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5:28:28
热度: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摘要】: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

【摘要】:为筛选砂姜黑土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季适宜的施氮量,通过秸秆还田定位试验,探讨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162.0、202.5、243.0、283.5和324.0kg·hm-2)对冬小麦产量、植株含氮量、氮素吸收强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前两年小麦产量连续下降,降幅达4.1%~46.1%,从第四年开始产量增加,增幅为5.7%~12.8%,尤其以配施纯氮243.0kg·hm-2的增幅最高。在秸秆还田配施低量氮(162.0~202.5kg·hm-2)和过量氮(324.0kg·hm-2)下,小麦整个生育期植株含氮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拔节、开花和孕穗期;配施高量氮(243.0、283.5kg·hm-2)时小麦植株含氮量分别在越冬期和拔节至孕穗出现高峰。小麦植株吸氮强度在各生育时期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强,配施低量氮肥会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发生早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下,小麦达到最高产量9 860kg·hm-2时植株的适宜含氮量为3.12%~4.72%,拔节和孕穗期较高。氮肥农学效率、植株地上部氮肥吸收利用率和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而施氮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综合考虑,冬小麦生长季玉米秸秆还田适宜的配施氮量为243.0kg·hm-2,并且在连续还田4年后冬小麦才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 【作者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氮肥 吸氮强度 氮肥利用率 产量 冬小麦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6,2012BAD04B09,2013BAD07B08)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基金项目(13B0217) 安徽省农科院创新团队项目(11C0202,13C0212)
【分类号】:S512.11
【正文快照】: 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营养元素,降解后可补充土壤养分[1]。通过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可以有效增加耕层土壤微生物数量[2-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缓地力衰竭,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增加作物产量[5-7]。研究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然而当施氮量增加至一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调控的影响    顾炽明;郑险峰;黄婷苗;侯仰毅;王朝辉;

农田不同肥力条件下玉米秸秆腐解效果    王旭东;陈鲜妮;王彩霞;田霄鸿;吴发启;

玉米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水分动态及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金友前;杜保见;郜红建;常江;章力干;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赤霉病发生的影响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杜世州;张耀兰;刘永华;张四华;

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与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玉米秸秆还田时间和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颜丽,宋杨,贺靖,陈盈,张昀,鲍艳宇,关连珠

秸秆还田与化肥配合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劳秀荣,孙伟红,王真,郝艳如,张昌爱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苗峰;赵炳梓;陈金林;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赵鹏;陈阜;

土壤肥力和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余松烈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灌水频次对强筋冬小麦籽粒谷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贾殿勇;贺明荣;代兴龙;金福新;

榨菜叶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温明霞;聂振朋;石孝均;

扬州市邗江区耕地肥力质量状况分析    刘燕;刘宇庆;左海军;陈久兰;徐君;陈明波;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特征研究进展    王青贺;董培博;吉凡;王开爽;

麦玉轮作体系中秸秆钾对土壤钾库平衡的影响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张昌爱

肥料对覆膜小麦产量·品质和生理特征的调控及相关性分析    任明见;远红伟;陆引罡;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N肥施用量研究    何传龙;郭熙盛;王文军;武际;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石玉;于振文;

施氮水平对高产麦田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化及氨挥发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于文明;

腐植酸配施钾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李迎春;薛世川;彭正萍;甄晓林;邢晓旭;

农田生态系统非点源氮污染研究进展    李虎;王立刚;邱建军;

种植不同冬绿肥品种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习向银;刘国顺;陈亚;叶协峰;王永;

纠正施肥模式遏止过量施肥的面源污染研究    吕甚悟;唐晓平;罗明云;何花强;

水旱轮作体系中的钾素循环与平衡    李小坤;鲁剑巍;吴礼树;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烟草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研究    陈爱国;王树声;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玫瑰(Rosa rugosa)根系生物学特性及对水肥空间异质性响应的研究    孙曰波

长期施肥条件下红壤性水稻土有机质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鲁艳红

城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量碳研究    张鸽香

黄土高原生态重建中植物凋落物碳氮在土壤中转化特性研究    王春阳

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土壤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时空演变特征    闫鸿媛

丹江口库区作物轮作系统生产力和养分流失特征及麦套稻施肥研究    李承力

棉花不同施氮水平效应研究    彭俊杰

施氮量对小麦氮素代谢及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的调节效应    王广昌

不同小麦品种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生理基础的研究    高春华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影响研究    王竟绍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行为选择及效果评价    马丽

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体系的建立与验证    郭彩娟

不同施肥与种植模式对白洋淀周边农田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研究    赵姗姗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锋;李鹏;张凤云;李新华;孙明柱;高国强;

氮肥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强,戴其根,许轲,张洪程,霍中洋,王曙光,黄严帅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周波;刘登民;劳秀荣;聂俊华;孙伟红;

不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长年;苏仕华;成英;卢红;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胡海生;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

秸杆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詹其厚,张效朴,袁朝良

麦玉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磊;朱林;陶少强;李金才;沈学善;

北京郊区粮田化肥投入和产量现状的调查分析    赵久然,郭强,郭景伦,尉德铭,王长武,刘友,凌昆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刘会玲,陈亚恒,段毅力,许皞

冬小麦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初步研究    熊建喜,朱文苹,毕显杰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    雷震宇,裴雪霞

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筛选    喻敏,胡承孝,王运华

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在冬小麦上的示范    刘庆梅,刘陪军,朱同贵,郭跃升,曲仁国,蒋庆功,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王勇,高育锋,樊廷录

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运移的耦合研究Ⅰ:模型    丛振涛,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刘艳红;徐凤霞;张晓辉;周玉兰;朱翠红;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彩霞;张富仓;张志亮;李志军;

4种控制冬小麦冬前旺长措施的效果对比    陈世敏;杨瑞霞;马步朝;

基于概率分布的宿州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李德;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郝立生;闵锦忠;

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石河子地区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分析    徐腊梅;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影响介休市冬小麦产量的原因分析    陆春花;梁运香;刘孝清;刘志宏;孙建文;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摘要)    雷震宇;裴雪霞;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期的影响    陈英慧;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联合国警示小麦旱情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难退    记者 朱周良

新麦生长现“南北差异” 丰歉将定粮价    记者 乔林生

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礼县冬小麦单产创新高    通讯员 韩文彦

冬小麦丰收在即 产量预计同比持平    本报特约观察员 刘正敏

冬小麦抗旱管理要讲科学    记者 张丽辉

安徽冬小麦产量呈增产趋势    曾晓伟 陈晓艺

中国夏粮再获好收成    记者 秦京午 张意轩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服务为冬小麦产量加分    记者 高琳

基于气候变化的豫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效果模拟研究    鲁向晖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    夏天

冬小麦磷高效种质鉴定及其生理遗传分析    王兰珍

冬小麦不同基因型的钼效率及其生理基础    喻敏

冬小麦生产力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响应研究    田云录

区域冬小麦估产的遥感数据同化技术研究    姜志伟

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研究    姚付启

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差异    陈金

华北平原免耕冬小麦田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陈军胜

黄土高原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及优化耦合研究    付秋萍

华北地区冬小麦旱灾灾损评估研究    徐凡

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永宾

浮尘对冬小麦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芙蓉

冬小麦底墒耗失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    刘庚山

近地层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冬小麦影响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郑昌玲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    卜萍萍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莎

济南市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分析    欧阳秋明

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宗燕

气候变化对陕西冬小麦影响研究    林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