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的化学改性、表征及吸油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2:14
热度:

玉米秸秆的化学改性、表征及吸油性能的研究【摘要】: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世界面临着来自石油及其衍生物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之中。在原油的抽取、冶炼、转换、储存,尤其是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泄

【摘要】: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世界面临着来自石油及其衍生物所带来的各种危害之中。在原油的抽取、冶炼、转换、储存,尤其是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泄漏等问题,由此产生的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严重侵害着生态环境,也损害着人类的健康发展。 面对由石油带来污染问题,首要任务是防止大量污染物的扩散,后续过程则是应用各种方法综合治理,将生态危机降低最低,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油类污染对社会、环境和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常规处理溢油的方法有生物修复、原位燃烧和机械抽取。其中又以机械抽取中吸附剂的使用最为经济有效。吸油材料不仅能使油类污染物由液态转化为固体或者半固体,便于后续常规方法的处理;而且能尽可能多地回收溢油,在减少环境危害的同时回收资源。本文即因地制宜,选取天然玉米秸秆材料作为吸油材料,它有低密度、低成本、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鉴于玉米秸秆本身吸油量不多,本文采用化学改性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实现高效吸油。 本文分别以苯乙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混合物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悬浮聚合法进行复合吸附剂的制备,由此获得了两种高效的吸油材料SCS和BMS-CS。为了评价改性后材料的吸油性能,分别在纯油体系和油水体系中研究其吸油特征。并且各种影响因素,如吸附剂粒径大小、接触时间、吸附温度、保油性能和重复利用率等均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同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材料的微观形态、官能团变化和晶型结构进行表征。由此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SCS来说,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60℃下,在玉米秸秆3.00g、引发剂BPO为0.30g、单体苯乙烯12.0mL、交联剂MBA为0.02g的条件下反应6h。BMS-CS的最优制备参数为:在50℃,引发剂硝酸铈铵2.0mmol/L、单体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浓度分别为0.6mol/L和0.012mol/L、交联剂MBA质量百分数0.1%(相对于RCS)的前提下反应25h。 2)SEM图显示出改性后的材料表面变得粗糙且呈毛刺状,具有较多不规则的褶皱,并伴有小孔出现。XRD图中结晶度的下降也印证粗糙度的增加。FT-IR红外图谱中新出现的酯基官能团和苯乙烯基官能团的吸收峰说明亲油单体被接枝到玉米秸秆原材料RCS的表面。各种材料表征手段(SEM、XRD和FT-IR)表明了材料结构及官能团的变化,从理论上说明为何改性后的材料具有高效的吸油性能。此外,改性后的材料仍保留着纤维素本身的特性,这为后续进一步处理提供物质基础,同时纤维素本身的可降解性也使得材料吸油后便于处理和生物分解。 3)实验结果显示常温下RCS、SCS和BMS-CS的吸油量分别为5.23g/g、16.73g/g和20.12g/g,此数据显示改性后的材料吸油性能得到增加。吸附动力学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吸油性能表明:SCS和BMS-CS具有快速的吸油平衡时间,吸油量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油的粘度增大,使更多的油可以附着在材料表面,从而增大吸油量。此外吸附的油可以通过简单的挤压方法排出材料之外,使吸附剂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相对于原材料RCS,改性后的SCS和BMS-CS展示出了良好的吸油特性,快速的吸附平衡时间,出色的油水选择性,高效保油性能和重复利用能力。 总之,从总体上说,改性后的材料SCS和BMS-CS是一种具有高吸油量、低密度、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的天然吸油材料,可以部分取代商业化的高吸油树脂产品。 【关键词】:玉米秸秆 溢油 接枝共聚 甲基丙烯酸丁酯 苯乙烯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1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2
