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5:37
热度: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摘要】: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的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农田生态效应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

【摘要】: 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的养分效应、改土效应、农田生态效应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已有大量报道,但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氮素吸收利用等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04~2006年在滨临太湖的宜兴大浦镇(31°17.494′N,119°54.018′E)进行,以中熟晚粳武粳15号为供试品种,施氮量设0(0N)、200 kg/hm2(LN)、270 kg/hm2(NN)3个水平,秸秆还田设麦秸不还田(M0)、麦秸切碎后均匀翻耕还田(M1)、麦秸切碎后沟埋还田(M2)3个水平,还田麦秸量均为3.75 t/hm2,共9个处理组合,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物质生产与分配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秸秆还田使营养生长期和灌浆期少雨、灌浆期温度偏低的2004年和营养生长期与灌浆期多雨、营养/生殖生长期高温少雨、全生育期多日照的2006年水稻增产,其中秸秆均匀还田处理(M1)的增产程度略大于秸秆沟埋处理(M2),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使营养/生殖生长期低温多雨、全生育期寡日照的2005年水稻减产,但减产程度也未达显著水平。(2)适当增施氮肥(LN)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过多增施氮肥(NN)并不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3)2004年以M1×NN、M1×LN处理组合产量最高,2005年以M0×LN处理组合产量最高,2006年以M1×LN处理组合产量最高;(4)M×N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2、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1)M1处理使2004、2005、2006年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比M0处理分别增加1.03%、2.48%和5.73%,M2处理使2004年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比M0处理增加1.37%,使2005、2006年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比M0分别减少0.22%和2.69%,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2)M1处理使2004年每穗颖花数比M0处理增加1.03%,使2005和2006年分别减少8.47%和5.11%;M2处理使2004年、2006年每穗颖花数比M0处理分别增加3.86%和2.89%,使2005年每穗颖花数减少2.19%;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每穗颖花数;(3)M1处理使2004和2005年结实率比M0处理分别减少1.81%和0.80%,使2006年结实率增加4.27%;M2处理使2004和2005年结实率比M0处理分别减少2.59%和2.51%,使2006年结实率增加3.22%;增加施氮量使结实率显著下降;(4)M1处理2004年千粒重比M0处理减少1.72%,使2005和2006年千粒重分别增加1.61%和2.75%;M2处理2004年千粒重比M0处理减少0.75%,使2005和2006年千粒重分别增加0.17%和0.59%;增加施氮量使千粒重显著下降;(5)M×N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3、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1)M1处理使2004、2005、2006年生物产量分别比M0增加98.80 g·m-2、-49.43g·m-2、66.36 g·m-2,增幅分别为6.68%、-3.21%、4.47%,未达显著水平;M2处理使2004、2005、2006年生物产量分别比M0增加11.82 g·m-2、-52.12 g·m-2、-1.22 g·m-2,增幅为0.80%、-3.39%、-0.08%,未达显著水平;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水稻生物产量。(2)M1处理使2004和2005年经济系数比M0处理分别低0.89%和2.49%,使2006年比M0处理高2.68%; M2处理使2004和2006年经济系数比M0处理分别高0.98%和4.10%,使2005年经济系数比M0处理低2.32%;增施氮肥使水稻经济系数显著下降;(3)M×N的互作效应对经济系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4、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1)M1处理使2004、2005年水稻植株含N率分别比M0处理增加7.29%、4.04%,M2处理使2004、2005年水稻植株含N率分别比M0处理增加5.21%、2.73%;增施氮肥使水稻植株含N率显著增加。(2)M1处理使2004年水稻总吸N量比M0处理增加14.36%,使2005年水稻总吸N量比M0处理减少0.06%; M2处理使2004年总吸N量比M0处理增加5.60%,使2005年水稻总吸N量比M0处理减少0.23%;增施氮肥使水稻总吸N量显著增加。(3)秸秆还田使水稻N素物质生产效率、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N素收获指数均下降,其中M1处理的减少程度略大于M2处理,但均未达显著水平;增施氮肥使水稻N素物质生产效率、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N素收获指数均显著减下降,过量施氮使水稻N素物质生产效率减少幅度更大;(4)M×N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植株含N率、总吸N量、N素物质生产效率、N素籽粒生产效率和N素收获指数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物质生产与分配 氮素吸收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511
【目录】:
  • 中文摘要2-5
  • 英文摘要5-10
  • 0 前言10-16
  • 0.1 目的意义10-11
  • 0.2 研究进展11-15
  • 0.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5-16
  • 1 材料与方法16-20
  • 1.1 试验田和气候条件16-17
  • 1.2 试验设计17-18
  • 1.3 供试材料与培育18
  • 1.4 测定内容18-19
  • 1.5 数据处理19-20
  • 2 结果与分析20-54
  • 2.1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22
  • 2.1.1 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
  • 2.1.2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0-21
  • 2.1.3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的不同处理组合对水稻产量的影响21-22
  • 2.2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22-35
  • 2.2.1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的影响22-24
  • 2.2.2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影响24-26
  • 2.2.3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单位面积颖花数的影响26-27
  • 2.2.4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27-29
  • 2.2.5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29-31
  • 2.2.6 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31-35
  • 2.3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35-41
  • 2.3.1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生物产量的影响35-37
  • 2.3.2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经济系数的影响37-39
  • 2.3.3 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与产量的关系39-41
  • 2.4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41-54
  • 2.4.1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植株含 N 率的影响41-43
  • 2.4.2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总吸 N 量的影响43-45
  • 2.4.3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 N 素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45-47
  • 2.4.4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 N 素子粒生产效率的影响47-49
  • 2.4.5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 N 素收获指数的影响49-52
  • 2.4.6 水稻 N 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关系52-54
  • 3 小结与讨论54-58
  • 3.1 关于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54
  • 3.2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54-56
  • 3.3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影响56
  • 3.4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56-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腐熟玉米秸秆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李霞

