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7:22
热度: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摘要】:我国作物秸秆年产量有6亿t左右,其中有约30%未被有效利用,它们大多被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厌氧消化方法可把秸秆转化为可燃的生物气

【摘要】:我国作物秸秆年产量有6亿t左右,其中有约30%未被有效利用,它们大多被露天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通过厌氧消化方法可把秸秆转化为可燃的生物气体,实现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双重目的。 本课题对玉米秸厌氧生物气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研究了不同温度(常温和中温35℃)对玉米秸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影响;然后,在中温条件下,分别对未处理秸秆、经生物和化学预处理后的玉米秸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率(35,50,65g/L)对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干物质和挥发性物质消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厌氧消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而言,中温(35℃)厌氧消化的累积产气量增加了105%,产气速率也明显提高,并且在50g/L有机负荷率下获得了最高的累积产气量。与未处理玉米秸相比,经生物预处理后,玉米秸的产气量有所提高,在50g/L负荷率时,经60天生物预处理的秸秆的产气量提高了23%。 经NaOH化学预处理后,玉米秸的产气量有着更为明显的提高。与未处理和经生物处理玉米秸相比,经NaOH化学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的产气量分别提高了114%和74%。说明,化学处理可大幅提高玉米 北京化下大学才项I学位论文 秸的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 综合如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按产气量大小排序是:Na0H化学 预处理60天生物预处理中温未预处理常温未预处理。并且,在所 试验条件下,都是在509/L负荷率下获得了最高产气量。因此,玉 米秸最佳厌氧消化条件是:玉米秸秆经Na0H化学预处理后,在中温 条件下进行厌氧消化,厌氧消化负荷率为509/L。该试验结论可为玉 米秸秆的大规模生物气化提供重要设计依据。 【关键词】:作物秸秆 生物气 产气量 厌氧消化 中温 常温 生物 预处理 化学预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712
【目录】:
  • 目录7-10
  • 符号说明10-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秸秆产生和分布11-13
  • 1.2 秸秆的成分组成13
  • 1.3 秸秆的利用途径13-15
  • 1.4 厌氧消化技术概述15-20
  • 1.4.1 厌氧生物处理的反应过程15-17
  • 1.4.2 厌氧生物处理的影响因素17-20
  • 1.4.3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特点20
  • 1.5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20-22
  • 1.5.1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内研究现状20-21
  • 1.5.2 作物秸秆厌氧消化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21-22
  • 1.5.3 存在问题22
  • 1.6 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分析方法24-31
  • 2.1 材料和仪器24-25
  • 2.1.1 试验原料24
  • 2.1.2 试验仪器24-25
  • 2.2 试验装置25-26
  • 2.3 试验方案26
  • 2.4 试验参数确定26-28
  • 2.4.1 原料负荷的确定26
  • 2.4.2 接种污泥添加量的确定26-27
  • 2.4.3 N源的补充27-28
  • 2.4.4 控制温度28
  • 2.4.5 pH值28
  • 2.4.6 消化时间(HRT)28
  • 2.5 分析方法28-29
  • 2.5.1 原料和残料TS和VS的测量28-29
  • 2.5.2 生物气品质检测29
  • 2.6 试验运行与维护29-31
  • 第三章 未预处理秸秆常温与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31-37
  • 3.1 常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1-32
  • 3.2 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2-33
  • 3.3 中温常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比较33-34
  • 3.4 TS和VS变化与产气量关系34-35
  • 3.5 本章小节35-37
  • 第四章 生物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37-43
  • 4.1 经30天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7-38
  • 4.2 经60天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8-39
  • 4.3 经90天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39-40
  • 4.4 生物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结果比较40-41
  • 4.5 TS和VS变化与产气量关系41-42
  • 4.6 本章小节42-43
  • 第五章 化学预处理秸秆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43-56
  • 5.1 尿素化学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43-44
  • 5.2 氨水化学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44-45
  • 5.3 NAOH化学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结果与分析45-47
  • 5.4 化学预处理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结果比较47
  • 5.5 TS和VS变化与产气量关系47-48
  • 5.6 秸秆厌氧消化产气量比较48-49
  • 5.7 生物气品质的比较49-50
  • 5.8 秸秆厌氧消化TS和VS改变和产气量关系比较50-51
  • 5.9 TS和VS的变化与产气量关系回归51-54
  • 5.10 本章小节54-56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6-58
  • 6.1 结论56-57
  • 6.2 建议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上海星火农场大型牛场粪便厌氧消化工程简介    彭武厚,曾邦龙,陆鑫

