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14:01
热度: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摘要】:本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砂滤管法和植物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秸秆在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

【摘要】: 本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砂滤管法和植物组织切片的方法对秸秆在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以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稻草覆盖影响小麦生长的问题,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稻草对小麦的化感作用,以期找到解决稻草还田抑制小麦生长的技术和方法,为大面积农业生产提供急需的技术支撑和指导。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整个试验期间(100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麦秆高于油菜秆。两种秸秆在养分释放上均表现为,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在还田初期(前10d)K释放率分别达到了98.92%和98.74%,已基本释放完全。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麦秆、油菜秆还田6d后,K的释放就已达95%左右,释放率分别为94.76%和95.93%。在麦秆还田腐解的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不明显。且麦秆的基本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在腐解前期(50d前)并不明显,主要发生在麦秆腐解的后期(50d后)。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d。在10d之内,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 2.稻草还田后,前期腐解快,后期较慢。翻埋还田的稻草腐解速率明显快于覆盖还田稻草,整个试验期间(210 d)翻埋还田的稻草累计腐解率达到76.55%,而覆盖还田的稻草仅为53.50%。稻草覆盖与翻埋两种还田方式下养分释放速率均以钾(K)最快,磷(P)次之,氮(N)最慢。还田10d内,两种方式下K分别释放了50.32%和90.13%。稻草与土壤充分混合条件下,稻草和土壤矿化释放的氮主要以NO_3-N形态(>80%)存在,NH_4-N和可溶性有机氮较少;在稻草还田后的前40d存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竞争土壤矿质氮的现象,40d之后此现象消失,稻草开始氮的净矿化;在稻草埋入土壤时同时配施适量的氮肥,可以消除微生物的夺氮现象。在稻草还田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不明显。两种还田方式比较,在还田初期,翻埋还田较覆盖还田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严重。随着腐解的进行,当稻草中易被破坏的基本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被破坏之后,两种还田方式对稻草中难以被破坏的表皮和机械组织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程度差别不大。 3.秸秆还田能够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速效养分,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增加作物的产量。秸秆还田后土壤容重比试验前降低了0.03g/cm~3,土壤总孔隙度比试验前增加了0.99%,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尤其是速效钾,增加效果显著。在大春阶段,麦秆还田后水稻增产5.61%,油菜秆还田水稻增产1.31%;在小春阶段,稻草还田小麦增产6.16%,油菜增产7.08%。 4.通过测定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率、幼苗高度和根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提液浓度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低促、高抑,即低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有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开始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1g/ml(低)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2g/ml(中)时,浸提液对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且在小麦幼苗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强于发芽阶段。在此浸提液浓度下,加入外源激素的处理,不但能够消除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还能对小麦幼苗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04g/ml(高)时,小麦发芽和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在此情况下,加入外源激素赤霉素或黄腐酸也不能对此抑制作用产生影响。 【关键词】:秸秆还田 秸秆腐解 养分释放 土壤肥力 化感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前言10-19
  • 1.1 研究目的与立题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9
  • 1.2.1 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研究11
  •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11-18
  • 1.2.3 秸秆还田的化感作用研究18-19
  • 2.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19-29
  • 2.1 材料与方法19-21
  • 2.1.1 试验地点19
  • 2.1.2 试验设计19-20
  • 2.1.3 分析测定方法20-21
  • 2.2 结果与分析21-28
  • 2.2.1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特点21-22
  • 2.2.2 麦秆、油菜秆还田养分释放特点22-24
  • 2.2.3 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24-28
  • 2.3 结论与讨论28-29
  • 3. 不同还田方式稻草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29-40
  • 3.1 材料与方法29-31
  • 3.1.1 试验地点29
  • 3.1.2 试验设计29-30
  • 3.1.3 分析测定方法30-31
  • 3.2 结果与分析31-39
  • 3.2.1 不同还田方式对稻草腐解的影响31-32
  • 3.2.2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养分释放特点32-34
  • 3.2.3 不同还田方式下稻草腐解后组织结构的变化特点34-37
  • 3.2.4 稻草氮素矿化规律研究37-39
  • 3.3 结论与讨论39-40
  • 4.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40-46
  • 4.1 材料与方法40-41
  • 4.1.1 试验地概况40
  • 4.1.2 试验设计40-41
  • 4.1.3 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41
  • 4.2 结果与分析41-45
  • 4.2.1 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41-42
  • 4.2.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42
  • 4.2.3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养分的影响42-43
  • 4.2.4 秸秆还田对土壤磷养分的影响43-44
  • 4.2.5 秸秆还田对土壤钾养分的影响44
  • 4.2.6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4-45
  • 4.3 结论与讨论45-46
  • 4.3.1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45
  • 4.3.2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45-46
  • 4.3.3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46
  • 5.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46-52
  • 5.1 材料与方法47-48
  • 5.1.1 试验材料47
  • 5.1.2 试验方法47-48
  • 5.1.3 数据处理方法48
  • 5.2 结果与分析48-51
  • 5.2.1 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48-49
  • 5.2.2 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49
  • 5.2.3 不同质量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49-50
  • 5.2.4 不同处理的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50-51
  • 5.3 结论与讨论51-52
  • 5.3.1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发芽的影响51
  • 5.3.2 水稻秸秆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51-52
  • 6.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2-53
  • 参考文献53-60
  • 致谢60-61
  • 附表一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段宗颜;王瑞宝;鲁耀;殷寿安;胡万里;陈拾华;

