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山东地区农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30
热度:

山东地区农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摘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往往被看作是垃圾,毫无利用价值,农民对待农作物秸秆最为常见的手段便是焚烧或遗弃。实质上,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

【摘要】:在我国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往往被看作是垃圾,毫无利用价值,农民对待农作物秸秆最为常见的手段便是焚烧或遗弃。实质上,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产的附属产物。据资料显示,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含有蛋白质、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一旦进行燃烧,其真实的价值并未得到真正体现,到最后反倒成为农村经济的负担,与此同时,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当还可能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坏境的破坏。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得到极大重视。 本文将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与优势,与之相应的是,农作物种类也较为丰富。不可避免,农作物秸秆问题是当地农村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本研究课题的主要目的,便是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这是有效缓解农业所需肥料的不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这是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根本要求。 菏泽地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在收获这些农作物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秸秆,对于这些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传统的利用方式就是用来作为燃料被利用,个别的一些可能被用来生产沼气。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作物秸秆被作为燃料利用的已经很少了。为了处理这些秸秆,很多人采用了就地燃烧的方式,这样做不但造成了能源的浪费,而且还会污染大气,甚至造成火灾,每年到了农作物收获获季节都会发生一些由于燃烧秸秆而造成的火灾事故。 与我国其他农村地区一样,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科技水平以及政策宣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菏泽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利用仍然以传统的秸秆燃烧为主。基于这一情况,本文针对目前菏泽地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群众认识还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秸秆制炭燃烧新技术亟待研发、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阻力大以及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问题,从制定合理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高人们对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从秸秆还田、秸秆作为饲料、秸秆转化为燃料以及秸秆作为原料等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 秸秆价值 秸秆综合利用 菏泽市示范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2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0
  • 1.3.2 国内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0
  • 1.3.3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3
  • 1.5 论文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理论分析14-20
  • 2.1 农作物秸秆的价值分析14-17
  • 2.1.1 秸秆的肥料价值14
  • 2.1.2 秸秆的饲料价值14-15
  • 2.1.3 秸秆的燃料价值15-16
  • 2.1.4 秸秆的原料价值16-17
  • 2.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分析17-20
  • 2.2.1 秸秆还田17-18
  • 2.2.2 秸秆饲料18
  • 2.2.3 秸秆能源18
  • 2.2.4 建材、轻工和纺织原料18
  • 2.2.5 秸秆基质18-20
  • 第三章 菏泽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20-24
  • 3.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20-22
  • 3.1.1 综合利用率低下20-21
  • 3.1.2 菏泽市秸秆禁烧情况21-22
  • 3.1.3 村内秸秆堆放成难题22
  • 3.2 菏泽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深度分析22-24
  • 3.2.1 秸秆利用不足的原因分析22-23
  • 3.2.2 菏泽市综合利用情况的现状分析23-24
  • 第四章 菏泽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存在问题分析24-31
  • 4.1 菏泽市农作物秸秆气化技术推广应用24-26
  • 4.1.1 菏泽市曹县利国乡李楼村的气化站25
  • 4.1.2 经典盈利案例——辽宁省大连市郊龙塘村秸秆气化站25-26
  • 4.2 菏泽市农作物秸秆制沼气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6-27
  • 4.3 菏泽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27-29
  • 4.3.1 小麦一年一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27-28
  • 4.3.2 小麦、玉米一年二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28-29
  • 4.3.3 小麦、玉米二年三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29
  • 4.4 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29
  • 4.5 菏泽市农作物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29-30
  • 4.6 菏泽市秸秆综合利用存在问题30-31
  • 第五章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策略31-36
  • 5.1 将综合运用农作物秸秆的计划进行有效的拟定31-32
  • 5.2 增强农民对农作物秸秆运用的觉察32
  • 5.3 增加投放农村所用机械装备32-33
  • 5.4 加快建设农村的交通路线33
  • 5.5 政府出台相关条文来推进秸秆的综合运用33-34
  • 5.6 将市场体制引入,筹建资金的保证体制34
  • 5.7 在秸秆二次运用的技术以及所用装备产业的成长进行全力推动34-35
  • 5.8 对秸秆综合使用的技术进行加快研制35-36
  •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前景展望36-37
  • 6.1 主要结论36
  • 6.2 前景展望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41
  • 作者简介4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预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刘睿;万楚筠;黄茜;黄凤洪;

我国秸秆利用率近七成    汪文;

低碳农业任重道远    胡启山;

低碳经济下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胥畅;王胜清;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戚国富;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产量及稻田土壤碳固定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黄宁;李金磊;孙蕊;

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王小莉;

低碳农业:潜力巨大的低碳经济领域    杜受祜;

农作物秸秆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研究进展    卞永存;寇巍;李世密;张大雷;

济南市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徐延熙;马建国;卢俊英;徐晓琳;

