1 试验一和试验二的一致性55
  • 1.2 试验一和试验二的主要差异及原因55
  • 1.3 含水率对青贮品质的影响55-56
  • 2 总体结论56-57
  • 3 创新和特色57
  • 4 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57-58
  • 参考文献58-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饲喂微贮玉米秸杆对奶牛产乳量的影响    蔡治华,李友俊

添加剂对羊草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孙娟娟;玉柱;薛艳林;毛培胜;白春生;许庆方;单战;

水葫芦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研究评述    徐祖信;高月霞;王晟;

青贮饲料的合理调制与质量评定标准    刘建新,杨振海,叶均安,史占全,吴跃明

水葫芦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陈鑫珠;庄益芬;

青贮添加剂研究进展    顾锡慧,杨翔华,马学良,林军章

马铃薯渣和玉米秸秆混合青贮料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闫晓波;韩向敏;

低水分青贮对黑小麦草细胞壁成分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庄益芬;安宅一夫;张文昌;

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关键技术措施    赵春法;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消失率的影响    刘海燕;祁宏伟;于秀芳;于维;

不同添加剂对象草和水葫芦青贮品质的影响    张丽

含水率、混合比例及添加剂对水葫芦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陈鑫珠

不同营养水平对鲁禽3号麻鸡配套系肌肉品质的影响    雷秋霞;曹顶国;韩海霞;李福伟;逯岩;

预处理秸秆与氮肥配施对两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张娟;沈其荣;蔡相鲁;李铁男;叶文婷;

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张晓艳;王丽丽;刘淑云;封文杰;王风云;朱建华;

两株油樟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与降解纤维素研究    游玲;王涛;王松;杜江;

罗曼蛋鸡饲粮养分转化率的研究    丁昌春,张宇,周明

重富营养化水体内凤眼莲生长特性的研究    陈玲玲,林振山,濮培民,徐尧

过瘤胃脂肪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    滕佳伍;穆叔琴;高玉鹏;王文杰;李千军;马志芳;张晓青;

牧草引种与外来杂草入侵研究    田雪亮;

氨基酸平衡对异育银鲫鱼生长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王爱民;邵荣;刘汉文;李朝霞;殷玉岗;赵永刚;

喹胺醇饲料添加剂对肉鸡生长的影响    曹香林;陈建军;张力;梁剑平;

重庆市城郊生鲜牛奶营养质量的四季变化规律研究    魏学良;杨莉;

棕榈油脂肪酸钙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王洪荣;郝青;周永康;李国祥;

裹包全混合日粮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消化特性的影响    张俊瑜;王晶;卜登攀;国卫杰;宋增廷;王加启;

双乙酸钠对裹包TMR贮存效果的影响    国卫杰;王加启;王晶;卜登攀;张俊瑜;宋增廷;周凌云;

不同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志强;张翔;崔志文;许庆方;

大菱鲆幼鱼蛋白质生态营养需要量与菱形特征    李勇;蒋克勇;王雷;王优军;

几种能源草中化学成分利用指数分析    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外来入侵植物水葫芦及其防治技术    殷利利;谭万忠;

青贮玉米不同混播方式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洪影;高飞;刘昭明;崔国文;

达乌里胡枝子的青贮    许庆方;韩建国;玉柱;孙启忠;刘建宁;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毛竹颗粒表面化学/水热修饰及其增强PVC基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王会

饲草型全混日粮饲用价值评价研究    王晓光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徐军

互花米草对河口盐沼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    彭容豪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冯光德

预处理对TEMPO氧化体系的促进及动力学研究    戴路

西藏披碱草属牧草利用研究    曹仲华

添喂赖氨酸对30~240日龄肉用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李海英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里氏木霉swollenin在米曲霉中的表达和纯化    王美花

可降解育苗盘及其在半夏组培苗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周滢

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    王志强

固态混菌发酵纤维素酶工艺研究    罗永生

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及在水稻中的过表达研究    胡一飞

成年藏獒犬蛋白质需要量及对常规饲料消化代谢的研究    周俊

不同水平柠条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消化性能的影响    方姝骄

菊芋粕对泌乳奶牛的营养价值评定    赵芳芳

木糖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王罗琳

外来入侵植物的危害及防治    江贵波;曾任森;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孙丁贺;杨培权;张允政;

