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TiO_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30:19
热度:

TiO_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摘要】:太阳能以其取用不尽、绿色清洁的特点成为解决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新能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太阳能

【摘要】:太阳能以其取用不尽、绿色清洁的特点成为解决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新能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本论文结合材料合成与器件制作,通过Ti0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探讨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在电池制作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旨在提高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在第3-5章中进行论述;另外,红外下转材料能够减小太阳光谱与太阳能电池光谱响应之间的失配,在提高硅晶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我们探索了两种具备一定应用潜力的新型红外下转换材料,相关工作在第6章中作具体阐述。 论文的第1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相关背景知识。首先,综述了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其次,着重探讨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独特优势、工作原理、器件结构及其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第2章中,详细介绍了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过程和表征手段。制作过程包括光阳极、电解液、对电极的制作以及“三明治”电池结构的组装,其中,光阳极的制作又涉及Ti02浆料、光阳极薄膜的制备以及量子点的合成。表征手段主要分为形貌和结构表征、光谱特性表征和电化学性能表征。 在第3章中,研究了阳离子前驱液对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SILAR)法制备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SILAR是一种常用的在氧化物多孔膜上原位沉积合成量子点的方法。研究发现,阳离子前驱液的选择对量子点在光阳极薄膜上的沉积情况乃至最终的太阳能电池性能存在重要影响。在CdS量子点制备过程中,与常用的Cd(NO3)2目比,采用Cd(CH3COO)2阳离子前驱液作为镉源时,量子点在Ti02薄膜上的沉积速率更快;且制作而成的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效率更高(在SILAR敏化次数均为12,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15%,比Cd(NO3)2作为镉源的情形高出约40%)。深入研究表明,阳离子前驱液pH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量子点的沉积速率及其在光阳极薄膜上的沉积量;pH值越高,浸没其中的Ti02表面带负电荷越多,对前驱液中带正电荷的镉离子吸引驱动力越大,造成CdS沉积速率更快。另外,对于CdS量子点敏化Ti02薄膜,量子点负载量的增大会伴随CdS吸收边的红移,这种在多数文献中并未明确提及的反常红移现象在实验中被观测到。它拓展了光谱吸收和光电流响应范围,对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十分有利。该工作对于量子点制备过程中前驱液的选择和调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借以改善量子点在光阳极薄膜上的有效负载,提升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 在第4章中,深入系统地研究了Ti02多孔微球在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光阳极薄膜作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其结构特征对电池性能具有直接影响。通过共沉淀与溶剂热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亚微米级锐钛矿相Ti02多孔球。这种多孔微球是由许多纳米级Ti02晶粒团聚在一起构成的,其所具备的优异光散射能力能够增强光阳极的光捕获,且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保证量子点的充分负载。在溶剂热处理过程中添加不同量的氨水刻蚀处理能够调控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孔隙率和孔径尺寸,改善微球结构特征,显著提升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最终,基于Ti02多孔微球光阳极结构的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获得了4.05%的光电转换效率,证实所合成的多孔微球是一种理想的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薄膜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联合使用Ti02多孔微球与纳米颗粒,对光阳极结构作进一步优化设计。纳米颗粒对相邻多孔微球之间空隙的填充使光阳极薄膜的可利用比表面积最大化,同时改善了光阳极中的电荷传输。优化设计的Double-layer和Mixture结构尽可能地实现了对光阳极结构量子点负载量大、光散射能力强、电荷传输高效和电解液注入快速的要求。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与简单的单层Ti02多孔微球和纳米颗粒薄膜相比,基于Double-layer和Mixture光阳极结构的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4.33%和4.65%。该工作关于Ti02多孔微球在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系统研究对光阳极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第5章中,基于金属硫化物窄带隙量子点(PbS和Ag2S),制作了较为高效稳定的可见至近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PbS、Ag2S等量子点通过尺寸调节能够轻易实现吸收波长向近红外区域的拓展,有望极大提升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PbS和Ag2S的良好光吸收对光生电流的增大贡献显著;而CdS量子点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电池性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PbS、Ag2S在多硫电解液中稳定性差的问题,同时也明显增大了开路电压,提升了太阳能电池效率。特别地,利用Pb2+和Cd2+混合阳离子前驱液同时敏化所制备的高质量(Pb,Cd)S光电极能够获得高达2.66%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预期,如果在后续工作中作进一步优化,必将获得更为高效的敏化太阳能电池,发挥出全光谱响应电池设计的巨大潜力。 在第6章中,简要介绍了红外下转换材料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报道了CaNb2O6:Yb3+和YNbO4:Bi3+,Yb3+两种新型红外下转换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不同Yb3+掺杂浓度的粉末样品。物相分析表明样品结晶性能良好,掺杂并未造成晶格结构的改变和破坏。利用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发光衰减曲线细致地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光谱分析和寿命测量证实在这两种材料中分别存在由[NbO6]7-口Bi3+向Yb3+的能量传递,并用合作能量传递过程对其作了合理解释。也就是说,下转换材料能够将所吸收的一个高能紫外光子转换为两个低能近红外光子。CaNb2O6:Yb3+在紫外光区域250~300nm波段内存在基质的宽带吸收;而YNbO4:Bi3+,Yb3+更是因为Bi3+的引入将光吸收拓展至250~350nm,使得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更高。由于Yb3+的近红外发射正好与硅晶太阳能电池的峰值响应相匹配,这两种材料中的红外下转换现象在提高硅晶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在高掺杂浓度下,材料中存在严重的浓度猝灭,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下转换材料中的实际能量转换效率。例如,在Yb3+掺杂浓度为16%时,CaNb2O6:Yb3+和YNbO4:Bi3+,Yb3+中的理论量子效率分别为164%和147%;而在考虑yb3+的浓度猝灭效应后,量子效率分别下降为142%和120%。浓度猝灭效应的抑制对于红外下转换材料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 阳离子前驱液 光阳极结构 全光谱响应 红外下转换材料 能量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6
