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7:42
热度: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摘要】: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及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营养盐增加是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本

【摘要】:富营养化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水污染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及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营养盐增加是发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本研究针对水体的氮污染,研究固定化脱氮菌群技术,以实现污水脱氮目的,从而减少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本文首先从活性污泥、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筛选氨化菌、异养亚硝酸菌、硝酸菌和反硝化菌,通过观察菌株的菌落和菌体表观形态、测试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以上特征对各菌株进行鉴定。取具有四种不同功能菌株各一株,构建脱氮菌群组合,筛选高效降低有机氮和氨氮浓度,且不积累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菌群组合。研究制备固定化脱氮菌群颗粒,优化颗粒制备配方,同时对颗粒质量进行评价,并建立了评价方法。将固定化脱氮菌颗粒用于自行研制的污水处理反应器中,研究其处理效果。本文汇集了脱氮菌群、微生物固定化和污水处理反应器工艺,并将其有效结合,此技术具有高效净化氮污染型富营养化水或深度处理含氮污水的功能,为微生物处理含氮污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 1.氨化菌、亚硝酸菌、硝酸菌和反硝化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本文从活性污泥、鱼塘水和土壤等环境中,通过富集、初筛得到196株细菌,其中氨化菌112株、亚硝酸菌46株、硝酸菌25株和反硝化菌13株;通过复筛得到18株高效菌株,其中氨化菌5株、亚硝酸菌4株、硝酸菌4株和反硝化菌5株。对这些菌株进行菌种鉴定,部分鉴定结果如下, A亚-C-3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硝-C-3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M氨-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R反-5为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2.脱氮菌群的构建 选取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各一株组成脱氮菌群组合,共构建72个组合。依据筛选高效降低有机氮和氨氮浓度,且不积累亚硝态氮和硝态氮菌群组合的原则,筛选获得AMGR组合脱氮效率最高,此组合AGMR处理污水48h时总氮去除率为65.32%,96h时总氮去除率达95.27%。 3.固定化脱氮菌颗粒的制备、颗粒配方优化及质量评价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包埋微生物,优化颗粒制备配方,优化结果为海藻酸钠最适浓度0.25%,活性炭含量2%,PVA浓度12%,交联时间为24h。以优化后的配方制备固定化亚硝酸菌Bacillus subtilis A颗粒并测试其处理含氮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碳源有利于包埋菌颗粒对氨氮的去除,包埋两种不同浓度菌的颗粒除氨氮效果差异不显著。此外,固定化脱氮菌群颗粒处理模拟富氮营养水和模拟河水效果比固定化单菌颗粒好。本文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颗粒质量评价方法,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三方面评价颗粒的质量。 4.固定化Bacillus subtilis A颗粒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处理氨氮污水效果研究 通过试验发现固定化Bacillus subtilis A颗粒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运行需经一周的驯化期才能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在连续运行中,将HRT控制为20min,氨氮去除率可达90%以上;高溶氧(42.3 - 58.7%)有利于氨氮的去除;污水中较合适的碳氮比为10。 5.固定化脱氮菌群颗粒在反应器中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采用装载固定化复合菌颗粒的反应器系统分别以固定床和流化床方式处理含氮污水,研究不同条件参数对污水处理的影响,优化运行参数及运行方式。①采用固定床连续运行方式,较合适的HRT为20min,当溶氧为36.7–59.8%、碳氮比为20:1时总氮去除率可接近100%。