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真空变压吸附分离氮甲烷过程模拟与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4:39
热度:

真空变压吸附分离氮甲烷过程模拟与优化【摘要】:氮气和甲烷由于其相似的理化性质,二者的分离一直被当作难点问题,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变压吸附法则是实现其分离最具竞争力的方法。成本和收益

【摘要】:氮气和甲烷由于其相似的理化性质,二者的分离一直被当作难点问题,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变压吸附法则是实现其分离最具竞争力的方法。成本和收益是化工过程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优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对变压吸附操作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回收率等目标。 首先,对变压吸附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摒弃了以往文献中多数的模型简化方法。对变压吸附中所有单元建立子模型,在固定床吸附器内部建立了严格数学模型,建立了自定义式的边界条件,也对变压吸附系统中的辅助设备建模,使模型能够实现全流程模拟。采用三塔变压吸附小试装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改变塔顶出口流量的方法,得到了不同塔顶出口流量下产品气中甲烷的纯度和回收率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准确性。 本文中对于变压吸附模型的求解和灵敏度分析进行了研究。在模型的求解过程中,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中的偏微分方程进行部分离散,并采用线性法(Method of lines)求解离散后的微分代数方程。灵敏度分析是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能够分析各个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在本文中,灵敏度模型与PSA模型伴随建模并同时求解,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该法的可行性。 在所建立的子模型及其伴随求解的灵敏度分析基础上,采用简约序列空间二次规划法(rSQP)对三塔VPSA氮甲烷分离过程进行优化,优化的目标为在产品气中甲烷纯度(P)达到80%的基础上,最大化甲烷的回收率(R),最小化过程的能耗(W)。原料气组分设定为N2/CH4=70%/30%;在初始条件下,甲烷纯度P=78.8079%, R=83.3499%,W=0.163417Kwh/(m3原料气)。产品气中甲烷的纯度在9次迭代后即达到80%,目标函数值也在20次迭代后开始趋于稳定,并逐渐趋于最优化,此时目标函数值为,R=95.0725%,W=0.188026Kwh/(m3原料气)。最终经过50次迭代后达到最优化,优化结果:至P=80.0657%,R=97.0049%,W=0.186949Kwh/(m3原料气)。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变压吸附过程的优化十分实用,使甲烷纯度达到80%,并且甲烷回收率提高了14%。同时根据灵敏度数据研究了各个参数对过程的影响,为变压吸附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氮甲烷分离 变压吸附 模型 数值优化 灵敏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028.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24
  • 1.1 吸附基本理论8-16
  • 1.1.1 吸附现象8-9
  • 1.1.2 变压吸附9-12
  • 1.1.3 常见吸附剂及其应用12-16
  • 1.2 甲烷富集16-19
  • 1.2.1 深冷法16-17
  • 1.2.2 膜分离法17
  • 1.2.3 变压吸附法17-19
  • 1.3 变压吸附过程模拟19-21
  • 1.4 变压吸附过程优化21-22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22-24
  • 第二章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24-34
  • 2.3 吸附床内部模型24-31
  • 2.3.1 多组分吸附等温线模型24-25
  • 2.3.2 吸附动力学模型25-27
  • 2.3.3 质量传递模型27-28
  • 2.3.4 动量传递模型28
  • 2.3.5 热量传递模型28-30
  • 2.3.6 边界条件30-31
  • 2.4 辅助模型31-33
  • 2.4.1 缓冲罐模型31-32
  • 2.4.2 阀门及泵流量模型32-33
  • 2.4.3 其他模型33
  • 2.5 小节33-34
  • 第三章 求解与灵敏度分析34-41
  • 3.3 模型的求解34-37
  • 3.3.1 离散方法35-36
  • 3.3.2 DAEs 的求解36-37
  • 3.4 灵敏度分析37-40
  • 3.4.1 灵敏度分析基本方法37-38
  • 3.4.2 模块化灵敏度分析38-40
  • 3.5 小节40-41
  • 第四章 模拟与实验验证41-54
  • 4.3 实验部分41-43
  • 4.3.1 实验原料与仪器41-42
  • 4.3.2 流程简介42-43
  • 4.3.3 研究内容43
  • 4.4 模拟部分43-46
  • 4.5 结果与分析46-53
  • 4.5.1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46-47
  • 4.5.2 出口流量对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47-49
  • 4.5.3 模拟结果分析49-53
  • 4.6 小节53-54
  • 第五章 变压吸附的优化54-71
  • 5.3 sQPR 法简介55-58
  • 5.3.1 非线性规划问题55
  • 5.3.2 优化方向的求解55-56
  • 5.3.3 Hessian 矩阵的计算56-57
  • 5.3.4 优化问题的求解57-58
  • 5.4 对氮甲烷分离过程的优化58-70
  • 5.4.1 过程介绍58-59
  • 5.4.2 优化目标59-61
  • 5.4.3 优化结果与分析61-70
  • 5.5 小节70-71
  • 第六章 结论71-73
  • 参考文献73-7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9-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魏玺群,陈健

