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稻壳/秸秆功能化修饰材料及其选择性分离钼铼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3:48
热度:

稻壳/秸秆功能化修饰材料及其选择性分离钼铼研究【摘要】:本论文以两种农业废弃物稻壳、秸秆为原材料,针对其中的有效成分——纤维素,采用多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和修饰,共

【摘要】:本论文以两种农业废弃物稻壳、秸秆为原材料,针对其中的有效成分——纤维素,采用多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和修饰,共制得了3种类型的生物质吸附剂,进而研究了这些吸附剂对钼、铼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和钼铼分离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及得到的结论如下: 1、以稻壳为原材料,对其在高温下(500,550,600,650℃)炭化,再采用NaOH进行除灰处理,得到了四种吸附剂,统称为CRH。通过零点电荷的研究得出CRH的PZC值为9.12,而纯稻壳的PZC值为9.52。此外,采用Boehm滴定法测定纯稻壳和CRH的表面酸性官能团,发现经过炭化处理后的稻壳其表面酸性官能团有所增加。通过研究CRH对钼和铼的吸附行为,发现CRH对Mo(Ⅵ)、 Re(Ⅶ)表现出一定的吸附性能,CRH主要是通过物质表面物理吸附来完成吸附过程,这与零点电荷及反应活化能的测定结果相一致。 2、以稻壳、秸秆为原材料,经浓硫酸酯化后,得到了两种吸附剂分别为ORH、OCS。通过研究发现ORH和OCS吸附剂对钼和铼的分离系数β值远远大于1,说明它们对Mo(VⅥ)均表现出很高的吸附选择性,并且都有着可观的吸附量,分别为1.25mol-Mo(Ⅵ)/kg及1.45mol-Mo(Ⅵ)/kg,它们对Mo(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其吸附Mo(Ⅵ)的活性位是ORH、OCS表面的酚羟基团。另外,通过对实际料液分离钼、铼的动态模拟实验,验证了这两种吸附剂的实际应用性,对Mo(Ⅵ)的回收率可达89%以上。 3、经酯化后的秸秆分别用不同碳链长度的二甲胺、二乙胺、二正辛胺、二异辛胺胺基化后,得到了四种胺基修饰的吸附剂N-OCS,研究发现DNOA-OCS与其他三种吸附剂相比对钼的吸附量最小,而对铼的吸附却最大,这是由引入官能团的空间结构决定的。另外,模拟工业料液的动态试验证明,DNOA-OCS在pH=0.1时可从模拟废液中有效分离和回收Re(Ⅶ),回收率均达到86%以上可以实现Mo(Ⅵ)、Re(Ⅶ)与其他其存离子的分离和回收,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稻壳 秸秆 纤维素 生物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O647.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图表目录10-13
  • 引言13-21
  • 0.1 研究背景13-14
  • 0.2 传统的钼、铼提取方法14-17
  • 0.2.1 钼的提取方法14-15
  • 0.2.2 铼的提取方法15-16
  • 0.2.3 铝、铼分离方法16-17
  • 0.3 生物质吸附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17-19
  • 0.3.1 生物吸附剂概述17
  • 0.3.2 生物吸附剂的应用17-18
  • 0.3.3 稻壳和秸秆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18-19
  • 0.3.4 生物吸附技术的前景展望19
  • 0.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9-21
  • 第1章 实验部分21-30
  • 1.1 仪器与试剂21-22
  • 1.1.1 主要仪器21
  • 1.1.2 主要试剂21-22
  • 1.2 钼、铼的分析方法22-25
  • 1.2.1 钼的分析22-23
  • 1.2.2 铼的分析23-25
  • 1.3 吸附实验基础和理论25-30
  • 1.3.1 吸附方法25
  • 1.3.2 酸度影响实验25-26
  • 1.3.3 振荡时间影响实验26
  • 1.3.4 吸附动力学理论26-27
  • 1.3.5 吸附热力学理论27-28
  • 1.3.6 动态吸附实验28-30
  • 第2章 炭化稻壳对Mo(Ⅵ)、Re(Ⅶ)的吸附性能研究30-43
  • 2.1 炭化稻壳吸附剂的制备31
  • 2.1.1 稻壳炭化31
  • 2.1.2 炭化稻壳除灰处理31
  • 2.2 炭化稻壳吸附剂的表征31-34
  • 2.2.1 红外光谱特征31-32
  • 2.2.2 零点电荷的测定32-33
  • 2.2.3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33-34
  • 2.3 酸度对CRH吸附行为的影响34-37
  • 2.3.1 不同炭化温度的稻壳炭在不同酸度下对Mo(Ⅵ)的吸附34-35
  • 2.3.2 不同炭化温度的稻壳炭在不同酸度下对Re(Ⅶ)的吸附35-36
  • 2.3.3 其他共存离子对稻壳炭吸附影响36-37
  • 2.4 振荡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37
  • 2.5 CRH吸附Mo(Ⅵ)、Re(Ⅶ)的动力学性质37-39
  • 2.6 CRH吸附Mo(Ⅵ)、Re(Ⅶ)的热力学性质39-41
  • 2.7 CRH吸附Mo(Ⅵ)、Re(Ⅶ)的机理41
  • 2.8 本章小结41-43
  • 第3章 硫酸改性的稻壳和秸秆对Mo(Ⅵ)的吸附性能研究43-59
  • 3.1 硫酸改性的稻壳和秸秆吸附剂的制备44
  • 3.2 ORH和OCS的表征44-47
  • 3.2.1 红外光谱特征44-45
  • 3.2.2 零点电荷的测定45-46
  • 3.2.3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46-47
  • 3.3 酸度对ORH和OCS吸附行为的影响47-49
  • 3.4 振荡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49
  • 3.5 ORH、OCS吸附Mo(Ⅵ)的动力学性质49-51
  • 3.6 ORH、OCS吸附Mo(Ⅵ)的热力学性质51-54
  • 3.7 ORH、OCS吸附Mo(Ⅵ)的机理54-56
  • 3.8 动态实验56-57
  • 3.9 从含Mo(VⅥ)工业废液中分离Mo(Ⅵ)、Re(Ⅶ)实验57-58
  • 3.10 本章小结58-59
  • 第4章 胺基化秸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59-76
  • 4.1 胺基化秸秆吸附剂的制备59-60
  • 4.2 胺基化秸秆吸附剂的表征60-63
  • 4.2.1 红外光谱特征60-61
  • 4.2.2 元素分析结果61
  • 4.2.3 零点电荷的测定61-62
  • 4.2.4 表面官能团的测定62-63
  • 4.3 酸度对N-OCS吸附性能的影响63-65
  • 4.4 DNOA-OCS对Mo(Ⅵ)、Re(Ⅶ)的动力学性质65-66
  • 4.5 N-OCS对Mo(Ⅵ)、Re(Ⅶ)的热力学性质66-70
  • 4.6 N-OCS吸附Mo(Ⅵ)、Re(Ⅶ)的机理70-72
  • 4.7 动态实验72-73
  • 4.8 从模拟工业废液中分离Mo(Ⅵ)、Re(Ⅶ)实验73-74
  • 4.9 本章小结74-76
  • 第5章 总结76-78
  • 致谢78-79
  • 参考文献79-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活性炭吸附法分离铼钼的研究    周迎春,刘兴江,冯世红,周艳军

