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分段进水泥膜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3:49:51
热度:

分段进水泥膜工艺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摘要】: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由于碳源、泥龄、硝酸盐等矛盾,特别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碳源不足问题使得同时脱氮除磷变得尤其困难。由于化学除磷效果

【摘要】: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中,由于碳源、泥龄、硝酸盐等矛盾,特别在处理低碳氮比污水时,碳源不足问题使得同时脱氮除磷变得尤其困难。由于化学除磷效果稳定,因此如何更有效的解决生物脱氮问题极为重要。本文在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基础上,通过向好氧池内投加悬浮填料,将泥法改为膜法,强化硝化效果的同时改善脱氮效果,为污水高效生物脱氮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1)好氧池悬浮填料的投加能强化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的硝化、反硝化效果。随着好氧池填充率的增加,NH3-N去除率上升,出水平均NH3-N浓度为0.25mg/l,去除率基本稳定在99.5%左右;系统TN去除率也呈现递增趋势,最大去除率为80%,与不投加填料相比,TN去除率提高了9%,系统好氧池最佳填充率为65%。 (2)随着好氧池填充率的增加,各段硝化速率均呈递增趋势,15%、50%、80%填充率下三段平均硝化速率分别提高了50.9%、90.7%、118%。 (3)随着好氧池溶解氧的增大,NH3-N去除率呈上升趋势,但TN的去除率先升高再降低。DO=4.0mg/l时,系统存在较明显的SND现象,且进水碳氮比越高,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越明显,TN去除率也相应越高。 (4)系统绝大多数碳源在缺氧池被利用,总利用率为70.95%。主要包括三部分,有75.67%是作为反硝化碳源,用于细胞合成部分占19.67%,还有少部分被污泥吸附携带,体现了分段进水泥膜工艺对碳源的高效利用。 (5)分段进水泥膜工艺适合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原始污泥样品优势菌属仅为14种,系统运行稳定后,微生物的丰富度得到了提高,活性污泥样品的优势菌属达到20种,而生物膜样品的优势菌属可达到26种。原始污泥与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仅为31%,活性污泥与填料上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相似性仅为35%。 (6)系统三段缺氧池、好氧池内细菌数均呈递减趋势。细菌数越多,速率越高;细菌数越少,速率越低,即(反)硝化速率的高低与该系统中(反)硝化细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分段进水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 悬浮填料 生物脱氮 微生物多样性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7
  • 1.1 综述9-15
  • 1.1.1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概况9
  • 1.1.2 生物脱氮理论及工艺现状9-13
  • 1.1.3 分段进水A/O工艺及研究现状13-15
  • 1.2 课题的提出15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15-17
  • 1.3.1 研究目的15-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2 泥膜工艺对硝化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研究17-32
  • 2.1 材料与方法17-20
  • 2.1.1 试验装置17-18
  • 2.1.2 试验水质18
  • 2.1.3 试验方法18-19
  • 2.1.4 系统挂膜与启动19
  • 2.1.5 硝化、反硝化速率的测定19-20
  • 2.2 结果与讨论20-31
  • 2.2.1 系统主要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20-23
  • 2.2.2 硝化特性的影响研究23-26
  • 2.2.3 反硝化特性的影响研究26-31
  • 2.3 本章小结31-32
  • 3 泥膜工艺各段碳源利用分析32-42
  • 3.1 材料与方法32-33
  • 3.1.1 碳源分析方法32-33
  • 3.1.2 污泥产率系数33
  • 3.2 结果与讨论33-41
  • 3.2.1 第一段碳源利用分析35-36
  • 3.2.2 第二段碳源利用分析36-38
  • 3.2.3 第三段碳源利用分析38-40
  • 3.2.4 各段碳源利用分析比较40-41
  • 3.3 本章小结41-42
  • 4 泥膜工艺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42-51
  • 4.1 材料与方法42-44
  • 4.1.1 样品采集42
  • 4.1.2 DNA提取42
  • 4.1.3 PCR扩增42-43
  • 4.1.4 DGGE凝胶电泳43
  • 4.1.5 细菌数量的测定43-44
  • 4.2 结果与讨论44-50
  • 4.2.1 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44-47
  • 4.2.2 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比较47-49
  • 4.2.3 微生物多样性与硝化、反硝化相关性分析49-50
  • 4.3 本章小结50-51
  • 5 结论与建议51-53
  • 5.1 结论51-52
  • 5.2 建议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    吴春容;

