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对棕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3:24
热度:

秸秆还田对棕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摘要】:本研究在辽宁省雨养农业区通过设置CK、单施化肥(OPT)、化肥配施低量秸秆(OPT+L)、化肥配施中量秸秆(OPT+M)和化肥配

【摘要】:本研究在辽宁省雨养农业区通过设置CK、单施化肥(OPT)、化肥配施低量秸秆(OPT+L)、化肥配施中量秸秆(OPT+M)和化肥配施高量秸秆(OPT+H)等5个处理,于2005~2014年定位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容重、孔隙度、团聚体组成等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全氮磷钾、速效氮磷钾、有机质等化学性状,玉米株高、茎粗、穗位叶叶绿素、产量等玉米生长特性等三方面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为完善玉米秸秆还田栽培技术体系,提高农田土壤扩蓄增容能力,建立土壤有机培肥制度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秸秆还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以后能够提高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玉米生育前期则会降低土壤耕层含水量,0~100㎝土层土壤蓄水量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与OPT处理相比,OPT+M处理土壤蓄水量提高11.78%,水分利用率提高了0.10kg/(mm·hm2)。OPT+L处理土壤蓄水量提高5.92%,水分利用率提高了0.18kg/(mm·hm2)。与OPT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还田9年后,土壤容重下降了3.81%~9.16%,土壤田间持水量提高8.32%~9.31%,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6.61%~7.13%。0~10cm土层和10~20cm土层粒径0.25mm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3.45%~7.13%和4.96%~10.62%,土壤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分别提高6.29%~9.44%和10.33%~19.32%。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分别提高10.81%、9.46%和7.87%、7.86%。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比提高7.01%~7.64%和2.87%~4.66%。 2、与OPT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还田9年后,土壤有机质提高2.53~3.39g·kg-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顺序依次为:高量秸秆中量秸秆低量秸秆;土壤全氮和全磷养分含量都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全钾变化不大;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12.20%~26.72%效果显著(P0.05),对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顺序为高量秸秆=中量秸秆低量秸秆;低量秸秆还田土壤速效磷增加4.28mg·kg-1,中量和高量秸秆还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54mg·kg-1和5.85mg·kg-1,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速效钾增加了25.35~32.47mg·kg-1,增加效果显著(P0.05)。 3、与OPT处理相比, OPT+M和OPT+H处理能够降低玉米出苗率。 OPT+L处理有利于增加玉米株高和茎粗,OPT+M和OPT+H处理秸秆还田效果不明显。玉米进入抽雄期后,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与OPT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能够减缓玉米穗位叶叶绿素下降速度。与OPT处理相比,化肥配施秸秆还田可增产4.24%~10.26%,增产效果显著,且OPT+L处理增产效果最佳。 【关键词】:秸秆还田 有机培肥 玉米 棕壤 理化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0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0-11
  •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1
  • 1.2.3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1-13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13-16
  • 2.1 试验区概况13
  • 2.2 试验设计13
  • 2.3 研究内容13-14
  • 2.4 技术路线14
  •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14-15
  •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15-16
  • 第三章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6-21
  • 3.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6-17
  • 3.1.1 秸秆还田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耕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16
  • 3.1.2 秸秆还田对 0~100cm 土壤贮水量的影响16-17
  • 3.1.3 秸秆还田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17
  • 3.2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影响17-18
  • 3.3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18
  • 3.4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18-19
  • 3.5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组成状况的影响19
  • 3.6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19-21
  • 第四章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21-23
  • 4.1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1
  • 4.2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全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21-22
  • 4.3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22-23
  • 第五章 秸秆还田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23-26
  • 5.1 秸秆还田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23
  • 5.2 秸秆还田对玉米株高和茎粗的影响23-24
  • 5.3 秸秆还田对玉米穗位叶 SPAD 值的影响24-25
  • 5.4 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5-26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26-29
  • 6.1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26-27
  • 6.1.1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6
  • 6.1.2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26
  • 6.1.3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团聚体的影响26-27
  • 6.2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27-28
  • 6.2.1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27
  • 6.2.2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全量养分含量的影响27
  • 6.2.3 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27-28
  • 6.3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28-29
  • 6.3.1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28
  • 6.3.2 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8-29
  • 参考文献29-35
  • 致谢35-36
  • 作者简历3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

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郑家国;姜心禄;朱钟麟;谢红梅;卿明福;

不同麦秆覆盖量对夏玉米耗水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张吉祥;汪有科;员学锋;张立强;于晓蕾;

旱地玉米秸秆还田秋施肥的增产培肥效应    杨治平,周怀平,李红梅,王久志,马玉珍

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水肥增产效应研究    方日尧,同延安,赵二龙,梁东丽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霍竹,王璞,邵明安