煤层气在活性炭和炭分子筛上变压吸附分离    席芳;林文胜;顾安忠;刘薇;齐研科;

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方向    朱志敏;沈冰;蒋刚;

一种既约逐步二次规划算法的全局收敛性    王玮;陈兰平;焦宝聪;

孔结构对活性炭吸附CH_4和CO_2的影响    苏伟;周理;周亚平;孙艳;

离心式压缩机组多变效率的计算模型    黄兴;陈玉春;崔高锋;郑志明;

提高煤矿抽放煤层气甲烷浓度的变压吸附技术的理论研究    辜敏;鲜学福;

甲烷/氮气变压吸附分离的实验与模拟    周圆圆;杨华伟;张东辉;

变压吸附(PSA)过程中吸附剂再生方法应用及比较    赵建恒;姚安;

Progress in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Models During the Recent 30 Years    曾嵘 ,关建郁

聚丙烯腈螯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崔振峰;杨华;王永芝;

烷氧羰基硫脲树脂与Ag~+的螯合机理    王帅;钟宏;张骞;曹占芳;刘广义;

活性炭物理结构与其变压吸附分离瓦斯性能    李建华;

变压吸附技术在合成氨厂的应用    毛薛刚;张玉迅;周洪富;管建平;

清洗工艺对变压吸附制氧的影响    张辉;刘应书;章新波;

炭分子筛吸附分离甲烷/氮混合物研究进展    席芳;林文胜;顾安忠;刘薇;齐研科;

微波辐照程序升温与恒温解吸载甲苯活性炭    曹晓强;黄学敏;刘胜荣;曹利;赵圣伟;庄剑恒;

微波辐照活性炭改性机理研究    曹晓强;陆洪省;黄学敏;

D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研究    曾君丽;邵友元;易筱筠;植彩贞;

硅藻土基多孔陶瓷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研究    高如琴;郑水林;张娟;吴照样;刘桂花;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恒湿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万国顺;蒋磊;李志广;刘川文;黄红军;

离子交换技术在贵金属催化剂回收中的应用    费亚南;李孝国;于海斌;

变压吸附气体分离系统设计工程软件开发    卜令兵;刘应书;刘文海;赵华;

含氮煤层气液化工艺    林文胜;高婷;顾安忠;辜敏;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CH_4/N_2混合物的研究进展    席芳;林文胜;顾安忠;刘薇;齐研科;

低浓度煤层气液化技术理论分析    范庆虎;李红艳;尹全森;贾林祥;

碳分子筛吸附分离CH_4/N_2混合物的研究进展    席芳;林文胜;顾安忠;刘薇;齐研科;

延迟焦化工业过程先进控制与性能评估    周猛飞

碳材料捕获燃烧后二氧化碳过程研究    沈春枝

含氮氧煤层气液化装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范庆虎

紫玉米高产栽培生理机制及其花青素特性研究    朱敏

生物质一体化制氢研究    张尤华

新型四塔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过程研究    吕昌忠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利用农业秸秆制备阴离子吸附剂及其性能的研究    王宇

活性炭吸附—微波解吸—催化燃烧处理含甲苯废气研究    曹晓强

黄磷尾气催化氧化净化新技术研发及理论研究    王学谦

鳀鱼酶解液中不良风味成分的吸附脱除    米恒振

球形活性炭对CO_2吸附行为研究    谢菲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PSA)法制取高纯度氮气的工艺研究    顾飞龙

