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6:18
热度:

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及其影响因素【摘要】:为探讨长江三峡库区次生植被的森林水文作用,对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的林冠截留影响因素及林冠截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暖性

【摘要】:为探讨长江三峡库区次生植被的森林水文作用,对重庆四面山暖性针叶林的林冠截留影响因素及林冠截留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暖性针叶林林冠截留主要受气象因素和林分郁闭度的影响,各气象因子对林冠截留影响程度顺序依次为降雨量降雨强度气温空气湿度风速,其中,降雨量是影响林冠截留的主导因素;林分郁闭度越大,林冠截留量和林冠截留率越大,截留能力越强。②1号标准地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一元线性关系,2、3、4、5号标准地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其达到饱和截留量时的降雨量依次为55.4、37.0、102.4、102.4 mm。各标准地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977、0.670、0.617、0.790、0.817,且在0.01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在未达到饱和截留量之前,林冠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趋向于饱和截留量;当林冠截留量接近或达到饱和截留量后,林冠截留量的增加会很少或者不再增加。 【作者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针叶林 林冠截留 郁闭度 降雨量
【基金】:国家“十一五”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03A130) 国家林业局“948”项目(2006-4-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42,30900866) 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
【分类号】:S715.2
【正文快照】: 林冠截留作用能够使降水到达地面的数量减少,时间延缓,降水能量减弱,从而削弱了降水对土壤直接的溅蚀和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使得地表径流量减少,径流速度减慢,起到了削减洪峰流量和涵养水源的生态效应。因此,林冠截留对林地的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1-4]。笔者对四面山暖性针叶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辽东地区五种树种林冠截留问题的研究    赵凤军

杉木天然林和人工林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刘剑斌

缙云山区影响林冠截留量因素的初步分析    陈引珍,何凡,张洪江,温熙胜

长宁竹海主要林分林冠降雨分配格局    蒋俊明;费世民;余英;唐森强;何亚平;陈秀明;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党宏忠,周泽福,赵雨森

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黄荣珍;罗绍华;岳永杰;谢锦升;李凤;

重庆四面山植被类型对坡面产流的影响    祁生林;张洪江;何凡;程金花;

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    张洪江;孙艳红;程云;程金花;

长江三峡库区低功能理水调洪型植被群落特征与定向恢复技术    张金柱

太行山南部水土保持植物材料选择研究    李新平

长江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对降雨产流影响的研究    王栋

山东泰安黄前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研究    李德生

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体系稳定林分结构定向调控基础研究    王海龙

基于MMS的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暴雨水文过程研究    胡晓静

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坡面土壤水分及地表径流特性    孙艳红

非均匀林冠降雨截留模型    刘蕾

油松华山松人工混交林与次生灌丛水源涵养与养分维持能力比较研究    常志勇

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    张晓晖

北亚热带次生竹林林冠截留过程研究    张家洋

蜀柏毒蛾危害对柏木林健康影响评价    文亮

中国森林水文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    张增哲,余新晓

华北油松人工林树枝特征函数对干流量影响的研究    郭景唐,刘曙光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程根伟,罗辑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降雨的第一次分配    曾杰,郭景唐

青海云杉林林冠截留与大气降水的关系    刘旻霞

田林老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气候及水文效应的研究    黄承标;温远光;李信贤;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冠截留动态过程研究    赵鸿雁,吴钦孝

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研究    杨跃军,孙向阳,王保平,韩保军

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    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刘兴良,宿以明

青海云杉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党宏忠,周泽福,赵雨森

开花及不同栽培措施下雷竹植株的生理生态变化研究    何奇江

黄土区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分配格局和积累的研究    高甲荣,张东升,肖斌,牛健植

贡嘎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林冠截留特征研究    谢春华,关文彬,吴建安,程根伟,罗辑

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分对降雨截留效应的研究    王鸣远,王礼先

重庆四面山大型真菌调查研究初报    张尔辉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山地环境梯度分析方法研究    刘卫国,吕鸣伦