②采用流化床间歇运行方式,停留时间为140min,溶氧为56.8~71.6%时,总氮去除率可接近100%。本反应器系统适于处理初始氮浓度低于20mg/L的微污染水。③采用流化床连续运行,停留时间为12h时,溶氧为43.0~56.8%条件下,总氮的去除率可达78.12%-80.86%。此外,对流化床和固定床处理含氮污水的运行效果进行比较,流化床处理效率更高。 6.固定化脱氮菌颗粒处理含氮污水的机理探讨 脱氮菌处理含氮污水过程中,氮的转化脱除起主要作用;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固定化颗粒内的脱氮菌经驯化后会出现分布上的演替,主要分布在颗粒外层;初步探讨脱氮菌群产气成分以氮气为主。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 氮污染 脱氮菌群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反应器 处理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20
  • 第一章 引言20-36
  • 1.1 水体氮污染20-31
  • 1.1.1 水体氮污染概况20-21
  • 1.1.2 水体中氮的来源及危害21-22
  • 1.1.3 脱氮理论与技术22-28
  • 1.1.4 如何解决水体氮污染问题28-31
  • 1.2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及应用进展31-34
  • 1.2.1 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类型31-33
  • 1.2.2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氮污水的应用实例33-34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34-36
  • 1.3.1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34-35
  • 1.3.2 研究内容35-36
  • 第二章 亚硝酸菌、硝酸菌、反硝化菌和氨化菌的筛选与鉴定36-54
  • 2.1 材料36-38
  • 2.1.1 样品来源36
  • 2.1.2 培养基36-37
  • 2.1.3 主要试剂37-38
  • 2.1.4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38
  • 2.2 方法38-42
  • 2.2.1 亚硝酸菌、硝酸菌、反硝化菌和氨化菌的筛选38-39
  • 2.2.2 菌株鉴定39-42
  • 2.3 结果与分析42-52
  • 2.3.1 亚硝酸菌的筛选42
  • 2.3.2 硝酸菌的筛选42-43
  • 2.3.3 反硝化菌的筛选43-44
  • 2.3.4 氨化菌的筛选44
  • 2.3.5 菌种鉴定44-52
  • 2.4 讨论52-53
  • 2.5 小结53-54
  • 第三章 脱氮菌群的构建及菌株生长降解条件研究54-65
  • 3.1 材料54-55
  • 3.1.1 菌种54
  • 3.1.2 培养基及污水配方54-55
  • 3.2 方法55-56
  • 3.2.1 菌株间拮抗作用试验55
  • 3.2.2 脱氮菌群的筛选55-56
  • 3.2.3 碳源对脱氮菌群中各菌株生长的影响56
  • 3.2.4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56
  • 3.3 结果与分析56-63
  • 3.3.1 菌株间的拮抗作用测试56-57
  • 3.3.2 脱氮菌群组合的筛选57-60
  • 3.3.3 AGIQ 和AGMR 菌群组合处理模拟富营养化水60-61
  • 3.3.4 碳源对脱氮菌群中各菌株生长的影响61-62
  • 3.3.5 不同碳氮比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62-63
  • 3.4 讨论63-64
  • 3.5 小结64-65
  • 第四章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制备及固定化条件的研究65-78
  • 4.1 材料65-66
  • 4.2 方法66-68
  • 4.2.1 菌体富集及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制备66
  • 4.2.2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质量评价66-67
  • 4.2.3 固定化单菌颗粒和固定化混合菌群颗粒处理含氮污水试验67-68
  • 4.3 结果与分析68-75
  • 4.3.1 固定化颗粒质量的物理特征评价68-72
  • 4.3.2 固定化颗粒质量的化学效能评价72-73
  • 4.3.3 固定化单菌颗粒及固定化复合菌颗粒处理富氮营养水73
  • 4.3.4 固定化单菌颗粒及固定化复合菌颗粒处理模拟河水73-75
  • 4.4 讨论75-77
  • 4.4.1 颗粒制备配方中海藻酸钠添加浓度的优化75
  • 4.4.2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质量评价75-76
  • 4.4.3 实验室批量生产和工厂试生产76-77
  • 4.5 小结77-78
  • 第五章 固定化Bacillus subtilis A 颗粒处理含氨氮污水研究78-88
  • 5.1 材料及试验装置78-79
  • 5.1.1 菌株及固定化微生物颗粒78
  • 5.1.2 培养基及试验水质78-79
  • 5.1.3 试验装置79
  • 5.2 方法79-80
  • 5.3 结果与分析80-86
  • 5.3.1 驯化阶段80-81
