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物理预处理秸秆菌群发酵工艺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4:36
热度:

物理预处理秸秆菌群发酵工艺研究【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秸秆的不同物理预处理方法,经预处理后的秸秆结合已筛选出的2个对纤维素分解能力强且稳定的混合菌群5号和6号菌群,进行发酵产糖试验

【摘要】:本试验主要研究秸秆的不同物理预处理方法,经预处理后的秸秆结合已筛选出的2个对纤维素分解能力强且稳定的混合菌群5号和6号菌群,进行发酵产糖试验条件研究。最后利用电镜扫描对物理法和物理生物联合法处理后的秸秆结构进行观察。 本试验对秸秆的预处理方法有四种:超声波法、冷冻法、恒温加热法、高温高压法。每种方法设计不同的因素及条件,以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为响应变量,以及结合SEM电镜对秸秆结构的观察,得出:四种方法对纤维素含量的提升和降低木质素含量有一定作用。秸秆用超声波法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功率为420W,作用30min的纤维素含量达到38.53%;冷冻法4oC,作用120h为最佳条件,纤维素含量达到38.46%,同时木质素降低到12.09%;利用高温高压法0.15MPa,127oC作用2h,纤维素达到38.82%;恒温加热法,80oC作用2h能够使纤维素含量升高到40.68%,而木质素能降低到11.6%,是四种方法中纤维素量提升到最高,木质素降低到最低的最优物理预处理方法。 在秸秆菌群发酵实验研究中,首先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对碳氮比、氮源、磷酸氢二钾与硫酸镁的比例,钙及微量元素作为单因子研究,将最优的单因子组成新的培养基,与原培养基对比,连续7天测定糖量,发现新培养基作用下,5号菌群第6天产糖量达到7.83%,比原培养基7.31%的产糖量提高了7.1个百分点。6号菌群在新培养基条件下第五天产糖量达到7.9%,比原培养基下的产糖量6.16%提高了28%的产糖量。确定还原糖量测定方法及其条件,并且优化培养基后,选定温度、pH、转速、装液量、秸秆粒径为影响因子,还原糖量为响应值,进行Plackett-Burman多因子试验筛选重要因子.对5、6号菌群来说,主要因子为温度和pH。选用三种较好的物理预处理方法制备成三种不同的秸秆材料,改变温度和pH水平对秸秆菌群发酵产糖进行3~3析因试验,以菌群产糖作为指标确定最佳产糖条件。研究发现,对于两种菌群,影响因子影响大小为温度pH材料。5号菌群最优发酵产糖条件为37oC,pH=7.5,平均产糖量在8.43%,对于6号菌群,最优发酵产糖条件为37oC,pH=8.5,平均产糖量在8.58%. 【关键词】:纤维素 木质素 还原糖 菌群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920.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秸秆资源在国内外的开发利用10-11
  • 1.1.1 秸秆资源主要利用技术10-11
  • 1.1.2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11
  • 1.2 秸秆的组成11-14
  • 1.2.3 纤维素的结构组成12
  • 1.2.4 半纤维素的结构组成12-13
  • 1.2.5 木质素的结构组成13
  • 1.2.6 秸秆的结构特点13-14
  • 1.3 秸秆的预处理技术及发展14-16
  • 1.3.1 物理法14-15
  • 1.3.2 化学法15-16
  • 1.3.3 生物法16
  • 1.4 立题背景,研究目的及内容16-18
  • 1.4.1 立题背景16-17
  • 1.4.2 研究目的及内容17-18
  • 第二章 玉米秸秆的物理预处理研究18-38
  • 2.1 试验材料18-20
  • 2.1.1 试验材料18
  • 2.1.2 试剂药品及溶液的配置18-19
  • 2.1.3 试验仪器及装置19-20
  • 2.2 研究方法20-23
  • 2.2.1 秸秆三素测定的具体步骤20-21
  • 2.2.2 测定还原糖量的具体步骤21-22
  • 2.2.3 被测样品的处理22-23
  • 2.3 结果与分析23-37
  • 2.3.1 秸秆原样成分表23
  • 2.3.2 葡萄糖标准曲线23-24
  • 2.3.3 恒温加热法24-27
  • 2.3.4 超声波预处理法27-30
  • 2.3.5 高温高压预处理法30-33
  • 2.3.6 冷冻法33-36
  • 2.3.7 比较选择较好的物理方法36-37
  • 2.4 结论37-38
  • 第三章 菌群发酵秸秆条件研究38-54
  • 3.1 材料与方法38-39
  • 3.1.1 试验材料38
  • 3.1.2 试验药品及溶液配制38
  • 3.1.3 试验仪器及装置38-39
  • 3.2 分析测定方法39-40
  • 3.2.1 还原糖量测定39
  • 3.2.2 培养基的优化39-40
  • 3.2.3 Plackett-Burman 设计法筛选重要影响因素40
  • 3.2.4 33 析因试验40
  • 3.3 结果40-52
  • 3.3.1 葡萄糖标准曲线40-41
  • 3.3.2 培养基的优化41-45
  • 3.3.3 Plackett-Burman 设计法筛选重要影响因子45-47
  • 3.3.4 33 析因设计47-52
  • 3.4 结论52-54
  • 第四章 处理前后秸秆结构对比分析54-59
  • 4.1 材料54-55
  • 4.1.1 试验材料54
  • 4.1.2 试验仪器设备54-55
  • 4.2 试验方法55
  • 4.2.1 样品制备55
  • 4.3 结果55-57
  • 4.3.1 秸秆原材料55
  • 4.3.2 物理预处理后的秸秆55-57
  • 4.3.3 物理生物联合处理后的秸秆57
  • 4.4 结论57-59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59-61
  • 5.1 物理预处理59
  • 5.2 菌群发酵秸秆条件优化59-60
  • 5.3 处理前后秸秆结构对比60-61
  • 参考文献61-65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65-66
  • 致谢66-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木质纤维素的物理预处理技术    张健;

