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20 12:09:26
热度: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摘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即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轻)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念以及粗放的资源

【摘要】: 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绩效(即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轻)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片面追求GDP的发展观念以及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工业是引起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产业。因此,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工业生产体系,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工业结构已进入“重型化”的阶段,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量居高不下,从2003年开始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强度不降反升,这主要是因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的比重在逐年增加。据此国家“十一五”规划从降低工业生产中能源和水的消耗,减少SO_2和COD排放出发,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使我国社会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思路。这就要求对现行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重新审视工业生产的行业结构,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和节水减排的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 本文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提出基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产业分类新思路,利用1987-2006年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SO_2排放的关系;工业发展与水资源消耗、COD排放的关系;运用2005年我国40个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从节能减排与节水减排两个方面重新进行分类,并定量分析了40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友好度,将其分为四种环境友好类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以上的深入分析、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利用1987-2006年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水资源消耗和废水排放、及万元产值资源消耗和万元产值废物排放。结果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工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总量呈指数增长,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总量随工业生产总值呈现“S”型曲线,目前尚未达到其极限位置;水资源消耗总量逐年增加,废水排放量在2000年之前逐年下降,之后呈现上升趋势;万元产值资源消耗及废弃物排放量呈幂指数衰减。 (2)中国40个工业行业的万元产值能源消耗、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和SO_2排放强度,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强度随着人均GDP都呈现幂指数衰减,基本符合环境学习曲线。 (3)本文从节能(水)-减排双调控目标出发,依据万元产值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强度、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强度,将我国40个工业部门分别划分为3种资源-环境类型进行环境友好分析,这个新的工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与资源消耗、废物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2001-2005年3类工业的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进行了统计表分析。利用产业环境友好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40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友好度,计算其能源因子、大气排放及节能减排综合得分、水耗因子、污水排放和节水减排综合得分,定量分析40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友好度。 (4)以工业生产消耗的两大类资源和三类废物的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环境友好状况的评价体系,采用分指数和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定量分析了40个工业行业的环境友好度,对其进行新的分类,结果显示:清洁型行业的环境友好度为0.123~0.2,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轻污染型行业的环境友好度在0.306~0.551之间;中污染型行业的环境友好度在0.663~1.058之间:重污染型行业的万元产值资源消耗量占到整个工业的40%左右,万元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占到整个工业的70%左右,环境友好度在1.123~3.389之间,是环境污染的元凶。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将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2)从资源-环境双调控的角度,对我国40个工业重新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资源消耗 污染物排放 节能减排 节水减排 环境友好型 产业分类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321;TV213.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11-21
  • 1.1 选题背景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6
  • 1.2.1 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13-14
  • 1.2.2 水资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14
  • 1.2.3 环境与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14-15
  • 1.2.4 工业分类的研究进展15-16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7-18
  • 1.3.3 技术路线18-19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19-21
  • 第2章 中国工业发展及环境现状21-25
  • 2.1 中国工业化进程21-22
  • 2.2 我国资源禀赋及环境承载能力分析22-24
  • 2.2.1 我国能源消耗与环境问题22-23
  • 2.2.2 我国水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23-24
  • 2.3 结论24-25
  • 第3章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SO_2排放25-32
  • 3.1 2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25-26
  • 3.1.1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消耗25-26
  • 3.1.2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SO_2排放26
  • 3.2 工业能源消耗量与能耗强度的变化26-27
  • 3.3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27-28
  • 3.4 工业增长能源消耗与SO_2排放的S型曲线28-30
  • 3.5 能源-大气环境的环境学习曲线30-32
  • 第4章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与COD排放32-39
  • 4.1 2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的水消耗与废水排放32-34
  • 4.1.1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32
  • 4.1.2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的COD排放32-34
  • 4.2 工业水消耗量与水耗强度的变化34-35
  • 4.3 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及排放强度的变化35-36
  • 4.4 工业增长过程中的水消耗与COD排放36-37
  • 4.5 水环境的环境学习曲线37-39
  • 第5章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工业分类39-53
  • 5.1 工业分类方法39-41
  • 5.1.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39-40
  • 5.1.2 评价的数学模型40-41
  • 5.2 基于节能减排的工业分类及统计分析41-47
  • 5.2.1 基于节能减排的工业分类情况42-43
  • 5.2.2 五年来我国工业能源消耗和SO_2排放动态43-44
  • 5.2.3 基于节能减排的工业环境友好度分析44-47
  • 5.3 基于节水减排的工业分类及统计分析47-53
  • 5.3.1 基于节水减排的工业分类情况47-49
  • 5.3.2 五年来我国工业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动态49-50
  • 5.3.3 基于节水减排的工业环境友好度分析50-53
  • 第6章 中国工业行业的环境友好度分析53-58
  • 6.1 基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产业分类53-54
  • 6.2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工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54-56
  • 6.2.1 工业结构调整目标54-55
  • 6.2.2 工业结构调整方案55-56
  • 6.3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工业结构调整政策建议56-58
  • 第7章 总结与讨论58-63
  • 参考文献63-68
  • 附录68-73
  • 致谢73-75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75-76
  • 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76
  • 硕士期间获奖情况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侯步蟾