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摘要)(英文)    段宗颜;王瑞宝;鲁耀;殷寿安;胡万里;陈拾华;

玉米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邱学礼;郑波;鲁耀;段宗颜;殷寿安;雷宝坤;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何虎

绿肥腐解规律及玉米绿肥间种效益的研究    张媛媛

稻麦两熟制秸秆沟埋还田作用特点研究    刘春晓

绿肥作物还田后腐解规律及对土壤肥力与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宏伟

黑龙江绿肥种植对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晓军

秸秆集中深埋对土壤养分淋失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扶明英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洁

渭北苹果园白三叶和黑麦草养分释放及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吕丽霞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    周波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土试验研究    谢文,郑元红,胡娟,陆笛,申玲

麦秸还田培肥土壤增产效应分析    张振江

秸秆覆盖还田的整体功能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杜守宇,田恩平,温敏,吴青山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效果的研究    侯志研,杜桂娟,孙占祥,郑家明,于希臣,惠成章,李喆,王松林

秸杆还田的增磷作用及对植株全磷含量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徐凤花,刘永春,王伟东,孙冬梅,崔占利

萜类化合物的生态特性及其对植物的化感作用    谷文祥,段舜山,骆世明

有机、无机态肥料氮在水田和旱地的残留效应    黄东迈,朱培立,高家骅

谷类作物的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提高途径研究进展    范仲学,王璞,梁振兴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高钾土壤冬小麦、夏玉米钾肥适宜用量研究    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张玉兰,郑东峰,杨立军,陈永智

星星草的耐盐能力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张立宾;刘玉新;张明兴;

畜禽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赵征宇;蔡葵;赵明;

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郑福丽;刘兆辉;张文君;江丽华;王梅;林海涛;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施用硫酸钾镁对苹果产量、品质和叶片矿质营养的影响    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宋效宗;郑福丽;王梅;张文君;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畜禽粪肥不同用量对青花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李祥云;宋朝玉;王瑞英;王圣健;高峻岭;朱丕生;

肥料与石膏配施对滨海盐土玉米生理活性的影响    李孝良;李健姣;吕宝磊;陈效民;王晓洋;詹国飞;

包膜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李敏;叶舒娅;刘枫;袁嫚嫚;

不同控释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袁嫚嫚;叶舒娅;刘枫;李敏;吴学忠;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合肥地区大棚土壤7种重金属相关环境质量评价    蒋光月;郭熙盛;朱宏斌;何传龙;

