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超重力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3:33
热度:

超重力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硫化氢气体的实验研究【摘要】:焦炉煤气作为炼焦产业的副产品常含有一定量硫化氢气体,随着其在城市供气、燃烧发电、制甲醇等领域的广泛使用,硫化氢气体的深度脱除显得

【摘要】:焦炉煤气作为炼焦产业的副产品常含有一定量硫化氢气体,随着其在城市供气、燃烧发电、制甲醇等领域的广泛使用,硫化氢气体的深度脱除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硫化氢不仅能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在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方面产生重要不利影响。目前,经脱硫过程后气体中硫化氢的含量通常高于100mg/Nm3,很难满足环保和煤气深加工的要求,因此,对于焦炉煤气中硫化氢的深度脱除硫技术的开发要求迫切。 本实验以空气和硫化氢模拟低浓度硫化氢气体,采用旋转填充床为吸收设备,以碳酸钠溶液为吸收液,“888”为脱硫催化剂,进行了硫化氢吸收实验,考察了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转子转速和吸收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推导了旋转填充床中气相体积传质系数民α的数学表达式,并讨论了各因素(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转子转速和吸收液温度)对KGα的影响。同时,在填料塔中做了硫化氢吸收实验,比较了不同条件(碳酸钠浓度、液气比、进口硫化氢浓度和吸收液温度)下填料塔和旋转填充床的脱硫效果。进行了脱硫富液的再生实验,确定了各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的显著性顺序,考察了再生塔中液体流量、空气流量、再生时间和温度对再生率的影响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填充床中脱硫率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Gα随碳酸钠浓度、液气比和转子转速的增大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随进口硫化氢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温度的影响较小,RPB中吸收H2S的最佳实验条件为:碳酸钠浓度为0.15mol·L-1,转速为1400r·min-1,液气比为14L·m-3,温度为313K,此时,脱硫率可达98%以上;在液气比、碳酸钠浓度、进口硫化氢浓度和吸收液温度相同条件下,旋转填充床脱硫率要高于填料塔;各因素对再生率影响显著性顺序为:液体流量再生时间空气流量温度,且再生率随液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再生时间、空气流量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再生塔中最佳再生条件为:液体流量为20L·h-1,空气流量为480L·h-1,再生时间为30min,再生温度为318K。 【关键词】:焦炉煤气 硫化氢 旋转填充床 脱硫率 气相体积传质系数K_Ga 再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Q546.5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符号说明16-1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7-33
  • 1.1 课题研究背景17-19
  • 1.1.1 硫化氢的危害17
  • 1.1.2 国内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发展概述17-18
  • 1.1.3 国外焦炉煤气脱硫工艺发展概述18-19
  • 1.2 常用脱硫方法及特点19-31
  • 1.2.1 干式工艺19-22
  • 1.2.1.1 活性炭法19-20
  • 1.2.1.2 氧化铁法20-21
  • 1.2.1.3 氧化锌法21-22
  • 1.2.2 湿式吸收工艺22-25
  • 1.2.2.1 真空碳酸盐法22-23
  • 1.2.2.2 AS循环洗涤法23-24
  • 1.2.2.3 Sulfiban法24-25
  • 1.2.3 湿式氧化工艺25-31
  • 1.2.3.1 ADA法25-26
  • 1.2.3.2 络合铁法26-27
  • 1.2.3.3 TH法27-28
  • 1.2.3.4 FRC法28-29
  • 1.2.3.5 栲胶法29-30
  • 1.2.3.6 PDS法30-31
  • 1.3 超重力技术简介31
  • 1.4 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31-33
  • 1.4.1 选题意义31-32
  • 1.4.2 课题研究内容32-33
  • 第二章 RPB中H_2S吸收实验和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33-47
  • 2.1 888法脱硫过程催化机理33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33-36
  • 2.2.1 实验试剂33
  •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33-34
  • 2.2.3 实验流程34-35
  • 2.2.4 分析方法35-36
  • 2.2.5 数据处理方法36
  • 2.3 RPB中H_2S吸收实验36-40
  • 2.3.1 转子转速对脱硫率的影响36-37
  • 2.3.2 液气比对脱硫率的影响37-38
  • 2.3.3 进口硫化氢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38-39
  • 2.3.4 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39-40
  • 2.4 RPB中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研究40-45
  • 2.4.1 K_(Ga)表达式的推导40-42
  • 2.4.2 实验结果与讨论42-45
  • 2.4.2.1 碳酸钠浓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42
  • 2.4.2.2 转子转速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42-43
  • 2.4.2.3 液气比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43-44
  • 2.4.2.4 进口H_2S浓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44-45
  • 2.4.2.5 吸收液温度对气相体积传质系数的影响45
  • 2.5 本章小结45-47
  • 第三章 填料塔和RPB中对比吸收实验47-53
  •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47-48
  • 3.1.1 实验试剂47
  • 3.1.2 实验设备及仪器47
  • 3.1.3 实验流程47-48
  • 3.1.4 分析方法48
  • 3.1.5 数据处理方法48
  • 3.2 填料塔和RPB对比吸收实验48-51
  • 3.2.1 液气比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48-49
  • 3.2.2 进口H_2S浓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49-50
  • 3.2.3 碳酸钠浓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50-51
  • 3.2.4 温度对脱硫率影响对比实验51
  • 3.3 本章小结51-53
  • 第四章 脱硫液再生实验研究53-65
  •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53-57
  • 4.1.1 实验试剂53
  •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53-54
  • 4.1.3 实验流程54-55
  • 4.1.4 分析方法55-57
  • 4.1.5 数据处理方法57
  • 4.2 搅拌釜中正交实验57-59
  • 4.2.1 正交试验的设计57-58
  • 4.2.2 正交试验结果及讨论58-59
  • 4.3 填料塔中再生实验59-62
  • 4.3.1 液体流量对再生率的影响59-60
  • 4.3.2 空气流量对再生率的影响60-61
  • 4.3.3 再生时间对再生率的影响61-62
  • 4.3.4 温度对再生率的影响62
  • 4.4 本章小结62-65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65-67
  • 5.1 结论65
  • 5.2 不足与建议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73-75
  • 作者和导师简介75-76
  • 附件76-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贺英群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超重力技术研究进展    杨致芬;郭春绒;