降解秸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高效菌群的构建    裴宇航

超声波法预处理对秸杆纤维素水解的促进作用    翟光雯;汤斌;张庆庆;陈阿娜;陈中碧;

秸秆生产乙醇的预处理方法分析    王许涛;周恒涛;张百良;

超声波处理对植物纤维的影响研究进展    赵强;蒲俊文;

微波促纤维素水解制备可发酵还原糖研究    刘龙飞;宗水珍;邱竹;

秸杆纤维的开发应用    刘洪凤

半纤维素化学改性    任俊莉;孙润仓;刘传富;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前景分析    郝辉林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去除废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刘江国;李杰霞;陈玉成;毕春伟;

作物秸秆还田的现状与展望    杨文钰,王兰英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浅析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王慧;田长安;尹奇异;林超超;方小亮;徐旭东;卫涛;

超声波协同稀碱液处理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的研究    胡华佳;姚日生;邓胜松;李曼曼;李凤和;

超声波法预处理对秸杆纤维素水解的促进作用    翟光雯;汤斌;张庆庆;陈阿娜;陈中碧;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稻草秸秆预处理实验研究    叶生梅;

江西省农林秸秆炭开发应用的途径与前景    王小东;王玉;周文才;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郑曙峰,唐胜,袁向方,许新华,王跃群,张军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高水分利用率棉花株型特征及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郑曙峰,唐胜,徐道青,阚画春

鸭梨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cDNA片断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刘志浩;张玉星;申连英;齐靖;王晓玲;

生物菌剂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    王赛月;牛明芬;庞小平;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    沈镭;刘立涛;

几种能源草中化学成分利用指数分析    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小麦、油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朱钟麟;卿明福;郑家国;姜心禄;吴婕;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

秸秆预处理技术对比研究    周礼;吴达科;谢春燕;

实现秸秆发酵饲料产业化,促进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朱宝成;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柑橘果实化渣性研究    雷莹

腌制萝卜工艺及黄变与脆度的关系研究    姚利玄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对发酵产氢效果影响研究    曾召刚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冬闲田禾本科牧草饲草产量及对稻田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    史文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混合菌液态发酵纤维素酶及发酵pH的优化    潘海波;汤斌;张庆庆;陈阿娜;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混合发酵研究    卢月霞;吕志伟;袁红莉;李振林;

玉米秸秆厌氧生物发酵制氢的特性研究    孙学习;李涛;任保增;樊耀亭;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系的构建    李平;王焰新;刘琨;王艳红;童蕾;

细菌降解木质素的研究进展    郁红艳,曾光明,牛承岗,胡天觉

一株纤维素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征研究    尹礎;夏乐先;柳建设;张维新;吴发登;邱冠周;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技术研究    顾顺;马海乐;王振斌;刘瑞光;

绿色建材的发展研究    马晓霞;

超声波协同丙酸预处理小麦秸秆的条件优化研究    田龙;马晓建;

不同秸秆原料发酵产沼气试验研究    覃文能;魏世清;李金怀;

快速氨化、微贮玉米秸秆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满昌

废报纸同步糖化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侯金淑

香蕉秆纤维素降解菌筛选及酒精制备研究    邓强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研究    卢松

