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及其基础上氮肥减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7:09
热度:

秸秆还田及其基础上氮肥减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摘要】:为筛选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及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较合理的氮肥用量,试验于2008.06—2

【摘要】:为筛选关中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及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较合理的氮肥用量,试验于2008.06—2012.10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原试验站,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不同减量施N处理,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同时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设置9个不同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碳氮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 1、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条件下,通过比较常规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87.5,150kg/hm~2)、15%减量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59.4,127.5kg/hm~2)、30%减量施N(玉米和小麦季施N量分别为131.25,105kg/hm~2)3个处理对土壤NO_3~--N累积、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以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粮食生产合理氮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常规施N处理相比,15%减量施N有一定增产效果,作物周年籽粒产量可提高7.2%;且30%减量施N处理并未显著减少作物籽粒产量和小麦秸秆产量。减量施N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每季作物秸秆还田以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逐年增加,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减量施N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NO_3~--N累积量,且根据表观氮平衡结果,N肥施用量仍可减少。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适量减N,不仅能保证作物不减产,而且还可逐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NO_3~--N累积量,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2、在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条件下,通过比较常规施N、15%减量施N、30%减量施N3个处理对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的影响,以期从对作物品质影响角度评价不同减氮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减量施N处理未显著影响作物产量,N肥施用仍有一定减量空间,但随着N肥减量的增大,作物产量也呈下降趋势。15%减量施N除显著减少小麦籽粒P含量外,对作物养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0%减量施N会显著降低作物秸秆N含量。30%减量施N处理作物籽粒和秸秆N吸收量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12.9%、41.9%,秸秆K吸收量显著降低了18.5%。长期来看,30%减量施N处理有造成土壤N、K素亏缺及作物减产的风险。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作物产量、养分含量及吸收量,15%减量施N处理下的施氮量为本地区最佳的N肥用量。 3、通过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处理对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综合比较秸秆还田效应,旨在筛选本地区较为合理的秸秆还田模式,为关中地区农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总体来说能提高作物籽粒及秸秆产量,小麦秸秆还田模式中,WH处理较WN处理对作物籽粒产量及秸秆产量有显著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模式中,MC处理较MN处理对作物籽粒产量及秸秆产量有显著提高;从秸秆还田模式组合来看,WC-MC、WH-MC处理对周年产量提高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4.2%、22.8%。长期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其中在两季均还田的处理对其提高较大,尤其是WH-MC、WH-MM、WC-MM三个处理表现最为明显。 基于以上2个田间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关中平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30%氮肥减量处理的基础上仍有一定减量空间,但综合考虑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土壤肥力、作物产量及养分含量等方面因素,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施氮160kg/hm~2、小麦施氮130kg/hm~2为本地区较优的氮肥用量。(2)综合对比不同秸秆还田模式,WH-MC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碳库的提高均有较好的表现,为本地区最佳的秸秆还田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秸秆还田 减量施氮 土壤碳库 土壤硝态氮 表观氮盈余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0
  • 1.1 研究背景13-14
  • 1.1.1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13
  • 1.1.2 循环农业的提出13-14
  • 1.2 关中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14-15
  • 1.3 秸秆还田—循环农业发展的纽带15-16
  • 1.4 秸秆还田的作用16-19
  • 1.4.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6-17
  • 1.4.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17
  • 1.4.3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17-18
  • 1.4.4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8
  • 1.4.5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8-19
  • 1.5 秸秆还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切入点19-20
  • 第二章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20-28
  • 2.1 材料与方法20-22
  • 2.1.1 试验区概况20
  • 2.1.2 试验设计20-21
  • 2.1.3 栽培管理措施21
  • 2.1.4 收获及分析样品采集21
  • 2.1.5 表观氮平衡的计算21
  • 2.1.6 测定项目及方法21-22
  • 2.1.7 数据处理与分析22
  • 2.2 结果与分析22-25
  • 2.2.1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22
  • 2.2.2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22-24
  • 2.2.3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24
  • 2.2.4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24-25
  • 2.3 讨论25-27
  • 2.4 结论27-28
  • 第三章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养分含量及产量影响28-34
  • 3.1 材料与方法28-29
  • 3.1.1 试验区概况28
  • 3.1.2 试验设计28
  • 3.1.3 栽培管理措施28
  • 3.1.4 收获及分析样品采集28-29
  • 3.1.5 测定及统计方法29
  • 3.2. 结果与分析29-32
  • 3.2.1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产量的影响29
  • 3.2.2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作物中养分含量的影响29-30
  • 3.2.3 秸秆还田下减量施氮对养分吸收量的影响30-32
  • 3.3 讨论32-33
  • 3.4 结论33-34
  • 第四章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库及作物产量的影响34-42
  • 4.1. 材料与方法34-36
  • 4.1.1 实验区概况34
  • 4.1.2 试验设计及实施过程34-35
  • 4.1.3 收获及分析样品采集35
  • 4.1.4 测定方法35
  • 4.1.5 计算及统计分析35-36
  • 4.2. 结果与分析36-40
  • 4.2.1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6-37
  • 4.2.2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7
  • 4.2.3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活性有机碳的影响37-38
  • 4.2.4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库的影响38-40
  • 4.3 讨论40-41
  • 4.4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8
  • 致谢48-49
  • 作者简介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易出现的问题    王敏强;闻杰;