  • 5.3.2 在间歇运行中,固定化Bacillus subtilis A 菌处理含氨氮污水81
  • 5.3.3 在间歇运行中,DO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81-82
  • 5.3.4 在连续运行中,不同HRT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82-83
  • 5.3.5 在连续运行中,DO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83-84
  • 5.3.6 在连续运行中,C/N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84-85
  • 5.3.7 在连续运行中,不同初始氮浓度对氨氮去除的影响85-86
  • 5.4 讨论86-87
  • 5.5 小结87-88
  • 第六章 固定化复合菌颗粒在反应器中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88-105
  • 6.1 材料88-90
  • 6.1.1 菌株及固定化混菌颗粒88
  • 6.1.2 培养基及试验用水88-89
  • 6.1.3 试验装置89-90
  • 6.1.4 试验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90
  • 6.2 方法90-92
  • 6.2.1 固定床间歇运行中,固定化复合菌处理含不同氮化物污水试验90
  • 6.2.2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HRT 对固定化复合菌处理模拟河水的影响90-91
  • 6.2.3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低通气量时C/N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1
  • 6.2.4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高通气量时C/N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1
  • 6.2.5 流化床间歇运行中,固定化复合菌颗粒填充率对除氮的影响91
  • 6.2.6 流化床间歇运行中,DO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1
  • 6.2.7 流化床间歇运行中,初始氨氮浓度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1
  • 6.2.8 流化床连续运行中,水力停留时间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1
  • 6.2.9 固定床与流化床处理含氮污水试验的效果比较91-92
  • 6.3 结果与分析92-103
  • 6.3.1 固定床间歇运行中,固定化复合菌处理含不同形式氮污水试验92
  • 6.3.2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HRT 对固定化复合菌处理模拟河水的影响92-95
  • 6.3.3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低通气量时C/N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影响95-96
  • 6.3.4 固定床连续运行中,高通气量时C/N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影响96-98
  • 6.3.5 流化床间歇运行中,固定化复合菌颗粒填充率对除氮的影响98-99
  • 6.3.6 流化床间歇运行中,DO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99-100
  • 6.3.7 在流化床间歇运行中,初始氨氮浓度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影响100-101
  • 6.3.8 流化床连续运行中,HRT 对固定化复合菌除氮的影响101-103
  • 6.3.9 固定床与流化床处理含氮污水试验的效果比较103
  • 6.4 讨论103-104
  • 6.5 小结104-105
  • 第七章 微生物脱氮的机理探讨105-112
  • 7.1 脱氮菌群对氮的转化脱除起主要作用105-106
  • 7.1.1 材料105
  • 7.1.2 方法105
  • 7.1.3 结果与分析105-106
  • 7.2 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电镜观察106-109
  • 7.2.1 材料106
  • 7.2.2 方法106
  • 7.2.3 结果与分析106-109
  • 7.3 脱氮菌群产气成分测定与分析109-111
  • 7.3.1 材料与方法109-110
  • 7.3.2 结果与分析110-111
  • 7.4 小结111-112
  • 第八章 全文结论与研究展望112-115
  • 8.1 研究结论112-114
  • 8.2 创新点114
  • 8.3 研究展望114-115
  • 参考文献115-124
  • 致谢124-125
  • 附录125-135
  • 作者简介13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固定化酶脱氮除污研究浅析    吕文明;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易志刚;

