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可拓学的水电工程规划阶段流域工程地质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50
热度:

基于可拓学的水电工程规划阶段流域工程地质评价【摘要】:水电工程规划阶段需要了解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规划进行地质论证。但是,在西藏无人区存在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问题,制约了

【摘要】:水电工程规划阶段需要了解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工程规划进行地质论证。但是,在西藏无人区存在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问题,制约了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的开展,从而对工程规划论证造成严重的障碍。因此,建立一种适用于此类地区在规划阶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规划梯级优选的方法,有很重要的工程意义。拉月曲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西北部,为雅鲁藏布江二级支流,流域半数以上就是无人区。其流域面积2835km2,干流平均坡降2.05%,河口多年平均流量为96.5m3/s,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在流域中,初步规划洛木曲+东久河水电规划开发方案、拉木曲水电规划开发方案、珍洛玛曲水电规划开发方案、拉月曲水电规划开发方案及鲁朗河水电规划开发方案,共5个方案。其总共规划坝址16处,引水线路19条,多为“低坝长引水”方式。但是拉月曲流域工程地质评价存在如下问题:(1)流域一半以上地区为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常规的钻探、现场调查等手段无法很好的实施。(2)部分河段海拔高,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3)因降雨量大、构造活跃等原因,地质灾害频发,自然环境恶劣。(4)条件艰苦,相关的研究资料缺乏;植被整体覆盖好,通视条件差,遥感解译成果存在偏差。(5)通常的工程地质评价多是综合详细的调查结果定性评价,人为影响大;而定量评价多用在单个工程地质因素的评价中。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工程规划地质论证十分困难。因此,需要探索新手段,进行工程地质条件调查和评价,完成梯级开发优选。首先,采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现场调查验证—室内修正”的过程,在充分收集区域相关资料基础上,完成室内遥感解译,并在现场调查成果指导下进行修正;根据现场可调查情况,将研究区分成详调段和踏勘段。分析解译成果、统计调查数据,总结区域的工程地质特点,针对工程地质条件差异,将详调段分成5段、踏勘段分成6段。结合工程布置开展分段定性评价,提取影响大的指标,对规划电站的坝址、厂房和引水线路分别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标准。设定坝前1km、坝后0.5km、河道两侧宽1km区域为坝址重点影响范围;距离引水线路0.1km,宽0.2km的条带状范围为引水线路重点影响区域;厂房0.5km范围内区域为厂房重点影响区域。使用指标在重点影响区域的平均值,计算最大关联度,判断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坝址和厂址影响指标相同,包括坡度、坡向、高程、降雨、岩性、断层影响、地灾密度、沟壑密度、植被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10个指标,区别主要在权重分配上;引水线路选择断层影响、岩性、地灾密度、坡度和高程5个指标。在详调段计算发现,断层对三者布置的影响均最大。各指标栅格数据在Arc GIS中进行必要的预处理,保证栅格图层具有相同栅格大小、坐标投影和范围。指标栅格图层优度评价主要在“栅格计算器”中完成,按照“可拓距—关联度—综合关联度—优度评价”的可拓学计算顺序,分别得到坝址、厂址和引水线路基于评价指标的优度评价栅格数据,其重点影响范围内的优度栅格比例即表示相对优劣。结合拉月曲拟规划多采用“低坝长引水”的实际情况,同一梯级内,厂房、坝址和引水线路相对重要性采用0.45:0.3:0.25的比例,对各自的重点影响范围内的优度栅格进行加权求和,最终实现详调段梯级排序,完成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开发顺序模型的建立。结果显示,八果(高)、八果(低)的坝址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好;拉月、德巫、白木、则巴(长)和东风(长)的厂址条件好;德巫、八果(高)、八果(低)、东风(长)和东风(短)引水线路的条件好;对于梯级,东风(长)方案工程地质条件最好,仲果方案最差。最后,在Visual Studio 2008平台上,利用C#语言,集成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排序系统。通过详尽的设计,系统实现了数据预处理、指标提取、数据库操作的数据处理模块、基于层次分析的模型编辑模块和基于可拓学的评价运算模块。采用组件式二次开发的方式,通过Arc GIS Desktop 10.0提供的Arc GIS Engine developer kit,在系统中集成必要的组件和常用的处理工具;使用sql语句,实现了数据库自动建立、数据自动增删、更新、查询和排序等功能。在拉月曲踏勘段,应用该系统对拟规划梯级进行排序,检验其适用性。结果显示,地灾密度、高程对坝址布置影响最大;植被指数和坡度对厂址影响最大。牛波、波朗梯级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而洛木、格东日梯级最差。评价结果较为理想,与现场调查和定性评价有一定的吻合性,构建的模型和系统可以在其他类似流域水电规划阶段梯级排序中使用,或可以为类似地区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拉月曲流域 可拓学 优度评价 梯级开发排序 工程地质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V22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前言11-20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1-13
  • 1.2 工程概况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1 工程地质评价方法14
  • 1.3.2 定量评价方法14-16
  • 1.3.3 研究区的研究现状16-17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17-20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7-18
  • 1.4.2 技术路线18-20
  • 第2章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20-52
  • 2.1 地形地貌20-21
  • 2.2 地层岩性21-25
  • 2.2.1 岩性解译标志21-24
  • 2.2.2 解译结果24-25
  • 2.3 地质构造25-36
  • 2.3.1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25-26
  • 2.3.2 构造解译标志26-31
  • 2.3.3 解译结果及分析31-36
  • 2.4 不良地质现象36-43
  • 2.4.1 不良地质现象解译标志36-41
  • 2.4.2 解译结果及分析41-43
  • 2.5 水文地质条件43-52
  • 第3章 拉月曲流域工程地质定性评价52-60
  • 3.1 拉月曲流域工程地质分段52-53
  • 3.2 拉月曲流域工程地质分段定性评价53-60
  • 3.2.1 详细调查段工程地质评价54-57
  • 3.2.2 踏勘段工程地质评价57-60
  • 第4章 基于可拓理论的评价模型建立60-81
  • 4.1 可拓理论概述60-63
  • 4.1.1 基本理论概述60-63
  • 4.1.2 评价步骤63
  • 4.2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3-67
  • 4.2.1 指标选取原则63-64
  • 4.2.2 评价指标选取与分级64-66
  • 4.2.3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66-67
  • 4.3 可拓物元模型的构建67-72
  • 4.3.1 可拓综合评价物元的构建67
  • 4.3.2 指标权重计算67-70
  • 4.3.3 可拓优度计算70-71
  • 4.3.4 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开发顺序模型建立71-72
  • 4.4 模型在拉月曲详细调查段应用与验证72-81
  • 第5章 水电工程规划阶段开发评价系统81-91
  • 5.1 系统开发目标81
  • 5.2 系统结构及主要功能81-87
  • 5.2.1 系统结构81-83
  • 5.2.2 系统功能83-87
  • 5.3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87-90
  • 5.3.1 系统开发方式与开发平台87
  • 5.3.2 模型算法实现87-90
  • 5.4 评价系统优缺点分析90-91
  • 第6章 评价系统在拉月曲踏勘段的应用91-101
  • 6.1 数据预处理91-96
  • 6.2 数据输入96-98
  • 6.2.1 待评物元确定96-97
  • 6.2.2 模型编辑与权重计算97-98
  • 6.2.3 数据库更新98
  • 6.3 结果展示98-101
  • 结论101-103
  • 致谢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10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西藏阿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韧性剪切带的磁组构特征    杨朝斌;朱大岗;孟宪刚;邵兆刚;韩建恩;余佳;孟庆伟;吕荣平;