  • 第1章 绪论16-46
  • 1.1 引言16
  •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16-19
  • 1.2.1 硅晶太阳能电池17-18
  • 1.2.2 薄膜太阳能电池18
  • 1.2.3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18-19
  • 1.3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简介19-26
  • 1.3.1 量子点的特性19-23
  • 1.3.2 器件结构23-25
  • 1.3.3 工作原理25-26
  • 1.4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26-38
  • 1.4.1 氧化物薄膜26-29
  • 1.4.2 量子点29-35
  • 1.4.3 电解质35-36
  • 1.4.4 对电极36-38
  • 1.5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38-39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9-41
  • 参考文献41-46
  • 第2章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作与表征46-58
  • 2.1 电池的制作46-50
  • 2.1.1 实验原料46-47
  • 2.1.2 TiO_2薄膜的制作47-48
  • 2.1.3 量子点的制备48-49
  • 2.1.4 电解液的配制49
  • 2.1.5 对电极的制作49-50
  • 2.1.6 电池的组装50
  • 2.2 电池的表征50-58
  • 2.2.1 形貌和结构表征50-52
  • 2.2.2 吸收和反射光谱表征52
  • 2.2.3 电化学性能表征52-58
  • 第3章 阳离子前驱液对SILAR法制备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58-76
  • 3.1 前言58-59
  • 3.2 CdS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表征59-65
  • 3.2.1 SEM表征和EDX分析59-62
  • 3.2.2 吸收光谱62-65
  • 3.3 电化学性能测试65-68
  • 3.3.1 J-V特性曲线65-67
  • 3.3.2 IPCE测试67-68
  • 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68-72
  • 3.5 本章小结72-73
  • 参考文献73-76
  • 第4章 TiO_2多孔微球在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76-102
  • 4.1 前言76-78
  • 4.2 TiO_2多孔微球的制备和表征78-82
  • 4.2.1 多孔微球的制备78
  • 4.2.2 形貌和结构表征78-82
  • 4.3 TiO_2多孔微球光阳极结构特征82-85
  • 4.3.1 量子点敏化前后光阳极形貌和结构82-83
  • 4.3.2 吸收和反射光谱83-85
  • 4.4 基于TiO_2多孔微球光阳极结构的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85-88
  • 4.4.1 J-V特性曲线85-86
  • 4.4.2 电化学阻抗谱86-88
  • 4.5 TiO_2多孔微球薄膜和纳米颗粒薄膜的量子点负载能力对比88-92
  • 4.5.1 TiO_2多孔微球和纳米颗粒的结构特征比较88-90
  • 4.5.2 两种光阳极薄膜的量子点负载能力分析90-92
  • 4.6 联合使用TiO_2多孔微球和纳米颗粒的光阳极结构优化设计92-95
  • 4.7 基于优化光阳极结构的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95-98
  • 4.7.1 J-V特性曲线95-97
  • 4.7.2 电化学阻抗谱97-98
  • 4.8 本章小结98-99
  • 参考文献99-102
  • 第5章 可见至近红外宽光谱响应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102-118
  • 5.1 前言102-104
  • 5.2 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制备和表征104-106
  • 5.2.1 制备过程104
  • 5.2.2 SEM和EDX表征104-106
  • 5.3 单一Pb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106-109
  • 5.3.1 PbS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XRD表征106-107
  • 5.3.2 PbS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吸收光谱107
  • 5.3.3 单一Pb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的J-V特性曲线107-108
  • 5.3.4 PbS量子点敏化TiO_2的TEM表征108-109
  • 5.4 PbS和CdS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109-112
  • 5.4.1 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吸收光谱109-110
  • 5.4.2 PbS和CdS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的J-V特性曲线110-112
  • 5.5 Ag_2S和CdS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112-115
  • 5.5.1 Ag_2S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EDX分析112-113
  • 5.5.2 量子点敏化TiO_2薄膜的吸收光谱113
  • 5.5.3 Ag_2S和CdS量子点共敏化太阳能电池的J-V特性曲线113-115
  • 5.6 本章小结115-116
  • 参考文献116-118
  • 第6章 用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红外下转换材料118-136
  • 6.1 前言118-121
  • 6.1.1 研究背景118-119
  • 6.1.2 红外下转换材料的研究进展119-120
  • 6.1.3 铌酸盐基质简介120-121
  • 6.2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方法121-122
  • 6.2.1 高温固相法制备CaNb_2O_6:Yb~(3+)和YNbO_4:Bi~(3+),Yb~(3+)121-122
  • 6.2.2 粉末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表征方法122
  • 6.3 CaNb_2O_6:Yb~(3+)红外下转换材料122-128
  • 6.3.1 CaNb_2O_6:Yb~(3+)的结构表征122-123
  • 6.3.2 CaNb_2O_6:Yb~(3+)的发光性质123-126
  • 6.3.3 基质向Yb~(3+)的能量传递分析126-128
  • 6.4 YNbO_4:Bi~(3+),Yb~(3+)红外下转换材料128-132
  • 6.4.1 YNbO_4:Bi~(3+),Yb~(3+)的结构表征128
  • 6.4.2 YNbO_4:Bi~(3+),Yb~(3+)的发光性质128-131
  • 6.4.3 Bi~(3+)向Yb~(3+)的能量传递分析131-132
  • 6.5 本章小结132-134
  • 参考文献134-136
  • 结论与展望136-140
  • 致谢140-142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42-1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dSe量子点敏化纳米二氧化钛太阳电池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徐雪青;徐刚;

