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5:30:10
热度:

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热心网友: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

热心网友: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

热心网友:抗挫能力差的表现: 1、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乱发脾气、哭闹。 2、受不了一点批评,光爱听表扬的话,一批评就不高兴,甚至哭闹。 3、自尊心较强,好胜心强,好面子,承受不了失败。 4、怕困难,遇到一点问题就退缩。 5、特别娇气,做错了事,家长一说就哭。 6、不敢承认错误,老是用哭来推卸责任。 7、遇到一点困难就愁眉苦脸,不是想找大人帮忙就是想放弃,或怨天尤人。 8、从不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从不分析失败的原因。 抗挫能力差的原因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正常的现象,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现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较差。举例说明:前些年新闻媒体上曾经报道过的《夏令营的较量》,中国孩子在中日夏令营中的表现实际上是差强人意的,他们表现出的独立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明显低于日本的孩子,这点不得不令人担忧,也因此掀起了一轮挫折教育大讨论以及关于青少年能力培养的思考。另外,媒体上也经常报道,有的孩子因为受了点委屈就跳楼,许多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高考生成绩一直很好,家长对其期望值很高,考上名牌大学不成问题,可高考后自己估分觉得考得不理想,感觉对不起家人,就留下遗书自杀了,结果是这个孩子的成绩考得很好,只是当时估分不准确,如果他的抗挫能力强一些,现在应该是个坐在课堂里学习的大学生,将来还会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可现在留给家人的确是无尽的痛苦。这些案例比比皆是,其实都是缺乏抗挫能力的表现,曾经有一个专家对幼儿受挫能力进行过调查,结果有55%的孩子顶不住失败的打击,31.2%的幼儿认为自己没有经过挫折,承受能力不强。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为什么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显得那么脆弱? 1、自身因素:当前,日益竞争的社会使得家长对孩子过分重视智力开发和掌握学习技能,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能力和奋斗精神,缺乏独立精神,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的准备,这是儿童容易受挫的最大原因。孩子自身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两方面。比如生理方面,让一个三岁的孩子去画一个很形象的人物,他肯定完成不了,因为他还处于涂鸦期,画不出来必然会产生挫折感;如果某个孩子动作协调性发展不好,他再怎么努力,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也很难得第一,也会产生挫折感。心理方面的,如果一个孩子做事缺乏坚持性和毅力,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而是采用回避的态度,也是造成挫折的原因之一。2、家庭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来自环境方面,随着独身子女的日趋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大都从小就生活在幸福安定的环境中,是在温室里、蜜罐里长大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逆境教育”。 (1)包办代替 家长习惯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孩子没有了任何实践的机会,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难以培养起来。这样,当孩子真正面对现实生活,面对竞争,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2)嘲笑孩子 孩子缺乏经验,遭遇挫折是难免的。大人不应嘲笑孩子,或责怪孩子这错那错,而是应该平时多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并在克服困难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 (3)针尖对麦芒 挫折教育不是针尖对麦芒,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过度的挫折感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4)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孩子输了比赛哭是种自然发泄,也是要求上进的表现,家长不能说“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应帮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5)过度预期孩子的能力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又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由于家长的这种态度,孩子也逐渐对自己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总是对孩子说“你肯定是第一名”、“我最喜欢你考一百分”等,这会让他觉得只有第一名,爸妈才会喜欢,如果做不到,就不喜欢他了,这会使他不愿意面对挫折和失败。 (6)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儿童需要的极力满足,又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 (7)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所营造的成长氛围,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真实经历之间的强烈反差,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8)剥夺孩子尝试的机会 许多家庭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之情,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让孩子受挫。当他们预见孩子可能碰到困难时,他们总是自己挺身而出,为孩子扫除障碍。 家长这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举动和认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在父母保护伞下长大的孩子一旦碰到问题和困难经常会不知所措,无能为力,不敢去面对,还容易产生畏惧、退缩、抑郁、失落等情绪,更别说去想办法战胜困难、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这些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更轻易受挫。 3、外界原因:此外,还存在一些外在原因使得孩子受挫。比如:孩子去参加比赛,总会有输有赢,输了的孩子必定会受挫,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不努力,而是因为冠军只有一个。 抗挫能力的培养: 1、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认识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我国自古就有“自己跌倒自己爬起”的古训,家长要认识到,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小的方面来说,对于他们个体的成长有利,大的方面来说,今天的幼儿将担负起明天社会发展的重任,未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每个人都需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栋梁,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好在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了“温室的鲜花生命力永远比不上山间的野草,让孩子直面挫折,学会应对挫折,才会让孩子活得更好。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度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承受挫折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因此,幼儿抗挫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抗挫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一个能笑看一切的人抗击打能力必定会比一般的人强。具备很强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旧能够快乐前行的孩子,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个性很重要,让孩子能微笑着面对挫折。 2、把握挫折教育的时机,帮助幼儿正确理解挫折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

热心网友:现在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成长的,被家长过多过细的照顾保护,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自觉性和独立性差。从孩子发展的需要看: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孩子明白人人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有利于孩子敢于面对困难,正视挫折并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孩子生活中有不同的活动,当孩子面临困难时,我们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只有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孩子挫折承受力 在孩子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孩子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孩子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孩子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孩子寻找,让孩子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孩子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孩子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孩子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孩子的受挫意识 孩子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孩子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孩子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孩子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孩子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