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纤维改性及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与效果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9:05
热度:

秸秆纤维改性及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与效果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玉米、小麦、紫苏、花生和棉花秸秆纤维经物理粉碎、化学酸碱处理、生物菌剂发酵后模塑秸秆育苗钵的技术效果。主要从不同处理

【摘要】: 本文研究了玉米、小麦、紫苏、花生和棉花秸秆纤维经物理粉碎、化学酸碱处理、生物菌剂发酵后模塑秸秆育苗钵的技术效果。主要从不同处理、加工工艺、农艺性状等方面,对克服纤维膨胀性、一次性成钵质量和育苗钵成型强度、水分特性、育苗效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如下: 1、作物秸秆经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降低,打破原有纤维结构,合成育苗钵吸水能力和吸水速度提高,强度增加,在土壤中更容易分解形成有机肥。试验表明:机械粉碎法处理秸秆,最经济合理的粉碎细度为60目,此条件下的纤维长度适中,有一定强度且经济成本相对较低;化学处理采用氨化法是合成秸秆纤维育苗钵原料预处理的理想方法;微生物处理选择微生物制剂进行预处理效果最佳。 2、通过对改性纤维育苗钵农艺技术研究:①棉花采用秸秆育苗钵育苗,可实现抗旱播种保全苗,并且具有不缓苗的特点,移栽后棉花的生长不受影响,移栽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实现棉花的抗旱播种、促早、高产、优质栽培;②西瓜采用秸秆育苗钵育苗,可使西瓜播种期提前,成熟上市期提早,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且秸秆育苗钵成本低,栽植操作简单;③玉米采用秸秆育苗钵育苗,可以提早育苗移栽,比直播延长生育期10d左右,从而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3、采用秸秆粉碎加工并与保水剂按一定比例混合造粒的方法合成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通过对其对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效果和农艺技术研究发现:①改性纤维秸秆合成的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吸水性和保水性能增强,而且可以伴随干湿交替引起自身膨胀收缩,改善土壤通气条件;②农田使用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作为土壤水分抑蒸剂,成本低,改土、增肥、保水、抑蒸效果好,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旱作农业新途径;③将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施入小麦田中,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秸秆改性 秸秆育苗钵 高效用水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S3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7
  • 1.1 我国水资源危机现状9
  • 1.2 国内外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动态9-15
  • 1.2.1 国外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动态10-11
  • 1.2.2 国内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动态11-15
  • 1.3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5-17
  • 第二章 不同改性工艺对秸秆纤维合成育苗钵的影响17-36
  • 2.1 物理粉碎改性工艺的技术效果17-24
  • 2.1.1 材料与方法18-19
  • 2.1.2 结果分析19-24
  • 2.1.3 结论24
  • 2.2 化学改性工艺的技术效果24-28
  • 2.2.1 材料与方法25-26
  • 2.2.2 结果分析26-27
  • 2.2.3 结论27-28
  • 2.3 生物预处理28-31
  • 2.3.1 材料与方法28-29
  • 2.3.2 结果与分析29-31
  • 2.3.3 结论31
  • 2.4 物理、化学和生物预处理综合效果31-36
  • 2.4.1 材料与方法31-32
  • 2.4.2 结果与分析32-34
  • 2.4.3 结论34-36
  • 第三章 改性纤维育苗钵农艺技术研究36-47
  • 3.1 育苗钵在棉花育苗上的应用36-39
  • 3.1.1 材料与方法37
  • 3.1.2 结果与分析37-39
  • 3.1.3 结论39
  • 3.2 秸秆育苗钵在西瓜育苗上的应用39-42
  • 3.2.1 材料与方法40-41
  • 3.2.2 结果分析41-42
  • 3.2.3 结论42
  • 3.3 秸秆育苗钵在玉米上的应用42-47
  • 3.3.1 材料与方法43
  • 3.3.2 结果分析43-45
  • 3.3.3 结论45-47
  • 第四章 改性纤维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效果和农艺技术研究47-59
  • 4.1 对土壤扩蓄增容颗粒有机肥进行吸水性能和保水性能测试47-49
  • 4.1.1 材料与方法47-48
  • 4.1.2 结果与分析48-49
  • 4.1.3 结论49
  • 4.2 不同土壤水分抑蒸剂保水效果研究49-55
  • 4.2.1 材料和方法50-51
  • 4.2.2 结果与分析51-54
  • 4.2.3 结论与讨论54-55
  • 4.3 土壤扩蓄颗粒增容有机肥在麦田上的施用效果明显55-59
  • 4.3.1 材料与方法55-56
  • 4.3.2 结果分析56-58
  • 4.3.3 结论58-59
  • 第五章 结论59-60
  • 参考文献60-65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65-66
  • 致谢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次性可降解秸秆花盆的研制    滕翠青,杨军,韩克清,余木火

秸杆纤维的开发应用    刘洪凤

PAM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夏海江,肇普兴

秸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可降解性能研究    滕翠青,杨军,韩克清,余木火

植物(秸秆)改性纤维资源化利用    罗学刚

聚丙烯酰胺(PAM)对土壤水分蓄渗能力的影响    刘东;任树梅;杨培岭;

土壤结构改良剂影响下的土壤水分有效性研究    潘英华;雷廷武;张晴雯;冯雪;

不同灌溉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崔福柱;冯瑞云;郭秀卿;郝建平;杜天庆;

旱地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    韩思明,杨春峰,史俊通,庞焕成

秸杆覆蓋免耕法的节水培肥增产效益及应用前景    朱文珊,曹明奎

黄土高原旱作地区径流农业的研究    樊廷录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保水剂的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    黄杨娥;韩效钊;胡献国;

