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人口过多对环境的危害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3:38:51
热度:

人口过多对环境的危害热心网友:应该是对饮用水和空气的污染。###热心网友:饮用水和空气的污染,食物也少了,粪便愈来愈多,传染病啊...........我这个人好奇心很强......

热心网友:应该是对饮用水和空气的污染。

###

热心网友:饮用水和空气的污染,食物也少了,粪便愈来愈多,传染病啊...........我这个人好奇心很强......请问你,不,您要知道这些干什么?

###

热心网友:土地1972年以来,导致土地资源压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带来了粮食产量的不断提高。2002年需要养活比1972年多出22亿的人口。1985—1995年间,世界上许多地区呈现出了人口增长速度与粮食增长速度互相竞赛的局面。由于灌溉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水涝与土壤的盐碱化。20世纪80年代,据估计每年有1000万hm2的水田遭到毁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包括不合理的农业用地和贫瘠土壤与水管理方式、森林砍伐、自然植被破坏、过度使用重型机械、过度放牧,以及不合理的粮食轮作与农业灌溉等。1992年地球高峰会议将关注土地资源问题向前推进了一步。要求每个国家必须覆行21世纪议程,这为制定土地资源政策奠定了基础,此外,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又对土地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申。并且强调土地资源问题的日益严重将会威胁到未来的粮食安全。 森林 典型区域:亚太地区人口过多、贫困和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个地区的许多地方存在着复杂的环境问题。生物资源具有长期的生存价值,被开发用作贸易对象。这一地区独立的岛屿上大约3/4的已知或未知物种即将绝迹。保护区只占总面积的5%,与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10%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污水及其它水源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淡水资源。由于大规模砍伐森林引起的河流与水库淤积已经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城市化、工业化、旅游以及海岸地区人口的大量增加危及到了许多滨海地区。超过60%的亚洲红树林地区变成了农业用地。有些城市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多数环境发展趋势趋向消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主要有公共机构管理水平得到改善,公众环境意识与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工厂的环境意识也逐步提高等。 过去30年延续了长久以来的森林砍伐趋势。到斯德哥尔摩大会召开时,许多森林已经被毁坏。造成森林减少与退化的直接原因有农业用地不断扩大,工业木材、燃料与其它林业产品的过度消耗以及过度放牧等。根本原因有贫困、人口增长、林业产品的市场贸易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此外自然因素也会导致森林破坏,如害虫、疾病、火灾与极端气候事件等。 90年代,全球林地面积净减少了约9400万hm2(相当于全部森林面积的2.4%)。在此期间每年采伐森林1460万hm2,重新造林520万hm2。热带森林的采伐率为每年1%。90年代,有近乎70%的森林砍伐地区变成了永久性的农业用地。近来,据一项使用全球卫星数据的研究估计,1995年世界上郁闭性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40%)的面积大约有2.87亿hm2,占了全球陆地面积的21.4%。 斯德哥尔摩大会把森林定义为生态系统中最大、最复杂且能够永久自我更新的部分,并且强调制定合理的土地与森林使用政策,监控世界上的森林状况,介绍森林资源管理计划。在今天看来,斯德哥尔摩大会关于森林提出的那些建议有些是有效的,有些却是难以实施的,因为在许多方面,管理森林要面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冲突。 生物多样性 典型区域:欧洲 这一地区的环境状况比较复杂:有些方面在过去30年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改善与提高(如空气排放量);生物多样性与森林状况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而其它方面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退化(如淡水、一些沿海与海洋地区)。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欧洲地区的大气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保护自然区域和生物多样的不断努力对保护物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淡水储备情况在欧洲各地差别较大,南部、西部和东南欧洲面临着比较严重的水资源压力。沿海与海洋地区的情况也有所退化,尤其是南部与西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区。西欧地区的环境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中欧与东欧地区的环境退化现象比较突出,不过近来有些国家已出现了恢复的迹象。欧盟强有力的环境政策继续推进此地区的发展。 由于土地转化、气候变化、污染、不可持续地开采自然资源以及不断引进外地种等做法,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以比自然灭绝快得多的速度在减少。热带森林地区的土地转化现象最为突出,北温带及北极地区则相对较少;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城市附近空气氮沉积程度最高;外来种的引入与人类活动的方式有很大关系。人口增长、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垃圾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城市发展与国际武装冲突等都是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深层原因。在过去的30年里,物种减少与灭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问题。尽管还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准确测定在过去的30年里到底有多少个物种发生了灭绝,但大约有24%(1130)的哺乳动物和12%(1183)的鸟类目前被认为面临绝迹的危险。 过去30年已经对生物多样性危机作出了反应。国内社会,包括各种各样以及越来越成熟的非政府组织网络,已经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与保护行动有关的利益相关集团的参与不断增加,非政府组织、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开始出现。