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按照分类保护的原则,重点保护与发展的类型有什么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1:59:11
热度:

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按照分类保护的原则,重点保护与发展的类型有什么【专家解说】:重点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

【专家解说】:重点扶持对象:

      重点扶持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不低于30%、总户数不低于50户、特色民居不低于50%的村寨。重点扶持村寨同时须具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较高的文化保护价值,具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和一定的工作基础,地方政府和村民的积极性较高。


(一)改善村寨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寨道路建设质量,重点抓好村寨与干线道路的公路连接和连户路的硬化。加强村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集中式供水。结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切实保障村寨生产生活用电。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提高电话普及率、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覆盖率。结合发展规划,统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旅游配套设施。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着力做好农业清洁生产,积极引导发展循环农业,推广沼气、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清洁能源利用带动改圈、改厨、改厕;积极开展村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寨污水、垃圾集中处理。建立健全村寨设施管护、环境保洁、村庄绿化和村容美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经济发展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加快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培育“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是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村寨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独特的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引导村民重点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水上乐”,培育和开发少数民族特色餐饮。深入挖掘民族村寨文化,将民族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举办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祭祀活动,集中展示村寨文化,丰富游览内容。加大对特色村寨的包装、推价、宣传力度,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在推动民族乡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培育一批特色村寨旅游示范点,形成特色村寨旅游品牌,提升特色村寨影响力。      改造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充分依托当地土地、草原、林地等优势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传统种养业,鼓励村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有品种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无污染的原产地“名、优、特”农牧产品,大力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畜产品深加工,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化。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生产技艺,充分挖掘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俗等特色资源,扶持和发展家户小作坊,积极生产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三)重点推进民居保护与建设。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民居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色。保护好特色民居,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措施。      特色民居的保护与发展,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保护、改建等不同方式,保护传统的营造法式和建造技艺,保持民族村寨的建筑风格以及与自然相协调的乡村风貌。      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可借鉴文物保护的方法,有选择地采取修缮加固、消除火灾隐患等措施加以保护。对这类民居,在维修、保护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历史面貌。      在重点旅游景区,对那些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可采取“穿衣带帽”等方式进行改造,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在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移民搬迁、村屯合并等项目时,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图纸,引导群众建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民居。新民居的外观通过运用一些民族建筑元素保持传统特色,但内部空间格局和设施应适应现代生活,主体结构也可使用现代建筑材料。新民居设计建设时要综合利用各种适宜技术,满足节能保温、抗震安居、节约土地、经济美观、舒适环保等要求。(四)加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民族的本质特点是文化,保护民族特色村寨的乡土文化,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活水之源。      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完善特色村寨的公共文化设施,重点加强集中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公共建筑,如寨门、戏台、鼓楼、风雨桥、凉亭、民俗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的建设,为各族群众提供充足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      着力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积极做好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并归类建档、妥善保存。重点抓好民族文化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通过文化室静态展示传统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民族服饰、乐器、手工艺品,保存民族记忆。鼓励、引导村民将民族语言、歌舞、生产技术和工艺、节日庆典、婚丧习俗融入日常生活,活态展示民风、民俗,传承民族记忆。      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重视发现、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鼓励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村寨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产品开发,通过市场推动文化传承。发挥传统乡规民约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提高村民的文化保护自觉性。      积极搭建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台,鼓励村民开展对歌、跳民族舞蹈、举办节日庆典活动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乡村民族旅游的文化特色和吸引力;支持群众创办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团体、表演队伍,精心培育根植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族文化活动载体和文化样式。(五)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切实打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创建活动,采取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多种形式,促进各民族交流、理解和团结。把民族团结的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评选标准,增强各族群众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深入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各族群众的法制意识、公民意识,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纠纷,形成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组织动员各族群众投身创建活动,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和模范个人,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