铅在我国3种自然土壤中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文方;姚娜;朱菲菲;周友亚;谷庆宝;李发生;侯红;

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猪粪堆肥最佳生产环境控制参数初步研究    刘克锋;王红利;邹荣松;石爱平;戴智勇;

银胶菊化感潜力及其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陈业兵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王齐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TNT污染土壤的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机理研究    谯华

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空间对应关系和定量模型研究    赵科理

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    鲁洪娟

猪粪农用对土壤—小麦系统中镉迁移的影响    翟静雅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水稻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的研究    胡雪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    闫鸿媛

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    夏颖

水稻—油菜轮作中钾肥效应及作物—土壤体系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王亚艺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大环江沿岸典型污染区土壤改良技术及对芥菜品质的影响研究    任立研

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庆富

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率快速测定及在田间土壤中释放率的相关性研究    颜晓

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

发展绿肥生产是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措施    方珊清,孙时银,汪雪薇

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徐稻4号生长效应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昌林;祁建高;周大川;孙雨红;

小麦秸秆粉碎还田量试验初报    吴玉荣;

长期秸秆还田培肥砂姜黑土的效应    李录久,柳开瑜,胡永年,杨哲峰,徐志斌,苗春雷,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稻草秸秆基活性炭对苯酚和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韩彬;薛罡;荣达;周美华;

不同耕作·栽培方式下稻草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彭志红;李明德;蔡立湘;聂军;廖育林;刘琼峰;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冬油菜施肥效果及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    邹娟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不同有机肥管理下水稻土生物学性质和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    刘满强

土壤钾转化、烟株钾吸收及烟碱累积的水热耦合效应与特征参数研究    尉芹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钾素演变特征及机理    张会民

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    李学平

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磷素长期演变规律研究    唐旭

长期定位施肥对设施蔬菜栽培土壤钾素供应特征影响研究    刘代欢

水旱轮作条件下根区与非根区土壤钾素变化及固定释放特性研究    李小坤

葡萄砧木钾吸收动力学及不同土壤类型供钾能力研究    韩真

四川丘陵区玉米高产高效及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    罗永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吕修涛

旱作麦田秸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巩杰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水稻基蘖肥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吸收、土壤供氮和产量形成关系的影响    沙爱红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植株生长、颖果发育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梁国斌

水稻群体物质生产和叶面积动态结构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张林青

施用处理秸秆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娟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有机烟叶发展现状与对策    耿锐梅;罗成刚;李彦东;曹长代;杨宏伟;

保山市烤烟烟碱含量状况浅析    杨国先;寸松梅;李丽;

芦笋秸秆与尿素配施对设施黄瓜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李玉奇;奥岩松;

稻草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研究(英文)    刘秀娟;李晖;薛金红;牛潇;韦萍;

铜和锌对小麦胚芽愈伤组织维生素E积累的影响(英文)    张恒;许兆棠;李文谦;孙苏阳;于建疆;赵申喆;

黑钙土自然肥力下重茬烤烟磷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董长军;张吉立;王春艳;李大壮;叶义;

两种调制方法对晒黄烟质量影响的研究(英文)    王毅;兰应海;杨光辉;谢丽华;柴家荣;李光西;屈生彬;张晨东;钱颖颖;

增施生物钾肥对烤烟的产质量和钾含量的影响    曾凡海;孙永华;蒋美红;龙腾;黄鹤鸣;王俊科;姚智国;

提高钾肥利用率的途径探讨    吴明燕;

添加腐熟秸秆调节土壤碳氮比对烤烟碳氮代谢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雪利

不同碳源物质对土壤酶活性及烤烟品质的影响    刘冲

夏闲期种植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张春

不同年代水稻品种氮肥敏感性研究    李涛

少、免耕对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殿武;褚达华;

