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原料发酵产丁二酸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6:07
热度:

秸秆原料发酵产丁二酸研究【摘要】:丁二酸,又叫琥珀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四碳化合物,不仅能够直接合成其他有机合成原材料、专用化学品和中间产物,而且在农药生产、食品添加剂、染料生产以

【摘要】:丁二酸,又叫琥珀酸,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四碳化合物,不仅能够直接合成其他有机合成原材料、专用化学品和中间产物,而且在农药生产、食品添加剂、染料生产以及可降解塑料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农业废弃物秸秆为原料直接发酵生产丁二酸,为廉价原料生产丁二酸和农业废弃物秸秆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不同秸杆的碱预处理及其直接发酵产丁二酸发酵液的制备;钙盐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丁二酸工艺两方面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下: 比较了玉米、小麦和水稻三种秸秆的碱预处理方法,得到1.0% NaOH溶液,120℃分别预处理玉米、小麦和水稻三种秸秆2 h,其木质素的脱除率最高(85%以上)、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的总保留率均最高(85%以上)。以碱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原料,在补加纤维素酶与纤维二糖酶的条件下,用A. sucinogenes F3-21直接摇瓶发酵,产丁二酸浓度分别为30.74 g/L、24.98 g/L和26.57 g/L;在5 L罐中厌氧发酵72 h,丁二酸浓度分别达到40.21 g/L,30.06 g/L和39.07 g/L,每克预处理秸秆产丁二酸分别为0.50 g、0.38 g和0.49 g,其中玉米秸秆的产酸能力最佳。 对预处理玉米秸秆发酵过程中的底物浓度、工业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添加量进行试验,得到:在底物浓度90 g/L,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和木聚糖酶添加量加分别为每克处理秸杆20 FPU、10 CBU和150 U时,在5 L罐中厌氧发酵72 h,产丁二酸达47.71 g/L,即每克预处理秸秆产丁二酸为0.53 g。 对钙盐法提取玉米秸秆发酵液中丁二酸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发酵液处理、钙化和酸解脱色条件为:发酵液煮沸离心并浓缩至丁二酸含量约80 g/L;按照发酵液总酸与CaCl_2的摩尔比为1:1.3的钙盐加量,80℃钙化45 min;丁二酸钙加水调浆配成约10%含量,添加60%浓硫酸,80℃,0.8%活性炭,40 min,提取率达到96.58%;酸解液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浓缩和低温结晶,结晶前总收率达到77.22%,结晶后样品纯度为99.98%。 对溶剂萃取法提取玉米秸秆发酵液中丁二酸的工艺进行研究,得到:以三辛胺和正辛醇(三辛胺:正辛醇=7:3(V/V))为萃取剂,在25℃,pH=2,料液与萃取剂比例1:1(V/V),萃取时间30 min条件下,其对秸杆发酵液中丁二酸的萃取率达到86.52%;在以1.5 mol/L Na_2CO_3溶液为反萃取剂,萃取相:反萃取剂=2:1(V/V),反萃取时间30 min的条件下,丁二酸的反萃取率达到86.07%,丁二酸盐浓度达到58.53 g/L。结晶前总收率达到70.21%,结晶后样品纯度为99.99%。 对钙盐法和溶剂萃取法进行收率、结晶进行比较,二者差别不明显。但溶剂萃取法在能耗方面要稍低于钙盐法,针对玉米秸秆发酵液的提取,溶剂萃取法可能有一定优势。 【关键词】:丁二酸 秸秆 同步糖化发酵 钙盐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章 前言8-20
  • 1.1 丁二酸的概况8-10
  • 1.1.1 丁二酸的理化性质8-9
  • 1.1.2 丁二酸的用途与市场9-10
  • 1.2 秸秆原料生产丁二酸10-12
  • 1.2.1 秸秆原料的概况10
  • 1.2.2 纤维原料的预处理方法10-12
  • 1.3 木质纤维质原料生产丁二酸12-13
  • 1.4 国内外发酵丁二酸的提取工艺研究概况13-17
  • 1.4.1 钙盐与铵盐法14
  • 1.4.2 溶剂萃取法14-15
  • 1.4.3 离子交换吸附法15-16
  • 1.4.4 膜分离法16
  • 1.4.5 直接结晶法16-17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7-20
  • 1.5.1 研究意义17
  •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7-20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0-26
  • 2.1 材料20-22
  • 2.1.1 主要试剂20
  • 2.1.2 仪器设备20
  • 2.1.3 菌株20-21
  • 2.1.4 培养基21-22
  • 2.1.5 酶制剂22
  • 2.2 方法22-26
  • 2.2.1 秸秆的预处理22
  • 2.2.2 秸秆成分的测定22
  • 2.2.3 纤维素酶的制备22
  • 2.2.4 发酵方法22
  • 2.2.5 纤维素酶活、纤维二糖酶活和木聚糖酶活的测定22-23
  • 2.2.6 发酵产物的测定23
  • 2.2.7 钙盐法提取方法23
  • 2.2.8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方法23-24
  • 2.2.9 水相与有机相中丁二酸的测定24-26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26-47
  • 3.1 不同秸秆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丁二酸26-28
  • 3.1.1 玉米、小麦和水稻三种秸秆主要成分比较26
  • 3.1.2 不同NaOH 浓度预处理对三种秸秆成分的影响26-28
  • 3.2 三种预处理秸秆发酵生产丁二酸比较28-30
  • 3.2.1 三种预处理秸秆原料摇瓶发酵生产丁二酸28
  • 3.2.2 三种预处理秸秆在5 L 发酵罐上发酵产酸比较28-30
  • 3.3 底物浓度和工业酶对玉米秸秆直接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30-33
  • 3.3.1 提高底物浓度试验30-31
  • 3.3.2 Accellerase(?) 1500 对发酵产酸的影响31
  • 3.3.3 添加木聚糖酶对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31-32
  • 3.3.4 酶液复配试验32-33
  • 3.4 钙盐法提取丁二酸研究33-36
  • 3.4.1 发酵液的预处理34
  • 3.4.2 钙化工艺确定34-35
  • 3.4.3 酸解、脱色与离交脱盐35-36
  • 3.5 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丁二酸36-43
  • 3.5.1 模拟体系萃取36-38
  • 3.5.2 实际发酵液萃取38-41
  • 3.5.3 模拟体系反萃取41-43
  • 3.5.4 实际发酵液反萃取的考查43
  • 3.6 钙盐法与有机溶剂萃取法的比较43-47
  • 3.6.1 收率43-44
  • 3.6.2 结晶44-47
  • 主要结论与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4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络合萃取法提取发酵液中丁二酸铵    古博华;郑璞;

