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对土壤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40:51
热度:

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对土壤养分淋溶损失的影响【摘要】:采用室内人工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加粉碎氨化秸秆后土壤中NPK的淋溶损失状况。结果表明,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后的土壤淋溶液中NO3

【摘要】:采用室内人工土柱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施加粉碎氨化秸秆后土壤中NPK的淋溶损失状况。结果表明,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后的土壤淋溶液中NO3-、PO34-、K+的各次淋溶质量分别较对照减少34.94%,57.48%,14.85%;处理土壤淋溶液中NO3-、PO34-、K+的累计质量均低于对照,分别约低26.23%,63.08%,8.00%,而NH4+的累计质量只较对照平均约低1.56%;秸秆粉碎氨化还田对土壤中NPK的淋溶损失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PO34-的抑制作用最明显,NO3-次之,K+最后,对NH4+抑制作用不明显,最终有效降低了NPK的淋失率。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 粉碎 氨化 养分 淋溶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100204)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01140602)
【分类号】:S153.5
【正文快照】: 当前,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各种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低,氮肥约为20%~35%、磷肥约为10%~25%、钾肥约为35%~50%。土壤中肥料养分淋溶损失是养分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肥料养分的流失不仅使农业投入成本增加,而且会对环境特别是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种同时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改良土壤对磷的淋溶能力及其在不同团聚体中垂直分布的影响    陆文龙;康春莉;宋晓娇;郭平;谢忠雷;

模拟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李妍;刘茜;扶明英;朱利群;翁乐羽;查良玉;卞新民;

留茬对小麦/玉米间作氮素吸收和硝态氮分布、淋失的影响    刘朝巍;张恩和;王琦;刘青林;王田涛;俞华林;尹辉;

秸秆集中掩埋还田对麦田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    陶宝瑞;邵丽萍;扶明英;张颖;周晓双;朱利群;

设施菜田养分平衡特征与优化调控研究    郝小雨

石羊河流域留茬免耕对小麦/玉米间作土壤碳和硝态氮变化的调控    刘朝巍

麦季氮肥运筹调控冬小麦—夏玉米两作体系氮素利用及氮肥残效研究    吴光磊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    刘春晓

秸秆集中深埋对土壤养分淋失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扶明英

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埋量、埋深及施肥量对渗漏水养分淋失的影响    李妍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配施促腐剂效应研究 Ⅱ.对土壤磷素和钾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张电学,韩志卿,刘微,高书国,侯东军,李国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系,朱晓萍,常连生

秸秆还田对潮褐土及其微团聚体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    韩志卿;张电学;王秋兵;陈洪斌;常连生;于玉桥;刘东强;

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泰平;朱波;汪涛;况福虹;

磷在棕壤中淋溶迁移特征研究    李同杰;刘晶晶;刘春生;杨力;

土壤特征微团聚体的组成比例与肥力评价    陈恩凤,关连珠,汪景宽,颜丽,王铁宇,张继宏,周礼恺,陈利军,李荣华

施用秸秆对土壤有机碳组成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李小刚,崔志军,王玲英

北京潮土NO_3—N在土体中的移动特点及其淋失动态    陈子明,袁锋明,姚造华,周春生,傅高明,宋永林,李小平

秸秆施用后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动态变化    周江敏;陈华林;唐东民;祝亮;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朱钟麟;刘定辉;舒丽;王昌全;

水肥调控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王学君;董晓霞;孙泽强;田叶;刘兆辉;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三种粒级土壤中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研究    陈武荣;肖霜霜;刘炜;卢向荣;刘建华;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土壤无机纳米微粒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温善菊;吴景贵;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    卢红梅;王世杰;

保墒灌溉条件下土壤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研究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牛文全;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杜高赞;高美荣;

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_3-N分布的影响    卫新东;员学锋;汪有科;

基于灰色模糊聚类分析的吉林省黑土结构综合评价    秦焱;王清;陈慧娥;范建华;

不同植被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组成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王建林;王忠红;张宪洲;欧阳华;常天军;李鹏;沈振西;钟志明;

保护性耕作及控释肥对水稻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荚恒斌;

有机物料与尿素混施土壤后NH_3和CO_2的释放规律研究    吴景贵;南阳;孙晓楠;杨冉冉;吴江;

不同环境材料对土壤磷肥的淋溶效应研究    王晓茜;黄占斌;李文颖;郭圆;陈威;孙华杰;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土壤水渗漏对降雨条件的响应关系研究    左海军;马履一;张奇;

聚丙烯酰胺(PAM)应用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环境的影响    王爱萍;李法虎;

基施氮肥对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动态的影响    刘学军;巨晓棠;边秀举;张福锁;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的氮素平衡与损失途径    刘学军;巨晓棠;潘家荣;邹国元;张福锁;

聚合物包衣尿素对降低夏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硝酸盐淋失的影响    曹兵;李新慧;邹国元;张琳;张毅飞;

稻草还田对油菜生长、土壤温度及湿度的影响    苏伟;鲁剑巍;周广生;李小坤;李云春;刘晓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研究    侯雪坤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河水漫溢对荒漠河岸林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周斌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长春市绿地铅污染评价及其植物修复研究    李翠兰

煤矿充填复垦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与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研究    黎炜

水稻土团聚体颗粒组对外源污染物(镉、铜和菲)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王芳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抚仙湖流域烤烟坡地壤中流氮磷浓度的动态特征研究    褚利平

生态有机肥对烤烟南江3号产量质量效应研究    尚军

水陆交错带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物土壤淋失研究    陆乐峰

种植密度和土壤水分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骆兰平

灌水量、沙粘比和施肥处理对苹果~(15)N吸收、利用与损失影响的研究    房祥吉

丛枝菌根真菌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    彭思利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不同耕作方式与施氮量对麦玉两熟产量的影响    李洪杰;宁堂原;邵国庆;王瑜;田慎重;李增嘉;曲学勇;