悬浮填料对污水脱氮的影响分析    韩喜莲;王艳;李绍勇;

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邱慎初,丁堂堂

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的脱氮效果及影响因素    何国富,周增炎,高廷耀

优化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设计参数    祝贵兵,彭永臻,周利,马勇,张新兰

低浓度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欧阳勇;罗建中;陈宝才;王莎;

低碳源条件下反硝化同步除磷脱氮的研究    汤兵;王五洲;石太宏;

PCR-DGGE在水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卢永;陈秉娟;申世峰;严莲荷;周申范;张建法;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    祝贵兵;彭永臻;郭建华;

活性污泥系统比耗氧速率在线检测与变化规律    李凌云;彭永臻;李论;王淑莹;

强化悬浮填料活性污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研究    胡业诚

猪胃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现状浅析    柳尧波;凌泽春;

活性污泥生物吸附性能的研究    李冰璟;刘绍根;倪丙杰;王育来;徐得潜;

DE氧化沟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马美玲;

菲降解体系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段佩玲;王振宇;赵更丰;刘国生;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内生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邓墨渊;王伯初;杨再昌;王黎;

工艺条件对垃圾渗滤液硝化生物强化特性的影响    李平,韦朝海

反硝化细菌抑制石油集输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试验研究    王堂彪;金鹏康;周立辉;李岩;

DGGE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中的应用    李怀;关卫省;欧阳二明;王晓慧;张杰;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在重庆某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杨幸;杨雅琴;王俊;刘洋;胡林龙;

含氮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泽斌;马云;王强;

四种填料对自然水体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性能的研究    刘景明;于洋;徐岩;俞晟;王爱辉;

低C/N城市污水全程自养生物脱氮    张树军;孟春霖;念东;陈刚新;杨岸明;周军;常江;甘一萍;

MBR和CAS工艺中污泥特征的比较研究    林红军;陆晓峰;沈飞;余江林;

用DGGE技术分析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分布    姜昕;马鸣超;李俊;李力;钟佐燊;

海水鱼消化道菌群结构研究进展    周志刚;石鹏君;姚斌;何夙旭;苏永全;

河流中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及其脱氮性能研究    王珺;裴元生;杨志峰;林常婧;

低氧亚硝化的稳定性研究    杜贺;李冬;张杰;

利用物料流向分析优化A~2/O系统运行参数    董晓阳;张静慧;周军;吴珊;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回流液的处理    李春光;

种鸡场的水质状况    孙西战;颜培实;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城市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的特性及模拟研究    刘绍根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闵红

德兴铜矿污染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微生物分子生态多样性研究    谢学辉

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系统中N_2O的释放机理与减量化控制研究    胡振

复合膜生物反应器地下水脱氮技术研究    张立辉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微生物效应及生态模型研究    修海峰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    王玉兰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林可霉素废水处理工艺及启动研究    牛娜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亲油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吴亮

采用工业焦粉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李娅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李茜

可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筛选及其性质初探    于洁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同步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的工艺特性研究    张文燕

医药化工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庄严;陈立伟;夏涛;蔡天明;周立祥;

DNA提取方法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检测的影响    李鹏;毕学军;汝少国;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新动向    何志茹;霍玉龙;张文胜;

用ORP作为氧化沟同步硝化反硝化控制参数    侯红勋;陈伦强;王淑莹;Takashi Mino;Hiroyasu Satoh;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冯旭东,王葳,董黎明,汪苹

