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5:45
热度:

秸秆覆盖下灌水和施氮对旱地冬小麦水分和氮素利用的影响【摘要】:水分和土壤养分是制约我国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灌水时期和氮肥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关键。

【摘要】: 水分和土壤养分是制约我国旱地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选择合适的栽培模式、灌水时期和氮肥用量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关键。本文通过大田实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栽培不同时期灌水和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水分变化和硝态氮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论有: (1)不论秸秆覆盖与否,拔节期补充灌水对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灌浆期灌水时,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无论覆盖与否,拔节期灌水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在水分较充足的条件下秸秆覆盖栽培的吸氮量显著高于无覆盖栽培模式。秸秆覆盖对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作用与生育期补充灌水有关:苗期灌水或灌浆期灌水时秸秆覆盖的小麦氮素利用效率高于无覆盖。不论秸秆覆盖与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穗粒数呈增加趋势,千粒重则有降低的趋势。施氮量较高时,秸秆覆盖可明显提高小麦穗粒数及千粒重,也有利于提高小麦收获指数。 (2)小麦收获后土壤80-120cm深度出现低水层,干旱年份低水层较深,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和播前土壤贮水量较高时低水层较浅,秸秆覆盖没有显著影响。生育期无补充灌水或灌浆期补充灌水时,秸秆覆盖可降低小麦生育期耗水量,也可显著提高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小麦生育期无补充灌水时,秸秆覆盖土壤2m贮水量在小麦收获后较无覆盖的高。在相对干旱年份,施氮量较高时秸秆覆盖的水分生产效率显著高于无覆盖;在相对湿润年份,秸秆覆盖对小麦水分生产效率没有显著影响。无论秸秆覆盖与否,增施氮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的水分生产效率。 (3)施氮量较高时,土壤剖面残留硝态氮也较高,尤其在不覆盖条件下。高氮与低氮处理的差异在0-200cm的整个剖面都能观察到,但在表层相对较明显。秸秆覆盖有利于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灌水条件下,覆盖处理土壤0-200cm硝态氮累积量平均为225.6 kg/ha,无覆盖处理为281.3 kg/ha。 【关键词】:冬小麦 秸秆覆盖 水分生产效率 氮肥利用率 小麦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3
  • 1.2 氮素对作物生长及吸收的影响13-14
  • 1.2.1 氮含量与分布13
  • 1.2.2 作物对氮素的吸收与同化13
  • 1.2.3 影响氮素代谢的因素13-14
  • 1.3 土壤中氮素残留累积问题14-16
  • 1.4 栽培模式对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16-19
  • 1.4.1 秸秆覆盖16-17
  • 1.4.2 补水种植17-18
  • 1.4.3 水肥耦合18-19
  • 1.5 存在问题与展望19-21
  • 第二章 秸秆覆盖条件下灌水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21-30
  • 2.1 材料和方法21-23
  • 2.1.1 试验设计21-22
  • 2.1.2 测定项目和方法22-23
  • 2.2 结果与分析23-29
  • 2.2.1 秸秆覆盖栽培模式下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3-24
  • 2.2.2 灌水对冬小麦收获后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24-28
  • 2.2.3 灌水对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28-29
  • 2.3 结论29-30
  • 第三章 秸秆覆盖条件下灌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30-37
  • 3.1 材料与方法31-32
  • 3.1.1 试验设计31
  • 3.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31-32
  • 3.1.3 测定项目和方法32
  • 3.2 结果与分析32-36
  • 3.2.1 秸秆覆盖栽培下灌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32-33
  • 3.2.2 秸秆覆盖栽培下灌水对冬小麦N 素利用效率的影响33-34
  • 3.2.3 秸秆覆盖栽培下灌水对土壤残留硝态氮及其分布的影响34-36
  • 3.3 结论36-37
  • 第四章 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壤水分利用的影响37-45
  • 4.1 材料和方法37-39
  • 4.1.1 试验设计37-39
  • 4.1.2 测定项目和方法39
  • 4.2 结果与分析39-43
  • 4.2.1 秸秆覆盖栽培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39-40
  • 4.2.2 秸秆覆盖栽培下施氮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收获指数的影响40-41
  • 4.2.3 秸秆覆盖栽培下施氮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41-42
  • 4.2.4 秸秆覆盖栽培下施氮对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42-43
  • 4.3 结论43-45
  • 第五章 秸秆覆盖条件下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45-51
  • 5.1 材料和方法46-48
  • 5.1.1 试验设计46-47
  • 5.1.2 测定项目和方法47-48
  • 5.2 结果与分析48-50
  • 5.2.1 秸秆覆盖栽培下施氮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的影响48
  • 5.2.2 覆盖栽培下施氮对小麦氮素利用率的影响48-49
  • 5.2.3 秸秆覆盖栽培对土壤残留硝态氮及其分布的影响49-50
  • 5.3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62
  • 致谢62-63
  • 作者简介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王海霞