青贮饲料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周德宝

饲喂微贮玉米秸杆对奶牛产乳量的影响    蔡治华,李友俊

马铃薯的营养成份分析及发展前景    傅迎军

绿色木霉AS3.3711的葡聚糖内切酶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刘北东,杨谦,周麒,宋金柱,陈佃福,刘恒,赵敏

添加剂对农作物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吴进东;

苜蓿添加剂青贮、半干青贮和与麦秸混贮的研究    蔡敦江,周兴民,朱廉,冯元琳,杨丹霞,王继红

添加甲酸对白花草木樨青贮品质的影响    杨富裕,周禾,韩建国

苜蓿绿汁发酵液特性的研究    许庆方;韩建国;周禾;玉柱;荀桂荣;黄兴军;白春生;白景隆;

影响苜蓿青贮品质的主要因素及苜蓿青贮在奶牛日粮中应用效果的研究    许庆方

不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王金娥

新的多穗玉米热    

玉米品种小斑病抗性鉴定    罗畔池,刘克明,杨明一

国内最好的高赖氨酸玉米品种——中单206    菊;

竖叶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王海峰;

紧凑型玉米品种掖单13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最佳配合的研究    张良华;苗国平;

粮草型玉米品种试验    张玉宝,王润霞,王秀文

陕西省玉米品种抗病性研究进展与分析    马秉元,李亚玲,龙书生,李多川

目前影响我省玉米品种更新更换的问题与对策    张建益,王天明,杨兰英

加大科技力度 实现玉米增产    李如平;

玉米品种和氮肥对联合固氮工程菌Enterobacter gergoviae-7接种效应的影响    隋文志,卢林纲,钟鄂荣,唐颖,卢明锋,王焱,林琳,李久蒂,李永兴

豫西地区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陈爱芹;

玉米主要品种对矮缩病抗病性的测定结果    叶建人;王华弟;黄贤夫;陈海波;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王桂清;胡明江;

夏玉米品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夏工厂;周宏美;

泸西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    朱能宏;万永全;何艳琼;堵文丽;

玉米苗期害虫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刘武涛;赵宗林;韩怀奇;

玉米抗粗缩病遗传分析    邸垫平;路银贵;苗洪芹;田兰芝;

赤峰地区玉米适播期的分析及服务    程玉琴;张少文;

“玉米香菇套种”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李红君;陈立杰;徐洪艳;金良;

安徽省玉米专用肥配方设计与效果验证    孙义祥;袁嫚嫚;郭熙盛;

29个水稻玉米品种纳入重庆种粮直补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不同玉米品种混种能增产吗?    冯国民

玉米品种高产竞赛启动    农蓟弥

玉米品种蠡玉13高产栽培技术    三北种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技术部

塔城市特早熟玉米试种成功    靳生平

介绍一个中熟玉米品种——中科10号    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 蔡义东 供稿

田间对比选良种    本报记者 王立忠

冀农棉花玉米品种表现不凡    董志水

从几个优质玉米品种看种子市场(二)    本报记者 高永新

天道酬勤    徐凯 刘和平 本报记者 卢晨曦

玉米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张志军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    张仁和

我国不同年代主推玉米品种耐旱抗病性的变化趋势    孙琦

基于三维离散元法的玉米脱粒过程分析方法研究    于亚军

玉米根系吸水调控机制    刘小芳

东北玉米品种对密度和氮肥的综合响应及高产高效栽培途径    钱春荣

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张绍鹏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于晓芳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邰书静

近红外反射光谱快速评定玉米和小麦营养价值的研究    李军涛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杜锦

河南夏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特征及其与气候生态因素关系    段鹏飞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肥力的影响    颜世磊

基于SImetaW模型的玉米蒸散量模拟与应用研究    刘洋

玉米品种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研究    宁纪锋

玉米再生体系的建立及SsBHMT基因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张慧杰

大麦Isa-H1基因在玉米中遗传转化的研究    李颖

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及利用规律的影响    沙晓晴

农杆菌介导ZmERD4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    赵心萍

玉米穗分化候选基因的克隆    白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