PDS脱硫技术在焦化行业应用的研究    毛晓青,刘继红,杨树卿

气相色谱法测定焦炉煤气中硫化氢    宁艳,王纯园,吴威

湿式氧化法脱硫技术及焦炉煤气脱硫工艺选择    王平尧;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研究进展    江建方,肖波,杨家宽,吴声彪

用超重力技术进行锅炉给水脱氧    陈建铭,宋云华

超重力氧化还原法用于天然气脱硫的探索性研究    冷继斌;于召洋;李振虎;曾冬;戴伟;郭锴;

以工业废物制备高效氧化铁系脱硫剂的研究    任爱玲,郭斌,周保华,阮宜纶

真空碳酸钾法脱硫制酸工艺在鞍钢鲅鱼圈的应用    郑晓雷;马富刚;夏伟;

近十年常温干法精脱硫专利技术发展动态    彭勇,胡典明,孔渝华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低水工况常温氧化铁精脱硫剂的研制    彭勇,张林

超重力技术研究进展    杨致芬;郭春绒;

超重力处理对小麦幼苗抗盐性的影响    郭小建;郭春绒;

燃煤烟气氨法脱硫工艺探讨    张庆刚;

多铵复合盐分离工艺热工优化研究    吴昊;刘成刚;黄海峰;王宏明;

用旋转填料床治理火炸药厂的氮氧化物尾气    李鹏;刘有智;李裕;王建伟;康荣灿;刁金祥;刘振河;

超重力法回收火炸药厂的混合溶剂    崔磊军;刘有智;焦纬洲;邢银全;

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以化工反应过程强化技术研究为中心    张明国;

脱毒催化剂现状及其进展    赵骧;

硫磺回收工艺进展    贾云刚;张铁珍;孙宏宇;于平;宋金鹤;

影响焦炭热性能因素的研究进展    邢贵文;吕桂双;孙凤江;梁英华;

煤焦显微结构特征与焦炭性质的关系    张代林;曾涛;李伟锋;郑明东;

港陆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邢磊;刘畅;

微生物法处理SO_2、NO_x废气研究概要    王恒颖;孙珮石;王洁;杨常亮;常学秀;

四川省烧结工序节能减排技术与潜力研究    兰石;蒲灵;

抗侵蚀易剥离浇铸用耐火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王明刚;高蕊;

湿法氨法脱硫工艺中脱硫废液处理的发展    孔晓斌;

镁基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对二硫化碳、噻吩的加氢性能研究    杨敏建

活性半焦低温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    高健

固定化微生物净化低浓度SO_2烟气研究    黄兵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硫铁矿烧渣水热法制备云母氧化铁及其基础理论研究    刘昭成

电加热—液态气相催化法在环境中的应用探索    曹礼梅

填料塔多种高效脱硫工艺的性能对比研究    何杰

炭质多孔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对H2S、CO2脱除行为研究    陈庆军

石灰石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孔华

软锰矿烟气脱硫研究    朱晓帆

生物过滤法净化及回收含氨废气研究    杨松波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催化湿式氧化法脱除磷化氢研究    杨丽娜