预处理对废纸纤维素酶水解的影响    邓立红;肖领平;唐勇;宋先亮;

浅析钙盐法柠檬酸钠生产中钙盐的选择    张桂军;杨志远;李继睿;

琥珀酸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邝生鲁;贡长生;

利用甘蔗糖蜜半连续发酵生产琥珀酸    董晋军;郑璞;孙志浩;倪晔;刘宇鹏;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管国锋,马晓龙,陆嘉昂,姚虎卿

农作物秸秆发酵制备丁二酸的代谢工艺优化    李兴江;罗水忠;姜绍通;潘丽军;

玉米籽皮稀酸水解液脱毒发酵制备丁二酸的可行性    吴昊;姚嘉旻;刘宗敏;陈可泉;左鹏;姜岷;韦萍;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赵洪,杨义燕,戴猷元

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琥珀酸等代谢产物    刘宇鹏;郑璞;孙志浩;

络合萃取分离丁二酸发酵液的研究    吴昊;任晓乾;姜岷;韦萍;陈力;

PP和R-PVC耐衣康酸腐蚀性能研究    龙晋明,樊爱民,司云森

丁二酸合成研究进展    薛锋;

草酸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张继民,钟成义,骆春华

柠檬酸酸解液离子交换生产工艺研究    满云;

不同中和剂对L-乳酸发酵的影响    蒲洋;丁涓;李静;张玉霞;

陶瓷膜在聚合级L-乳酸纯化工艺中的应用    徐俭;石贵阳;张梁;丁重阳;

玉米清液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工艺研究    潘声龙;

食品中L-乳酸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孙晶;朱学伸;王苑;杨爱丽;

蔗糖糖蜜发酵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    李永成;蒙诗奎;

1株乳酸生产菌的筛选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崔东波;苑广志;

络合萃取法分离多元羧酸盐析效应的研究    管国锋,徐晨,姚虎卿

正辛醇为稀释剂条件下二元羧酸的萃取平衡特性    李玉鑫,王运东,戴猷元

纳滤选择性分离丁二酸模拟发酵液    吴昊;姜岷;韦萍;高超;杨高;雷丹;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管国锋,马晓龙,陆嘉昂,姚虎卿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赵洪,杨义燕,戴猷元

采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分析发酵液中的琥珀酸等代谢产物    刘宇鹏;郑璞;孙志浩;

丁二酸发酵液的膜分离过程研究    吴昊;姚忠;姜岷;刘辉;陈可泉;韦萍;

碱性树脂分离丁二酸性质研究    李松;姚忠;刘辉;吴昊;姜岷;

络合萃取分离丁二酸发酵液的研究    吴昊;任晓乾;姜岷;韦萍;陈力;

林肯链霉菌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李祥锴,安志东,朱非

白腐真菌在农作物秸秆中的研究与应用    闫鑫鹏;李杰;