制备条件对Cu_2S光阴极性能的影响    史继富;樊晔;徐雪青;徐刚;陈丽华;

Na_2SrSiO_4:Ce~(3+),Tb~(3+),Yb~(3+)的制备及近红外量子剪裁发光性质    刘关喜;孟建新;

Eu~(2+)-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中的合作能量传递(英文)    徐波;杨斌;张约品;王金浩;夏海平;

纳米碳化硅颗粒的团聚及分散的研究进展    刘亚虎;蔡雪原;朱延超;张琳娇;杨建红;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缓冲层的研究进展    党威武;

纳米零价铁原位修复有机卤化物的影响因素    李云春;王显祥;赵茂俊;

不同染料吸附状态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汪禹汛;王智;唐笑;刘芳芳;

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Cu_2S对电极研究进展    靳斌斌;

胶体CdSe/CdTe核壳Ⅱ型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    管秋梅;李正阳;张辉朝;崔一平;张家雨;

硅基Ⅱ-Ⅵ族单结及多结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张理嫩;刘超;崔利杰;曾一平;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晓光;吕丽丽;田建军;

商品化纳米银颗粒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刘伟;周群芳;刘稷燕;江桂斌;

铟基硫卤玻璃及稀土掺杂氧氟玻璃的形成和光学性能    许银生

纳米SiO_2颗粒对HepG2细胞的毒性及相关机制研究    孙磊

量子点敏化TiO_2基纳米结构太阳能电池制备与表征    曾涛

水环境中ZnO纳米颗粒对大肠杆菌的毒性及影响因素    李梅

基于AFM的纳米结构精确测量的方法学和标准化研究    王春梅

白光LED用含铟及铌酸钆红色荧光粉的发光性能研究    汤安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李阳