  • 第一章 绪论12-25
  • 1.1 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12-14
  • 1.1.1 石油污染的现状12
  • 1.1.2 石油污染的危害12-14
  • 1.2 石油污染的治理措施14
  • 1.3 吸油材料的发展历程14-15
  • 1.4 吸油材料的分类15-21
  • 1.4.1 无机吸油材料15-16
  • 1.4.2 有机吸油材料16-18
  • 1.4.3 复合吸油材料18-19
  • 1.4.4 吸油材料的吸附机理19-21
  • 1.5 秸秆吸油材料的改性方法21-24
  • 1.5.1 天然纤维材料改性基础21-22
  • 1.5.2 化学改性22
  • 1.5.3 表面改性22-23
  • 1.5.4 接枝共聚23
  • 1.5.5 高温热解23-24
  • 1.5.6 生物改性24
  • 1.6 吸油材料的评价要求24-25
  •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步骤25-38
  • 2.1 实验的研究背景25
  • 2.2 实验目的及方案25-26
  • 2.3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26-28
  • 2.3.1 化学试剂及相关溶液26-27
  • 2.3.2 主要化学设备及仪器27-28
  • 2.4 接枝共聚反应机理28-32
  • 2.4.1 产生自由基的方法29-30
  • 2.4.2 自由基链式反应30-32
  • 2.5 实验样品的制备32
  • 2.6 玉米秸秆组分分析32-33
  • 2.7 材料的改性33-35
  • 2.8 材料表征35
  • 2.9 吸油实验的测定35-38
  • 2.9.1 吸油倍率的测定35-36
  • 2.9.2 吸油动力学的测定36
  • 2.9.3 颗粒度对吸附剂吸油性能的影响36-37
  • 2.9.4 温度对吸附剂吸油性能的影响37
  • 2.9.5 吸附剂保油性能的测定37
  • 2.9.6 吸附剂的重复利用率的测定37-38
  • 第三章 苯乙烯接枝玉米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表征38-51
  • 3.1 引言38
  • 3.2 实验方案及材料制备38-40
  • 3.2.1 改性的机理38
  • 3.2.2 改性的步骤38-39
  • 3.2.3 最佳改性条件的优化39
  • 3.2.4 优化参数39-40
  • 3.3 材料表征40-44
  • 3.3.1 玉米结果组分的数据分析40-41
  • 3.3.2 扫描电镜分析41
  • 3.3.3 FT-IR 的分析41-43
  • 3.3.4 X-射线衍射的分析43-44
  • 3.4 吸油实验的测定44-49
  • 3.4.1 不同粒径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44-45
  • 3.4.2 时间对吸油效果的影响45-46
  • 3.4.3 温度对吸油效果的影响46-47
  • 3.4.4 保油性能的测定47-49
  • 3.4.5 吸油材料的循环利用49
  • 3.5 本章小结49-51
  • 第四章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吸油材料的制备及表征51-61
  • 4.1 引言51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51-54
  • 4.2.1 材料改性的步骤51
  • 4.2.2 改性条件的优化51-52
  • 4.2.3 最优改性条件的分析52-54
  • 4.3 改性材料的表征54-56
  • 4.3.1 扫描电镜的分析54
  • 4.3.2 FT-IR 的分析54-55
  • 4.3.3 X-射线衍射的分析55-56
  • 4.4 吸油实验的测定56-59
  • 4.4.1 时间对吸油效果的影响56-57
  • 4.4.2 温度对吸油效果的影响57-58
  • 4.4.4 保油性能的研究58-59
  • 4.5 农业秸秆材料吸油量的对比59-60
  • 4.6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结论61-63
  • 5.1 主要研究结论61-62
  • 5.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73
  • 致谢73-74
  • 附件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十六酯共聚物的制备及其吸油性研究    杨小敏;刘建平;胡林;夏坚;张玉婷;

