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北京山区3种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碳平衡的模拟与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0:13
热度:

北京山区3种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未来碳平衡的模拟与分析【摘要】: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摘要】:使用LPJ-GUESS植被动态模型,在北京山区研究了未来100a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为优势种的落叶阔叶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的阔叶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为优势种的针阔混交林的碳变化,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土壤异养呼吸(Rh)、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和碳生物量(Carbon bio-mass)对两种未来气候情景(SRES A2和B2)以及相应大气CO2浓度变化情景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未来100a两种气候情景下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和Rh均增加,并且A2情景下增加的程度更大;2)由于3种生态系统树种组成的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各自NPP和Rh增加的比例不同,导致三者NEE的变化也相异:100a后辽东栎林由碳汇转变为弱碳源,白桦林仍保持为碳汇但功能减弱,油松林成为一个更大的碳汇;3)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碳生物量在未来气候情景下均增大,21世纪末与20世纪末相比:辽东栎林在A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为27.6%,大于B2情景下的19.3%;白桦林和油松林在B2情景下碳生物量增加的比例分别为34.2%和52.2%,大于A2情景下的30.8%和28.4%。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土壤异养呼吸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碳循环 气候变化 LPJ-GUESS模型 气候情景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90382) 外国专家局、教育部中央民族大学项目(2008-B08044)
【分类号】:Q948
【正文快照】: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陆地碳循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HeimannReichstein,2008)。实测和模型研究均表明北半球的森林是重要的大气CO2汇(Goodale et al.,2002),在缓解全球碳收支失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Keeling et al.,1996;Myneni et al.,1997)。过去几十年北半球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分析    王敏;李贵才;仲国庆;周才平;

3种温带森林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驱动机制    张俊兴;苏宏新;刘海丰;高润宏;

模拟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对非对称性升温的响应    苏宏新;李广起;

模拟夏季干旱对东灵山森林植被动态的影响    李亮;苏宏新;桑卫国;

森林土壤有机碳模型评述与应用    黄志霖;田耀武;曾立雄;肖文发;

温带三种典型森林群落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张俊兴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植被演替和生产力影响的模拟    郭亚奇

北京东灵山三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方精云;刘国华;朱彪;王效科;刘绍辉;

21世纪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碳交换的预测研究    季劲钧;黄玫;李克让;

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赵俊芳;延晓冬;贾根锁;

CO_2浓度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荣华;Bjorn Martin;

我国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张晴;李力;

基于TM遥感影像丰宁县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    王红岩;高志海;王琫瑜;白黎娜;吴俊君;

结合全球气候模型预测结果概率分析融化深度(英文)    Ted S.Vinson,Yoon-Shin Bae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李元寿;

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娇月;宋长春;王宪伟;王丽丽;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呼吸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王国兵;郝岩松;王兵;阮宏华;

小兴安岭不同年龄林分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响应    周丹卉;贺红士;李秀珍;周春华;王绪高;陈宏伟;

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冯朝阳;吕世海;高吉喜;刘尚华;林栋;

木兰林管局白桦次生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宋熙龙;毕君;刘峰;王超;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刘庆;赵春章;林波;程新颖;尹华军;陈劲松;周非飞;姜发艳;潘新丽;尹春英;

北冰洋pCO_2的时空变异及其控制    高众勇;许苏清;陈立奇;

Quantify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dynamics in the Jinsha watershed,Upper Yangtze,China from 1975 to 2000    David Rothstein;

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生产力特征    玉宝;乌吉斯古楞;王立明;张秋良;

Temporal and micro-scale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at the respiration in a mature desert shrub land Ordos Plateau,a semiarid area of northern China    金钊;

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估算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官凤英;于小军;申正其;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气候生产力模拟    潘磊;肖文发;唐万鹏;史玉虎;黄志霖;

川西亚高山人工云杉林土壤碳库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刘庆;赵春章;林波;程新颖;尹华军;陈劲松;周非飞;姜发艳;潘新丽;尹春英;

热带季节雨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环境控制机制    宋清海;张一平;于贵瑞;张雷明;杨振;赵双菊;高举明;孙晓敏;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土壤温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一平;游广永;沙丽清;刘玉洪;巩合德;罗尤勇;

北极海冰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研究    魏立新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    郑元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光合与呼吸作用机理的研究    姜丽芬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黑龙江省东部山区谷地云冷杉林衰退机理的研究    王庆贵

不同有机肥管理下水稻土生物学性质和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    刘满强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与碳平衡的研究    方晰

草原土壤有机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    陶贞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    叶耿平