玉米秸秆黑液木质素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卫建;彭绍军;杨刚;孙勇;

D301R树脂吸附-解吸钼的行为研究    龚礼胜;王家恒;陈娟;白影超;帅琴;

R-519树脂吸附铼的性能研究    刘峙嵘,康文,王作举,王守祥,郭锦勇

P_(350)萃淋树脂吸附铼的性能研究及应用    宋金如,龚治湘,刘淑娟,邓义琴

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钼(Ⅵ)    熊春华,舒增年,王永江

CL—P_(5709)萃淋树脂吸附及分离钨钼性能的研究    刘建;王秀山;杨子超;陈秋平;于欣;阎居梅;

用溶剂萃取法从碱浸液中回收钼的研究    徐徽;皮关华;陈白珍;石西昌;李俊丽;

在不同体系中4-氨基吡啶树脂吸附钼(Ⅵ)的研究    舒增年,熊春华,王永江

钼资源的回收与应用    赵小翠;马成兵;吴敏;闰志勇;

近年化学选矿技术进展    罗仙平;陈江安;熊淑华;

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钼矿中贵重分散元素铼的分析    宋如晟;钟鸣;涂建球;

植物生物质制备活性炭研究进展    李锋民;郑浩;邢宝山;王震宇;

HPLC-ELSD法检测鸟氨酸提取废液中的Ca~(2+)浓度    万红贵;王汉领;王燕;将导航;袁建锋;李振江;

聚乙二醇-(NH_4)_2SO_4-结晶紫体系中铼的萃取性能研究    牟婉君;杨玉清;

应用于仲钨酸铵结晶过程中钨钼分离的高效方法    吴冲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铼与钼的方法研究    牟婉君;刘国平;熊小玲;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标准加入法测定钼精矿及烟道灰中的铼    张磊;李波;孙宝莲;周恺;

无机色谱分析    程介克;刘锦春;

矿物分析技术及进展    汤淑芳,符斌,李华昌

高温合金中铼元素的分析测定    庞晓辉;刘平;杨军红;

液膜法分离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贾蕊;朱若华;

钼酸盐溶液离子交换钼钒分离机理    胡健;王学文;肖连生;宋松如;

钒渣酸浸液中铼的分离富集研究进展    陶长元;于永波;刘作华;杜军;刘仁龙;范兴;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化学固化研究进展    孙朋成;黄占斌;唐可;张莹;