不同施氮量和水分调控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继

渭北旱塬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婷

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效水肥管理技术研究    贾亮

小麦垄作栽培的肥水效应及光能利用分析    王旭清,王法宏,董玉红,任德昌,曹宏鑫

冬小麦冬灌、秸秆覆盖、后期喷生长剂的节水增产效果    朱遐龄,甘吉生

玉米秸秆覆盖技术增产效应分析    梁菊花

不同措施对高寒旱地莜麦土壤水分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肖凯,王殿武,褚达华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旱地小麦施氮和地膜栽培的氮素效应与淋溶    党廷辉,郝明德,郭胜利,蔡贵信

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强秦,曹卫贤,刘文国,张建昌,党占平,刘金海,高亚军,翟丙年,李生秀

高寒山区杂交玉米秸秆覆盖增产效应研究    何庆才

中国塑料薄膜覆盖农业    陈奇恩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许翠平,刘洪禄,车建明,赵立新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半干旱农田生态系统春小麦地膜覆盖的效应及其范式    凌莉

地膜稳定性研究进展    王岩,纪雷,孙健,王境堂,杜恒清

深耕对小麦发育及节水效果影响的研究    李涛,李金铭,赵景辉,常志斌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清,王法宏,李升东,于振文,李增嘉

室内模拟有机肥中NO_3~-、NO_2~-的淋失规律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杜春先,聂俊华,王祥峰

小麦垄作对冬前土壤物理性状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洪宾,徐成忠,黄九柏,王德民,耿忠立,王法宏

垄作小麦产量与氮磷钾肥三因子数学模型的优化解析    杨洪宾;张建立;徐成忠;刑海标;王法宏;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腐殖酸和氨基酸肥料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刘兰兰;史春余;万勇善;刘风珍;陈万民;王成银;贾俊昌;

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    田福平;陈子萱;苗小林;常根柱;张礼军;白斌;

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土壤质量和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    朱林;马友华;

从水动力学特征探讨淮北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    钱家忠;施小泉;胡淑恒;

水氮管理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其研究展望    于红梅;

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及人体健康    邵红建;常江;张自立;章力干;花日茂;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减量施肥对菜地土壤养分淋失及春甘蓝产量的影响    何传龙;马友华;李帆;蒋光月;周维平;

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张凤荣;

浅谈新型农用化学品:保水剂    赵欣宇;吴景贵;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Water Losses on Different Land Uses in Low and Deep Hills of North Sichuan,China    

根系调控对枣树(冬枣)生长及代谢影响的效应研究    杨守军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鄂北岗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效率差异性的研究    柴彦君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麦稻、油稻轮作系统中硫砷的交互作用及其效应    钟磊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    张丽军

棉花不同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彭俊杰

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庆富

节水灌溉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宪法,张凌云,于贤昌,张振贤

冬小麦高产高效灌水方案的研究    于振文,岳寿松,沈成国,王福俊,元新华

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周奇;赵永敢;张存岭;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持续高土壤水分对番茄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史莹;周清;司哺春;付彦彦;汪照;樊荣;

不同覆盖条件下旱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研究    刘秀英;黄国勤;

拔节期追施氮肥对小麦根、叶衰老生理特性的影响    魏道智,宁书菊

半干旱高寒区保护性耕作法对土壤孔隙状况和微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王殿武,文宏达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王殿武,褚达华

秸秆覆盖的作用与机理    李富宽,姜慧新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不同土层水、氮、磷空间组合对冬小麦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沈玉芳

不同施氮量和水分调控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继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秸秆覆盖节水效应研究    李全起

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其影响小麦生长的机理研究    刘炜

冬小麦秸秆覆盖保墒灌溉效应研究    于晓蕾

玉米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田间蒸发、蒸散和地温的影响    于稀水

覆盖耕作措施对土壤环境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张冬梅

不同覆盖处理对小麦、玉米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李吾强

水氮供应对旱地小麦秸秆覆盖效果的影响    张月霞

半旱地不同栽培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作物水肥利用特性研究    张宏

陇东旱塬区免耕覆盖对冬小麦的影响    史志锋;尹强;段进宝;史红珍;薛亮;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冬小麦高效水肥管理技术研究    贾亮

秸秆覆盖还田对渭北旱塬土壤理化性质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李涵

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张鹏

增施氮磷钾对改进小麦籽粒营养成分的效应    张漱茗;刘毅志;陈子乔;