纳米半导体材料对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郭薇

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    李雪华

稀土掺杂红外下转换材料研究    吴凌远

铕、铽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苗委然

脯氨酸与肾上腺素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张燕

两种纳米与常规材料DNA损伤和亚慢性毒性的比较研究    洪丽玲

Nd~(3+)/Yb~(3+)掺杂无机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创涛

双D-π-A型光敏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彭锦安

稀土掺杂氟化物多色发光颗粒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张丹丹

Tb~(3+)-Yb~(3+)掺杂纳米晶和玻璃的近红外量子剪切性质研究    王丹

纳米TiO_2的水环境行为研究—纳米TiO_2在水体中的分散沉降行为研究    李娜

纳米纤维材料光催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    徐记各

天然有机质与纳米碳管相互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    李婷婷

三芳基咪唑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及在CdSe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赵爱婷;熊艳玲;曾和平;

黄铜脱锌腐蚀的研究进展    李勇;

环状耦合三量子点结构的电子输运性质    江兆潭;杨杰;王玉;魏贤凤;张杰;

量子点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康培;刘如彬;王帅;张启明;孙强;穆杰;

纳米结构在新型太阳电池中的应用进展    朱晨昕;贾锐;陈晨;李维龙;李昊峰;刘明;刘新宇;叶甜春;

量子点太阳电池的探索    彭英才;傅广生;

受多体效应影响的平行双量子点结构中的自旋输运    公卫江;谢雪峰;魏国柱;

纳米结构材料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郭延岭;马蕾;张志刚;娄建忠;彭英才;

硅锗薄膜上量子点的受激发光    黄伟其;吕泉;张荣涛;王晓允;刘世荣;秦朝建;

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    李烨;涂洁磊;

超晶格与量子阱器件    贾弥合

含有缺陷的二维光子晶体能带特性    李媛;刘胜杰;张晓帆;

InGaAs/GaAs链状量子点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    王宝瑞;孙征;孙宝权;徐仲英;

Ⅳ-Ⅵ半导体量子点光学性质及理论模拟    徐天宁;吴惠桢;斯剑霄;

非均质量子点结构弹性场分析的微扰理论    楚海建;王建祥;

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层中的锗低维纳米结构(英文)    黄伟其;刘世荣;

InGaAs/GaAs多层量子点结构自发发射    宁永强;高欣;王立军;PeterSmowton;PeterBlood;

自组织生长ZnCdSe-ZnSe量子点结构的光致发光    郑著宏;吕有明;申德振;

发光量子点结构与生物偶联的光谱分析表征    孔祥贵;

异变生长GaAs基长波长InAs垂直耦合量子点    王鹏飞;熊永华;吴兵朋;倪海桥;黄社松;牛智川;

Ge纳米点/非晶Si多层异质薄膜的金属Ni横向诱导晶化    鄢波;施毅;张匡吉;濮林;韩平;张荣;郑有炓;

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    李烨;涂洁;

新型Ⅱ-Ⅵ族量子点的合成、应用及机理研究    曾若生

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杨冬芝

量子点系统中的热输运研究    王强

核壳量子点激子态的合成控制    牛原

半导体自组织量子点中自旋驰豫的经验赝势计算    韦海

量子点—微腔耦合系统激发和输运特性研究    关欢

量子点结构与微波烧结粉体ZnO的数值模拟研究    龚亮

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可控合成和发光性质及LED制备研究    徐威

球形核壳量子点中的电—声子相互作用及三元混晶效应    邢雁

无镉半导体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性质及其白光发光二极管应用研究    袁曦

量子点耦合结构输运和光学性质研究    王红仙

硒化镉量子点对人皮肤细胞的毒性效应研究    宋方茗

磷脂修饰量子点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张鹏飞

碳量子点的结构对荧光发射行为的影响    郭艳

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王绪炎

碳量子点表面基团调控及性能的研究    田瑞雪

量子点表面化学修饰及探针应用    马士建

一维介观量子点系统的电子输运的格林函数方法研究    鲁晓华

双电子量子点系统隧穿问题的微观理论研究    蓝健

边耦合T型量子点系统的全计数统计研究    黄连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