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严相济,大连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环保设备网
时间:2022-01-22 09:01:37
热度:70
宽严相济,大连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助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大连对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市共下达处罚决定557件下达罚款4442.38万元。在全社会形成有效震慑。 看到
2021年大连对环境违法行为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全市共下达处罚决定557件下达罚款4442.38万元。在全社会形成有效震慑。
看到这组数据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此大力度的监督检查是否会影响企业生产发展?
“不会,我们的执法不仅有力度,也同样具备温度。我们不仅注重生态环境执法,也注重对守法经营企业的服务,以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帮助企业提升改造自主监管能力,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条件严格,97家企业入“正面”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辽宁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将97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纳单工作坚持合理控制纳入企业数量,逐步扩大纳入范围的原则,首批仅纳入了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企业69家,化学品制剂制造类企业9家及金属制品制造、食品制造、服装制造等其他各类制造业企业19家。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须具备三年内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连续两年环境信用等级为守信企业等条件。特别指出的是,涉及核与辐射、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尾矿库等行业的企业和具备贮灰场的燃煤发电企业不得纳入正面清单。
本次纳入的97家企业中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行业企业较多,与近年来大连市强力推进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是分不开的,督促企业对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联网,推进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示公开工作,按照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开信息,执法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监控的方式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出台正面清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守法诚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能够进入正面的条件相当严格。根据大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市共有各类污染源2.9万个,首批正面清单企业仅97家,相当于每300家企业才能选出一个正面清单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我们希望通过以‘关键少数’,带动全市的排污企业积极向好转变,形成由‘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面清单企业有啥“待遇”
企业进入正面清单后,“生态环境部门将秉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清单有效期内对企业进行至少一次体检式现场帮扶,定期邀请企业进行交流座谈,及时听取企业诉求,梳理相关行业企业违法风险点,明确监管执法要求,增强企业行为预期,防止隐患问题变成违法问题,做到有需要有服务,无需要不干扰。”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实行包容纠错审慎监管,对正面清单企业对因非主观过错导致的违法行为,主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或者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正面清单企业初次环境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也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正面清单提高了执法效能,实现了对环境信誉良好企业的无事不扰,有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受到企业欢迎。”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是“不管”,也不是“一劳永逸”
“正面清单并不等于不管不问。”这名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企业进入正面清单后,环境监管部门原则上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平台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作用,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或利用能源管理部门数据,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
另外,对被列入省、市各类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被举报投诉、媒体曝光、上级交办问题线索,存在在线监测数据异常且经企业自查报告后管理部门认为仍需赴现场调查核实的正面清单企业,经执法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可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或特殊管控期间,各级执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或特殊管控部门,可以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
而且,正面清单也不是“一劳永逸”。正面清单有效期原则上为3年,实施动态管理,不再符合纳入条件的企业将及时移出,对存在恶意偷排、篡改台账记录、逃避监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不得再次纳入。对正面清单企业因管理不善导致超标排放且未主动报告,或存在其他恶意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列为特殊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并向社会公开。
原标题:宽严相济,大连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看到这组数据也许有人会疑惑:如此大力度的监督检查是否会影响企业生产发展?
“不会,我们的执法不仅有力度,也同样具备温度。我们不仅注重生态环境执法,也注重对守法经营企业的服务,以提升执法精细化水平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帮助企业提升改造自主监管能力,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条件严格,97家企业入“正面”
2021年,大连市生态环境局按照《辽宁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将97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纳单工作坚持合理控制纳入企业数量,逐步扩大纳入范围的原则,首批仅纳入了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企业69家,化学品制剂制造类企业9家及金属制品制造、食品制造、服装制造等其他各类制造业企业19家。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须具备三年内无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三年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连续两年环境信用等级为守信企业等条件。特别指出的是,涉及核与辐射、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业集聚区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尾矿库等行业的企业和具备贮灰场的燃煤发电企业不得纳入正面清单。
本次纳入的97家企业中热力生产和供应、火力发电行业企业较多,与近年来大连市强力推进燃煤锅炉专项整治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是分不开的,督促企业对现有污染防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联网,推进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示公开工作,按照要求开展自行监测并公开信息,执法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监控的方式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情况。
“出台正面清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挥守法诚信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能够进入正面的条件相当严格。根据大连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市共有各类污染源2.9万个,首批正面清单企业仅97家,相当于每300家企业才能选出一个正面清单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我们希望通过以‘关键少数’,带动全市的排污企业积极向好转变,形成由‘要我守法’到‘我要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正面清单企业有啥“待遇”
企业进入正面清单后,“生态环境部门将秉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在清单有效期内对企业进行至少一次体检式现场帮扶,定期邀请企业进行交流座谈,及时听取企业诉求,梳理相关行业企业违法风险点,明确监管执法要求,增强企业行为预期,防止隐患问题变成违法问题,做到有需要有服务,无需要不干扰。”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介绍。
实行包容纠错审慎监管,对正面清单企业对因非主观过错导致的违法行为,主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或者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未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正面清单企业初次环境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也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正面清单提高了执法效能,实现了对环境信誉良好企业的无事不扰,有利于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推动了营商环境的改善,受到企业欢迎。”市执法队有关负责人表示。
不是“不管”,也不是“一劳永逸”
“正面清单并不等于不管不问。”这名负责人进一步介绍,“企业进入正面清单后,环境监管部门原则上采取非现场执法方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平台和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作用,通过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视频监控、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或利用能源管理部门数据,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手段开展非现场监管。”
另外,对被列入省、市各类生态环境专项执法行动,被举报投诉、媒体曝光、上级交办问题线索,存在在线监测数据异常且经企业自查报告后管理部门认为仍需赴现场调查核实的正面清单企业,经执法机构负责人同意后,可进行现场执法检查。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或特殊管控期间,各级执法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或特殊管控部门,可以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现场执法检查。
而且,正面清单也不是“一劳永逸”。正面清单有效期原则上为3年,实施动态管理,不再符合纳入条件的企业将及时移出,对存在恶意偷排、篡改台账记录、逃避监管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不得再次纳入。对正面清单企业因管理不善导致超标排放且未主动报告,或存在其他恶意违法行为的,将依法从严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列为特殊监管对象,加大监管力度,并向社会公开。
原标题:宽严相济,大连生态环境执法正面清单助企业高质量发展
-
生态环境部原则通过“十四五”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控的意见2022-01-22
-
水生态环境发展,得先问监测要“体检报告”2022-01-21
-
24家环保企业2021创业板过会 拟募资总额达162亿2022-01-21
-
中国生态环境执法机制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2022-01-21
-
绿色转型尽显鱼米之乡宜居美 生态环境质量继续较大幅度改善2022-01-20
-
以环保信用分级分类为抓手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监管更加精准化2022-01-20
-
专利保护再加强,环保企业推技术上“重头戏”2022-01-20
-
划重点丨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功经验做法有哪些?2022-01-20
-
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无废城市”建设座谈会2022-01-20
-
2021年生态环境政策分析(二):基于分区管控和价值实现机制的生态修复与保护2022-01-20
-
IIGF观点 | 《对外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指南》解读2022-01-20
-
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度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公告2022-01-19
-
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名录2022-01-19
-
2021年生态环境政策分析: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双碳”目标2022-01-19
-
贵州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