多孔介质吸附对石油污染物运移的阻滞效应研究    郑西来,刘孝义,席临平

用于回收泄漏石油的非织造吸油材料    Q.F.Wei,R.R.Mather,A.F.Fotheringham

吸油材料的发展    陆晶晶,周美华

蒲绒纤维的吸油性能    王泉泉;徐广标;王府梅;

改性纤维素合成高吸油树脂的工艺条件及吸油效果    马希晨,宋辉,王春俏,聂新卫

水中石油烃污染的特点及监测分析中的若干问题    韩长绵;姜永年;杨世丕;

竹纤维吸油材料的制备    唐兴平;程捷;林冠烽;林咏梅;陈燕丹;

改性膨润土处理石化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叶新才,王占岐,赵宇宁

硝酸铈铵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刘杰;韩卿;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三维网状结构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封严

丙烯酸短链酯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研究    叶先邮

基于天然高分子吸油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徐萌

植物纤维原料改性制备吸油材料的研究    杨锟

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宁雯

接插件精密注射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朱刚;孙锡红;

中碳Cr-Ni-Mo合金钢热处理制度的研究    苏春霞;董恩龙;王勇;高文涛;

高浓度乳化废水的破乳-氧化-吸附深度处理研究    刘宏;李菊萍;

海水培养光合细菌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研究    杨启霞;常显波;刘英霞;

耐酸性清酒酵母A发酵工艺研究    蒋军;吴天祥;李运华;

球等鞭金藻OA-3011积累脂肪酸的条件研究    刘云鹤;张钱宝;周鸣谦;许兵;

苯·萘·菲在地下水含水层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李哲;杨婷;李林璘;刘汉飞;秦雨;康春莉;

大孔树脂法精制天麻钩藤饮的工艺研究    宋信莉;刘文;冯果;

红麻田间除草剂筛选试验    王时豪;高必达;

石油污染土壤治理研究进展    曹辉;郭晶;马魁堂;李卫锦;

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污染与治理对策    周涛发;刘一;张鑫;殷汉琴;李湘凌;袁峰;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内表面操控及液相吸附性能    王博;倪星元;张志华;沈军;周斌;吴广明;王际超;

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对甲苯吸附行为的研究    郝秀阳;封严;

吸油材料    石艳锦;封严;

环境矿物材料改性与吸油树脂复合的实验    商平;王洁;刘美容;蔡旭艳;

港口舰船油污水间歇式处理系统的工艺探讨    张立柱;余雷;

不同载体固定高效降解菌去除水体中石油的研究    何丽媛;郭楚玲;党志;

OGFC混合料关键筛孔通过率与空隙率关系的研究    雷钦;

用于处理喷气燃料的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王树雷;薛艳;曹文杰;刘婕;朱志谦;贺泽臣;

HPTLC辅助优化HSCCC溶剂系统分离茶多酚    宋鲁彬;黄建安;刘仲华;陈金华;王坤波;

羧甲基油酰壳聚糖的制备、性质及其对含油废水絮凝机理的研究    孙刚正

关于溶剂效应对若干反应影响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樊继彩

Klebsiella pneumoniae厌氧发酵甘油生产1,3-丙二醇的过程研究    薛学东

绿针假单胞菌株SY-02的分离鉴定、激光诱变及石油烃降解特性    张子间

辽河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志东

含辣素衍生结构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海洋防污性能研究    丛巍巍

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    梁春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城市燃气互换性理论及应用研究    高文学

铵离子交换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刘琼琼

柔性可纺织涂碳纤维导电/传感性能研究    廖丽芳

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工艺规范的试验研究与质量预测    庞中华

由苯胺和1,6-己二醇气相催化合成1-苯基氮杂环庚烷    朱海艳

海带和菲律宾蛤仔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生成影响的研究    徐睿

多孔介质中石油残留及其水动力效应研究    张俊杰

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官章琴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巩元娇

探究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齐东平

石油污染对植物生长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    荣亮

石油污染土壤的田间作物修复研究    杨丽珍

EM型吸油性胶粘剂的配制和性能研究    张正柏;吴佩瑜;何云南;

防溢吸油剂的研究(英文)    魏取福,王旭

白酒糟稻壳吸附剂去除水面油污的研究    李政一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张勇;王东宇;杨凯;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    陈建秋

海水中原油生物的降解    张景来,李正要,汪莉,宋存义

酶法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研究    李军,陈存社

氨基膦酸树脂对汞、铅混合液的吸附研究    张启伟,王桂仙

含硫氧酚醛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纪春暖,曲荣君,王春华,孙昌梅,成国祥

石油烃类的微生物降解    赵瑞雪;刘淑梅;郑笑秋;

    马晓丽

自交联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动力学研究    李和平

锰氧化物改性过滤材料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邹卫华

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    李宝明

蒙脱土、高岭土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Pb~(2+)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研究    张树芹