藏东南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的物质组成及形成环境    耿全如,潘桂棠,郑来林,孙志明,欧春生,董翰

浅谈西藏拉月大滑坡    贾社康;王彩霞;

21世纪中国水电发展前景展望    彭程;钱钢粮;

西藏聂拉木群主变质时代的讨论    许荣华,成忠礼,桂训唐,王俊文

指标动态权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李克钢;侯克鹏;李旺;

藏东林芝地区基于递进分析法(AMFP)理论的地质灾害评价系统实现    李远华;姜琦刚;湛邵斌;王利花;武慧智;

我国发布水力资源复查成果    

基于RS与GIS的鹤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研究    梁伟

基于RS-GP模型的边坡安全系数预测    翟淑花;吴爱祥;高谦;张梅花;董璐;

冈底斯带巴嘎区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    和钟铧,杨德明,王天武,郑常青

白垩纪:中国及邻区板块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变换期    吴根耀;

黄河源地区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韩建恩;余佳;朱大岗;邵兆刚;孟宪刚;钱程;贺承广;王津;吕荣平;

西藏冈底斯带叶巴组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成因    耿全如;潘桂棠;金振民;王立全;朱弟成;廖忠礼;

西秦岭北缘武山—鸳鸯镇构造带磁组构特征    梁文天;张国伟;鲁如魁;裴先治;袁四化;姚安平;