青岛市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土壤养分状况    高峻岭;宋朝玉;黄绍文;张守才;唐继伟;李祥云;张淑霞;孙兆法;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量试验初报    吴玉荣;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小麦—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进展    刁兴才;蔺青;杨荣光;

稻草秸秆基活性炭对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韩彬;薛罡;荣达;周美华;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周凤起;

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    赵宏伟

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节水种植体系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吴永成

优化施氮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    王秀斌

蔬菜保护地氮素利用与去向研究    张贵龙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李逢雨

磷肥和有机肥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素渗漏的影响研究    张作新

水稻整株秸秆还田机参数优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张明秋

水分胁迫对小麦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根系碳分配的影响    侯晓林

基于减少土壤硝态氮淋失的作物搭配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谭德水;江丽华;谭淑樱;徐钰;魏建林;刘兆辉;

水芹生态浮床净化功能影响因素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    辛在军

调控氮肥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李强

菜园土各形态磷库的变化及空间分布    刘建玲,廖文华,张凤华,高志岭

我省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发展途径    赵贵宾;

厩肥、秸秆和绿肥的含钾状况及其对土壤和作物钾素的供应能力    周晓芬,张彦才,李巧云,步丰骥

磷钼酸-磷钨酸盐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总酚酸含量    吴萼,徐宁,温美娟

田间条件下~(32)P在淹水水稻土中的垂直运移    谢学俭,冉炜,沈其荣,杨春悦

农作物秸秆在生态农业中的综合利用    陈翠微,刘长江

水分对硝酸磷肥中氮的扩散及其肥效的影响    黄瑞珍;张胜;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地表径流与土壤水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周兴祥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    杨文钰,王兰英

土壤磷素研究进展    来璐,郝明德,彭令发

农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动态及其对重金属铜、镉环境行为的影响    王艮梅

白浆型水稻土氮肥损失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分析    柳金来,宋继娟,刘荣清

硫元素对蔬菜地土壤NO_3~-淋溶损失的影响    刘常珍,赵言文,胡正义,高义民,徐成凯,毕冬梅,肖新

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研究    纪锐琳;朱义年;张爱莉;张学洪;

雷州半岛旱地砖红壤非点源氮、磷淋溶损失模拟研究    仓恒瑾,许炼峰,李志安,任海

控释复肥对马蹄莲养分淋溶损失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侯笑林;张民;段路路;王慧;宋瑞磊;

聚丙烯酰胺对紫色土氮素淋溶特征的影响    罗在波;魏世强;滕玲玲;

农田土壤养分淋溶的研究进展    牛新湘;马兴旺;

节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氮运移特性研究综述    王保刚;马娟娟;孙西欢;郭向红;

热带亚热带多雨湿润区旱地土壤氮肥淋溶损失模拟研究    姚建武,艾绍英,周修冲,刘国坚

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元素分析    王宝申;高树青;陈宝江;刘秀春;王炳华;李金成;

农田氮肥当中氮素的损失及其控制方法    李金文;杨京平;王米;

长效(稳定)复混肥添加剂及其田间效应研究    石元亮;孙桂芳;李忠;

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尤慧艳;左秀锦;曲迎歌;郑绍彤;袁辉明;张丽华;张玉奎;

聚丙烯酰胺(PAM)应用对土壤养分流失和环境的影响    王爱萍;李法虎;

土壤水渗漏对降雨条件的响应关系研究    左海军;马履一;张奇;

保水剂对土壤氮素淋溶及脲酶活性的影响    车明超;黄占斌;王小茜;李文颖;锅圆;吴鹏;

氮素在苏打型盐渍土中迁移转化规律的实验室研究    叶洁琼;王兆慧;柳建设;

农田氮素流失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赵琦;曹林奎;

中国东北草甸棕壤非生长季无机氮的动态变化    鲁彩艳;张庆忠;陈欣;史奕;

平湖市水稻土养分空间结构分析(摘要)    刘杏梅;徐建明;

看苗巧施冬腊肥    华连洪

贵化成功开发智能肽硫基肥    李敏 刘志海

氮磷钾在土壤中的转化(1)    

冬种作物施用腊肥应四看    曹涤环

双秀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法    安科

金正大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科技合作    刘苏华丁贵强 高海波

山东金正大牵手中科南京土壤研究所    丁贵强记者 邹韵

西玛西控释专用肥科技成果通过国家级鉴定    

草坪肥料的选择(一)    史春生

“绿色”水稻防污染 生育中期是关键    沈阳大学 邓忠贤

洞庭湖区典型稻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及流域模拟研究    纪雄辉

典型旱作区施肥对农田氮淋溶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薛晓辉

县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氮素平衡模拟及其潜在环境风险评价    丁园圆

坡缕石和氮磷钾对红芪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学周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    王迎春

小清河流域农业面源氮素污染模拟研究    高懋芳

不同肥料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产质及土壤养分分布、淋溶的影响    刘峰

元素硫、双氰胺及其组合对蔬菜地土壤NO_3~--N淋失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刘常珍

尿素施用对冷季型混播草坪的影响和氮的去向    邹妍

表面活性剂对紫色土营养物质与重金属淋溶迁移的影响    蒋玲

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素循环与平衡研究    张玉铭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志勇

高分子材料对肥料缓释效应的研究    袁金展

三峡库区施用羊粪条件下人工草地土壤氮磷含量变化规律    沃丽娜

重庆地区高尔夫球场化肥、农药淋溶特性及其水环境影响研究    景袁媛

土壤扩蓄增容肥养分保持与利用试验研究    李玉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