琥珀酸发酵生产    盛自华;王正发;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白冬梅,杜国民,赵学明,李鑫钢,徐世民

反相HPLC同时测定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的有机酸与葡萄糖    白冬梅,杜国民,沈菲,付卫明,赵学明,李鑫钢,徐世民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糠酸、糠醇和糠醛    石起增;杨光瑞;刘巧茹;

改性膨润土吸附脱色糖蜜酒精废液的研究    魏光涛,李仲民,廖丹葵,童张法

琥珀酸发酵高产菌株的选育    刘宇鹏;朱蕾蕾;郑璞;倪晔;孙志浩;

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郑璞;朱蕾蕾;刘宇鹏;徐敏;孙志浩;

琥珀酸放线杆菌的耐高浓度钠离子菌株选育    徐敏;郑璞;倪晔;孙志浩;

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NJ113利用乳清厌氧发酵制备丁二酸    李建;杨卓娜;郑晓宇;方晓江;奚永兰;陈可泉;姜岷;韦萍;

超软X射线分光晶体丁二酸十八酯(OSO)    关铁堂,潘建国,陈义平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乙酯    邓德华,许剑平

混合二元酸中丁二酸的分离    段练;朱建华;

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动力学模型    陈可泉;姜岷;韦萍;苏溧;吴昊;

三维网状配位聚合物[Mn_5(suc)_4(OH)_2]_n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邓前军;陈东初;

钛基铱钽氧化物阳极用于电合成丁二酸的应用研究    曹祝生;何建波;

氟代有机化合物    杨琮

水杨酸异丙酯的气相色谱法    余光旭

氯化亚锡催化合成丁二酸二乙酯    许剑平,邓德华

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丙二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晶性能研究    徐永祥;徐军;孙元碧;刘德华;郭宝华;林峰;

具芳香堆积二价铜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    郑岳青;孙杰;林建利;

不同构象丁二酸构筑的新颖三维网络结构    周有福;江飞龙;袁大强;林郑忠;洪茂椿;

丁二酸细菌纤维素衍生物的制备    尹学琼;张晓利;林强;赵红鹏;翟岩;

手性N-烷基-α-亚胺基-1,4-丁二酸的合成研究    郁兆莲;李森兰;陈庆华;

碱性树脂选择性分离丁二酸    刘辉;马哲;徐晓滢;李松;姚忠;

侧基长度对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共聚物的影响    郭宝华;段久芳;徐军;

聚丁二酸丁二酯的多重熔融行为研究    徐永祥;徐军;周啸;郭宝华;谢续明;

新型醚酯类内给电子体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王华;杨勇;宋磊;方宏;王世华;王涛;

无溶剂法合成6-氧-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酮-丁二酸    蒋建中;邢海燕;蔡春;

绿色无隔膜法丁二酸技术获认同    翁国娟

帝斯曼将生产可再生丁二酸    庞萧

法国“绿色化工”计划迈出大步    记者 王秀兰

和兴之“芯”    本报记者 马全

麦里安将开发生物基丁二酸项目    钱伯章

我国PBS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季君晖

γ-丁内酯:需求增长快全靠下游推    孟晖

PBS:绿色环保新材料    

创新铸魂    林国庆 余学峰

切实抓好用好新科技革命的机遇    本版编辑桑国卫 魏于全 裴雪涛 欧阳平凯 江泽慧 饶子和

卡马西平—丁二酸共晶热力学研究及溶液络合机理的探索    许慎敏

己二酸的回收工艺及相关基础研究    樊丽华

混合二元酸综合利用工程基础研究    孙晓波

有机羧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过程研究    管国锋

核素标记肽类肿瘤显像剂的研制    李世军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冷喷雾质谱以及几种有机分子的质谱裂解反应研究    张瑞萍

手参有效部位及其体内代谢过程的质谱分析方法研究    刘健

新型脂肪族酯和磷酸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    张世平

秸秆五、六碳糖共发酵产琥珀酸的菌株分离、选育及代谢研究    李兴江

肽脱甲酰化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张大同

秸秆原料发酵产丁二酸研究    孔德城

聚异丁烯丁二酸醇胺绿色合成及应用研究    程刘锁

新型巯基丁二酸类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体外活性筛选    周琴

顺丁烯二酸酐选择加氢制备丁二酸及γ-丁内酯的研究    刘娜

聚异丁烯丁二酸糖醇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研究    郭晓晶

丁二酸浸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马二培

丁二酸的绿色电化学合成技术    张晓忠

玉米基乙二醇/丁二酸/PTA共聚酯纤维的研究    王兰翠

2,3-环氧丁二酸-2,3-环氧丙磺酸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评定    刘逸枫

水滑石、碳化硅、石墨涂层的制备及其红外发射率研究    李长红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