有机物料的腐解及土壤有机质的调控    王兆荣;王宏燕;种传立;

福建省主要土类土壤供磷特性的探讨    刘淑欣;熊德中;

不同施肥方案对旱地土壤培肥功效之研究    李祖荫,肖俊璋,王锡信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体系及其评价    籍增顺,张乃生,刘杰

半湿润偏旱区旱地麦田保护耕作技术研究    蔡典雄,张志田,高绪科,王小彬,张镜清

旱地农业三种耕作措施的对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麦秆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汪忠华,陈思哲

免耕晚稻高产栽培研究    梁满中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林根系分解与养分释放    张秀娟;吴楚;梅莉;韩有志;王政权;

鸡粪等有机肥料的养分释放及对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的影响    赵明;陈雪辉;赵征宇;蔡葵;王正国;

绿肥在土壤中的转化研究    曾和红;

不同材料包膜尿素对玉米生长及其缓释效应的研究    王晓晶;王艳;王小波;

包膜控释肥料在旱地农田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杨俊刚;曹兵;徐秋明;刘宝存;

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稻秆深施与面施对养分释放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    沈佳音,张悟民

包膜控释肥料氮素释放动力学研究    王小利,周建斌,段建军,翟军海

应用离子交换树脂球研究温度对水稻土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    张奇春,王光火

动物源有机肥料对土壤N、P、K动态变化的影响    苏沛兰;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潘福霞;鲁剑巍;刘威;耿明建;李小坤;曹卫东;

第六章 我国近年化肥的发展历程、问题与前景    石元亮;李彬;肖延华;王晶;

肥料袋控缓释对桃氮素利用率及生长结果的影响    彭福田;张守仕;李丁丁;主春福;彭静;

聚烯烃包衣控释肥料研究开发及应用    刘宝存;徐秋明;曹兵;

生物复混肥的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王宗抗;张新明;缑武龙;赵兰凤;张志红;李华兴;

重视环保和农产品优质安全大力开发控释肥    孙先良;

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状况    李天文;苟永桃;陈琴;戴志谦;

缓释/控释肥料的研究状况    李天文;苟永桃;陈琴;戴志谦;

新型包膜肥料研制及其控释效果    武志杰;李东坡;

覆膜控释肥料优势渐显    中科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王光华 张秋英

新型材料助力肥企转型    本报记者 张四代

崇明高效缓释肥使用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通讯员 施俭 高益

控释尿素提高肥料利用率    实习生 张国庆

第四讲:SCU的释放机理    王霜 顾定槐

磷素活化剂可提升磷的利用率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新肥资料源研究中心教授 廖宗文

专家建议推广缓控释肥技术    孙锡庚

巧用种肥在谷雨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巧用种肥在谷雨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我国应优先发展缓/控释氮肥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 陈凯 讲师 曹一平 教授

几种新型缓控释肥工艺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陈剑秋

新型堆肥有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的研制与应用    李彦明

中亚热带森林细根分解动态及影响因素    林成芳

浙江天童受损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演替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易兰

几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荣丽

缓释钾肥钾素养分释放特性及其施用效果    张雪芹

缓/控释复合肥料养分释放特性与生物效应研究    董燕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研制及评价    肖强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地力维持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宋曰钦

不同条件下作物秸秆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郑丹

变性淀粉包裹型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生物学效应研究    吴欢欢

紫色母岩风化过程中养分释放规律及其快速培肥机理的研究    江长胜

无机包膜(裹)肥料生产工艺及养分释放研究    化全县

控释尿素养分释放特征及在油菜上施用效果研究    王素萍

缓/控释肥料用粘土/聚丙烯酸(钾)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陈金佩

包膜肥料的研制及其养分释放动力学研究    马胜亮

控释肥对茄果类蔬菜养分动态变化及品质的影响    姜宝雷

控释BB肥对西瓜生长发育及其对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井大炜

钙、锌肥袋控缓释对桃营养状况与生长结果的影响    王苗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