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金属盐改性秸秆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5:38
热度:

金属盐改性秸秆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特征研究【摘要】: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目前污水处理厂关于磷的排放要求即使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也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因此控制低浓度

【摘要】:磷是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目前污水处理厂关于磷的排放要求即使执行一级排放标准,也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因此控制低浓度磷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秸秆资源丰富,若能将废弃或者燃烧的那部分小麦秸秆进行适当改性,应用于低浓度磷废水治理中,不仅提高秸秆的附加值,而且为解决水体富营养化开辟一条新途径。 本文使用碱液-超声波对小麦秸秆水解预处理后,进行醚化反应,并引入Al~(3+)和Fe~(3+)制备出两种不同的吸附剂Al-TWS和Fe-TWS,初步分析了它们的改性机理。并通过表征分析与静态吸附实验探讨它们的改性效果,从而选择改性效果较好的Al-TWS吸附剂进一步研究吸附机理与解吸再生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经过改性后,Al-TWS与Fe-TWS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较大的差异。在表面形貌方面,Al-TWS表面凹凸相间的形态与空腔结构更加明显;在化学组成方面,Al-TWS所暴露的活性官能团与氧化硅的含量更多;在晶体结构方面,Al-TWS具有更大的结晶度;在表面电性方面,Fe-TWS带负电荷,Al-TWS带正电荷;在热稳定性方面,Fe-TWS的热稳定性优于Al-TWS。表征分析结果说明了Al-TWS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 2、静态吸附实验证明了Al-TWS对磷的去除能力远高于Fe-TWS,同时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以及较好的选择性。在pH4-9,温度为20-50℃范围内,吸附后水体中铝的残留浓度未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中铝的限值0.2mg·L-1,说明Al-TWS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Al-TWS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与伪二级动力学模式,说明该吸附过程是介于单层或多层吸附之间,以化学吸附为主,属于优惠吸附。颗粒内扩散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说明Al-TWS对磷的吸附是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的速率共同决定。热力学参数表明Al-TWS对磷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自发,由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共同控制的过程。 4、Al-TWS吸附磷的主要机理有:规则有序的表面形态与发达的空腔结构的物理因素;静电吸附作用;氢键作用下,-OH基团易与磷酸根离子结合;游离OH-参与的离子交换反应;氧化硅与磷酸根离子在铝盐的网捕作用下生成混合磷酸盐晶体。 5、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氯化镁这四种解吸剂中,硫酸与氢氧化钠对Al-TWS吸附磷的解吸效果较好。经硫酸和氢氧化钠解吸后,Al-TWS的化学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是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多,再生吸附能力降低。 【关键词】:秸秆 金属盐 吸附 低浓度磷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6
  • 1.1 水体富营养化13-14
  • 1.2 低浓度含磷配水的来源与形式14-15
  • 1.3 废水深度除磷的意义15-16
  • 1.4 吸附法在水溶液除磷技术中的应用16-18
  • 1.5 农作物秸秆的研究现状18-23
  • 1.5.1 农作物秸秆的组份18-20
  • 1.5.2 农作物秸秆的改性20-23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23-26
  • 1.6.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23-24
  • 1.6.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4-26
  • 第二章 铝盐与铁盐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26-36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6-30
  • 2.1.1 小麦秸秆的来源26
  • 2.1.2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26-28
  • 2.1.3 测定方法28-29
  • 2.1.4 吸附实验方法29-30
  • 2.2 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30-35
  • 2.2.1 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方法30
  • 2.2.2 改性秸秆组份分析30-31
  • 2.2.3 金属盐投加量的单因素实验分析31-33
  • 2.2.4 改性机理分析33-35
  • 2.3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铝盐与铁盐改性秸秆的表征分析与吸附研究36-50
  • 3.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36
  • 3.2 实验方法36-38
  • 3.2.1 材料表征方法36-37
  • 3.2.2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37-38
  • 3.3 表征结果分析38-44
  • 3.3.1 外观色泽变化38-39
  • 3.3.2 扫描电镜分析39-40
  • 3.3.3 红外光谱分析40-41
  • 3.3.4 X 射线衍射分析41-42
  • 3.3.5 Zeta 表面电位分析42
  • 3.3.6 热重分析42-44
  • 3.4 静态实验结果分析44-49
  • 3.4.1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44-45
  • 3.4.2 PH 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45-46
  • 3.4.3 吸附前后 PH 的变化46-47
  • 3.4.4 环境介质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47-48
  • 3.4.5 初始磷浓度与温度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48-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铝盐改性秸秆对磷的吸附机理研究50-67
  • 4.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50
  • 4.2 实验方法50-51
  • 4.3 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51-54
  • 4.3.1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51-52
  • 4.3.2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52
  • 4.3.3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52-53
  • 4.3.4 活化能的计算53-54
  • 4.4 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方程的结果与讨论54-61
  • 4.4.1 吸附等温线方程54-55
  • 4.4.2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55-56
  • 4.4.3 不同初始浓度的吸附动力学方程56-58
  • 4.4.4 不同温度的吸附动力学方程58-59
  • 4.4.5 颗粒内扩散方程59-60
  • 4.4.6 活化能的计算60-61
  • 4.5 扫描电镜分析61-62
  • 4.6 红外光谱分析62-63
  • 4.7 X 射线衍射分析63
  • 4.8 pH 因素的吸附特征研究63-64
  • 4.9 吸附机理研究64-65
  • 4.10 本章小结65-67
  • 第五章 铝盐改性秸秆对磷的解吸再生研究67-71
  • 5.1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67
  • 5.2 实验方法67
  • 5.3 解吸原理67-68
  • 5.4 结果与讨论68-70
  • 5.4.1 温度与解吸剂对解吸效果的影响68
  • 5.4.2 解吸剂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68-69
  • 5.4.3 溶液体积对解吸效果的影响69
  • 5.4.4 吸附再生69-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结论与展望71-74
  • 结论71-73
  • 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4-85
  • 致谢85-86
  • 附件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麦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表征    卢辛成;何跃;蒋剑春;林玉锁;孙康;刘雪梅;徐凡;

