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9:35
热度: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酸度变化的影响【摘要】:如今环境问题受到全球关注,土壤酸化等问题也逐渐被重视,如何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明显减缓土壤酸化的进

【摘要】:如今环境问题受到全球关注,土壤酸化等问题也逐渐被重视,如何解决土壤酸化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明显减缓土壤酸化的进程。本文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大豆,花生和玉米3种作物的秸秆和叶片部分添加到土壤后对土壤pH值、交换性酸及其它化学性质的变化为主要的研究,探讨了添加不同作物秸秆与土壤酸度的关系。本试验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土壤为供试土壤,进行6个月的培养实验,将不添加作物秸秆土样作为对照处理,针对添加不同作物秸秆、不同量的条件下土壤pH值、交换性酸,交换性能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pH值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在培养过程中,对照组土壤pH值呈逐渐降低趋势;添加不同量的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的土壤pH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培养到第二个月时土壤pH值均达到最大,培养结束时,不同作物不同添加量相比,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g/kg相比于对照(5.04)增加了0.97,提升幅度最大;同种作物的秸秆和叶片相比,秸秆对土壤pH值的影响更好。(2)添加3种秸秆和叶片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含量均低于对照,但是对交换性H+的影响不显著。培养结束时,不同作物不同添加量,并不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添加大豆秸秆20g/kg的交换性酸明显低于对照,相比于对照(0.58 cmol/kg)降低了0.37 cmol/kg;添加玉米秸秆和叶片10 g/kg、15g/kg和20 g/kg的交换性酸的量高于添加5g/kg,同种作物的秸秆和叶片相比,秸秆对降低交换性酸、交换性AL3+的效果更好。不同作物秸秆相比,大豆秸秆对交换性酸的降低效果最好,花生秸秆次之。(3)添加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培养结束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相比于对照组(13.79g/kg)增加幅度均在14.97g/kg以上,说明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和叶片均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其中添加大豆叶片对有机质增加效果最好。(4)添加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的土壤交换性能均有所提升,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添加大豆秸秆20g/kg对土壤交换性能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添加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后土壤pH与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呈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相关。(5)添加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显著高于对照,均可以使土壤的酸碱缓冲容量增加。但是在培养结束时,添加大豆秸秆20g/kg效果明显优于添加其他作物秸秆和叶片的处理。综上所述,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和叶片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酸化状况,无论是秸秆部分还是叶片部分的施入都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显著降低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AL3+含量。添加3种作物秸秆和叶片部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中钙离子的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的变化,主要归因于交换性钙的饱和度变化。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酸化 土壤pH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6.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前言8-13
  • 1.1 立题依据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1
  • 1.3 研究内容11-12
  • 1.4 技术路线12-13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3-15
  • 2.1 供试材料13
  • 2.2 实验设计13-14
  • 2.3 测定方法14
  • 2.4 数据计算14-15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15-43
  • 3.1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pH值、交换性酸、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的影响15-25
  • 3.2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5-30
  • 3.3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交换性能的影响30-38
  • 3.4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的土壤pH值与有机质和交换性能的关系38-40
  • 3.5 添加不同作物秸秆对土壤缓冲性能的影响40-42
  • 3.6 土壤缓冲容量与土壤交换性能的相关性42-43
  • 第四章 讨论43-44
  • 第五章 结论44-45
  • 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50
  • 作者简介50-51
  • 致谢5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碱性改良剂对富铝化淋溶土酸缓冲性能影响研究    吴杰民,邵峰

有机物料改良盐碱土的效果研究    宋轩,杜丽平,张成才

我国农村作物秸秆资源化调查研究    王秋华

我国茶园土壤的酸化及其防治    廖万有

土壤pH与烤烟钾素营养关系的研究    黎成厚,刘元生,何腾兵,杨宏敏,黄立栋,腾应

有机肥和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土壤及不同粒级供氮特性的影响    徐阳春,沈其荣

通过调节土壤氮素转化提高有机物料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刘源;袁金华;钱薇;徐仁扣;

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酸度变化的影响    林涵

我国烟草钾素营养的研究现状及探讨    张娟;张喜琦;许士明;丁方军;

