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活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7:02:41
热度:

FACE对水稻土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种群及其活性的影响【摘要】: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N量和

【摘要】:利用江都市小记镇的稻-麦轮作FACE平台,采用最大可能(MPN)法,在2005年水稻生长季研究了不同施肥(常规N量和低N量)、不同秸秆还田(秸秆全还田和秸秆不还田)处理土壤中的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数量在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且借助气相色谱测定了土壤的产甲烷潜力和甲烷氧化潜力。结果表明:在秸秆全还田情况下,FACE对于产甲烷菌在分蘖期具有促进作用,而在抽穗期与收获期具有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在低N条件下达到显著性(P0.05)水平。而秸秆不还田情况下,FACE对产甲烷菌无明显促进作用;在低量N的施用情况下,FACE对于土壤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具有刺激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土壤甲烷氧化菌数量明显地高于对照,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而常规施N量秸秆全还田的情况下,在水稻的分蘖期、拔节期和收获期FACE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数量却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土壤的产甲烷潜力测定结果表明,FACE能促进土壤的CH4释放,尤其是在常规N量施用条件下。当底物(加入外源CH4)充足时,FACE条件下能使土壤具有较高的氧化CH4的能力,其CH4氧化潜力明显大于对照土壤,并且这种作用在常规N肥施用条件下尤为明显,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FACE 产甲烷菌 甲烷氧化菌 产甲烷潜力 甲烷氧化潜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1111,40231003,40110817) 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项目(KZCX3-SW-440,KZCX2-SW-133)资助
【分类号】:S154.3
【正文快照】: 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所有温室气体中,甲烷(CH4)对温室气体效应的功效仅次于CO2,但其增温潜势却为CO2的23倍[1]。近200年来CH4在大气中的含量以每年1%的速度急剧增加[2],主要是由于CH4排放源的增加和CH4汇的减少[3]。稻田是大气CH4最为重要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O_2浓度增加对长白山森林土壤甲烷氧化影响    关键;张颖;史荣久;李慧;韩斯琴;徐慧;

大气CO_2浓度升高下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微生物调控机理    严陈

碳、氮物质对水稻田土壤甲烷氧化活性影响的研究    闵航,陈中云,吴伟祥,陈美慈

稻田甲烷的产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陈玉泉

稻田甲烷氧化与铵氧化关系研究进展    贾仲君,蔡祖聪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及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段彬伍,卢婉芳,陈苇,陆雅海,郭望模,WassmannR,LantinRS

氮肥对土壤甲烷产生的影响    丁维新,蔡祖聪

FACE环境下不同秸秆与氮肥管理对稻田土壤产甲烷菌的影响    韩琳;史奕;李建东;岳进;谢宝华;朱建国;王鸽;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及其生物学机理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氮肥对旱地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    胡荣桂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张雅丽,刘刚,曾青

温度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影响    丁维新,蔡祖聪

厌氧发酵工艺动力学分析与优化计算    梁金喜;

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的驱动因素    关松;窦森;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沼气发酵微生物研究进展    虞方伯;罗锡平;管莉菠;张妙仙;单胜道;

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刁军;董晓明;刘凤芝;贺明慧;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漆辉;伍钧;田晓刚;杨刚;汤霖杰;

糖蜜酒精废水两相UASB处理工艺的酸化段特征    张仁江,张振家,谷成,张虹,戴树桂

黄河口滨岸潮滩湿地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初步研究    王玲玲;孙志高;牟晓杰;孙万龙;宋红丽;姜欢欢;

CO_2体积分数升高对土壤-植物系统碳过程的影响    赵光影;刘景双;王洋;

CO_2倍增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幼苗根系及叶片NR活性的影响    宋淑英;许育彬;李世清;王佩玲;

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

FACE和N处理对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产量形成的影响    刘红江;杨连新;黄建晔;董桂春;朱建国;刘钢;王余龙;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微生物生理群变化及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汪婷;何健;赵子如;李顺鹏;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

论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    刘银洲;刘春麟;刘春成;徐远明;周晓棠;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伍钧;田晓刚;杨刚;汤霖杰;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伍钧;田晓刚;胡德忠;杨刚;

气候变化背景下跨区域FACE试验网络的研究    韩雪;

气候变暖对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分及其灌水量的影响    肖国举;张强;李裕;张峰举;王润元;罗成科;

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    沙晨燕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减缓华中典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措施的研究    秦晓波

植物促生菌与CO_2联合作用对商陆和籽粒苋富集铯的影响及其相关机理研究    廖上强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稻田系统主要矿质元素生物有效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    郭嘉

催化填料研制及其变速生物滤池处理城市污水性能研究    方芳

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    甘德欣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    徐金兰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岭

镉胁迫下黑麦草对二氧化碳升高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贾炎

耕作方式及其转变对麦玉两熟农田土壤CH_4、N_2O排放和固碳能力的影响    田慎重

垃圾生物覆盖土对填埋场甲烷减排的机理研究    王静

闽江河口沼泽湿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影响因子    陈重安

城市污泥添加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    张莉

闽江河口芦苇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分析    廖稷

营养元素的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过程的影响    徐淑新

不同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农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研究    唐其文

密云水库温室气体通量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萌

垃圾填埋场覆土层植物根围甲烷氧化活性研究    赵长炜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稻田CH_4的传输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生活垃圾填埋操作方式对覆土中Ⅰ型甲烷氧化菌的影响研究    余婷;何品晶;吕凡;邵立明;

