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01
热度: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摘要】: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的两项重要农艺措施。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

【摘要】: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的两项重要农艺措施。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江苏省沿江地区典型稻麦轮作稻田,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主要耕作方式(翻耕、旋耕和免耕)和秸秆还田对水稻主要生育生育期、不同深度稻田土壤中有机质、速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的作用力;初步探讨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的培肥效应与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秸秆还田显著增加苗期到灌浆期表层(0-7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这些时期,秸秆还田处理不还田处理增加3%-7%;对于中层(7-14cm)和下层(14-20cm)稻田土壤,秸秆还田仅显著提高分蘖期至孕穗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处理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1.5%和5%。在前期(苗期到拔节期)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表现为翻耕或旋耕处理有机质含量高于免耕,而在后期(孕穗期到成熟期)则表现为免耕高于翻耕或旋耕;对中下层土壤,在不同生育期大体表现为翻耕或旋耕处理有机质含量高于免耕。水稻收获后,翻耕还田、旋耕还田、免耕和免耕还田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翻耕不还田处理,这些处理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5.7-11.2%,而各处理中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则没有显著差异。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秸秆因素和耕作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力在后期的表现要大于前期。秸秆因素对三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较强的作用力,耕作因素对表层和中层土壤的作用力要大于下层土壤,二者互作效应的作用力要小于耕作因素和秸秆因素。 (2)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稻田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灌浆期和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分别增加5-27%和4-36%;秸秆还田显著降低苗期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增加后期(孕穗到成熟期)土壤硝态氮含量,但对中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在苗期和分蘖期,三种耕作方式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多没有显著差异;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在秸秆不还田稻田,不同深度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大体上表现为免耕高于旋耕或翻耕;而在秸秆还田稻田,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为免耕高于旋耕或翻耕,中层和下层土壤则表现为翻耕或旋耕高于免耕。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影响表层和下层土壤铵态氮的累积,,差异显著。秸秆还田对三层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具有显著影响,而耕作方式没有显著影响。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耕作因素、秸秆因素及二者互作效应主要在拔节之后对土壤铵态氮含量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力。耕作因素对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的作用力要大于中、下层土壤,秸秆因素对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的作用力要小于中、下层土壤,二者互作效应仅对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具有显著作用力。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主要在前期和后期对土壤硝态氮表现出显著作用力,对上层土壤硝态作用力要高于中、下层。 (3)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也主要表现在孕穗期到成熟期,并且对三层土壤的影响相近。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孕穗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对苗期至拔节期土壤速效磷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速效磷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苗期至孕穗期表现为翻耕或旋耕高于免耕,在灌浆期到成熟期则表现为免耕高于旋耕和翻耕;下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在全生育期大体表现为翻耕高于旋耕和免耕;中层土壤的趋势则介于二者之间。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表层土壤速效磷的累积具有显著影响,免耕和秸秆还田显著提高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秸秆还田则显著提高下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作用力分析结果显示,秸秆因素对三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有显著作用力,主要作用于拔节期之后,对中、下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作用力大于上层土壤;耕作因素对表层土壤速效磷的作用力要高于中、下层土壤;而秸秆和耕作因素的交互作用主要对中、下层土壤有显著作用力。 【关键词】: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土壤肥力 作用力 稻田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引言11-19
  • 摘要11
  • 1.1 研究背景11
  • 1.2 文献综述11-16
  • 1.2.1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1-13
  • 1.2.2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氮的影响13-15
  • 1.2.3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15-16
  • 1.3 研究内容16-17
  • 1.4 技术路线17-18
  • ABSTRACT18-19
  • 第二章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9-29
  • 摘要19
  • 2.1 材料与方法19-21
  • 2.1.1 试验设计19-20
  • 2.1.2 取样及测定方法20-21
  • 2.1.3 数据处理21
  • 2.2 结果与分析21-25
  • 2.2.1 秸秆还田对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1-22
  • 2.2.2 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2-23
  • 2.2.3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质累积的影响23-24
  • 2.2.4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力分析24-25
  • 2.3 讨论25-26
  • 2.4 结论26-27
  • ABSTRACT27-29
  • 第三章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氮的影响29-45
  • 摘要29
  • 3.1 材料与方法29-30
  • 3.1.1 试验设计29-30
  • 3.1.2 取样及测定方法30
  • 3.1.3 数据处理30
  • 3.2 结果与分析30-41
  • 3.2.1 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30-32
  • 3.2.2 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32-35
  • 3.2.3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氮累积的影响35-38
  • 3.2.4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氮含量的作用力分析38-41
  • 3.3 讨论41
  • 3.4 结论41-43
  • ABSTRACT43-45
  • 第四章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磷的影响45-55
  • 摘要45
  • 4.1 材料与方法45-46
  • 4.1.1 试验设计45-46
  • 4.1.2 取样及测定方法46
  • 4.1.3 数据处理46
  • 4.2 结果与分析46-50
  • 4.2.1 秸秆还田对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46-47
  • 4.2.2 耕作方式对不同生育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47-48
  • 4.2.3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磷累积的影响48-49
  • 4.2.4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速效磷含量的作用力分析49-50
  • 4.3 讨论50-51
  • 4.4 小结51-53
  • ABSTRACT53-55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55-61
  • 5.1 讨论55-56
  • 5.2 结论56-58
  • 5.3 创新点58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58-61
  • 参考文献61-67
  • 致谢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酸解有机总氮的影响    姜小凤;张仁陟;王玲英;杨玉惠;孙立军;

