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绵土团聚体特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29:01
热度:

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绵土团聚体特性的影响【摘要】:以采自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基地的粉砂质黄绵土壤为试验用土,研究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绵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

【摘要】:以采自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基地的粉砂质黄绵土壤为试验用土,研究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绵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秸秆与硫酸钙配施处理能显著增加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裸土)差异显著(P0.05),同时该处理降低了土壤结构的分形维数,有效提高土壤结构稳定性;(2)粉碎氨化秸秆以及与硫酸钙改良剂混合施用对提高黄绵土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一定的迟效性;(3)在整个培养期内,长秸秆改良土壤结构作用缓慢,单施硫酸钙对黄绵土结构无明显改良作用,土壤结构分形维数与团聚体评价指标大于0.25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WMD)、平均几何直径(GMD)各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总之,不同处理方式的秸秆施入土壤后,对原状土的扰动方式不尽相同;采用团聚体分形维数可定量描述土壤结构的动态演变过程。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关键词】麦秸 粉碎 氨化 团聚体 分形维数 黄绵土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11AA100503)
【分类号】:S152.4
【正文快照】: 土壤结构与土壤水分状况、土壤耕性、抗蚀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土壤团聚体含量与粒级分布对作物生长、土壤稳定性均有重要的影响[1,2],研究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动态变化及稳定性为改良土壤的主要内容之一[3]。改善土壤结构不仅与输入有机物总量有关,还与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    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技术    李伟,蔺树生,谭豫之,汤修映

麦秸预处理方式对黄绵土结构及低吸力段持水性的影响    王增丽;冯浩;方圆;

不同施肥模式对潮土有机碳组分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杨长明,欧阳竹,董玉红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结构及土壤蒸发特性的影响    王珍;冯浩;

耕作方式对黄绵土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李爱宗;张仁陟;王晶;

饲喂复合化学处理大麦秸颗粒对泌乳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毛华明,朱仁俊,冯仰廉

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对盐化潮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邵玉翠;任顺荣;廉晓娟;曾秀文;贺宏达;

耕作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    范如芹;梁爱珍;杨学明;张晓平;申艳;时秀焕;

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    鲁红侠,耿明

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

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

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

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

地膜覆盖对青花菜吸肥特性的影响    陈建美;蔡葵;赵征宇;柳伟英;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高产条件下大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    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陈清;郑福丽;王梅;林海涛;

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效钾的研究    王月明;孙万刚;李红梅;江丽华;

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

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

桉树×相思树混交与纯林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    吕成群;黄宝灵;张明慧;秦武明;李志先;韦立秀;

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分析    淮宗安;李惠萍;张晓梅;

农化分析中容量分析计算方法的剖析    蔡利华;奉文贵;贡万辉;

低酸催化水解稻草制备腐植酸的工艺研究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

甘肃靖远县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水平及评价    李裕;

柠檬酸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变化研究    田博;可欣;

不同pH值对黄河中下游不同沉积物吸附磷酸盐的影响    李北罡;马钦;

内蒙古草原土壤物理因子空间异质性分析    方彪;王利兵;刘鹏;王普昶;

兴安落叶松林林下土壤中全氮分布规律的研究    魏江生;于海涛;周梅;王林和;海龙;赵鹏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    陈祯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岩土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及其应用    陶高梁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    刘君昂

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    高述超

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葛东媛

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    刘楠

三峡库区植物篱生态效益分析与评价    黎建强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烟台峰山破坏山体周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效果分析    杨鹏

水库水源涵养区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王富

蒙阴县毛坪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    杨慧玲

宣木瓜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    张伟伟

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    汪永文

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薛杨

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仲彩萍

栗瘿蜂致瘿生物学及其对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光钺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郑翠英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地土壤分形特征对水分入渗影响    王玉杰;王云琦;齐实;朱金兆;

云雾山封育草原对表土持水性的影响    刘娜娜;赵世伟;杨永辉;王恒俊;赵永刚;姬秀云;曹丽花;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封育草地土壤结构特征研究    赵勇钢;赵世伟;华娟;张扬;

国内外火电厂烟气脱硫石膏的特点利用及处置    张方,马彦涛,胡将军

烟气脱硫废弃物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效果    陈欢,王淑娟,陈昌和,徐旭常,李跃进,乌力更,张伟华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保护性耕作经济适应性评价    孙利军;张仁陟;蔡立群;

旱地农业三种耕作措施的对比研究    李洪文,陈君达,高焕文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土壤团聚体形成的研究进展    文倩,关欣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严洁,邓良基,黄剑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    黄满湘,章申,晏维金

旱地紫色土团聚体特征的指标比较    骆东奇,侯春霞,魏朝富,谢德体,朱波

有机物料及无机氮对耕地黑土团聚体水稳性的影响    陈欣,史奕,鲁彩艳,王国宏

杭嘉湖平原桑园生态系统的土壤结构状况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卢升高,俞劲炎

长期定位监测黑土结构质量指标的分异研究    王铁宇,颜丽,汪景宽,关连珠,朱平

不同形态的有机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及耕作的影响    李楠;蒋先军;曹良元;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数量对水稳定性团聚体形成的影响    庞宁菊,李月梅

不同轮作制度对淮北白浆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积累与分布的影响    张旭辉,李恋卿,潘根兴

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特征与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解宏图,付时丰,张旭东,王晶

甘肃景泰灌区土壤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郭全恩;王益权;郭天文;南丽丽;李小刚;

不同利用方式下黑土团聚体水稳定性与有机质关系    史奕;鲁彩艳;陈欣;

土壤有机质的功能及其可持续管理    张旭东;诸葛玉平;解宏图;何红波;梁超;王晶;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区退化燥红土的土壤生态修复初探    赵仕林;刘小玲;李瑞桢;付余英;

念珠藻的接种对半荒漠土壤结构稳定性的作用    毕永红;胡子宣;

土壤动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及研究展望    胡锋;刘满强;李辉信;

表土结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刘瑞;蔡强国;

不同培肥措施对石灰性黑钙土水毁耕地土壤理化因子及产量的影响    魏丹;

秸秆还田应科学合理    德州市土肥站 曲善功

不同土地利用与施肥管理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影响    苑亚茹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有机碳固定机制研究    范如芹

机械耕作与季节性冻融对黑土结构的影响    王恩姮

降雨过程中红壤表土结构变化与侵蚀特点    李朝霞

作物源碳的土壤固定机制:四种土壤培养实验研究    宋祥云

紫色水稻土有机碳固定及碳汇效应    黄雪夏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及其对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    闫峰陵

不同用地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生物学机制研究    寇太记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毛艳玲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和旱地红壤的肥力质量、有机碳库与团聚体形成机制的影响    颜雄

土壤电场对粘土矿物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许晨阳

生草对渭北苹果园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C、N的影响    王英俊

外源新碳在土壤不同团聚体中的分配研究    吕元春

东北黑土团聚体的结构特征研究    陈晓侠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塿土团聚体碳、氮分布及碳矿化的影响    李婕

长期定位施肥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尚莉莉

甘肃省四种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李晓航

耕作措施对塿土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和性质的影响    王勇

侵蚀退化红壤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固碳机制的演变    田浩

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有机质结构组成的影响    郭素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