好氧反硝化有效微生物群的筛选及特性研究    黄运红;冯香玲;龙中儿;许杨;

太湖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引起的饮用水危机——原因与对策    秦伯强;王小冬;汤祥明;冯胜;张运林;

生物好氧流化床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朝海,焦向东,陈焕钦

闭合循环系统中固定化活性污泥降解氨氮的研究    李辉华,朱学宝,谭洪新,罗国芝

EM技术及其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杨家华;郭志宏;

SBR处理猪场废水厌氧消化液脱氮工艺的优化    杨剑;邓超冰;冼萍;张萍;温中海;李英花;

高效好氧反硝化细菌的筛选及脱氮特性的研究    蔡昌凤;梁磊;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陈水勇,吴振明,俞伟波,吕一锋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Ⅱ.净化污水的空间    成水平,夏宜琤

曝气动力循环一体化同时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反应器及其特性研究    郭海燕

脱氮微生物制剂的研制    李海云

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废水中氨氮及固定化载体的研究    冯本秀

异养硝化菌的筛选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    王鑫

镉污染土壤植物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温华,魏世强

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展望    李健昌;封丹;罗仙平;韩磊;赖兰萍;

污水处理用高发泡E/VAC悬浮填料的研制与应用    刘宇航;陆晓中;胡翔;赵明;孙晓民;

厌氧-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蒯圣龙;尹程;

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李桂霞;马汇泉;刘婧;董瑾;

山东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解永梅;张成玲;赵永强;张薇;张广民;

玉米秸秆低温快速腐熟菌的筛选、鉴定及效果试验    姚良同;丁延芹;刘尧;陈一然;杜秉海;李俊;

新疆地区棉花根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朱彭玲;陈强;丁延芹;姚良同;杜志兵;王晶;杜秉海;

富钼酿酒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马福荣;贾乐;任轩;杨凤苓;程成;

盐碱土壤中耐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张广志;周红姿;杨合同;赵晓燕;

离子束辐照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李淼;吴跃进;余增亮;俞汉青;吴李君;姚建铭;花日茂;汤锋;邱志芳;宋立言;韦朝阳;骆永明;赵其国;

河南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体系架构研究    邢永强;

富马酸单苯甲酯的合成及抗菌特性研究    刘倩;韦庆益;刘丽萍;宁正祥;

水生植物复合生物膜法净化入江溢流污染的试验研究    张耘;陶明清;成小峰;

基于低污染的宁夏引黄灌区13种种植模式氮磷平衡分析    刘根红;许强;康建宏;吴宏亮;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研究进展    林琳;曹宏斌;李玉平;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许莹;吴畏;

Multi N/C 2100S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校准方法的建立    王琳;孙国鼐;

用白腐真菌-泥炭净化处理DDNP废水的研究    王惠娥;孙继林;颜事龙;张学才;

番茄内生细菌TB-2生化特性及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窦瑞木;雷清泉;张改强;

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真菌多样性研究    张俊忠

Ectoines高效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郎亚军

Falls Lake水库水质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分析    李杰

海洋优势菌种附着腐蚀Fe_3Al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与机理研究    常雪婷

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    李永芹

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可控合成及其催化与润滑性能研究    胡坤宏

冻土细菌新种和冰缘植物内生细菌新种的特征和多相分类学研究    赵祺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    程曦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阳离子淀粉/壳聚糖交联共混絮凝剂(CATCS)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游力军

发酵鸭血肠生产工艺研究    李福存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斑点叉尾鮰生鱼片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变化    罗晶晶

卤制甲鱼加工工艺及贮藏特性研究    余洋

肠道菌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家蚕杀虫活性的作用    郎晓磊

柠檬形克勒克酵母(34-9)对柑橘意大利青霉抑菌机理的研究    罗丽

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    韦居恒

动物废弃物培养蕹菜、蝇蛆的研究    贝亦江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袁林江,彭党聪,王志盈

高浓度氨氮废水亚硝酸型与硝酸型脱氮的比较研究    刘俊新,王秀蘅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黄霞,俞毓馨,王蕾

固定化细胞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前景    周定,王建龙,侯文华,岳奇贤,熊岳平

硝化细菌富集技术分析及方法研究    金志刚,屈计宁,何群彪

新型脱氮微生物与水体脱氮新工艺研究进展    王风芹;侯淑芬;谢慧;王震;于鲁冀;宋安东;

固定化酶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工艺研究    吕文明;王旭波;纪振;

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脱氮过程初步研究    阮文权,陈坚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华锦彪,宗志祥

北京城区河湖水体水华现象成因的初步分析    廖日红,井艳文

SBR工艺中DO和C/N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刘军,潘登,王斌,汪苹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冯旭东,王葳,董黎明,汪苹

