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暖温带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的物种扩散和生态位分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7:33
热度:

暖温带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的物种扩散和生态位分化【摘要】:群落构建的驱动力(随机过程与确定性过程)对群落构建的作用受森林功能发育过程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两者随群落功能发育过程发生的

【摘要】:群落构建的驱动力(随机过程与确定性过程)对群落构建的作用受森林功能发育过程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探讨两者随群落功能发育过程发生的特点.次生林功能发育阶段多样,具有检测发育过程中群落构建驱动力变化的优势.本研究利用20 hm2暖温带次生林样地基础调查数据检测了局域尺度上暖温带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群落物种扩散与生态位过程的发生特点,区分了2类过程对群落多样性构建的相对贡献.结果显示,局域尺度上功能发育过程显著影响物种扩散与生态位过程,对生态位分化过程的影响速率要快于物种扩散.在森林功能发育过程中,生态位分化表现为稳定下降,而物种扩散则为前期不变,后期稳定下降.群落功能发育尺度上的物种扩散伴随了冠层稳定的骨架结构及分离的垂直结构,提高了垂直分布上群落物种组成的匀质性,有利于物种共存.局域尺度上,物种扩散与生态位分化过程的交互效应是群落构建的主要动力,物种扩散作用要强于生态位分化过程.本研究暗示除了空间因子等的被动调节,中性与生态位过程对群落构建的相对贡献也受群落功能发育阶段的影响,群落构建驱动力受群落自身功能的调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群落构建 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中性过程 确定性过程 相对贡献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203-02) 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111计划”(2008-B08044)资助
【分类号】:Q948
【正文快照】: 群落构建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1~4].自群落中性理论提出以来,随机性过程在群落构建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以至于众多的研究不断地探讨随机性过程的作用[5,6],但近来科学家逐渐地意识到单独地利用随机性效应也很难解释群落构建过程,整合随机性过程与确定性过程2方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高原主体家畜种群的生态位探讨    文祯中;

群落中性理论及其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志高;

生态位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    文祯中

榕小蜂食性分化与榕树―榕小蜂系统稳定性    孙宝发;王瑞武;胡忠;

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啮齿动物生态位特征    付和平,武晓东,杨泽龙

大明山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叶铎;温远光;邓荣艳;梁宏温;朱宏光;黄棉;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    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

干旱区植物群落“岛屿化”成因浅析    杨学亮;袁晓彬;

基于过程的群落生态学理论框架    朱璧如;张大勇;

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    郭新春;卢冠军;孙克萍;黄赣生;冯江;

中性与近中性群落生态学理论    张大勇;

庞泉沟山雀科鸟类集群行为的研究    杨向明;李长远;李艳;

红隼取食地选择及取食行为研究    欧巍;张晓静;王海涛;

扁颅蝠与褐扁颅蝠生态位分化研究    张礼标;张树义;

光照和温度对两种不同生境中的榕树种子萌发的影响    陈辉;张霜;曹敏;

生态位分化对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性    唐俊峰

生态位分化、扩散和集合群落空间构型对于群落可重复性、物种稀有性和物种配置的影响    艾者协措

草地群落物候分化模式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    赵亮

6种共栖菊头蝠共存机制及菲律宾菊头蝠组蝙蝠声波主频偏离机制研究    施利民

洞栖蝙蝠回声定位声波及生态位分化研究    伦小文

普氏蹄蝠、鲁氏菊头蝠、长翼蝠的生态、形态、及耳蜗结构和听觉功能的研究    王婉莹

中国沿海川蔓藻(Ruppia)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于硕

人工湿地生物多样性—氮去除效应的机理研究    陈正新

同域分布的2种形态和声波相似菊头蝠的食性及共存    叶根先

物种与生境的相关性在生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    宫贵权

中山水栖寡毛类区系调查及底栖动物对湖泊环境定量指示初探    王宗兴

瓦屋山几种雀形目鸟的生态位分化、共存和巢址选择    杨小农

基于繁殖生态学证据的异翅独尾草与粗柄独尾草生活史对策    李静

鄱阳湖南矶山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多样性及生态位分化研究    章旭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