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宇

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张利波

磁性壳聚糖改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周利民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与吸附性能研究    王春峰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李冬梅

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付亚娟

含物理交联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和表征    徐萍英

用农产品废弃物制备纤维素强阳离子交换剂及其应用    解战峰

锌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学智

生物质秸秆利用化学—活性污泥法制取氢气的初步研究    张雪松

改性农用秸秆对水中硝酸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研究    岳文文

西南某地红壤中Sr、Cs协同吸附动力学研究    陈新

菠萝皮渣中纤维素成分的提取和作为染料吸附剂的改性研究    吴靖

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及吸油性能    魏徵;王源升;文庆珍;余红伟;

吸油性材料    孙金桂;王俊;金小丽;

半互穿网络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制备及其交联结构研究    封严;肖长发;

非织造材料在油污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王力;侯翠芳;

丙烯酸酯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魏徵;王源升;余红伟;文庆珍;

非织造材料在油污染控制中的开发应用    侯翠芳;尤祥银;

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吴宇雄;周尽花;刘洋;陈煦;

复写原纸吸油量问题的调研    刘振国

高吸油树脂性能与再生的研究    李芸芸;舒武炳;蔺福强;

多元共聚高吸油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何琦;王佳莉;段为;刘红文;

大麻杆木质陶瓷的微晶结构与其吸油性能的研究    冯新星;严自历;陈建勇;张建春;郭玉海;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十二酯三元共聚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王树雷;曹文杰;薛艳;刘婕;朱志谦;李辉;贺泽臣;

共聚高吸油树脂合成及性能研究    刘海东;徐建晖;王佳莉;段为;刘红文;杨鸣波;何琦;

用于处理喷气燃料的高吸油树脂的合成    王树雷;薛艳;曹文杰;刘婕;朱志谦;贺泽臣;

改性MnO_2复合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张茜;辛姗姗;李秋荣;王馨培;丁艳巧;

煅烧高岭土/TiO_2复合颗粒材料制备及颜料性能表征    王柏昆;丁浩;

吸油粉剂材料的研究及实践    吴兆立;吴亿成;

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复合型吸油非织造布的研制    封严;肖长发;

绢云母/TiO_2复合颗粒制备工艺因素和颜料性能研究    许霞;丁浩;冉君;王永魁;

纳米材料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非油炸方便面更健康    孙宜萱

小玻球打造新天地    本报记者 陈葳

怎样吃茄子更具营养?    

“穿衣”油炸 锁住食品营养    保健时报记者 曾佑忠

安钢二轧厂工业用水消耗不断降低    苏椿力 王天海

小小圆球要滚出大大市场    王鹏

碳黑在抗静电纤维领域的发展    苏宝莱

“绿色”钛白粉是这样制成的    本报记者 胡爱民 望晓东

活跃的微波环保技术    李东升

质量:钛白粉行业“繁荣”背后的隐患    小齐

三维网状结构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吸油性能研究    封严

三元乙丙超细纤维毡的制备及其处理油类污染物的机理研究    刘艳萍

寒冷地区江河溢油污染团风化迁移规律与时空分布研究    邵志国

吸附型三元乙丙基水处理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刘秀奇

烷基烯丙基琥珀酸酯磺酸钠有序聚集体的形成、聚合及应用    姚志钢

玉米秸秆的化学改性、表征及吸油性能的研究    朱超飞

木棉及木棉基复合吸油材料的吸油性能研究    周小三

一种新型泡沫材料对油及危化品的吸附应用性能研究    杜昕昕

高吸油树脂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秦玉姣

生态型苎麻麻杆活性炭的制备、表征与吸油性能测定    祝荻

新型天然橡胶吸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蔺海兰

填充型化学—物理复合交联高吸油树脂的合成与吸放油性能    赵霞

玉米秸秆的生物改性及其对石油吸附性能的研究    蓝舟琳

丙烯酸系高吸收性树脂的制备与研究    付艳梅

WZ聚丙烯酸酯类系列高吸油树脂的制备、性能研究及海洋溢油污染处理方法的优化配置    王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