有机废水高活性厌氧消化污泥驯化及微生物学研究    

厌氧消化玉米酒精废醪前处理技术经济分析    王侠,马振忠,何志强

固体有机垃圾厌氧消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陈庆今,刘焕彬,胡勇有

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技术进展    余昆朋

厌氧消化工艺处理水果蔬菜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付胜涛,于水利

北京市餐厨垃圾产生状况及厌氧发酵产气潜力分析    刘晓英;李秀金;董仁杰;肖勇;马欣欣;刘广青;

厌氧消化中污泥浓度对毒物毒性大小的影响    赵剑强;

厌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胞外多聚物作用的研究    刘双江;胡纪萃;顾夏声;

镍对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研究    王菊思,赵丽辉,贾智萍,王正兰,郭玥

欧洲生物质厌氧消化工艺研究进展    党锋;李秀金;

畜禽粪便与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气特性    罗娟;董保成;陈羚;高新星;万小春;赵立欣;

预处理方式对多年生王草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    李连华;孙永明;丁翠花;孔晓英;杨富裕;李东;袁振宏;甑峰;

生活垃圾与人粪尿混合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韩艳霄;林聪;黄莹;程东林;

秸秆厌氧消化系统pH调控措施初探    段娜;林聪;苏珊;

果蔬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    吕琛;袁海荣;王奎升;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

NaOH和H_2O_2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刘研萍;方刚;党锋;朱保宁;周祺;夏瑜;李秀金;

挥发性有机酸对产沼气效果的模拟试验    董保成;赵立欣;万小春;罗娟;陈羚;高新星;

食用菌生产残留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苏珊;林聪;姜文腾;段娜;

接种物与猪粪秸秆比对初次启动固体酸化过程的影响    陈羚;杜连柱;董保成;赵立欣;张克强;万小春;高新星;罗娟;

沼气产业:给2.8亿吨秸秆找出路    黄朝武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国家技术政策纲要(摘录)    

没有最好 只有最适宜    吴文伟 马婧一

生物质能利用之路该怎样走    本报记者 董乐平 牛泽刚

上海选择发展能环工程    上海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金尧

浅谈制浆造纸的废水处理    汪焕心

超声波处理废水污泥产生甲烷可发电    何兆

红牛湖北基地污水零排放    李飞 喻妙 刘会林

“疮口”变成“窗口”    记者 潘国良 通讯员 赵海晶

“土”气解决大问题    李丽

基于提高麦秸厌氧消化性能的碱预处理方法研究及工程应用    庞云芝

水解酶预处理对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李建昌

抗生素与重金属对猪场废水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及其调控对策    孙建平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城市化粪池粪便污泥微生物减量技术及机理研究    宋珍霞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吴云

水生植物的瘤胃微生物转化    岳正波

棕油生产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张业健

厌氧消化-SBR-絮凝组合工艺处理牛粪废水研究    张翔

稻草预处理后超微结构及其理化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王佳堃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蔬菜废物中温单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    毛菁菁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处理技术研究    乔玮

动植物生产废弃物厌氧消化工艺研究    卢旭珍

油脂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抑制效应的试验研究    李小风

厌氧消化技术处理粪便污水的实验研究    徐庆贤

家庭粪便和厨余垃圾现场处理技术研究    熊尚凌

作物秸杆高效厌氧生物气化技术研究    罗庆明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脱水、厌氧消化及厌氧堆肥    施跃锦

常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王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