秸秆纤维素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对秸秆降解效果初步研究    殷中伟

农作物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及高效糖化工艺研究    易守连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    刘君昂;李琳;周国英;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慧,姜云,吴益萍

如何将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    娜日娜;李峰;石剑华;巴达荣贵;

GRP1.8融合反义4CL1基因调控烟草木质素生物合成    赵艳玲,陆海,陶霞娟,陈雪梅,蒋湘宁

利用食用菌提高秸秆转化利用率和饲用价值    马希景

代料栽培食用菌在生态农业中的地位    潘永明,律凤霞

废弃菌渣二次利用及环保处理方法    闫宝松,马凤,张跃新,孟宪勇

我国畜禽粪便中氮素养分资源及其分布状况    刘晓利,许俊香,王方浩,张福锁,马文奇

稻草复合颗粒饲料对湖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林嘉,吴跃明,阮群英,陈园

纤维素中碱的自动测定    Л.А.Мокороусова;陈全伦;

Mozzarella干酪与模拟干酪成熟过程中菌群及pH的变化    马玲,宗学醒

NMMO工艺纤维素膜成膜性能的研究    吴翠玲,李新平,秦胜利,王建勇

谈谈色白质次棉    于慈春

芦苇乙醇法分离木素制浆研究(Ⅲ)    李万利,罗学刚

西瓜可溶性糖和纤维素含量的近红外光谱测定    张帆;王倩;马智宏;许勇;何洪巨;

不同来源菌群处理淀粉废水研究    孙乾刚;蓝丽红;李媚;廖安平;

高效畜禽废水降解菌的选育及菌群的构建    郭照辉;尹红梅;吴迎奔;李秋云;

可用于木塑复合材料的木粉、植物秸秆、果壳    沈凡成;贾润礼;

柚皮纤维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罗均;李小定;何旭;杜伟光;

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及其检测方法    黄永坤;

菌群与皮肤病    刘玉峰;

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几种测定方法对比    陈贤情;商晋;宋慧芳;郭康权;

近红外反射法在分析桉木中纤维素含量的应用研究    马晓龙;

猪胚消化道菌群的初步研究    鄂禄祥;王景春;宋连喜;高明;林均德;

猪和兔胚胎胃肠道菌群的初步研究    林均德;鄂禄祥;宋连喜;高明;林霖;

四川野生狗牙根滚压后纤维素含量的变化    干友民;任永宽;魏萍;张国珍;王钦;刘媛;

肉仔鸡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演替规律的研究    姚琨;张日俊;

河北省小麦纹枯病病原菌分类及致病力测定    高增玉;马继芳;董立;姜京宇;啜会娥;董志平;

腐朽材中纤维素的变化    张新玲;

植入致瘦菌群能减肥吗    记者 陈怡

非比寻常的“秘”诀    李菲

慢性病的肠源性假说与菌群调理养生真谛    本报记者 刘艳芳

北京大型超市10种糕点菌群超标    丛 青

乳品市场大兴“细菌”风    张子森

加强监测 及时接种 特异防控    杨志俊

W135菌群流脑:要严防但无须恐慌    郑灵巧

耐盐菌群深度净化成本低    本报记者 钟兆盈

食用粗粮要适量    

吃不吃粗粮谁说了算    季壮壮

堆肥中高效降解纤维素—林丹复合菌系的构建及应用    牛俊玲

凤眼莲秸秆堆肥与钾素回收及其纤维改性材料的特性研究    周文兵

浆水芹菜营养功能成分与亚硝酸盐变化规律及加工机理研究    何玲

双齿围沙蚕消化道菌群的分析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    闫志勇

生物纤维原料汽爆预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    王许涛

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研究    王泉斌

土壤柴油污染物微生物降解强化技术研究    陆泗进

生物素对肉仔鸡生理生化特性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于会民

印度洋深海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多样性分析及降解菌新种的分类鉴定与降解机理初步研究    袁军

廉价的高半纤维素含量的浆粕纺制Lyocell纤维的研究    张慧茹

物理预处理秸秆菌群发酵工艺研究    罗晶

降解秸秆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及高效菌群的构建    裴宇航

不同清洗时间对PVC气切内套管内壁菌群定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付莉

菌群算法的研究及改进    樊非之

小鼠肠道菌群恢复重建对感染免疫影响的研究    郜红伟

农业有机废弃物腐熟菌群的建立与氮肥生物缓释作用的研究    曹广祥

高盐度下菌群的驯化及其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实验研究    喻晖

广西胆石症患者感染菌群及术后护理的临床研究    杨永

E.coli CVCC249同步化细胞的制备及其在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何秀丽

壳寡糖对蛋用鹌鹑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影响的研究    陈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