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有机垃圾组分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动力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9:52
热度:

有机垃圾组分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动力学研究【摘要】:以土豆、生菜、瘦肉和花生油为原料,采用批式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研究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中淀粉类、纤维素类、蛋白质类和脂类4种典型

【摘要】:以土豆、生菜、瘦肉和花生油为原料,采用批式中温厌氧消化产甲烷实验,研究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中淀粉类、纤维素类、蛋白质类和脂类4种典型组分的厌氧消化产甲烷特性。利用修正Gompertz方程对累积产甲烷量进行拟合,并对厌氧降解过程用一级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豆、生菜、瘦肉和花生油的最终甲烷产量为260.1、145.7、258.4和757.2mL·gVS~(-1),延滞期分别为0、1.3、1.6和13.1d,累积甲烷产量达到最终甲烷产量8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7.2、9.6、8.1和59.7d,可生物降解度分别为74%、31%、51%和85%。从厌氧消化过程中液相的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气相的氢气浓度以及pH监测结果表明,所有厌氧消化过程均没有中间产物的积累,适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土豆、生菜、瘦肉和花生油的厌氧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83、0.147、0.190和0.020d~(-1)。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有机垃圾 中温厌氧消化 动力学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0711031100011)
【分类号】:X705
【正文快照】: 0月lJ胃目前,用于污泥、食品及发酵工业废水和禽畜粪便处理的厌氧消化技术已经商业化,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为人类提供了大量能源。然而,采用厌氧消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有机部分(OFMSW)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尤其在我国还不成熟川。高温厌氧消化能缩短停留时间,提高甲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剩余活性污泥和厨余垃圾续批式混合中温消化试验研究    付胜涛;于水利;严晓菊;

应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方玲玲;周元祥;

噻黄隆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周学明;

UASB-SBR工艺处理屠宰废水    刘绍根,黄显怀,赵峰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徐天勇

ABR处理垃圾渗滤液及其颗粒污泥的研究    郑理慎;陈志平;方卫;林培真;邱飞;孙国萍;

有机废水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海音;周春丽;张强;

外加碳源对厌氧微生物产甲烷活性的影响    李顺义;贾晓珊;王岩;

互花米草发酵产沼气的潜力研究    安雷;朱洪光;陈小华;

EGSB反应器初期启动颗粒污泥显微特征    李湘凌,周元祥

电解法处理造纸清黑液的研究    李洪伟;

浅谈中小型马铃薯淀粉厂污水处理方案    王子戡;徐考群;

半化学草浆废水处理和运行成本核算    张义华;张华东;

低基质浓度下低温对厌氧污泥床系统ABR的影响研究    胡细全;蔡鹤生;信欣;

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    王进;张振家;

UBF+CAS系统处理抗生素生产废水    赵胜利;毛全贵;韩德全;张永红;汉国旗;

聚硫橡胶废水厌氧工艺处理的试验研究    张萍;冼萍;韦旭;冯晶;李畅;

水解酸化—微氧曝气—SBR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    汪德生;付蕾;郎咸明;

制革废水厌氧降解毒性试验研究    李英花;冼萍;袁倩;

论啤酒厂废水处理    刘炳钊;

水葫芦和餐厨垃圾半连续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陈晓晔;邱晔平;朱建良;

城市化粪池粪便污泥微生物减量技术及机理研究    宋珍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    刘鸿霞

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中试研究    胡学斌

典型废水厌氧处理反应器流场分析与优化研究    张冰

生物法脱除工业废气中SO_2和NO的研究    徐姣

碱和超声波预处理技术促进污泥厌氧消化效能及机理研究    杨洁

棕油生产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张业健

厌氧消化-SBR-絮凝组合工艺处理牛粪废水研究    张翔

废水厌氧生物除磷技术的基础研究    李金页

污水厂剩余污泥水解及其厌氧发酵产氢技术研究    郭亮

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组合增温系统用于污泥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孟成林

