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26:13
热度: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研究【摘要】: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DAMO)是一种新发现的

【摘要】: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enitrifying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DAMO)是一种新发现的微生物反应,催化该过程的微生物——NC10门细菌,能够耦联甲烷的厌氧氧化和NO3-/NO2的还原。DAMO过程连接了碳素循环和氮素循环,丰富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途径;NC10门细菌形态特殊,并且具有独特的代谢途径,扩充了微生物学内容;DAMO作用能同时去除甲烷与NO3-/NO2两种污染物,是环境工程领域新型除碳脱氮工艺开发的理想选择。然而,NC10门细菌生长极其缓慢,要获得DAMO富集培养物十分困难。接种物、培养基和反应器构型是微生物富集培养的三个关键因素,本论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DAMO微生物的富集培养进行了优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比较了不同接种物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差异,明确了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最优接种物。 ①测试了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农田水稻土壤和淡水河道沉积物作为接种物的可行性,比较了富集培养过程中NC10门细菌数量的变化和DAMO活性的差异,其中富集结束时NC10门细菌的数量分别较接种物增加了63倍、2909倍和198倍,获得的富集培养物的DAMO活性分别为0.06mgN·g-1VSS·h-1、0.15mgN·g-1VSS·h-1和0.11mgN·g-1VSS·h-1,表明了三种接种物经富集均可获得DAMO富集培养物,均适宜作为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接种物,扩大了DAMO接种物的来源,为DAMO富集培养物的获得提供了新的选择。 ②首次利用农田水稻土壤作为接种物成功获得了DAMO富集培养物,活性实验及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均表明农田水稻土壤是三者中最优接种物。 2)比较了天然培养基与人工培养基在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效果上的差异,得出了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最优培养基。 ①比较了天然培养基与人工培养基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差异,获得的富集培养物的DAMO活性分别为0.02mgN·g-1VSS·h-1和0.11mgN·g-1VSS·h-1,人工培养基是天然培养基的5.5倍;NC10门细菌的数量分别为1.01×108copies·g-1(dry soil)和2.01×108copies·g-1(dry soil),后者是前者的两倍,从而表明了以农田水稻土壤作为接种物,人工培养基较天然培养基的富集培养效果更好。 ②采用农田水稻土壤作为接种物,以人工培养基培养成功富集到了以groupB的NC10细菌为主导的DAMO富集培养物,首次证明了归属于group B的NC10细菌同样具有DAMO活性。 3)比较了不同构型反应器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能力,得出了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最优反应器构型。 ①比较了三种不同构型的反应器,即磁搅气升式反应器(Magnetic stirred air lift reactor, MSALR)、生物膜反应器(Biofilm reactor, BR)和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差异。经过近一个月的富集培养,三者的容积氮去除速率分别提高了827.10%、302.92%和154.09%,DAMO活性分别为0.52mgN·g-1VSS·h-1,0.23mgN·g-1VSS·h-1和0.26mg N·g-1VSS·h-1,表明了三种构型装置均具有提高DAMO活性的功能,均能够作为DAMO微生物的富集培养装置。 ②MSALR具有最高的容积氮去除速率和最大的DAMO活性,因此是三者中最优的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反应装置。 ③从甲烷传质和微生物持留能力两种因素考虑,前者是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过程中更为关键的限制因素。 【关键词】: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DAMO) 富集培养 接种物 培养基 反应器构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致谢6-7
  • 序言7-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6-34
  • 引言16-17
  • 1.1 SAMO研究进展17-24
  • 1.1.1 SAMO过程的研究历史17-18
  • 1.1.2 SAMO发生机理18-22
  • 1.1.3 参与SAMO过程的微生物22-24
  • 1.1.4 目前存在的问题24
  • 1.2 DAMO研究进展24-29
  • 1.2.1 DAMO过程的研究历史24-25
  • 1.2.2 DAMO发生机理25-27
  • 1.2.3 DAMO参与微生物27-28
  • 1.2.4 DAMO富集培养物28-29
  •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9-34
  • 1.3.1 研究意义29-31
  • 1.3.2 研究内容31-32
  • 1.3.3 技术路线32-34
  • 第二章 不同接种物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比较研究34-48
  • 引言34
  • 2.1 材料与方法34-39
  • 2.1.1 接种物34-35
  • 2.1.2 培养基35
  • 2.1.3 富集培养35-36
  • 2.1.4 活性测试36
  • 2.1.5 DNA抽提与PCR扩增36-37
  • 2.1.6 克隆与测序37
  • 2.1.7 16S rRNA基因与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37-38
  • 2.1.8 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38
  • 2.1.9 荧光原位杂交(FISH)38-39
  • 2.1.10 分析方法39
  • 2.2 结果39-44
  • 2.2.1 NC10门细菌的富集39-41
  • 2.2.2 富集培养物DAMO活性测试41
  • 2.2.3 16S rRNA基因与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41-43
  • 2.2.4 定量分析43-44
  • 2.2.5 FISH44
  • 2.3 讨论44-47
  • 2.4 结论47-48
  • 第三章 不同培养基对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比较研究48-58
  • 引言48
  • 3.1 材料与方法48-50
  • 3.1.1 接种物48-49
  • 3.1.2 培养基49
  • 3.1.3 富集培养49
  • 3.1.4 活性测试49
  • 3.1.5 DNA抽提与PCR扩增49-50
  • 3.1.6 克隆与测序50
  • 3.1.7 16S rRNA基因与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50
  • 3.1.8 qPCR50
  • 3.1.9 FISH50
  • 3.1.10 分析方法50
  • 3.2 结果50-55
  • 3.2.1 富集培养50-51
  • 3.2.2 活性测试51-52
  • 3.2.3 16S rRNA基因和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52-54
  • 3.2.4 qPCR54
  • 3.2.5 FISH54-55
  • 3.3 讨论55-57
  • 3.4 结论57-58
  • 第四章 不同构型反应器富集培养DAMO微生物的比较研究58-70
  • 引言58
  • 4.1 材料与方法58-61
  • 4.1.1 接种物58-59
  • 4.1.2 实验装置59-60
  • 4.1.3 培养基60
  • 4.1.4 DAMO活性测试60
  • 4.1.5 DNA抽提与PCR扩增60
  • 4.1.6 克隆与测序60-61
  • 4.1.7 NC10门细菌数量分析61
  • 4.1.8 16S rRNA基因和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61
  • 4.1.9 FISH61
  • 4.1.10 分析方法61
  • 4.2 结果61-66
  • 4.2.1 反应器容积氮去除情况61-62
  • 4.2.2 DAMO活性62-64
  • 4.2.3 NC10门细菌数量64
  • 4.2.4 16S rRNA基因与pmo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64-66
  • 4.2.5 FISH66
  • 4.3 讨论66-68
  • 4.4 结论68-70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5.1 主要结论70-71
  • 5.2 创新点71
  • 5.3 建议和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82
  • 个人简历82-83
  • 硕士阶段取得的科研成果83-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AMO过程中甲烷传质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何崭飞;蔡琛;沈李东;徐向阳;郑平;胡宝兰;