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    陈曦;崔莉凤;杜兵;司亚安;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 for combined sewage in Shanghai    黄天寅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一种新型填料——悬浮填料    刘翔,高廷耀

生物脱氮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研究    高艳玲;许春生;

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董国日;

折流生物膜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研究    陈冠宏;金腊华;王立立;刘秀平;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彭赵旭;彭永臻;左金龙;

进水碳氮比对SUFR系统脱氮除磷影响的特性分析    罗固源;杨洋;许晓毅;李娜;

碳氮比及pH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的影响    田文婷;李军;王立军;张慧;张文文;

碳氮比、污泥浓度及水温对城市污水生物脱氮的综合影响    周健,罗固源,刘国涛,吉方英

垃圾渗滤液微生物接种强化堆肥试验研究    彭绪亚,李明,丁文川,吴正松,刘国涛,蔡华帅

同分异构体喹啉和异喹啉的缺氧降解性能比较    李咏梅,孙丽娟,黄明祝,顾国维

影响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因素研究    陈雷;秦蓁蓁;李绍峰;

AAO工艺出水pH值偏酸问题分析及对策    李金浩;

氮源及碳氮比对产朊假丝酵母合成谷胱甘肽的影响    聂敏;卫功元;邵娜;葛晓光;

不同碳氮比对薄盖灵芝液体培养的影响    宋爱荣;田雪梅;谢艳萍;王治鹏;于开亮;张学芝;

白灵侧耳菌丝生长对碳、氮营养需求的研究    万鲁长;单洪涛;黄春燕;张柏松;孙树凯;宇仁娥;

‘玉荷包'荔枝树体碳氮比之季节性变化    吴政营;柯立祥;

亚热带地区土壤碳氮积累相关关系及稻作影响    刘守龙;苏以荣;黄道友;肖和艾;吴金水;

不同C/N比液体培养基对非灭菌环境P.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研究    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钱易;

不同碳氮比植物残体施用对三峡库区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胡荣桂;林杉;高璟赟;聂文婷;

上山越夏对大花蕙兰可溶性糖积累及碳氮比的影响    杨秀珍;胡继颖;刘燕;

城市污水污泥堆肥处理机理的研究    曹仁堂;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李伟光;王秀蘅;

不同营养条件对鲍鱼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    黄春燕;万鲁长;单洪涛;张玉涛;李志勇;

香菇菌棒为何不吃料    兴隆县农广校 滕玉艳

玉米秸秆还田须“三防”    张继臣 董庆利 赵学科

麦秆全量还田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陈伦寿

施肥疑难集中解答    中化农大研究中心

秸秆还田时要注重施氮    孝感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王文丰

常用容器栽培介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 蔡向阳

沼气池不产气怎么办?    王万能 杨书宏

香菇栽培有哪些主要方式?    

生物发酵滚筒:垃圾处理新利器    

中化化肥免费电话解答集锦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

植被生化组分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    沈艳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研究    邹建文

西北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和功能及抗旱生理研究    单立山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_2O排放研究    林杉

植物残茬添加后土壤氧化亚氮释放影响因子研究    李学超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硝化菌群功能与群落特征研究    王峰

分步进水序批式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工艺研究    韩志英

炭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刘惠军

SIPR-SBBR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刘亚丽

施肥对黑土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    乔云发

环剥对冬枣树体营养生长及养分和激素变化的影响    刘小娟

施肥对水稻植株碳氮分配与积累的影响    冯蕾

碳氮比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关静姝

厌氧氨氧化处理养殖废水启动实验研究    何占飞

富营养化水体中胶体有机营养物质研究    杨登峰

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与反硝化的研究    王强

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步硝化反硝化的研究    蒋胜韬

A/O-MBR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李红瑛

箭竹开花前后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王保军

一定碳氮比条件下有机营养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刘增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