毛竹林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曹群根

杉木林取代杂木林后林分水源涵养功能差异的研究    杨玉盛,李振问,许云亮

5种主要森林类型涵养水源能力比较研究    张志永,张卓文,陈玉生,朱传忠,袁玉万,崔鸿侠,周瑞

不同绿竹种源林冠层降水分配规律研究    林如青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降水及灌木林冠截留特性研究    霍竹,邵明安

三峡库区坡地森林理水调洪功能研究与评价    刘益军

缙云山森林涵养水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价值评价研究    程云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评价森林截留的地理变化规律    洪滔;吴承祯;范海兰;宋萍;

辽东山区不同林型降雨截留的研究    刘玉学;李红君;李光森;李喜运;

应用Gash模型对单场降雨林冠截留的测算——以贡嘎山暗针叶林为例    殷晖;关文彬;

密云水库集水区防护林不同树种林冠截留研究    孙庆艳;余新晓;杨新兵;岳永杰;陈慧新;

兴安落叶松林冠截留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的关系    吴旭东;周梅;张慧东;

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林冠截留的模拟    何常清;薛建辉;吴永波;张雷燕;

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    崔启武;边履刚;史继德;张茂仁;

黄土丘陵区人工油松林和山杨林林冠截留作用的研究    刘向东,吴钦孝,赵鸿雁

缙云山区影响林冠截留量因素的初步分析    陈引珍,何凡,张洪江,温熙胜

用灰色关联法分析重庆缙云山林冠截留量影响因素    王栋;张洪江;程金花;曹奇光;程云;何凡;

岷江冷杉针叶林下穿透雨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    李振新;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刘兴良;宿以明;

气候因子对寒温带落叶针叶林NPP影响的数值试验分析    赵玲;周锁铨;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凋落物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林波;刘庆;吴彦;庞学勇;何海;

广东省主要森林类型乔木多样性研究    庄雪影;李清湖;唐光大;黄久香;秦新生;柯欢;

芬兰的森林防火    Harry Frelander;

森林-草原过渡地带秋季森林带节肢动物的群落多样性    侯建华;高宝嘉;毕华明;国志峰;刘颖华;高立杰;李兰会;朱凤恩;

鹰潭市林木种质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李发凯;刘小林;张桂兰;

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及其有效性    秦晓蕾;刘苑秋;余明泉;杨清培;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    潘磊;肖文发;唐万鹏;史玉虎;黄志霖;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贵州省森林资源调查的应用研究    王志民;傅俏燕;陆登槐;罗扬;朱军;

执著育得参天树    曾文才

子午岭正宁林区严把“五关”确保森林防火安全    林言

坪东加快环城环湖绿化    本报记者 周军

艰苦奋斗铸就绿色丰碑    通讯员 张文举 高海

靖安森林“绿色水库”大灾面前凸显生态价值    徐仲庭

令人费解的“造林工程”    本报记者 李禾

兴安落叶松人工开花技术研究成功    

今冬明春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记者 田宜龙

栾川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建森林消防队    柴明清

右玉被授予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通讯员 张文举 高海

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石盛莉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王鹏程

黄前流域不同配置经济林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评估    张永涛

山东泰安黄前水库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文特征研究    李德生

武夷山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结构与功能特征的研究    任引

岷江上游两种典型森林群落生态水文特征研究    何常清

北京山区典型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研究    胡淑萍

大气氮沉降对中国亚热带不同立地森林红壤酸化及其机理的研究    孙本华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类型影响趋势的研究    郝建锋

重庆缙云山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宋吉红

黄前水库上游典型森林植被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程传民

重庆四面山4种类型天然林水文功能研究    张焜

人工水源涵养林水文效应与优化造林研究    刘恩

林业统计分析软件的开发及其在林冠截留研究中的应用    冯德旺

贡嘎山暗针叶林林冠截留的Gash模型    季冬

北亚热带次生竹林林冠截留过程研究    张家洋

不同立地红壤对大气硫沉降的反应    周丽娜

中欧针叶林培育理论和技术在秦岭落叶松和油松人工林抚育中的应用研究    崔文滨

三峡库区巴东县区段不同森林类型水文效应研究    陈玉生

川滇高山栎林降水再分配及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    刘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