改性活性氧化铝吸附去除水中痕量磷的性能    李星;范茜;杨艳玲;陈莉;张磊;

复合铁铝吸附剂的制备及对水中痕量磷的去除    杨艳玲;李星;范茜;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稻草纤维性能的影响    李小龙;张凤琴;何农跃;伍洋;

牧草、玉米青贮和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洗涤剂法评定    杨云贵,龙明秀,王莺,江中良

秸秆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概况    杨军,余木火,陈惠芳

常用吸附剂的基础性能及应用    梁肃臣

稻草秸秆对水中六价铬去除效果的研究    杨剑梅;高慧;李庭;程刚;

纤维素纤维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的研制    余逸男,陈水林

秸秆材料的改性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海江;阚晓伟;姜子闻;张文轩;严涵;杨琥;程镕时;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宇

磁性壳聚糖改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周利民

基于沸石吸附—固定化微生物SBR-SND脱氮研究    魏云霞

玉米秸秆的改性及其对六价铬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陈素红

秸秆类生物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梁丽萍

改性炭化秸杆处理含磷废水的吸附机理研究    刘宇

稀土吸附剂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    陈玉保

稀土吸附剂微污染水深度除磷研究    李彬

吸附法除磷的理论模型研究    黄中子

大米草生产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的初步研究    陈慧清

基于玉米秸秆乙醇化的氨化预处理与酶解工艺研究    晏飞来

类水滑石对水环境中低浓度磷的调控研究    付格娟

改性凹凸棒石粘土吸附低浓度磷的性能和机理研究    汪嘉源

PP/秸秆复合材料的热压成型工艺研究    肖亚航,傅敏士

CPE/HEC共混型吸水膨胀橡胶的性能研究    班琳;宋永海;

超声波协同稀碱液处理稻草秸秆酶解糖化的研究    胡华佳;姚日生;邓胜松;李曼曼;李凤和;