目前已经召开了许多有关保护濒临绝种动物的国家会议,包括1973年的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和1979年的野生动物迁徙物种保护公约,90年代的主要政策就是采纳、批准并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 淡水灾害性低非常低低中度高很高以1000 m3/(人·a)为单位的水资源获得量地区分布图全世界约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地区,在这些地区的淡水消费量超过可更新水资源总量的10%。大约有80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40%,在90年代中期严重缺水,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灌溉农业的不断扩展,对淡水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世界上许多贫困国家来说,威胁健康的环境因素主要是继续饮用未经处理的水,能够享受改善后的淡水供应的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79%(41亿人)提高到2000年的82%(49亿人),但仍有11亿人不能得到安全的饮用水,24亿人缺少足够的卫生条件,这些人口大部分分布在非洲国家。不能得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供应导致每年与水有关的疾病的大量爆发,每年有500万人因此而死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生产造成了严重的但难以定量化的负面影响。强调淡水供应,但其管理并不规范,这就限制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目前,政策制订者开始由供应管理转向需求管理,突出强调利用综合的管理方法确保不同的部门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价格政策和私有化。现在还强调水资源的集成管理,在水计划制定和管理中充分考虑所有不同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海岸和海洋区 典型区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 在过去的3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的环境退化开始加剧,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主要来自人口的不断增长、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和不完善的规划,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以及经济对自然资源开采的高度依赖。目前已经有3亿hm2土地退化,加勒比海地区30%的珊瑚礁处在危险之中。在过去的30年里,全球已经损失了4亿hm2的原始森林,其中40%以上分布在某些特定区域。城市环境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处理不善严重影响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健康,目前这些人口占总人口的75%,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对人类和经济造成的危害很大,最贫困的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对于这样的自然灾害十分脆弱。 由于陆地和海洋资源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不断开采海洋沉淀物,导致海洋和海岸不断退化。人口增长、城市化加速和海岸带旅游业发展是导致海岸环境压力增大的根源,1994年,世界人口的约37%居住在海岸60km以内地区,比1950年地球上的总人口还多,贫困和人类消费模式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的影响。从全球来看,污水排放是污染海洋和海岸环境的主要来源,而且在过去的30年,海岸的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 由于向海洋排放的氮过多,海洋和海岸带都出现了富营养化,这一令人担忧的趋势在30年前还没有为人们所预见,有毒的或不受欢迎的浮游生物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密度和地理分布面积也越来越大。在封闭的和半封闭的海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包括黑海。自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后,人类活动已经导致沉淀物的自然流动发生了变化,并对海岸的栖息地产生了威胁,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导致居住区建设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这些本身都会改变沉淀物的流动。 全球变暖对珊瑚礁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厄尔尼诺比较剧烈的1997-1998年,全球的珊瑚礁都出现了漂白现象,一些地区的珊瑚礁很快就恢复了,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印度洋、东南亚、西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珊瑚礁大量死亡,在一些地区甚至超过了90%。 在过去的30年里,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对海洋和海岸环境的某些问题进行保护,从整体来看,海岸和海洋环境不仅继续退化,而且不断加强。 典型区域:西亚 要优先保护淡水资源,尤其是在阿拉伯半岛,在这里主要靠开采地下水满足短缺的水资源。许多国家通过制定有关水资源政策管理希缺的水资源,不断增加淡水供应和加强保护,并引进高效率的灌溉措施。土地退化和食物安全仍然是环境的主要问题。这一地区有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海域,使海洋环境更易受污染的影响,如溢油事件。这一地区的工业类型使这一地区的人均废物生产量居世界首位,发电厂的气体排放、脱盐工厂和工业装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大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酸雨沉降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洲,最近也出现在中国,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由于酸雨沉降,斯坎迪纳维亚成千上万个湖泊的鱼类大量减少。1980年欧洲森林的严重破坏成为首要的环境问题。1970年代以后,由于制定和实施了消除污染的政策,许多发达国家的空气废物排放已经减少并逐步稳定。起初,政府试图使用直接控制污染的措施,但其成本效率很低。在1980年代,开始制定针对消除污染机制的政策,这主要靠在环境保护成本和经济增长之间达到一个妥协。发达国家严格的环境法则促使企业采用清洁技术并不断改善技术,尤其是在电力和运输行业。 典型区域:北美北美是世界上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费区,自身产生的废物也非常多,它的人均环境影响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高。