水旱轮作地区免耕的肥力效应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李生秀

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稻的群体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刘怀珍,黄庆,李康活,陆秀明,程永盛,刘军

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李月华;郝月皎;李娟茹;王英霄;许永红;

烟田土壤及污泥0.01mol/L CaCl_2浸提液中N素形态测定    邵孝侯,张毅华,汪耀富,刘国顺

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耕层土壤碳储量的影响    陈安磊;谢小立;陈惟财;王凯荣;高超;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陈冬林;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不同养分形态的影响    田慎重;李增嘉;宁堂原;王瑜;李洪杰;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速效氮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勇;曹红娣;邓九胜;朱荣松;白洁瑞;周航;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谭周进;李倩;李建国;屠乃美;肖启明;周清明;陈萱;

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综合效应研究及其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价    郑华平

不同有机肥管理下水稻土生物学性质和有机碳物理保护机制研究    刘满强

紫色土稻田磷素迁移流失及环境影响研究    李学平

多熟复种稻田土壤耕作和秸秆还田的效应研究    陈冬林

施用处理秸秆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娟

直播稻田土壤耕作深度和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    朱杰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聂新涛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秸秆还田养分释放规律及稻草化感作用研究    李逢雨

秸秆和土壤耕作氮磷动态效应研究及其流失风险评价    牛永志

保护性耕作下水稻田氮素动态变化研究    杨谢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    邓婵娟

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戴志刚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油菜茬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栽培试验    吴新民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宣城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与对策    李贤胜;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李云德,潘永,刘红旗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毛竹林分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特征    高志勤;

UV-B辐射增强下施氮对大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娄运生;程焕友;王恩眷;武君;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杨谢;赵燮京;王昌全;王昌桃;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李伟;潘丹丹;艾应伟;张志卿;郭培俊;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Pb、Zn胁迫对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张双;肖昕;白兴雷;马连刚;贾红霞;

东北地区不同气候带落叶松林土壤呼吸比较研究    尤文忠;张慧东;邢兆凯;郭锦山;颜廷武;赵刚;魏文俊;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植被混凝土冻融效应试验研究    周明涛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黄连栽培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及黄连品系间主要生理指标研究    李鑫鑫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乐丽鑫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刘莹玉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不同时期缺磷、供磷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器官建成的影响    徐强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居里,袁向方,何希杰,徐际根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    周波

浙北农地排水中磷素的空间变异研究    钱忠龙;章明奎;吴建军;邵慧;李建强;

油菜秸秆还田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初探    宋执儒;葛诗平;杨勇;

秸秆、地膜覆盖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    王翔宇;丁国栋;尚润阳;马士龙;

小麦秸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试验初报    吴玉荣;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步伐    孙皓;王礼焦;高云;倪丹;方鸿国;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地区长期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影响的研究    郭大勇

我国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的分析    刘建胜

苏南地区水田杂草潜群落及潜综合草害评价的研究    李伟伟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    罗珠珠

施磷对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径流磷组成的影响    盛海君,夏小燕,杨丽琴,赵海涛,栾书荣,封克

土壤速效磷含量、作物季别和施用方法对磷肥肥效的影响    黄一甫;孔繁泳;郁桂林;

土壤速效磷含量对磷肥效果的影响    邱任谋;王绍中;蒋溆英;

农业科技消息    

土壤速效磷含量对氮钾肥肥效的影响    赵镭;程绍毅;

玉米施用氨钾肥肥效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赵镭,程钼毅

长期培肥对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孙聪妹,刘永立,王宏燕,侯中田

四平市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    姜文斌,杨铁成,贾振德,单文波,宫亚男,潘巨文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    徐凤清;

科技文摘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迫在眉睫    张福锁王激清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淡水恢复对土壤养分和植被的影响研究    董凯凯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江苏沿江地区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