高产小麦需肥规律及优化施肥模式    孙治军;单玉珊;仲崇媛;丛惠芳;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王旭清,王法宏,任德昌,曹宏鑫

小麦垄作栽培技术的生态生理效应    王法宏,刘世军,王旭清,任德昌,曹宏鑫,张立民,李汉元

水稻地膜覆盖旱作技术研究初报    黄义德,李金才,张自立,丁克坚,杨其光,左震东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与免耕播种技术    陈君达;王兴文;李洪文;

小麦熟相的氮肥效应与光合成特点    位东斌

亚硝基化合物体内合成研究:几种食物混合在体内及体外形成二甲基亚硝胺    宋圃菊

有机物料对中壤质潮土酶活性的影响    李博文;杜孟庸;周健学;刘树庆;许皞;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氮素的硝化-反硝化损失    张玉铭;曹江海;董文旭;陈德立;

东北北部黑土水分状况之研究——Ⅲ.黑土农业水分保证评价及春旱预测预报    沈善敏,乔樵,曾昭顺

不同灌溉条件下矮壮素对小麦植株水分状况的影响    王保民;秦鑫;吕忠恕;

墒情和苹果树蒸腾作用的变化与栽植方式的关系    B.M.达拉索夫;汪景彦;

白浆土农业水分状况及其调节措施的研究    梁嘉陵

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耐旱性探讨    陈惠兰,王俊杰

水分状况对紫色母岩发育的水稻土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影响    高明;张薇;王子芳;魏朝富;郑杰炳;

泥质海岸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魏忠平;于雷;潘文利;范俊岗;韩友志;刘阳;

林木种子含水量的测定与管理    F·T·Bonner

兰州地区侧柏等树种水分状况的测定分析    陈惠兰;马和;王黎;

水分状况与大白菜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张振贤,于贤昌,陈利平,史金玉,梁书华

青海云杉不同龄叶的水分状况比较    陈惠兰;张宝琳;朱红斌;

基于叶片电特性的植物水分检测仪开发    王琢;李民赞;

干旱胁迫下NaCl改善多浆旱生植物霸王光合作用和水分状况的研究    王锁民;马清;

干旱胁迫下NaCl改善多浆旱生植物霸王光合作用和水分状况的研究    马清;王锁民;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农田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杜新艳;杨路华;脱云飞;高惠嫣;张振伟;

水分状况对板栗光合生理的影响    文晓鹏;樊卫国;罗充;杨胜学;吴秀刚;

土壤湿度对香椿幼苗生长、光合及水分状况的影响    高志奎;何俊萍;王淑芳;

根际水分状况对菜豆蒸腾抗热效果的影响    尚庆茂;李佐;

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稻麦生长状况及产量品质监测    田永超;朱艳;曹卫星;戴廷波;薛利红;

水稻叶温与气象条件、水分状况及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杨梅;

浇好冬前水 促小麦丰收    德凯

室内养兰的水管理    胡琪

防治荒漠化“三圈”生态范式理论及其功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董鸣

初冬麦田管理    崇技

抓好冬前管护 防止小麦受冻死苗    满红

今春小麦田干 注意镇压抗旱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北省课题组 李雁鸣

吐市绿洲生态得到改善    记者 王强

中国荒漠植被仰赖地下水    记者高峰

冬小麦死苗的防治    山东省农业厅

滴灌棉田棉花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 牛新霞

水分与植物生长交互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李松阳

控水施钙对温室番茄水分、养分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孙艳琦

水分状况与供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李亚娟

季节性冻土区雪被—土壤联合体水热耦合运移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王子龙

不同树种对华北石质山区困难立地水分限制的响应    王林

基于水循环模拟的农田土壤水效用评价方法与应用    高学睿

土传黄瓜枯萎病致病生理机制及其与氮素营养关系研究    王敏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锌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生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汪洪

黄土高原主要树种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及提高宿主抗旱性的研究    龚明贵

苹果根系分区灌水的生理机制及应用研究    邹养军

干旱胁迫下黄顶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秀彦

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植株水分状况监测研究    韩刚

不同管理方式对农田黑土水分的影响    江恒

基于植气温差的小麦水分状况监测研究    柴金伶

立地条件和树龄对刺槐和小叶杨叶水力学特性的影响    李俊辉

水分状况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和黄褐土钾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丛日环

沂蒙山区典型土壤水分运动特性及其对养分淋失和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张永坤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张薇

桂西北典型土壤有机碳矿化对碳酸钙、水分及温度的响应    黄媛

干旱区棉田水分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苏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