北美的资源保护远没有污染治理那样成功,1972年以后,人均资源消费量就开始不断增加,而在控制空气和水污染的某些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并不断建立保护区。在90年代,北美自由贸易加强了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联系,同时,区域环境退化也引起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依赖的本质。两个国家采取合作的措施应对跨国界污染,比如,两国同意同时对氧化氮排放物采取控制。它们还共同保护陆地上的湿地栖息环境,以保护水禽和其他迁徙物种。由于自由贸易,引进的有害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工业革命以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的集聚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主要是因人们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小、水泥生产和燃烧生物质所引起。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家和地区分布并不平衡,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8年占全球排放量的一半,人均排放量为全球平均排放量的3倍。但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从1973年以后已经减少了11%,环境变化对已经受到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不可持续的资源管理和污染威胁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威胁。联合国环境变化框架公约和东京协议是国际社会采纳的对付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手段。 对臭氧层的保护代表了过去30年的一种挑战,覆盖的领域有环境、贸易、工业、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臭氧层的耗竭现在已经达到有记录的水平,尤其是在南极地区,最近也出现在北极地区。2000年9月南极的臭氧洞已超过2800万km3,国际社区的持续努力致使消耗臭氧的物质消费急剧下降。据预测,如果所有的国家都遵守维也纳大会上的控制措施协议,臭氧层在将来的10到20年开始恢复,在21世纪中期将恢复到80年代早期的水平。 典型区域:极地区极地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同温层臭氧的耗竭、空气污染的远距离运输、和全球变化有关的变暖、鸟类、哺乳动物和鱼类的减少以及主要河流的污染。1990年代北极的年均臭氧水平比1970年代晚期减少10%,这就增加了雪盲和太阳灼烧的危险。极地地区的气候极端事件比其他任何一个地区都剧烈,在北极地区,人类活动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变暖的趋向减少了栖息在冰地里的物种,比如北极熊和海象。在南极,猎捕海豹和猎捕鲸鱼导致其在南部大洋的数量大量减少。近来,富营养化成为斯坎迪纳维亚一些湖泊的问题。在北极,一个重大的进展就是公众反对建设大坝,尤其是北欧国家。比如,2001年冰岛国家计划局就拒绝了修建水电站的计划,这个工程计划对3条从欧洲最大冰川起源的河流中的2条进行拦截蓄水,这将破坏大量的野生动植物。 城市面积 目前,世界有近一半的人口(47%)生活在城市区,而1972年只有1/3多一点,人口聚积、人们的消费模式、旅游行为和的经济活动都会影响环境的资源消费和水资源排放。世界城市人口的70%生活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2000-2015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2%,到2050年将达到65%。 快速城市化意味着失业和贫困不断增加、城市服务不足、现有基础设施超载、获得土地、财政支持和居住地的机会减少以及环境退化,用可持续的方法管理城市环境成为将来的一项挑战。 贫困是导致城市环境退化的主要动因。城市的贫困人口在稀缺资源面前没有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环境条件的威胁,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最大。据估计,全球有1/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主妇型的家庭受城市化的负面影响最大。 城市垃圾收集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是造成城市污染和健康灾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里。发达国家的城市也面临因通过对环境有害的成产技术以及不完善的污水处理而造成危害的困难,人口密集但规划完美的居住地可以减少对土地保护的需求,为能源保护提供机会,使循环利用的成本效率更高。 世界分地区大城市污染(百万) 灾害由于人口高速增长、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移民、未经规划的城市化、环境退化和可能的全球环境变化,导致人们和环境不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受灾害影响的人口从1980年代的平均每年1.47亿人上升到1990年代的每年2.11亿人,但地理自然灾害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水文气象灾害的数量(比如干旱、暴风和洪水)开始增加,在1990年代,90%的在自然灾害中死亡的人数是因受水文气象灾害影响而死亡的,因洪水而死亡的人数占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的2/3,它们没有其它灾害类型致命性强,其它类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只占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的15%。对经济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洪水、地震和暴风,但干旱和饥荒对人类自身来说更具有毁灭性。地震造成的破坏占自然灾害造成破坏的30%,但其造成的死亡人数仅占9%,相反,在过去的10年里,饥荒造成的死亡人数占42%但造成的破坏仅占4%。在欠发达国家,49个国家有24个国家面临自然灾害的高度威胁,在过去的15年里,至少有6个国家每年受到2到8个主要自然灾害的影响,并对人类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1991年以后,有报道的自然灾害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度发展的国家,然而,死亡人口的2/3发生在低度发展国家,仅有2%发生在高度发达国家。 有些专家将近期的气候极端事件和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联系在一起,世界上许多地区受热浪、洪水、干旱和其他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由于管理不善,特别是在运输、化学和核能源部门,一些包括化学和辐射物质在内的大型事故引起了全球关注,这些事故的影响都超越了国界,强调不仅仅发达国家要关注技术安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