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6:34:22
热度: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摘要】: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

【摘要】: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下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总有机碳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其中旋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7.19%,翻耕+连续3季稻麦秸秆还田处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62.88%;翻耕处理的15~2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在相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旋耕处理的0~7 cm和7~15 cm土层的微生物熵显著大于翻耕处理,而15~25 cm土层的则相反。 【作者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小麦 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14B12)
【分类号】:S512.1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碳作为土壤的重要组分之一,不仅为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而且在土壤肥力的评价、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是对土壤环境变化极其敏感的指标之一,虽然仅占土壤有机碳总量的1%~5%,但它却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土壤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汪娟;蔡立群;毕冬梅;王新建;张仁陟;

轮耕措施对小麦玉米两熟制农田土壤碳库特性的影响    孔凡磊;张海林;孙国峰;黄光辉;陈阜;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江永红,宇振荣,马永良

蒙古高原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特征    李香真,曲秋皓

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刘定辉;蒲波;陈尚洪;朱钟麟;舒丽;

红壤丘陵景观单元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特征    唐国勇;黄道友;童成立;张文菊;肖和艾;苏以荣;吴金水;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

持续农业中的土壤生物指标研究    任天志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

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

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腾飞;张丽霞;张民;韩晓阳;彭正云;江崇焕;

农业废弃物作为番茄穴盘育苗基质配方的筛选    余文娟;田雪梅;夏文通;温飞燕;魏珉;

施硅量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国良;戴其根;王建武;张洪程;霍中洋;凌励;王显;张军;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基肥时间和氮肥对烤烟产量、产值及氮素(~(15)N)利用率的影响    谢志坚;涂书新;李进平;陈振国;许汝冰;王学龙;曹仕明;李建平;陈良存;郭利;曹祥练;胡功军;张允政;

磁化活水对甜椒生长效应的初步研究    陈胜文;林东教;罗健;刘士哲;

日光温室不同蔬菜轮作体系对土壤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丽红;符建平;王铁臣;王芳;吕建;吴晓磊;高丽红;

不同有机肥料对日光温室土壤营养和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武春成;毛秀杰;曹霞;陈秀丽;班淑菊;陈余波;

“万田31号”对三种叶菜光合作用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符江波;孙光闻;陈日远;刘厚诚;松浦捻晴;土井光弘;

腐植酸物质对盐碱化中低产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影响的研究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

氮、磷、钾、有机肥施用对大蒜生长发育、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刘红耀;朱端卫;黄俊斌;耿明建;

生物复混肥的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王宗抗;张新明;缑武龙;赵兰凤;张志红;李华兴;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王艳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不同放牧率对草原植物与土壤C、N、P含量的影响    李香真,陈佐忠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焦晓燕,李东旺,张志平

旱地表土耕作效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王树东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经济适应性评价    孙利军;张仁陟;蔡立群;

耕作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王晶;张仁陟;李爱宗;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秆半覆盖技术体系及其评价    籍增顺,张乃生,刘杰

高留麦茬的整体效应与配套技术研究    吴崇海,李振金,顾士领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及其效益    陈涛,王广胜,闫建英

旱地玉米免耕系统土壤养分研究 Ⅰ土壤有机质、酶及氮变化    籍增顺,张树梅,薛宗让,阎玄梅,樊兰瑛,张志琴,洛希图,武金芳,张象俊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朱利群;张大伟;卞新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何九锋;曹岚;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李凤博;牛永志;高文玲;刘金根;卞新民;

浅谈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推广应用及富农效应    杜承玉;冯爱华;

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新技术 让秸秆还田简便易行    林东升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    王国法,蒋彭炎,陆龙泉,吴柏荣

永业植物生命素在以不同耕作方式种植的冬小麦上的示范效果    张希水;张雪花;

小麦秸秆还田利用技术    阎国敏,霍光军

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朱志凌;孔祥英;魏富平;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山东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杨振立;于宗柱;鲁东明;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小麦小穗的离体培养    王志敏;王树安;苏宝林;

小麦分蘖发生、衰亡过程中内源激素的研究(简报)    马兴林;梁振兴;

小麦穗分化同内源吲哚乙酸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玉米素关系的研究(简报)    马兴林;梁振兴;

小麦不同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研究简报    韩桂仲;段爱菊;刘顺通;刘长营;张自启;牛献伟;

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与PmLK906连锁的ESTs    牛吉山;郑磊;王保勤;常阳;沈天民;

水分亏缺对小麦光合固碳及根系耗碳的影响    侯晓林;吕金印;山仑;

小麦减产原因及高产栽培建议    衡水市桃城区农业局技术推广中心 马连运

秸秆还田不用烧 撒播种子不犁地    孟民 高振达

专家谈小麦播种    

秸秆还田的麦田管理注意啥?    王玉堂

新小麦储存三法    段波

小麦体细胞杂交新技术育出新品种    柴安东 张青

偃高1号998小麦    刘涛

小麦浇尿好 省肥产量高    王玉堂

天脊牌硝酸磷肥在小麦上的施用    王爱军

适时冬灌 小麦增产    华树

大麦与小麦杂交及其杂种后代的创制、鉴定和应用研究    陈新宏

稻米与小麦质量标准的中外比较研究    马雷

小麦耐盐相关基因HKT克隆及多样性与功能研究    李孟军

优化三种遗传转化体系创造转抗虫基因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种质    侯文胜

小麦矮秆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BAC源合池的构建    姜涛

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特征    苗红梅

小麦春化相关基因元件克隆分析与小麦矮化突变体的研究    徐文忠

小麦组蛋白修饰酶基因及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的分离及鉴定    戴艳

小麦多子房性状的遗传研究及AFLP分子标记    马守才

小麦杂交当代和亲本自交种子发育早期的基因表达差异与杂种优势    谢晓东

长期与短期秸秆还田后稻米品质的差异性变化研究    顾丽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聂新涛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陈文林

小麦抗纹枯病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分析    张小村

小麦苗期热胁迫基因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的克隆    彭丹辉

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SSR标记定位    朱永飞

吉林省西部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虚拟水影响的研究    常永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