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35:00
热度:

淹水条件下秸秆还田的面源污染物释放特征【摘要】: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

【摘要】:通过模拟淹水实验,研究秸秆覆盖与秸秆深埋两种还田行为中N、P、COD等面源污染物的直接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淹水条件下,上覆水TN浓度表现为淹水后一直持续下降,TP表现为急促上升后再持续下降,而COD则为缓慢上升后再下降。秸秆对TN的释放强度要高于TP;除了TP在淹水初期释放速率有所提高外,TN与COD的释放速率持续下降。秸秆覆盖时的面源污染物浓度高于秸秆翻埋;相同还田方式中,秸秆还田量越大,面源污染物浓度越高。从面源污染控制角度出发,淹水条件下秸秆TN防治的最佳时间为淹水初期,TP、COD为淹水后1—3周;最友好的还田方式为秸秆翻埋。试验结论为合理界定秸秆还田的负面效应,遏制秸秆还田造成的面源污染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四川省内江市环境科学研究所;重庆市环境卫生监测站;
【关键词】秸秆还田 释放 COD
【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17B09-8,2007BAD87B10-5)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科技项目(201108)
【分类号】:S141.4;X52
【正文快照】: 秸秆还田对于农田生态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即在为作物归还养分、增加土壤肥力,相应减少化肥施用水平的同时,也会因不规范利用,使得秸秆在自然分解过程中向水环境无序排放N、P、COD等物质,从而不自觉地构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人们更多的是关心秸秆还田的正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干湿交替对旱地土壤N_2O气态损失的影响    梁东丽,同延安,Ove Emteryd,方日尧,张树兰

城市富营养湖泊沉积物中磷负荷及其释放对水质的影响    王庭健,苏睿,金相灿, 夏忠林,林漪,方世裘

秸秆填埋对水稻土表层水三氮动态的影响    李凤博;牛永志;刘金根;卞新民;章秀福;

不同作物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特征试验    戴志刚;鲁剑巍;李小坤;鲁明星;杨文兵;高祥照;

还田秸秆分解与氮素释放的动态模拟    庄恒扬,曹卫星,陆建飞

秸秆覆盖对坡面径流及土壤流失影响的研究    王春红,肖娟,王治国,魏忠义,张庆保

秸秆还田后碳、氮在土壤中的积累与释放    杨志谦,王维敏

稻秆深施与面施对养分释放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    沈佳音,张悟民

秸秆还田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徐泰平;朱波;汪涛;况福虹;

紫色土丘陵区秸秆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尚洪;朱钟麟;吴婕;刘定辉;王昌全;

河道底泥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王朝阳;李捍东;董卫峰;栗勇田;王平;

大钟岭水库氮磷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柴夏;史加达;刘从玉;谢贻发;

干旱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N_2O排放研究    李友宏;王芳;刘汝亮;赵天成;陈晨;杨正礼;

不同水分条件下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水稻、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王静;郭熙盛;武际;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杜高赞;高美荣;

黄淮平原区作物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研究与示范    袁奎明;隋学艳;贾春林;杨秋玲;

不同还田条件下紫云英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曹卫东;郭熙盛;刘英;赵决建;张智;吴立蒙;

农田N_2O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高春雨;邱建军;王立刚;

底泥磷释放的影响因素    姜敬龙;吴云海;

不同年限日光温室菜田土壤磷素状况研究    王思林;梁成华;杜立宇;

灌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张丽君;李法虎;

基于过程的组件化小麦生长模拟系统    曹卫星;朱艳;戴廷波;潘洁;胡继超;庄恒扬;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环境因子对底泥释放COD、TN和TP的影响研究    朱健;李捍东;王平;

土壤水渗漏对降雨条件的响应关系研究    左海军;马履一;张奇;

灌溉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张丽君;李法虎;

水体沉积物释磷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王茹静;赵旭;曹瑞钰;