降雨诱发公路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动态权重系统    薛凯喜;胡艳香;赵忠营;赵宝云;

西藏比如盆地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张士贞;向树元;万俊;毛鑫;

藏北安多—巴青地区侏罗纪含礁层系岩相及沉积环境    龚文平;肖传桃;胡明毅;李艺斌;柳书兵;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杨海军;韩剑发;李新生;董立胜;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杨海军;韩剑发;李新生;董立胜;

长江流域水电站施工区生活垃圾特性及处理处置决策模型研究    韩智勇;刘丹;

我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郑守仁;

我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    《中国水电开发投融资问题研究》课题组;罗云毅;

卫星遥感资料估算区域蒸散发的方法综述    黄旭;汪彪;张玉剑;陈伟伟;

地震滑坡危险性研究进展    商璟璐;刘吉夫;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开挖过程动态模拟及支护效果评价    左双英;黄春;赵蕊;

2001年以来中国主要草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研究    钱拴;吴门新;程路;曹云;

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    张目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    薛凯喜

水电项目开发利益共享模型研究    樊启祥

西藏改则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    肖润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及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关键地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周肃

雅鲁藏布缝合带泽当段蛇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韦栋梁

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耿全如

水电系统中预报与调度的混合智能方法研究及应用    王文川

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及其决策方法    李英海

基于GIS的成兰铁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毕俊翔

滑坡遥感信息提取及危险性评价研究    郑向东

山区城镇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    郝连成

基于GIS的秦州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与评价    杨国林

万州至凉雾铁路主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防治建议研究    李会强

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库区滑坡危险性及危害性评价研究    熊辉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受损体植被恢复调查分析    张坤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的高分辨率遥感滑坡信息提取应用研究    谭龙

基于GIS的勉县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郑亮亮

深切河谷谷坡演化特性及边滑坡稳定性分析    梁秀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包头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宁小莉;

层次分析方法在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李克,曹丽

基于GIS的唐山市区环境地质模糊评价分析    鲁明星;孙金华;吴班;

基于知识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的探讨    杨存建,周成虎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    蔡鹤生,周爱国,唐朝晖

青藏高原隆升的地质灾害效应    彭建兵,马润勇,卢全中,李喜安,邵铁全

层次分析法与GIS耦合在矿山地质灾害危害性分区评价中的应用    程爱玲

地质灾害预测评价模型库系统设计原理    李向全,胡瑞林,张莉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郑锡澜 ,常承法

西藏东部和南部变质岩中的白云母及其岩石学意义    张旗 ,张振禹 ,李炤华

基于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智能评价方法研究    刘沐宇

基于遥感的公路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熊旭平

第19期可拓学研究学者班在广东工业大学开班    李苏洋;

可拓学——研究“矛盾转化,开拓创新”的新学科    涂序彦

可拓集合在资源开拓研究中的应用    杨春燕,吴福芝

多维界壳约束下的模糊可拓经济控制    李华,刘峰,贺仲雄

可拓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蔡文,杨春燕,何斌

可拓策划研究    杨春燕,张拥军

可拓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蔡文,杨春燕,何斌

可拓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及其关键点    杨春燕;

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风险的可拓评判研究    李睿;张忠兴;

可拓创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杨春燕;李兴森;

可拓力在市场经济控制中的应用    翁扬菲;贺仲雄;

可拓语言研究初探    胡琛;王行愚;

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可拓力与潜可拓力    赵阳;周星宇;邵柏;刘扬;张锐;贺仲雄;

基于改进多级可拓评价模型的旋转设备安全评价    万波;李明亮;杨清峡;

模糊可拓经济控制的应用与新探索    常振兴;贺仲雄;

复杂系统中的可拓力    周禹春;贺仲雄;

可拓智能信息分析及其应用    袁钟晓;

名牌形成机理研究    周霞;刘小辉;王喆;

可拓力学在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应用    翁扬菲;袁钟晓;贺仲雄;

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可拓策略生成器的设计    罗珩;侯汉平;

可拓学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蔡文

智能的革命:可拓学拓展创意“新世纪”    本报记者 郎冰

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召开    记者 李大庆

可拓学历经28载终成正果    记者 黄剑钊 朱尧利

可拓学获中科院肯定    记者 黄剑钊 王伟

创意引领自主创新    本报实习生 曾妮

原创性研究之路怎么走    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亦新、张兰

基于可拓学方法的城市规划研究    张一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