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说

大学生关于节能减排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8-17 11:02:37
热度:

大学生关于节能减排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专家解说】:  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2005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

【专家解说】:  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2005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节能减排的形势   2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加上所拥有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消费人口,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据有关专家统计,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 19.7亿吨,其中,煤炭18.7亿吨,同比增长14.4%;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5%。2001到 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高达9.89%,2003年和2004年分别达到13%和15.2%。能源消费巨增直接导致能源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8.4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5.2%;发电量218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煤炭超速增长,近两年年增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2004年产量达19.56亿吨,同比增长17.3%;原油产量1.75亿吨,同比增长 2.9%。 由此引发能源建设规模日趋庞大,电力投资热、煤炭投资热等热潮不断。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实际上,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能源和节能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的方针,将节能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90年代实施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一方面,中国能源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中国的能源效率不断提高。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5.5%;每万元GDP取水量比1980年下降了84.7%;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985年的14.6倍;废旧物资回收利用总值为1985年的12.4倍。   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 GDP约占世界的4%,但重要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石油为7.4%、原煤为31%、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节约能源资源潜力巨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2.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