秸秆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温明霞;林德枝;易时来;李学平;孟涛;石孝均;

基于WebGIS的农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马友华;赵艳萍;王强;方灿华;王鹏举;江云;董建军;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红壤坡地菜园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模拟试验及建模研究    吴希媛

浅水湖泊沉积物磷素迁移转化特征与生物作用影响机制研究    钱轶超

运河(杭州段)沉积物污染特征、释放规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    朱广伟

水田土壤磷素流失的数量潜能及控制途径的研究    张志剑

黄壤旱坡地磷积累、迁移及其环境影响评价    刘方

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因子及其定量模型研究    白红英

华北平原集约化农作区不同种植体系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    寇长林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内源性营养盐对藻类生长机制的影响与调控研究    黄传灵

巢湖流域典型农田氮磷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熊金燕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淅川段土壤氮磷分布及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何晓祺

洱海沉积物磷形态纵向分布及有机质、酶对其影响研究    李正磊

三疣梭子蟹土池育苗对氮磷营养盐交换通量的影响    肖望鹏

种植不同牧草对桃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张兴兴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技术的研究    姜佰文,潘俊波,王春宏,崔正忠

土壤碳储量减少:中国农业之隐患──中美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比研究    李长生

耕作措施对陕西耕作土壤碳储量的影响模拟    张凡;李长生;王政;

国际地球科学发展态势    孙成权,曲建升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稻麦轮作农田系统中氮素渗漏流失的研究    黄明蔚;刘敏;陆敏;侯立军;欧冬妮;林啸;

玉米秸秆肥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宿庆瑞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耿玉辉,吴景贵,李万辉,姜岩

Ni-Cr钢中P的非平衡晶界偏聚现象    司红;王凯;朱衍勇;于广华;

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伟;龚久平;刘建国;

植酸钙制备及含量测定研究进展    王国成;

微波消解测定食物中磷含量    姚祖江;

ICP-AES快速测定复合肥中的磷和钾含量    宋永健;赵华礼;

改性膨润土吸附处理含磷污水    邓书平;

污染紫色土重金属的淋溶特征及释放动力学研究    郑顺安;郑向群;张铁亮;刘书田;

山美水库流域表层沉积物中总磷、总氮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周真明;沈春花;赵志领;涂帆;

磷石膏基缓释氮肥的研究    夏安;邓跃全;董发勤;杨瑞;许春凤;

钝顶螺旋藻在养虾废水中的生长研究    郝聚敏;郑江;黎中宝;黄永春;图雅;李玉宝;林耀江;周文虹;

不同沼液施用量下象草养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研究    吴飞龙;叶美锋;林代炎;翁伯琦;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秸秆还田时如何施肥    

秸秆还田麦 冬前巧管理    山东省鄄城县农业局 韩中芳

秸秆还田好 仍要细心管    农富

秸秆还田时要注重施氮    孝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王文丰

兖州小麦受益秸秆还田播后水    广宁杰 张健民 刘国锋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全市秋季秸秆还田面积已达六成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杨朝晖

七十六团90%农田秸秆还田    通讯员 王军 欧阳雪慧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间作对氮素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叶优良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控制    单玉华

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调控研究    江立庚

氮素及形态对作物的生理效应    曹翠玲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与氮肥调控研究    孙传范

番茄和菠菜生长对盐分胁迫和氮素的响应    郭淑霞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动态模拟研究    王迎春

氮素施用技术和不同保墒耕作施肥对土壤水肥因子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徐福利

低磷胁迫条件下植物根内通气组织的形成及其可能的生理作用    樊明寿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水分—氮素—光照对玉米生长的互作效应    张丽

基蘖氮肥用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影响及氮肥高效利用机理研究    刘胜环

氮素对油菜产量构成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邱德远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不同氮肥运筹下专用小麦氮素利用特性及诊断指标的研究    张宪

再生水灌溉条件下水分与氮素迁移转化规律模拟研究    林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