高浓度CO_2对红松根际及根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贾夏;韩士杰;赵永华;周玉梅;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作物根际土壤氮的影响    马红亮;吴艳红;朱建国;徐一杰;谢祖彬;刘钢;杨玉盛;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麦根系周围土壤C、P、K的影响    马红亮;徐一杰;朱建国;吴艳红;谢祖彬;刘钢;高人;

开放式空气中CO_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杨连新;王云霞;朱建国;Toshihiro Hasegawa;王余龙;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影响    王小治;尹微琴;孙伟;封克;朱建国;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罗艳

水稻土中CH_4氧化的研究    颜晓元,蔡祖聪

土壤 Eh 和温度对稻田甲烷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徐华,蔡祖聪,李小平

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田甲烷释放甲烷产生菌和甲烷氧化菌的影响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CO_2 浓度升高对水稻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总有机碳、甲酸和乙酸含量变化    王大力,林伟宏

不同水稻土甲烷氧化菌和产甲烷菌数量与甲烷排放量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陈中云,闵航,陈美慈,赵宇华

水稻田的甲烷释放及其生物学机理    闵航,陈美慈,钱泽澍

土壤质地、温度和Eh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蔡祖聪,沈光裕,颜晓元,鹤田治雄,八木一行,阳捷行

稻草还田对晚稻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陈苇,卢婉芳,段彬伍,Wassmann R,Lantin RS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土壤系统地下过程影响的研究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

产甲烷菌研究进展    单丽伟,冯贵颖,范三红

稻田CH_4排放及控制技术的研究(英文)    王增远,徐雨昌,李震,过益先,R Wassmann,H U Neue,R S Lantin,L V Buendia

自然湿地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多样性的分子检测    佘晨兴;仝川;

温度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影响    丁维新,蔡祖聪

产甲烷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其培养基对于菌株的选择作用    庞德公;杨红建;

不同类型土壤中甲烷释放特性和产甲烷菌数量的研究    陈美慈,闵航,吴伟祥,贾伯华

反刍动物瘤胃产甲烷古菌的生物学研究    刘园园;张卉;王士长;

厌氧滤器处理屠宰废水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    赵宇华;钱泽澍;

湿地稻-鸭复合生态种养对甲烷菌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邓晓,廖晓兰,黄璜,唐群锋

鸡粪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    郎会花;杨洪江;张永刚;

能源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贺静;马诗淳;黎霞;刘来雁;邓宇;张辉;

辅酶F_(420)及其在厌氧处理中的作用    吴唯民;蒋青;

低温产甲烷菌的研究现状    宋素琴;张志东;顾美英;房世杰;

淹水和旱作稻田土壤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分异    崔中利;王英;滕齐辉;张斌;曹慧;

植物光合作用对开放式CO_2浓度增高(Free Air CO_2 enrichment,FACE)的响应与适应    陈根云;

土壤-作物生态系统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谢祖彬;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结构和功能解析    邢新会;罗明芳;吴昊;王磊;

瘤胃甲烷调控方法评述    刘开朗;王加启;卜登攀;李旦;赵圣国;于萍;

高密度培养甲烷氧化菌的研究    吴昊;邢新会;缑仲轩;

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FACE)的响应与适应    陈根云;勇振华;廖轶;陈悦;张海波;张道允;朱建国;许大全;

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对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FACE)的响应与适应    廖轶;陈根云;张道允;朱建国;许大全;

牛粪沼气发酵过程中产甲烷菌群落结构的RFLP分析    何健;汪婷;梅琴;李顺鹏;

ONE FACE TO CHINA在中国统一管理    刘燕

气象部门首个FACE试验平台建成    

未来世界的“窗口”    本报记者 张晔

他们为50年后水稻产量“把脉”    蔡立 吴红梅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对粮食生产到底有多大影响    本报记者 张晔

瓦斯克星——微生物    谈奇石

分级管理 全力支持    郭莹

日本期待收获巨量天然气    况叶

户外品牌为什么在中国喜欢独立门户?    本报记者 王佳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    

瘤胃产甲烷菌定量检测与微生物菌群调控研究    郭嫣秋

晋南牛和山羊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    裴彩霞

绞股蓝皂甙对山羊瘤胃菌群及微生物发酵特性和甲烷产量的影响    王新峰

FACE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黄建晔

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    肖栋

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    丁维新

厌氧烃降解产甲烷菌系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特征    周蕾

高温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石油烃厌氧降解产甲烷体系构建研究    Mbadinga Serge Maurice

系列硫酸寡糖的制备及其结构与序列分析    于广利

甲烷氧化菌的微生态解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韩冰

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的应用研究    吕映辉

猪后肠产甲烷菌群多样性及其与乙酸生成关系的研究    杨翠凤

mcrA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析沼气池产甲烷菌多样性中的应用研究    徐彦胜

长期不同施肥对中国东北黑土甲烷氧化菌群落特征与功能的影响    杨芊葆

甲烷氧化菌的高密度培养    梁洪野

低温产甲烷菌群分析    王宇珊

水稻生长和产量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基因型差异-FACE研究    赖上坤

稻米品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响应的基因型差异-FACE研究    李亚平

开放式空气中CO_2浓度升高(FACE)对籼稻品种颖花形成的影响    王陈燕

甲烷氧化菌甲烷氧化活性的影响因素和甲醇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陈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