生物质活性炭对烟气汞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陈洁鹤;刘倩雁;吴业成;李运思;吴江;潘卫国;任建兴;

生物炭吸附去除氨氮试验研究    高菲;

钨冶炼过程中钨钼分离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    霍广生

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液膜传输分离研究    余晓皎

分散支撑液膜中重金属离子的传输与分离研究    吴小宁

从镍钼矿中制取钼酸铵的研究    李青刚

辉钼矿湿法冶金新工艺及其机理研究    曹占芳

人工湿地基质植物除钼机理与效能研究    练建军

基于选冶结合的镍钼矿提钼新工艺研究    杨亮

多功能介孔硅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研究    黄进

竹材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点击化学和开环共聚研究    彭湃

纤维素抗菌膜的制备及其深度水处理研究    林珊

除钼渣碱浸液中钼的萃取回收试验研究    乐红燕

聚乙烯醇缩丁醛的合成及其废水处理    马倩

草浆黑液木质素制备活性炭及其在油气回收中的应用    闫伟

生物吸附剂改性松树皮吸附水溶液中Cu~(2+)的性能研究    邹婷

以木素为基材制备吸附材料与性能研究    李志萍

新型荚醚类萃取剂的设计及其氯化物体系中萃取贵金属钯性能研究    吴广谱

零价纳米铁去除地下水中ReO_4~-的研究    张小宝

镍钼矿全湿法处理新工艺的研究    肖朝龙

双氧水络合萃取分离钨钼的研究    欧惠

高钼白钨中矿酸性化学选矿浸出液的钨钼萃取研究    廖宇龙

纳米材料及其技术的应用前景    张中太,林元华,唐子龙,张俊英

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    魏娜,赵乃勤,贾威

高表面积活性碳的制备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近年来钼市场分析    徐爱东;杨召会;

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研究    王同华,朱英华,徐铭,赵秀琛

贵金属多元素分析进展    任曼,邓海琳,漆亮

痕量铼的同位素稀释中子活化分析    屈文俊,邹晓秋,孙亚莉,何红蓼,杜安道

泡沫塑料预富集中子活化测定铜矿中的铼    周长祥,王卿,姜怀坤,吕振生,李连忠,徐庆福

纳米TiO_2分离富集和ICP-AES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钼和钨    李春香,秦永超,梁沛,胡斌,彭天右,江祖成

分光光度法测定铂-铼催化剂中铼含量    金珊,吕娟,谢莉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叶锦韶,尹华,彭辉,贾宗剑

贵、重金属的生物吸附    张秀丽,刘月英

生物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张洪玲,吴海锁,王连军

化学修饰在生物吸附中的应用    王晓媛,龚文琪,祝春水

衣藻生物吸附铜的实验研究    伍盈盈;

有机物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廖丽莎;李咏梅;顾国维;

废水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严素定;

有机物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廖丽莎;

生物吸附处理油脂精炼厂废水    路炬晶;刘晔;刘大川;

柑橘皮对重金属生物吸附的研究进展    赵华;陈爱华;焦必宁;张耀海;

土壤杆菌R菌株对镧和铈离子的生物吸附    徐淑霞;王慧琴;张世敏;吴坤;

凤眼莲对铜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    张永奇;杨显万;

菲和芘在真菌-土壤-溶液体系中的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    丁洁;陈宝梁;

酿酒酵母对Cu~(2+)的生物吸附机制研究    张爱茜;吴海锁;刘伟;韩朔睽;王连生;

黑曲霉吸附弱酸性艳蓝RAWL机理研究    辛宝平;陈桂淋;

浒苔对重金属Pb~(2+)的生物吸附及其生理反应    朱明;郭赣林;刘兆普;

Rh~(3+)生物还原的谱学表征    林种玉;周朝晖;薛茹;郑泉兴;颜长明;刘月英;傅锦坤;

活性和非活性生物吸附Cu~(2+)、Zn~(2+)和Cd~(2+)离子研究    刘丽艳;李鑫钢;李燕;

香菇废弃物吸附微量铅和镉的试验研究    马培;张丹;何海江;

铜离子印迹磁性生物吸附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任月明

镉污染对放线菌生物活性和种群结构的影响及镉生物吸附研究    袁海平

金属结合肽的微生物展示与筛选及生物吸附作用研究    董洁

非活体藻类生物吸附及海带生物吸附剂的初步研究    李靖

黑曲霉对稀土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    史小利

海带对镉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    苏峰

含锌电镀废水生物吸附处理技术研究    蔡鲁晟

蓝藻对锑的生物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吴珊

重金属铬、镍废水的生物吸附研究    何宝燕

黑曲霉对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吸附研究    陈莹莹

固定化黑曲霉对废水中铅和铬的生物吸附    彭泓杨

黑根霉菌对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吸附及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    张亚娟

微生物对重金属铬离子吸附的实验研究    张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