江西省农林秸秆炭开发应用的途径与前景    王小东;王玉;周文才;

保水剂在节水抗旱农业中的应用    马友华,孟召鹏,赵彬,李国,张多姝,顾利杰

彭阳县草庙小湾流域雨水资源利用及效益分析    赵登宏;孙玉文;杨正兰;徐洁;

沿海山地杉木木荷混交造林效果研究    鄢继文;

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工造林技术试验    王晓霞;姬学龙;丁瑞;

地形因子对闽南山区尾巨桉造林的影响    刘宜滨;

福建柏柳杉人工混交林植被多样性和土壤性质研究    许生明;

闽南山地福建柏米老排混交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研究    沈东阳;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

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和技术体系    尚勋武;杨祁峰;刘广才;朱永永;

武汉碳汇林项目造林技术浅谈    佘远国;汪洋;张涛;

实现秸秆发酵饲料产业化,促进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朱宝成;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闽东南桉树人工林生态培育机制研究    张顺恒

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    王宏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长白落叶松移植苗分级施肥培育技术研究    康瑶瑶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红壤季节性干旱对坡耕地水蚀土壤结构变化的响应    宋州俊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不同氮肥处理对稻茬免耕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韩自行

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本薯淀粉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钟宇翔

合肥地区红叶石楠穴盘扦插苗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    卢志鹏

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    项磊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烟台峰山破坏山体周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效果分析    杨鹏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聚酯型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的现状及展望    谢凯,陈一民,盘毅,许静

混菌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王振宇;樊梓鸾;

低温下牛粪接种发酵剂对堆肥温度与微生物的影响    何惠霞;徐凤花;赵晓锋;万书明;

PAM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夏海江,肇普兴

不同生育时期水分有限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王俊儒,李生秀

有限供水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梁宗锁,康绍忠,李新有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郭庭双;李晓芳;

混合菌种发酵农作物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李爱华,张媛,谢永宁,松永武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不同类型有机型育苗钵育苗的降解初探    张金根;沈建春;陈海荣;

“中慈牌”基质育苗钵对提高西瓜秧苗素质的增效作用初报    王斌;周丕平;陈浩;

育苗钵育苗补栽是蜜瓜、西瓜保全苗的好方法    刘学元,周玉芬

粘结剂对秸秆育苗钵成型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高玉芝;王君玲;尹维达;李成华;

高得率浆制备育苗钵材料研究    季爱坤;冯天亮;常美丹;岳金权;

秸秆类型对秸秆育苗钵成型质量的影响    王君玲;高玉芝;尹维达;

可用劣质水育苗的育苗钵    程仲光;

无子西瓜育苗技术操作规程    李谷香,罗赫荣

育苗钵间填充物对黄瓜秧苗素质的影响    陈少杰;陈林松;

可降解秸秆育苗钵粘结剂的实验研究    马方;陈中玉;

豫西地区玉米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    陈爱芹;

玉米主要品种对矮缩病抗病性的测定结果    叶建人;王华弟;黄贤夫;陈海波;

玉米灰斑病菌与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互作后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王桂清;胡明江;

夏玉米品种高产栽培试验研究    夏工厂;周宏美;

泸西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    朱能宏;万永全;何艳琼;堵文丽;

玉米苗期害虫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刘武涛;赵宗林;韩怀奇;

玉米抗粗缩病遗传分析    邸垫平;路银贵;苗洪芹;田兰芝;

赤峰地区玉米适播期的分析及服务    程玉琴;张少文;

“玉米香菇套种”技术要点及效益分析    李红君;陈立杰;徐洪艳;金良;

安徽省玉米专用肥配方设计与效果验证    孙义祥;袁嫚嫚;郭熙盛;

29个水稻玉米品种纳入重庆种粮直补    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不同玉米品种混种能增产吗?    冯国民

玉米品种高产竞赛启动    农蓟弥

玉米品种蠡玉13高产栽培技术    三北种业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技术部

塔城市特早熟玉米试种成功    靳生平

介绍一个中熟玉米品种——中科10号    省农业厅种子管理站 蔡义东 供稿

田间对比选良种    本报记者 王立忠

冀农棉花玉米品种表现不凡    董志水

从几个优质玉米品种看种子市场(二)    本报记者 高永新

天道酬勤    徐凯 刘和平 本报记者 卢晨曦

玉米真空干燥特性的研究    张志军

玉米品种抗旱生理特性与氮素调控机制    张仁和

我国不同年代主推玉米品种耐旱抗病性的变化趋势    孙琦

品种、氮肥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邰书静

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于晓芳

不同耐密性玉米品种维管束特性及源库系统特点研究    王娜

砷对玉米—小麦的毒害作用及磷、硫缓解效应研究    郝玉波

持绿型高粱、玉米对干旱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比较研究    王德权

基于meta-Analysis的气象、土壤和田间管理因素对玉米氮素利用影响研究    谢岷

滴灌施肥条件下玉米(Zea mays L.)氮素运筹效应研究    吕双庆

秸秆纤维改性及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方法与效果研究    王慧杰

盐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杜锦

河南夏玉米主要病害发生特征及其与气候生态因素关系    段鹏飞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肥力的影响    颜世磊

基于SImetaW模型的玉米蒸散量模拟与应用研究    刘洋

玉米品种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研究    宁纪锋

玉米再生体系的建立及SsBHMT基因遗传转化的初步研究    张慧杰

大麦Isa-H1基因在玉米中遗传转化的研究    李颖

施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及利用规律的影响    沙晓晴

农杆菌介导ZmERD4基因转化玉米的研究    赵心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