不同气候梯度和酸雨胁迫强度影响下的凋落叶分解研究    郭培培

亚热带9种主要森林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及碳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窦荣鹏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主要温室气体(GHG,CH_4、CO_2)通量的变化特征    王继明

中亚热带不同常绿阔叶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朱宁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曹兴

稻麦轮作农田小麦生长季土壤空气CO_2浓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刁一伟

亚热带岩溶山区夏季土壤CO_2浓度的分布状况与变化规律    曾艳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碳库空间变异与储量研究    贾宇平

土壤CO_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郎红东

青藏高原典型冰川和湖泊变化遥感研究    鲁安新;姚檀栋;王丽红;刘时银;郭治龙;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高寒草地生物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根绪;胡宏昌;王一博;陈琳;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建群种的含碳率分析    马钦彦,陈遐林,王娟,蔺琛,康峰峰,曹文强,马志波,李文宇

基于GIS的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朱求安,张万昌,余钧辉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分布和生产力影响的预测研究    牛建明

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影响    吕新苗;郑度;

东北地区几种不同林分土壤呼吸组分的差异性    张宪权,王文杰,祖元刚,张万里

哈尔滨城市森林碳储量的估算    应天玉;李明泽;范文义;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效应    莫申国,张百平,程维明,谭娅,肖飞,武红智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系统估算碳储量的差异——以海南岛森林为例    张镱锂,张玮,丁明军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NPP和NEP时空模拟研究    李慧

落叶松和水曲柳人工林土壤、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呼吸研究    贾淑霞

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叶建圣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落叶松林土壤呼吸研究    王庆丰

中国陆地植被NPP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其敏感性分析    黄珏

北京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范敏锐

嵊州市公益林生物量及生态效益价值评价    张华柳;伊力塔;余树全;余小龙;陈亚峰;张朋伟;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唐骄萍;李贤伟;赖元长;冯帅;王鹏;黄从德;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效益评价    胡长清;陈晓萍;王福生;

模拟蒙古栎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对非对称性升温的响应    苏宏新;李广起;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估算研究进展    汤旭光;刘殿伟;王宗明;贾明明;董张玉;刘婧怡;徐文明;

模拟增温和降水变化对北京东灵山辽东栎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董丽佳;桑卫国;

基于3S技术洪雅县退耕还林区竹林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    冯帅

嵊州市公益林生态效益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    张华柳

永春县森林乔木层碳储量特征动态研究    王巧红

广西平桂管理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估测与特征分析    徐强

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基于MODIS的陆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夏朝宗,熊利亚,庄大方,刘喜云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

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碳交换的模拟研究    李银鹏,季劲钧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    陶波,李克让,邵雪梅,曹明奎

中国北方林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赵敏,周广胜

基于AVIM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何勇,董文杰,季劲均,丹利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郝永萍,陈育峰,张兴有

全球变化压力下中国东部样带植被与农业生态系统格局的可能性变化    彭少麟,赵平,任海,郑凤英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张娜,于贵瑞,赵士洞,于振良

6 kaBP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何勇,董文杰,秦大河

碳循环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张佳华;卞林根;延晓冬;姚凤梅;

大气中CO_2含量的控制因素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梅西;刘锐;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    朴世龙;方精云;黄耀;

地球系统中的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体系研究展望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近2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谷晓平;黄玫;季劲钧;吴战平;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关键科学问题”项目群简介    丁仲礼;傅伯杰;韩兴国;葛全胜;郭正堂;王毅;樊杰;黄耀;于贵瑞;蔡祖聪;史学正;顾行发;

197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    何勇;董文杰;郭晓寅;季劲钧;

青藏高原1981~200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黄玫;季劲钧;彭莉莉;

从地球碳循环探讨水库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    张博庭;

从全球碳循环的特点淡我国的减碳策略    冯伟洲;成美捷;宋艳萍;姜晨光;

大力加强气候变化影响阈值的研究    许吟隆;

21世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气候带可能变迁    程志刚;曹双平;李婷;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基于测量数据的地球碳循环轨迹初步摸清    记者 顾钢

我国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很不够    本报记者 游雪晴罗晖

北极圈变暖或加快地球气候变化    常旭旻

面向高点 发出声音    本报记者 王素琴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

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    本报记者 华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

二〇〇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    记者 刘向 马世骏

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    刘卫国

东北地区未来气候情景及与之相适应的植被格局研究    倪春迪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预测研究    康银红

美国森林碳源汇分布的模拟研究    张方敏

青藏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叶建圣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基于气候变化的豫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效果模拟研究    鲁向晖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郭靖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涂莹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涂莹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及平原水库的影响研究    孙晓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