“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周玉梅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孙成权,曲建升

福建发展循环农业的战略规划思路与模式选择    郭铁民,王永龙

秸秆覆盖与秸秆翻压还田效果比较    李新举,张志国

我国少耕与免耕技术推广应用情况与发展前景    罗永藩;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南雄雄;游东海;田霄鸿;李锦;王淑娟;崔娟;刘廷;

Researche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 Diversity    

Innovation of China's Circula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Low Carbon Economy    

中国农业非点源污染    胡星明;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腐殖酸和氨基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兰兰;史春余;万勇善;刘风珍;陈万民;王成银;贾俊昌;

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

我国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及对策建议    张锡金;刘炳福;李爱海;李淑庆;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氮钙互作对日光温室中黄瓜硝酸盐代谢的影响    赵朋;李絮花;王克安;杨宁;王薇;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江苏省新农村建设中的循环农业及其发展途径分析    耿献辉;

两岸循环型农业之发展比较与交流合作    邓启明;黄祖辉;

循环经济与浙江生态省的农业发展    林贤青;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Dynamics of soil quality after cropland was converted to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alfalfa in the emiarid Loess Plateau    郭志彬;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根系调控对枣树(冬枣)生长及代谢影响的效应研究    杨守军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    罗新宁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模拟氮沉降对三峡库区两种土壤碳、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    刘仁燕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麦秸回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朱同相,段云,胡修岭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大别山区河谷流域现代有机农业模式的探讨    王清国,沈显生,梁庆生

“三农”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周玉梅

北京郊区粮田土壤养分与施肥    刘宝存,孙明德,吴静

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贾大明

小麦——土壤系统氮平衡及小麦氮素利用和物质生产    梅楠

红壤区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平衡及有机资源利用    李忠佩,张桃林,林心雄

曲周试区施肥与耕作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牛灵安,郝晋珉

我国稻—麦两熟种植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章秀福,王丹英

    解振华

    齐建国

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    孔祥斌

蔬菜种植区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及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    何英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凤博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永茂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王海景;康晓东;

秸秆还田覆盖抗旱节水技术试验报告    赵凯;

试论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作用    顾绍军,王兆民,孙皓,胡祥英,方鸿国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砂质低肥田施肥技术试验研究    穆丽君

阿克苏垦区土壤培肥途径及其效果    奉文贵,许明武

连续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徐祖祥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田土壤碳固定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还田    范琼文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秸秆还田及其基础上氮肥减量对土壤碳氮含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李锦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麦玉轮作区施氮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张亮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刘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