城市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优化研究    骆晓松

改进型ABR反应器常温启动及其污泥特性研究    袁香

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彭艳平

负荷及盐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及EPS特性的影响    王春

产氢产乙酸互营共培养体的选育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孙倩

两相厌氧工艺处理甲醇废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赵金

多段生化法处理煤化工废水的生产性实验研究    杜彦杰

水解酸化—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腈纶废水试验研究    霍玉龙

EGSB-BAF组合工艺处理腈纶废水试验研究    刘昕月

电荷转移盐(C_3H_5N_2H)_3[PMo_(12)O_(40)]的合成与热分解及光致变色反应动力学    库宗军;张忠海;肖丽媛;

NO在分子筛ZSM-5催化剂上催化氧化动力学研究    李玉芳;刘华彦;黄海凤;卢晗锋;陈银飞;

竹材非等温热解动力学    曲雯雯;夏洪应;彭金辉;张利波;杨坤彬;张正勇;

水-有机溶剂混合体系脂包衣酶制备S-(+)-布洛芬    杨根生;吴伟军;欧志敏;姚善泾;

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水解机理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吴云;张代钧;杨钢;

五氯苯酚降解菌体固定化及降解动力学    孙永利;李鑫钢;李洪;夏柳荫;郑艳梅;李燕;

Ca(H_4C_6OHCOO)_2·2H_2O在空气中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孙秋香;曹瑰华;张梅芳;张克立;

改性柚皮纤维素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罗均;葛静微;杨晓波;李小定;

异丁黄药用于高硫铝土矿浮选除硫的研究    王晓民;张廷安;吕国志;鲍丽;蒋孝丽;

糙米酵素淀粉酶合成动力学研究    李志江;牛广财;鹿保鑫;戴凌燕;李兴革;

微纳流控分析系统用于蛋白质富集与酶反应动力学研究    夏兴华;陈伟;王琛;李素娟;吴增强;

磷脂分子膜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    陆腾;郭洪霞;

Pd、Pt催化剂上甲烷氧化的动力学研究    伍婵婵;曾影;陈明树;翁维正;万惠霖;

甲醇在Pt电极上反应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刘少雄;廖玲文;陶骞;耿斌;张普;陈艳霞;

量子反应动力学:从三原子到多原子体系    张东辉;

有机共溶剂和空间局限影响水溶液及界面结构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高毅勤;

H+H_2及F+CH_4反应体系的量子散射动力学研究    楚天舒;韩克利;

(LiNH_2BH_3)_2的释氢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建国;吴曼;

超高交联树脂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杨维本;

非负张量近似及其应用    孙江明;李通化;

科恩达让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记者 沈东坡

全市新增22个省级“绿色社区”    记者 陈健 通讯员 张文正

发展有机食品需科学规划    本报记者 梁庆华 邱德生 通讯员 吴星煌

江西石城,农家的低碳生活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张兴亮

2020科学图景展望    何积惠 吕吉尔 编译

绿色力量充溢厨房    特约记者 Amy

生态渔村搞副业    本报记者 严若虚 余红举

餐厨垃圾将变废为宝    记者魏公铭

广州市宜采用“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记者 赖伟行 王亮 刘幸 通讯员 余洋

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市委新村办专职副主任 刘瑞平

带电粒子与表面/界面电子气相互作用的量子流体动力学研究    李春芝

嵌段共聚物多隔段胶束的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    辛景

多官能度单体的合成及光聚合性能研究    肖鸣

牛蒡子质量控制方法及其水提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    袁媛

SICU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监测及传播动力学研究    赵薇

原子经济反应合成LDHs及相关动力学研究    吕志

空间薄膜结构的展开动力学研究及热分析    肖潇

NSSC浆黑液的热解和燃烧特性及在流化床中碱回收的研究    赵莹

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循环体系的动力学研究    程婕

染料分子液相超快过程动力学研究    周立川

TiO_2/PAN碳化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腐殖酸的研究    罗周

酚羟基聚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动力学研究    费斐

废弃麻纺品制备活性炭及其应用研究    牛耀岚

桦甸油页岩飞灰吸附特性研究    郑国宽

重载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    田光荣

青藏高原冬季放牧牦牛甲烷排放的初步研究    杨博

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性能预测系统建模与实验验证    李庆林

基于Vicsek模型的自驱动集群动力学研究    田宝美

氧化型钼精矿分离工艺研究    宋建争

γ-TiAl单晶纳米杆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曲洪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