不同水肥条件下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    刘晓宏;肖洪浪;赵良菊;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栗钙土区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长期效应研究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陈占全;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直接还田对土壤养分及物理性状的影响    李月华;郝月皎;李娟茹;王英霄;许永红;

The Impact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es on Mechanized Crop Residue Recycling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水肥调控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    王学君;董晓霞;孙泽强;田叶;刘兆辉;

混播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安宏明;李振;李利利;董树亭;张吉旺;刘鹏;

小麦调亏灌溉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胡相明;赵艳云;

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施用对水稻金早09的增产效果    张宝良;

夏玉米优化施肥配方试验    张洁;刘敬军;李雪芳;董文辉;罗家传;

Dynamics of soil quality after cropland was converted to natural regeneration and alfalfa in the emiarid Loess Plateau    郭志彬;

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刘小刚;张富仓;杨启良;戈振扬;张彦;

川西亚高山不同阶段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初步研究    姜发艳;孙辉;林波;刘庆;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

腐植酸配施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迎春;薛世川;彭正萍;甄晓林;邢晓旭;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杨谢;赵燮京;王昌全;王昌桃;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    佘雕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连作条件下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根系及土壤环境影响的研究    苏立涛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滴灌条件下红枣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柴仲平

不同培肥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树慧,阎华,林守宗

高盐分土壤中钙硒对黄瓜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彦,高贤彪,卢丽萍,杨果,崔荣宗

新型玉米生长调节剂玉黄金及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宋朝玉;张清霞;高峻岭;李祥云;刘洪明;

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及酥梨产量的影响    周波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体系与免耕播种技术    陈君达;王兴文;李洪文;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刘海忠,王保强,武玉华,徐有,张庆江

氮钾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蕾;彭正萍;薛世川;王艳群;姜孟辉;高菲;

用土壤剖面无机氮和小麦植株进行氮肥推荐研究    赵同科;曹云者;张国印;

基肥种类对日光温室土壤环境及番茄生育的影响    陈劲憬

就彩色玉米答读者    

国外玉米抗旱方法    谭静,李小林

山东省农科院玉米所育种成果成绩斐然    郭庆法,汪黎明

发展玉米、小麦套种,增加复种指数    于振宝,吕相义,李继森,孙娜,丛向科,王晓临,朱立垚,颜士立,宁文金

“四单”系列玉米品种在贵州省表现初步评价    杨贤成,焦仁海,金文龙,徐艳荣

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产量的影响    石小燕

“十五”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发展战略思考    苏俊

玉米越区种植问题初探    薛飞,曹雨,何平,侯殿文,白英智

选购玉米品种应遵循的原则    张忠军,孙瑞华

玉米保鲜大有市场    钟小轮

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

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刘治先;

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    刘治先;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    孙世贤;

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    刘翔;许志刚;

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

岫岩地区玉米保全苗技术    于世举;

干旱对玉米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黄晓俊;于飞;敖芹;

玉米品种选择的依据及适时播种    白淑湘;

玉米种子质量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赵凤琴;吕端春;

从玉米现货市场看玉米期货投资价值    鲍仁

吉林围绕玉米产业做文章    记者李忠春、江山

今年玉米种植趋向及对策建议    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柴兰高

以工业思路谋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 李忠春 赵永平

用玉米经济盘活东北    本报记者 方世璞

玉米新品种威玉17全省推广    记者 张红梅

祁三平想把河套糖玉米销到全国各地    记者 刘继忠

农产品季节性因素不可忽视    青马投资 于玲

玉米骄“籽”挑大梁    本报记者 刘晓春

玉米倒伏要早防    吴桥县农业局 赵风娟

玉米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王运圣

玉米种子内部机械裂纹特征与识别研究    张新伟

玉米干旱胁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岳桂东

贵州中高海拔区玉米产量与品质的研究    杨恩琼

转Bt基因抗虫玉米田间试验与遗传稳定性分析    王延锋

玉米基因型的硫效率差异及氮硫互作对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    谢瑞芝

玉米遗传图谱构建和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玉米的研究    张永生

玉米品种更替中光合效率与产量提高的生理生态机制    丁莉

玉米矮花叶病毒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马丽

磷脂酶C基因的过表达对玉米转基因植株抗逆性的影响    王春荣

不同抗性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研究    李晓辉

不同阴离子形态锌化合物胁迫下玉米的生理生态特征研究    王玉芳

贵州部分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关琦

砷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郝玉波

玉米种子中寄生真菌以及镰孢菌毒素的检测    罗晓杨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与生理特性的研究    马贇花

不同玉米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累积特性研究    吴传星

转Bt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肥力的影响    颜世磊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时空分布及养分吸收差异比较    李飒

黑龙江西北部玉米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白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