低温微氧条件下PH_3和H_2S的净化处理研究    师雁

电催化氧化溶液硫化物的基础研究    劳国洪

碳酸盐缓冲溶液性质及其对栲胶脱硫工艺影响的研究    李逢玲

铁基吸附剂同时脱除模拟煤气中单质汞和硫化氢的研究    张云鹏

板式旋转塔的水力学性能研究    李学孔

介孔吸附剂的制备及脱附低浓度H_2S性能研究    任文玲

液相氧化法选择性脱除烟道气中H_2S的研究    赵艳青

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贺英群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包钢焦化厂新的煤气净化系统    杜万古

超重力场中合成超微细CaCO_3的粒度控制研究    王玉红,贾志谦,陈建峰,郑冲

PDS催化脱硫反应机理的研究(Ⅰ)——双核双中心机理模型    陈彬;邵允;裴东光;杜锡光;王晓玉;杨树卿;

改性活性氧化铝对硫化氢吸附的研究    刘南;刘淼;刘小雪;李广柱;王禹;刘歆;汪洋;

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张秀云;郑继成;

焦炉煤气净化新工艺    王彩华

液相催化氧化法净化H_2S实验研究    张家忠,宁平,郝吉明

关于液相催化法脱硫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探讨    高华;

赤泥脱硫剂净化低浓度硫化氢废气的试验研究    姜怡娇

常温铁系煤气脱硫剂的研究    张翠清

超重力处理对三种豆类生理生化机理影响的研究    李巧英

用于脱除低浓度硫化氢气体吸附剂的研究    秦悦

脱硫技术的发展概况    张林仙,刘远鹏

煤炭脱硫技术及其新发展    许泽胜,王志红,齐秀梅

脱硫助剂让炼油污染变资源    

微生物在过渡金属脱硫中的应用    禾志强;刘进荣;刘启旺;

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    王亮;李春虎;侯影飞;魏晓斌;于英民;冯丽娟;

脱硫加价政策评估及其优化    朱四海;

煤粉磁选脱硫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邢宝林;谌伦建;焦红光;潘兰英;

超声波辐射下煤的电化学脱硫研究    钟士腾;赵炜;盛晨;白沙;王新佳;宗志敏;魏贤勇;

双碱脱硫技术在大型电站的应用    田振民;初建泽;刘仁强;杨洪岭;

纤维膜液化气脱硫工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张峰;

柴油氧化萃取脱硫工艺    王亮;李春虎;侯影飞;魏晓斌;于英民;冯丽娟;

温度对烧结脱硫影响的实验研究    刘凤娟;苍大强;李春增;娄军芳;

脱硫系统运行优化及典型异常处理    张炳海;冯怒;陈金凤;

转炉内加锰铁脱硫工艺的研究和实践    李斌;李聿军;向华;张江萍;邹节忠;刘江斌;

镁法脱硫在燃油电厂的应用    强晓峰;

铅膏脱硫及其滤液中硫酸钠回收利用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    胡辉;王文超;王珊珊;杨旗;陆僖;杨家宽;

脱硫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顾金芳;茅睿;林伟;

再议脱硫熟石膏质量的控制    李强麟;

脱硫系统运行可靠性的提高    李秀忠;徐炳文;马庆国;

攀钢西昌钢钒脱硫工艺优化与实践    董克平;

与环境友好 让世界更美    解小如

电厂脱硫 非脱不可    本报记者  柳尧杰

脱硫率达95%以上    李江涛 通讯员  韦建飞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脱硫的理论与实践    梁约军

全省最大脱硫减排项目近日开工建设    惠程华

首个烧结脱硫项目衡钢投运    记者 朱章安 通讯员 李绍衡

衡钢“脱硫”环保技术好!    本报记者 李英姿

气动脱硫系统运行效率高    王少腾

福建三钢烧结二期脱硫降本攻关效果显著    费庆胜 余志杰

我国脱硫技术获得新突破    金光辉

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李艳平

可再生胺类吸收剂烟气脱硫的研究    翟林智

基于产物资源化的湿式镁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    沈志刚

脱硫扒渣的组成特性与利用研究    赵常影

废铅酸蓄电池铅膏碳酸盐化转化脱硫及还原过程研究    谢伟

重钢新区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研究    邓成平

柴油微生物脱硫菌的分离及特性研究    张威

硫铁矿烧渣的微生物脱硫的试验研究    田翱宇

LF热态渣循环利用过程中脱硫行为的研究    李进

空腔式电晕雾化脱硫的实验研究    李娇娇

乙酸钠法烟道气保碳脱硫的研究    王晓扬

抗氧型还原脱硫催化剂催化性能和电性能的研究    张晓玉

磷钼杂多化合物制备及其在柴油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    董丽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