超声波法预处理对秸杆纤维素水解的促进作用    翟光雯;汤斌;张庆庆;陈阿娜;陈中碧;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稻草秸秆预处理实验研究    叶生梅;

烟曲霉XC6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金显春;陶文沂;

直接降解稻草秸秆的菌株筛选及其发酵过程研究    金显春;郭文杰;杨勇;陶文沂;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生物乙醇预处理B2B工艺的发展研究    李文;潘家祯;许洪朋;

化学预处理对牧草酶解糖化发酵效果的影响    高凤芹;孙启忠;

纤维素醚改性砂浆早期自由收缩影响因素分析    刘斯凤;王培铭;桂苗苗;张林;徐勇;

东昌湖补水期磷变化规律研究    岳宗恺;马启敏;程海鸥;张亚楠;韩雪;

改性棉织物的涂料染色工艺探讨    孟春丽;安刚;曹毅;

抗菌纤维素/壳聚糖衍生物复合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林;杨立邦;隋淑英;董朝红;路平;

滇池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垂向分布特征    宋迪;王莹;李辉;史丽琼;邓莎;展巨宏;李兆欣;潘学军;

竹材蒸煮同步除硅工艺的初步探索    宋顺喜;张美云;李佩燚;赵琳;

预水解及液比对麦草制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梅凯;刘博;童国林;

饲用玉米不同收获期纤维含量变化动态研究    李志强;史威威;慕亚卿;潘玉兰;

几种能源草中化学成分利用指数分析    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营养积累规律研究    王永宏;赵健;沈强云;韩礼义;

绿色新能源铝/水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和绿色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韩咚林

木质素及其模型物在不同热化学环境下的解构    刘江燕

纸浆污泥纤维素酶水解糖化与增效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吕健

新型功能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李振华

阳离子木屑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与应用研究    钱晓荣

改性麦糟吸附剂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李青竹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木质素在PVC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岳小鹏

基于水处理的壳聚糖树脂的制备、表征及功能性研究    李海燕

工业综合废水深度处理与污水厂工艺升级改造研究    林齐

柑橘果实化渣性研究    雷莹

腌制萝卜工艺及黄变与脆度的关系研究    姚利玄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棉纤维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柴丽琴

纤维床固定化酪丁酸梭菌产丁酸的研究    项宜娟

离子交换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对Cu(Ⅱ)离子吸附性能研究    陈勇

钢渣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魏惠

农林废弃物对废水中Cr(Ⅵ)、Cu~(2+)、Zn~(2+)、Pb~(2+)的吸附特性研究    官章琴

凹凸棒石基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王晓三

BAF处理效能及化学除磷试验研究    王俊

凹凸棒石催化氧化剂处理染料中间体废水的研究    汪开明,周华为,黄永平,曹平安

几种农业秸秆再利用技术的比较    李淑秀;

改性沸石净化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王黎瑾;林春绵;

铬渣毒性对环境的影响与产出量分析    杜良,王金生

改性沸石去除水中低浓度氨氮的研究    江喆,宁平,普红平,邓春玲,黄小凤

碳纳米管应用研究进展    孙晓刚

铁铝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痕量磷效能及机理    李星;范茜;杨艳玲;

晶化温度对铁铝复合吸附剂除磷效能影响    杨艳玲;范茜;李星;李圭白;

球形壳聚糖树脂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苏海佳,贺小进,谭天伟

新型多孔多胺化交联壳聚糖对镉(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志华,李青燕,王书俊

自交联型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动力学研究    李和平

锰氧化物改性过滤材料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研究    邹卫华

凤眼莲秸秆堆肥与钾素回收及其纤维改性材料的特性研究    周文兵

蒙脱土、高岭土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Pb~(2+)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研究    张树芹

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宇

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张利波

磁性壳聚糖改性以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周利民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技术与吸附性能研究    王春峰