高海拔地区黄壤茶园酸化及其原因分析——以挂墩茶园为例    方雯莹;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土壤pH值对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赵静;李欣;张鲜鲜;章超;沈向;王洪强;陈浪波;

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土壤肥力、盐碱化及CO_2含量的影响    陈宝红;鲁耀;杨文柱;段宗颜;

调节茶园土壤pH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刘炳君;杨扬;李强;呼广雷;陈向阳;方建新;王世强;

江南丘陵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研究Ⅳ 江西农田养地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黄国勤;

南方主要烟草种植区植烟土壤肥力特征及硫素状况    黄运湘;武孟祥;赵成燕;陈令;张蕾;李艳红;

河南省秸秆生物质资源量测算    朱纯明;

土壤氮素矿化研究进展    张笑千;陈卓;常鹏;曲英华;

浅析山东省低碳农业与新农村建设    董家贵;王恒;徐茂裕;

我国茶园土壤的退化问题及其防治    廖万有;王宏树;苏有键;康启兵;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汪亚峰;

环境因素对秦岭中山区土壤特性和氧化铁分布的影响    雷梅;常庆瑞;冯立孝;阎湘;

第十章 现代土壤工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杨林章;薛利红;

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何红波;张威;解宏图;刘宁;张旭东;

湖南省典型生态烟区农业地质背景及土壤特征研究    李明德;吴海勇;刘琼峰;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曲靖烤烟品质特征及主要生态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    李强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    王平

基于GIS和数据挖掘技术评价江西主要茶区土壤和茶鲜叶重金属状况及其预测    熊春红

长期施肥条件下紫色土—小麦系统中钾素利用的研究    熊明彪

中国优质烤烟生态地质背景区划研究    张振平

改性稻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牛盾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及日光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肥水管理技术    高新昊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贵州烟区营养环境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秦松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连作对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杨佳玫

张宣葡萄产区土壤铜、锌分布特征及与葡萄品质的关系    耿慧

硅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和活性的影响    李航

不同秸秆污泥堆肥施用土壤-植物效应研究    唐淦海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红大品种生长发育与产质量的影响    刘国

养猪规模与土地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研究    储怡士

覆盖和施钾量对烤烟钾利用效率及产质量的互作效应    李集勤

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漂洗土壤铁元素转化迁移的影响    谭海燕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碳氮的相互作用    申小冉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土壤酸化成因与改良管理技术研究    张晓玲;

土壤酸化研究进展    戎秋涛,杨春茂,徐文彬

氮循环的人为干扰与土壤酸化    许中坚,刘广深,俞佳栋

土壤中铝对火炬松根系影响的试验研究    李宝福

格拉姆柱花草对土壤改良作用的研究    胡衡生,潘晖

土壤对SO_4~(2-)的吸附-解吸特征    吴杰民

氮形态转化对豆科植物物料改良茶园土壤酸度的影响    毛佳;徐仁扣;黎星辉;

施用碱渣对茶园土壤酸度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王辉;徐仁扣;黎星辉;

不同肥力棕壤和黑土各粒级微团聚体氮素矿化势    戴晓艳;须湘成;陈恩凤;

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    孔祥斌

坡地茶园集水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其生态综合控制研究    刘宗岸

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肥力及作物的影响    孙好

关于半质环的交换性条件    于宪君,朱捷

半质环的交换性定理    曹大勇,杨新松

关于半质环的几个交换性定理    朱捷;于宪君;

半质环的一个交换性条件    富成华;崔殿军;

关于半质环的几个交换性条件    王延鹏;陈光海;

关于环的交换性条件的若干注记    杜君花;杨新松;陈光海;

半质环的交换性定理    赵贤;

满足某可变恒等式的半质环的交换性    于伟东;张海燕;杨新松;

满足某可变恒等式的环的交换性    白华;杨新松;陈光海;杜君花;

一个交换性问题的若干证法    杜君花;梁红梅;魏蕴波;

红壤胶体的交换性酸与中性盐和pH的关系    周世伟;章钢娅;张效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