KDON-29000/9000型空分装置项目选型的研究    田园

超音速分离器内流动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张明益

高浓度聚丙烯酰胺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李振玉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分离选择性规律研究    付瑜

大孔吸附树脂D101的氯甲基化及功能化改性研究    董方

静电纺PAN纳米活性碳纤维吸附性能研究    仇群仁

羊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阿依努尔·达吾提

变压吸附技术的发展    梁其煜,李式模,邵皓平

变压吸附浓缩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实验研究    刘应书;郭广栋;李永玲;杨雄;

廉价氢气源的开发    孔祥芝

我国煤层气储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蔚远江,杨起,刘大锰,黄文辉

盆地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及非煤能源矿产评述    路爱平

实际气体压缩性系数z、容积绝热指数k_υ和温度绝热指数k_T的确定    杭铮伍,张明星

烟煤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PSA浓缩CH_4/N_2中CH_4的性能研究    辜敏;刘克万;鲜学福;曾来;姚伟静;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秦勇

我国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现状及展望    陈健,古共伟,郜豫川

变压吸附空分制氮过程的研究    卢洪,李成岳

椰壳基微孔活性炭制备与表征研究    苏伟

煤层甲烷变压吸附浓缩的研究    杨明莉

阜新盆地中部煤层气地质特征研究    朱志敏

用高性能制氧分子筛变压吸附    胡涛,马正飞,姚虎卿

变压吸附空分制氮技术的应用    谷兰成,常万国,许世强

变压吸附技术的研究    韩慧,白敏冬,白希尧

两床变压吸附制氧工艺的研究    朱学军,郭彤

活塞驱动变压吸附反应器的模型化    胡鸣,周兴贵,顾峥,袁渭康

变压吸附制氮机的应用    符向民

变压吸附脱碳技术运行总结    吴小明,王日洪

变压吸附程控阀典型故障剖析    戴新

变压吸附生产氧气    Dr.M.Grahl,Dr.P.Leitgeb,江楚标

变压吸附脱碳的应用    魏长亭

高原环境变压吸附设备的设计应用    裴红珍;

大型变压吸附制富氧装置的现状及应用    王华金;

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装置技术的运用与现状    王华重;

膜分离技术与变压吸附技术结合制取高浓度氧的研究    徐徜徉;曹义鸣;赵勇;邓麦村;

变压吸附制富氧装置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王华金;

变压吸附技术在炼厂的应用    郜豫川;

我国变压吸附技术的工业应用现状及展望    栾正红;彭亚伟;

变压吸附制氮关键工艺参数实验研究    古世鑑;刘应书;吴天瑞;杜雄伟;蒋华峰;刘文海;

变压吸附在焦炉煤气提氢的应用    李延波;

变压吸附在气体分离单元的应用    范志涛;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冶金用氧新途径    王庆

变压吸附:从气体中“淘金”    本报记者 谢昭萍

变压吸附:从气体中淘金    谢昭萍

节能减排期盼创新先锋    本报记者 王繁泓

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在冶金行业应用前景看好    王华金

变废为宝的神奇事业    本报记者 陶小康

向多领域发展    肖滢

创新转化中感悟生命    

变压吸附技术为传统工业“提气”    谢昭萍

我建造世界最大变压吸附制纯氢装置    记者 谢昭萍

新型四塔变压吸附提纯氢气过程研究    吕昌忠

非等温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过程的计算和优化    王啸

变压吸附制氮气的数值模拟    田春刚

变压吸附空分制氮用炭分子筛的制备研究    刘书林

含氧煤层气真空变压吸附脱氧的研究    申培培

煤矿乏风中低浓度甲烷的变压吸附提纯    雷利春

变压吸附回收乙烯(乙烷)的实验与模拟    何东荣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集成制取高浓度氧气的研究    徐徜徉

微型化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装置实验研究    欧阳小芳

变压吸附管道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    苏超

变压吸附制氧新工艺及吸附剂的应用研究    吴迪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PSA)法制取高纯度氮气的工艺研究    顾飞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