农作物秸秆在亚/超临界醇中的液化    赵炜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李冬梅

天然高分子的改性及其在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晏得珍

稀土吸附剂废水深度脱磷    邓春玲

用农产品废弃物制备纤维素强阳离子交换剂及其应用    解战峰

锌对镉胁迫下小白菜生长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方学智

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高志坚

生物质秸秆利用化学—活性污泥法制取氢气的初步研究    张雪松

纳米Mg/Al-LDH制备工艺研究及结构表征    王军锋

三峡库区香溪河水华现象发生规律与对策研究    叶绿

稀土吸附剂微污染水深度除磷研究    李彬

SBR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在明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姜华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研究新进展    黄晓军;张楠楠;

造纸用碳酸钙填料改性方法新进展    狄宏伟;宋宝祥;

天然纤维素基材料改性方法的研究    范鹏程;田静;雷文泉;邱会东;

膨润土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赵子龙;任建敏;刘高源;

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研究进展    李艳辉;葛圣松;邵谦;

Ni/MH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改性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居亚兰;陈忠元;朱云峰;李李泉;

水性聚氨酯多元改性的研究进展    韩昶;卿宁;郭凯敏;

聚乳酸改性研究进展    朱茂电;戚亚光;

煤沥青的改性研究进展    肖劲;王英;刘永东;赖延清;李劼;

黄酮类化合物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张红城;吴正双;高文宏;董捷;

改性红辉沸石去除水溶液中磷的性能研究    张静;肖筱瑜;徐文炘;李蘅;

瓜尔胶的改性及在造纸中的应用现状    孙京丹;王正顺;

聚磷酸铵(APP)的改性研究进展    张瑜;张德平;周政懋;

废水处理用膨润土改性方法综述    刘力章;马少健;

TiO_2光催化剂的改性研究进展    罗洁;陈建山;周钢;

高频覆铜板用聚苯醚的改性    魏东;

TiO_2光催化剂改性的研究进展    杨海峰;张苹;曹阳;

海藻酸盐水凝胶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    张苹;卢凌彬;曹阳;

活性炭载体改性进展    侯春燕;王公应;冯良荣;

天然石墨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邹麟;张静;郑永平;沈万慈;

久琛公司投产世界首条无凝胶白炭黑生产线    记者 顾定槐

品德纳米绒通过中科院检测    高峻

传统包装材料的纳米改性技术    陈希荣

无凝胶白炭黑产品问世    包文

水性复合胶黏剂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二)    沈峰

董高翔等攻下纳米累托石生产新技术    记者 赵应繁

聚酯在非纤领域成绩不俗    特约记者  张凌清

超细粉体改性重在绿色化    本报记者 刘楠

我省研发纳米“累托石”填补空白    记者 陈勇、通讯员 赵应繁

华工5项成果获国际发明金奖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龚华萍 周立新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超支化聚合物的改性及其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研究    杜英英

用电子辐照光纤改性方法制备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理论研究    张国生

亚铵法草浆废液固氮技术及木质素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规律    王哲

纳米TiO_2的改性及表界面光生电荷分离研究    王百齐

醋酸纤维素的改性及可控电纺的研究    侯甲子

炭黑的紫外线吸收剂接枝改性及其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抗紫外性能及光稳定性的研究    周麒麟

改性高温高韧环氧树脂及其CF增强复合材料环境适应性研究    乔琨

复合改性膨润土对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协同吸附研究    孙洪良

三倍体毛白杨组分定量表征及均相改性研究    袁同琦

金属盐改性秸秆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特征研究    吴文清

PVDF超滤膜的改性及其对微污染地表水处理的研究    梅娜

改性滑石粉处理白色树脂的研究    杜成标

改性Silicalite-1填充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王安娜

改性膨润土吸附POPs类污染物及其机理    金伟

改性竹炭去除废水中磷的研究    罗舒君

硅藻土的深度物化改性及其对Cd~(2+)、Pb~(2+)吸附性能研究    张烨

半胱氨酸改性复合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金属离子吸附研究中的应用    李青

改性生物活性炭过滤工艺除氮效能及机理研究    宫林林

改性成都粘土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吕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