内陆水产养殖的水域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李树国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孟范平,李桂芳,李科林

固定化微生物脱氮技术进展    张彤,曹国民,赵庆祥

太湖流域近20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影响及发展趋势    靳晓莉;高俊峰;赵广举;

富营养浅水湖泊的退化与生态恢复    邱东茹,吴振斌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的应用基础研究    曹桂萍

高效汽车清洗污水净化回用一体设备    

污水净化再利用    李人志,姚志春,吴天临

马钢姑山铁矿选矿污水净化及提高污水循环利用率研究技术鉴定会    邱康;

泗阳县切实加强污水净化沼气池推广工作    

宁波市副市长宋小六率团考察成都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工程    冯庆德

对帽石沟小流域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作用的分析及改进建议    武军;赵慧娟;陈国亮;及金楠;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新进展    漆璐;周仲魁;孙占学;

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以帽石沟小流域为例    武军;赵慧娟;谢宝元;及金楠;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的研究进展    程天行;陈季华;郑向勇;柯强;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    王飞宇;洪剑明;靖德兵;阮晶晶;姜冰冰;

β_2-肾上腺素受体的高活性固定化方法研究    何媛;苏华;郑晓晖;卫引茂;

复合固定化法固定微生物去除芘的研究    李婧;党志;郭楚玲;

固定化脂质体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田艳萍;肖玉秀;曾昭睿;

污染物不同浓度对倾斜土槽污水净化的影响    李方敏;于广超;高绣纺;

固定繁衍微生物污水减泥净化技术集成系统    张肇宏;

制革用酶制剂的固定化初步研究    匡卫;付丽红;李文文;

磷脂酶Lecitase~ Ultra的固定化、结构表征及性质研究    刘宁;赵谋明;汪勇;付敏;

海水池塘养殖污水减排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化技术    田景波;孙修涛;黄滨;

甲烷八叠球菌扩大培养及固定化方法研究    杨小红;杨秀山;路静;赵军;骆海朋;

新型高效复合除磷剂对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    王进良;张胜;王庆生;赵爱民;贾成;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刘洋

市污水净化公司蝉联“省先进”    记者徐洁净

小城市污水净化新招 沼气池    李永玺 本报记者 徐凯

问渠哪得清如许    本报记者 文斌王敏

污水净化有了新技术    朱珠

东海利用湿地植物过滤污水    张开虎 李春

柔性复合污水净化技术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    广州中环万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桂琪

外国专家应聘来我市治污    记者 宋馨 通讯员 李恺

浦东农村污水净化惠及13.3万人    通讯员 陈志强

汾河二库库区污水净化研究项目进入现场实验阶段    记者 张瑛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固定化酶膜反应器藕合错流萃取色谱制备5’-核苷酸    华杰

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及应用研究    韦策

白地霉脂肪酶的制备、修饰改良及应用研究    阎金勇

河南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稳定机理与处理方法研究    高洪峰

农户污水分散式土地处理系统的研究    张亮

黑曲霉糖化酶的表征及热稳定机制研究    刘洋

四氨基金属酞菁-Fe_3O_4纳米复合粒子固定化漆酶及其在光纤肾上腺素传感器中的应用    肖海燕

玉米秸秆生物炼制丁二酸的研究    郑璞

硅基介质固定化酶的研究    吴卓夫

纤维素酶水解壳聚糖及其磁性固定化工艺研究    平向莉

树脂固定化漆酶条件优化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任静

重组酯酶APE1547的位点特异性固定化    鞠琳璨

环氧基官能化周期性介孔有机氧化硅固定化漆酶的研究    兰甲宁

果胶酶固定化载体的制备及固定化工艺、酶学特性研究    王亚辉

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复合物的制备及对乳糖酶的固定化研究    张锐

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伊晓楠

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产丁酸的研究    项宜娟

介孔分子筛的制备及对木瓜蛋白酶固定化研究    孙伟杰

木薯酒精连续发酵生产工艺研究    董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