秸秆全量还田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胡星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才斌,朱建华,成波,张礼凤,孙秀山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秸秆还田技术及作用    蒋爱萍,杨静

国内大米供求失衡状况及因应对策    武文;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秸秆还田是建立良好农业生态系统重要措施    王志芳

施用秸杆和绿肥对有机质及养分变化的影响    魏成熙,赵品仁,牛爱珍,田红,张军

苏南太湖地区水稻氮肥施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李荣刚,崔玉亭,程序

农田土壤化肥污染及对策    肖军,秦志伟,赵景波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韩学凤

秸秆覆盖对麦田土壤含水量及小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杨荣光;毕建杰;王升国;吴则金;李振清;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钾肥对小麦花生两熟制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张文君;刘兆辉;江丽华;郑福丽;王梅;林海涛;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化肥“控失”对作物氮素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余立祥;卞坡;吴跃进;余增亮;刘新海;蔡冬清;周莎莎;乔菊;吴林;

控失剂对铵态氮溶出特性的影响    乔菊;蔡冬清;姜疆;卞坡;吴跃进;余增亮;余立祥;刘星海;吴林;周莎莎;

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章慧玉;王存刚;徐国举;秦永田;张守林;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减量施肥对水稻生长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王道中;张成军;郭熙盛;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广西农林废弃物热解汽化技术现状及展望    陈伟强;冼萍;黄世钊;周航;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

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

常州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适宜气象条件分析    董芹;霍焱;陆云梅;孙玲萍;蒋骏;黄玲玲;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    邵长勇

基于SPAD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及氮营养特性研究    罗新宁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    鲁洪娟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桉树中大径材培育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陈少雄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    闫鸿媛

水稻—油菜轮作中钾肥效应及作物—土壤体系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王亚艺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一般配合力相关性状QTL    张庆路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自行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水稻新材料及集成技术对褐飞虱控制效果研究    王梁全

几种生物农药对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作用研究    胡娟

钾氮互作及配施微量元素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智慧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设施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苏娜;杨丽娟;周崇俊;接晓辉;曲慧;高晓宁;

商品有机肥在水稻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应用效果    顾曰群;王福州;刘大孟;

植物叶绿素特征及其在森林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张友胜;张苏峻;李镇魁;

切花品质评价标准及采前生长条件对切花影响    陈莉,孙兆法,李梅,徐康,杨霞

生稻壳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潘凯,王琳,陈克农

农作物秸秆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王建湘;周杰良;

消毒鸡粪在樱桃番茄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郑光华,蒋卫杰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肥水管理技术    高新昊

秸秆基质的腐熟及番茄黄瓜无土栽培效果的研究    朱增勇

唐菖蒲与非洲菊鲜切花瓶插生理与保鲜技术研究    廖立新

玉米秸秆等有机物料在黄瓜无土栽培上的应用效果    王天晓

光照对唐菖蒲花芽分化及相关理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黄嘉鑫

甜椒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    边鸣镝

秸秆型育苗基质对茄果类蔬菜秧苗素质的影响    张秀丽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郑泽荣

基质物理特性对黄瓜穴盘苗质量及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魏敏芝

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    郭其玖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微生物菌剂研究    秦清军

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宋小林;刘强;荣湘民;谢桂先;张玉平;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湘北早晚稻作用特点的研究    向秀媛;刘强;荣湘民;谢桂先;彭建伟;周虎;

水稻高产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及作用机理研究    宋小林

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水稻养分积累及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    李贺

利用玉米秸秆型基质栽植唐菖蒲子球的研究    童静

EM技术在有机物料造肥上的应用研究    郭亚芬,赵伟,何万云,赵玉臣

水库主施化肥养鱼的试验    金克伟,周望舒,薛克玮

江汉平原池塘养鱼大面积高产技术研究    白遗胜;吴琅虎;高幼兰;

新中国区际粮食流通的三次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瞿商,苏少之

福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处理发展趋势    余臻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黄土高原草肥覆盖农业耕作法的研究    许卓民,祁占魁,苗元礼,张明义,崔鸣涛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焦晓燕,李东旺,张志平

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王树东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傅伯杰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用量对稻田氮素淋失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王灿;

水稻不同播栽方式下秸秆还田示范研究    夏柏玉;戴红霞;曾仙凤;杨光;金晓华;

成都平原免耕及不同麦秸还田量种植水稻的研究    王克如;李少昆;汤永禄;谢瑞芝;高世菊;刘中平;柏军华;王运圣;

小麦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马宗国,卢绪奎,万丽,陈祖光,左辉

水稻秸秆还田方式对稻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张小燕;邓钦阳;李冬霞;梁赵秀;

水稻田使用秸秆腐熟剂试验效果分析    赵永梅;

蚕豆绿肥茬水稻施肥技术的研究    华勤新;陆锦贤;

秸秆还田下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汪军;王德建;张刚;

绿肥及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沈亚强;程旺大;张红梅;

寒地水稻秸秆还田配施氮素效果研究    郑艳玲;刘成;赵丽琴;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许有尊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水稻根部线虫鉴定及潜根线虫根结线虫对水稻的致病性    谢志成

铜、镉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生长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李中阳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黄俏丽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土壤铬含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王志强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