稻麦两熟区皖麦3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高福平,房忠华

催芽、覆膜对晚播小麦产量的影响    贾利萍,孙善军

宿州市近年来小麦倒伏情况及防止途径    赵民强,王平信

播期及密度对阜麦936产量的影响    冯家春;邓贺明;胡亚敏;

淮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汪新国;

小麦不同生育期抗寒性研究    曹文昕;万映秀;赵斌;赵莉;何贤芳;张平治;

白湖圩区稻茬晚播麦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王松洋;严文学;张孝富;张煜;周红兵;

秸秆生物气化预处理技术    李浩;冷云伟;任恒星;赵兰;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璐;肖健;

加强低碳高效农业技术研究应用    马玉霞;

秸秆规模化利用农村能源工程模式评价    艾平;晏水平;李会;王殿龙;张衍林;

秸秆类高C/N原料厌氧产甲烷条件初探    艾平;晏水平;王媛媛;王殿龙;张衍林;

低碳农业与辽宁现代农业建设    张贺;谢立勇;

发展我国低碳农业的思考    徐高;杨中柱;

沼气发酵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林国庆;

贵州省农村新能源建设——沼气利用技术    张瑞雪;

财税政策扶持与低碳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    赵和楠;

江西省农业生产中化学品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浅析    胡小华;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沈书娜;韩保恒;苟君;

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武深树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    倪外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    刘轩

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风险分析与决策研究    唐朝贤

泡桐在水中催化液化基础研究    衡明星

我国农业中间投入问题研究    白全民

中国主要生物质废物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策略研究    罗钰翔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陈豫

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的碳排放及减排政策研究    李波

沼气在无公害蔬菜中的应用研究    王路易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叶面喷施沼液及KH_2PO_4对设施油桃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王晨冰

潍坊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刘刚

生物质电厂燃料供应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俞宏德

改性玉米芯的制备及其对钯(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杨雪静

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顾正兴

陕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琳

低碳经济下武汉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邬莎

膨润土基纳米复合PCM制备及其建筑节能应用    薛永丽

沼气发酵残留物在养殖业中的综合利用    赵希彦;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慧,姜云,吴益萍

食用菌与粮果菜的生态高效种植    温鲁

北京大兴区在全国首家应用沼气干发酵技术    

pH、ORP制约的产酸相发酵类型及顶级群落    赵丹,任南琪,王爱杰

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    刘慧,成升魁,张雷

全球变化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王铮,郑一萍

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李晓兵

    赵能静

关于加快五台县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    郑素平;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进程    陈冠华;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的研究    于清东;李彩霞;

秸秆收储作燃料实现综合利用    刘万亿;

可再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及其他——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例    焦正安;

禁止农作物秸杆焚烧为何如此艰难?    冯海燕;邬荣世;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步伐 解决秸秆焚烧问题    张传福;王化;

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张福林

新天地创业的三重境界    寒一;刘佳;

江苏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探索与实践    徐顺年;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董佑福;侯方安;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技术与再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纵瑞收;李峰;李华;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韩山盛;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综述    李秀荣;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徐延军;陈为铸;黄丽娜;杨建一;

利用秸秆突破制约纤维板生产发展的瓶颈    陆仁书;

稻草秸秆制板的工艺研究    沈瑾;蔡学斌;

农业部全面启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梁宝忠;

淄川区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分析及利用建议    贾翠香;王衍萍;

大力推广秸秆利用机械化技术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王传琪;栾熙盛;孙建章;李华光;

给秸秆寻找出路    记者 王艳 马四新

永年全年消化秸秆15万余亩    牛志宏、胡占军、李天增

牛羊的“口粮”多了    记者 丁晓丽

堵不尽滚滚烟 疏出来朗朗天    本版编辑李杰 王明浩 韩修存 陈洪章

农作物秸秆“大有可为”    周晓东

秸秆禁烧 沉重话题    本报记者 杨建安 通讯员 韦建飞

利用秸秆压块技术创造多赢 农村秸秆焚烧问题有望解决    马廷坡

农村秸秆何处去    本报记者  王世停

周村区:“三驾车”拉动农业节能    梁勋张楠

今年实施面积88万亩预计投入740万元    记者 闵抗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林生物质能的区域影响研究    马占云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农作物秸秆表面性能及胶合重组技术研究    陈桂华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农作物秸秆在亚/超临界醇中的液化    赵炜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    赵希强

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    谭福太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农作物秸秆水热液化过程及机理的研究    彭文才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山东地区农作物秸秆生态化综合利用研究    张宁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谢海燕

新型农作物秸秆复合墙体的应用研究    戢娇

W县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经济评价与比较    牛少华

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侯新强

中国古代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探析    彭洋平

农作物秸秆资源潜力与开发可持续评价体系研究    丁美

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景璟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特点及对策研究    钱淑琼

郑州市农业废弃物资源量调查及利用策略研究    安可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