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沈李东;胡宝兰;郑平;

厌氧发酵液后续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    王旦一;朱洪光;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污泥产率系数测定    任宏洋;张代钧;丛丽影;祖波;

单级自养脱氮污泥的厌氧氨氧化代谢特征    郭劲松;杨国红;方芳;秦宇;

常温下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冯平;周少奇;

厌氧氨氧化在废水生物脱氮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黄树焕;黄德生;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林琳,堵国成,陈坚

厌氧氨氧化菌代谢有机物研究    高大文;侯国凤;陶彧;任南琪;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唐崇俭;郑平;张蕾;

两种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和运行特征对比    钟红春;周少奇;姚俊芹;朱明石;胡永春;伍峰;

高浓度含氮废水生物脱氮新工艺研究    朱明石;周少奇;秦玉洁;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韩冰;苏涛;李信;邢新会;

硝化细菌的固定化及其处理氨氮污水的研究    王芳;鲁敏;张红艳;刘碗菊;柳宇佩;

淡水水体底泥厌氧氨氧化菌的初步富集培养与氨氧化特性    阮晓红;张瑛;张亚平;敖静;

高效硝化细菌的富集技术研究    屈计宁,金志刚,何群彪,刘远平

海水反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及性能研究    赵昕;夏文香;陈丽丽;肖行川;宋志文;

一株吡嘧磺隆降解菌S_(8-1)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尹乐斌;张德咏;张松柏;何明远;刘绍文;罗香文;刘勇;

光合细菌对味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谢娟;艾翠玲;

海洋硝化细菌富集培养过程研究    王玮;谭潇也;孙贤风;宋志文;

光合细菌对高浓度味精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艾翠玲;

无机碳源对ASBR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研究    李金堂;

高效复合菌处理高浓度食品污水的试验    田娜,朱亮

甲烷对DAMO微生物富集培养的影响研究    何崭飞;蔡琛;沈李东;徐向阳;郑平;胡宝兰;

甲烷八叠球菌的富集培养和固定化    杨秀山;杨小红;骆海朋;赵军;

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菌的培养和筛选    赵野;邓新平;胡国胜;

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技术    徐毅;

水环境中氧化铁鞘细菌的分离及其酶学特性研究    佘晨兴;许旭萍;李惠珍;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研究    肖海群;段学辉;

一株DDT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李红权;李红梅;蒋继志;杨雪丽;郭荣君;平淑珍;张维;林敏;

溴甲烷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筛选    赵平芝;李小会;张玲;朱晓飞;王睿勇;

柚苷酶制剂的研究    蔡华静;张璟晶;涂国全;

土壤中腐植酸吸附菲的降解菌的分离    D.J.Vaccal;W.F.Bleam;W.J.Hickey;霍炜洁;于江;

准备沼气池发酵菌种    周军

从知名品牌到驰名商标    李俊

海洋浮游单细胞海藻活体培养获得突破性进展    李岩

生物降解微生态系统优化技术的基础研究    朱亮

硝化细菌应用技术研究    张明

苏南稻麦轮作农田系统土壤中磷氮的流失    谢学俭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培养及其治理瓦斯工艺研究    江皓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    周蕾

新金分枝杆菌ZJUVN-08转化植物甾醇合成雄甾烯二酮的研究    张小燕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单级自养脱氮研究    宫正

天然有机质介导的多氯联苯环境转化与降解机制    陈蕾

盐渍化极端生态环境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生态及放线菌资源    来航线

烷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菌群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王立影

反硝化型甲烷厌氧氧化微生物的富集培养研究    蔡琛

乌梁素海底泥厌氧不产氧光合细菌的富集培养后细菌多样性&一株盐碱湖细菌的分离、培养及分类鉴定    杨彩霞

厌氧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研究    陶彧

鸡粪抑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制剂的研究    陈国营

硝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及氨单加氧酶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张伟

水稻土多氯联苯厌氧生物降解研究初探    姚笑颜

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富集培养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徐庆云

UASB-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研究及生物脱氮菌群分析    胡芬

硝化细菌富集、保存及其在养殖水体中处理效果的研究    刘瑞兰

土壤中乙草胺降解菌的筛选与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赵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