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34:48
热度:

人工降雨条件下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留茬均可延缓径流产生,其中5 000和3 000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及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留茬均可延缓径流产生,其中5 000和3 000 kg/hm2秸秆覆盖分别能使初始产流时间延后427%和19%,而30 cm高留茬及15 cm低留茬覆盖则可分别延后初始产流时间107%和76%。5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较对照减少了61.72%,土壤侵蚀量减少了86.7%;3 000 kg/hm2覆盖量下累积径流量减少了6.26%,土壤侵蚀量减少了60.1%,实施覆盖能够有效抑制水土流失,且以高覆盖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30 cm高留茬的土壤侵蚀量较对照减少了62.9%,15 cm低留茬覆盖减少25.6%,留茬能够有效防止土壤侵蚀,但对径流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人工降雨 秸秆覆盖 留茬 水土保持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科学(973)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主要粮食作物高产栽培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2009CB1186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11BAD31B01)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SCX-YW-09-07) 2011年农业技术推广与体系建设专项
【分类号】:S157.2
【正文快照】: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37.6%[1]。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植被覆盖少,抗侵蚀能力低,且年内降雨分布高度集中[2],致使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保护性耕作在减少农田水土流失,充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残茬和秸秆覆盖对黄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小麦高留茬少耕全程覆盖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呼有贤,李立科

保护性耕作的不同因素对降雨入渗的影响    王晓燕,高焕文,杜兵,毛宁

冷凉风沙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研究    李昱,李问盈

黄土高原脱贫致富之道——三论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    朱显谟

高留茬深松保持耕作技术体系的研究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李云德,潘永,刘红旗

试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土壤水库” ──重塑黄土地的理论依据    朱显谟

入渗水头对土壤入渗参数的影响    马娟娟,孙西欢,李占斌

保持耕作对豫西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黄江涛,李云德,王向阳

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

豫西黄土坡耕地保护性耕作保水效果研究    苏子友,杨正礼,王德莲,蔡典雄,姚宇卿,吕军杰,张洁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师江澜;刘建忠;吴发启;

西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沙尘暴防治    张凤云,张恩和,景锐

豫西旱地主要问题及高留茬深松原理    姚宇卿,吕军杰,王育红,李云德,张劭澜,刘红旗

桃园有机栽培的生态效应    刘伟忠;赵亚夫;张建英;

西部生态项目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马三保;

不同覆盖物的农田生态效应与作物增产机理研究    卜玉山

内蒙古农作制度演变及持续高效对策研究    张海明

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    张宝林

旱作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    杨秀春

耕种方式对农田表层土壤结构及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张国盛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    王辉

黄土地区森林植被对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影响机理研究    张颖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新疆绿洲耕作制度演变规律及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文修

稻田休闲期保护性耕作的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对水稻衰老进程和米质的影响    符冠富

坡面径流调控水沙效应研究    鞠伟

河西绿洲灌区保护性耕作的节水保肥效应研究    张凤云

秸秆覆盖度图像处理识别及其对出苗率的影响    赵丽

新疆保护性农业保证性政策的研究    邓琳

宁夏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研究    万平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水肥动态影响的研究    苏子友

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及其效益评价    王军强

黄土高原节水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    毛明策

生态垫(Ecomat)在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姜新福

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

中国苜蓿栽培史初探    周敏

利用日雨量计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研究    章文波,谢云,刘宝元

土壤持水性及孔性的影响因素浅析    艾海舰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

秸秆覆盖还田的整体功能效应与系列化技术研究    杜守宇,田恩平,温敏,吴青山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陇中旱地春小麦不同播量对群体建成及产量的研究    逄蕾,黄高宝,郭清毅,王兴龙

耕作方式对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及紧实度的影响    辛平,黄高宝,张国盛,邓忠,徐银萍

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的试验研究    臧英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影响的试验研究    孙博;解建仓;汪妮;朱记伟;张建龙;李春娇;

不同秸秆覆盖条件下麦地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研究    许策玉;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    孙博;解建仓;汪妮;王天平;李春娇;

咸水结冰灌溉对盐化潮土盐基离子剖面迁移规律的影响    车升国;林治安;赵秉强;左余宝;夏雪;

黄土区保护性耕作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王缠军;郝明德;折凤霞;鲍艳杰;

不同调控措施对轻中度盐碱土壤的改良增产效应    刘广明;杨劲松;吕真真;余世鹏;何丽丹;

水蚀风蚀交错区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温效应研究    刘强;冯永忠;杨世琦;廖允成;杨改河;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范清成;王飞;穆兴民;刘振东;李锐;

长期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    张仁陟;罗珠珠;蔡立群;黄高宝;李玲玲;谢军红;

不同保墒措施对黄土丘陵区坡地枣园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王开喜;

秸秆覆盖条件下播种的土壤临界含水率试验    王丽学;李淑惠;刘洪禄;石志强;刘冀;

秸秆覆盖保墒的农田生态效应及“保墒灌溉”技术    员学锋;吴普特;汪有科;徐福利;

免耕种植中秸秆覆盖量对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杨泽龙;巴彦;侯琼;毕力格图;陈杰;白利云;郭文杰;

获嘉县农田水分供需特征及秸秆覆盖效果分析    祝新建;王新红;张红卫;耿俊平;臧新洲;

秸秆覆盖农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增产机理研究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马志红;师丽魁;

免耕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对土壤有机碳特性和CO_2排放的影响    董文旭;胡春胜;陈素英;毕晓庆;

不同透水状况对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王辉;王全九;邵明安;

秸杆覆盖与少耕的土壤环境及玉米产量效应    徐福利;汪有科;梁银丽;袁彦云;

不同秸秆覆盖量条件下夏玉米田土壤蒸发规律研究    张俊鹏;孙景生;刘祖贵;高阳;

衡水试验场冬小麦田土壤水流动系统分析    汪丙国;靳孟贵;方连玉;张德忠;

人工降雨科学抗旱    韩新旭

我市在三个作业点进行人工降雨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苏强

涪城推广免耕秸秆覆盖技术    实习生 刘庆 本报记者 魏星奎

白城两项工程解开干旱难题    尹立武

辽宁准备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李占芳于险峰

河南省明显减产地区仅占5%    本报记者 谢闻麒

我市已投入抗旱资金6000万元    记者 卞思杰

突破秸秆综合利用瓶颈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省农机管理局 陕西省财政厅

上下联动、多措并举,全力抗旱    陈思永 本报记者 庞莹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生物覆盖水平    壶关县农业局局长 赵德芳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地养分迁移机理及模拟模型    王辉

黑龙江西部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水分转化与土壤侵蚀特征    魏永霞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    汪可欣

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罗珠珠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作物植被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马璠

黄土丘陵区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土壤水分效应研究    杨开宝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坡面径流调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吴淑芳

晋西旱塬地区覆盖耕作农田水分有效性及其利用研究    张宝林

关中农田氮肥利用及NO_3~--N淋移特点    尹晓芳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有机氮的影响    姜小凤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水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高飞

降雨条件下黄土坡面土壤养分迁移特征试验研究    张长保

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微咸水利用研究    郑九华

旱地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逄蕾

不同覆盖方式和作物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产量形成及水分利用特征    宋淑亚

小流域产流产沙过程的模型试验研究    杨超

土壤锌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董丽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