基于清洁生产的节水减排效益及措施研究    郭琴

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    徐匡迪

高、低耗能产业对我国城市化影响分析    耿海清;

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    杨凯,叶茂,徐启新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    

工业轻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齐志新;陈文颖;吴宗鑫;

本溪县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武雅坤

中国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路宁;刘玉龙;

水资源消耗和COD排放的行业特征分析    叶帆;吴舜泽;逯元堂;李键;

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特征分析    刘利

生态工业技术的概念、特征及比较研究    傅泽强;杨明;段宁;乔琦;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英文)    赵青林;毛伟;彭瑛;

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风险防范与效率改进    王雷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    宁金花;申双和;

江苏省环境污染与人均GDP·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赵银德;李晓蕾;

基于密切值法的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    卢秉福;韩卫平;

区域水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关系分析——以贵州省安顺市为例    张磊;杨静;卢扬;

西部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制度安排    刘莉;吴文豪;

宁夏枸杞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景娥;

鄂东油菜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张耀学;刘习中;王伟妮;王友珠;严茂定;黎红;张展雄;

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    赵青林;毛伟;彭瑛;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长三角地区循环经济建设研究    袁虹;

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经验分析    赵靖萱;陈冲;

我国科技社团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玉明;刘湘云;

闵行区SO_2污染逐年变化分析及与气象参数间相关性的探讨    柏桦;王蔚;崔林丽;

中国府际财政关系研究:宪政分权的视角    谢庆奎;王懂棋;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对中国(1985—2005)的经验分析    朱春奎;曹玺;

中国的能源与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和减排成本分析    姜克隽;胡秀莲;庄幸;刘强;朱松丽;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六十年概览:历史演变、现状和未来    李文利;刘强;

京津冀都市圈内农民工流动趋势分析    纪韶;

中国外资经济存量规模及其影响研究    高敏雪;

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杨皎平

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    刘洪斌

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    陈春常

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周龙

产业集群创业人才素质及保留因素研究    蔡弘

北京市节水草坪用水量预测及推广对策研究    金笙

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王立国

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    杨博琼

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    朱妍

广义制度关联性视角下的转轨路径研究    白千文

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李书敏

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尹慧君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阻尼脉动干扰床分选机的研究    惠兵

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王国艳

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    田莉

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    张烨

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邓娜娜

辽宁省产业用水变化驱动效应分解与时空分异分析    王妍

珠三角产业集群发展及其对广西的借鉴    黄志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存在适应性的评价研究    张纯洪;刘海英;

我国电力能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张祥军;

中国工业能耗变动因素分析:1993—2002    周鸿,林凌

节约能源 电力行业应先行    孙庆阁;于来福;

一元线性回归在焦化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的应用    肖致强;安艳玲;

节能降耗 科技先行 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    戴红梅;

广东省水环境变化趋势及对策    林旭钿,王进

我国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现状分析    王泰昌;张媛媛;迟京东;

结构变动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    史丹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

清洁生产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    王林秀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电源结构多目标决策研究    施应玲

日本产业节能对策刍议及对我国的启示    赵国成

水夹点技术在炼厂节水减排中的应用研究    汤小玲

浙江印染业清洁生产节水措施研究    陈梅兰

城市工业节水综合评价研究    郑小华

基于节水减排的ELC曲线与生态工业分类研究    陈素景

环境学习曲线与中国省际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韩亚芬

天津市工业用水预测与节水潜力分析    张吉辉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动态仿真模拟与政策研究    叶斌

阜新某化工厂清洁生产研究    季晓艳

氰化提金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研究    邓方

电信运营企业节能指标分解模型研究    于静雅;舒华英;杨天剑;

新疆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环境学习曲线特征分析及节能减排潜力研究    冷冰冰;朱建雯;黄韶华;

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分析与能源需求预测研究    李春荣

基于DEA的中国节能减排视在潜力分析方法研究    宋红印

吉林省“十二五”COD排放总量预测及减排潜力研究    高婷婷

河南省“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问题研究    罗娟

经济增长与工业环境污染之间关系计量分析    谢贤政,万静,高亳洲

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    徐匡迪

绿色再制造工程的进展    徐滨士,梁秀兵,李仁涵

中国污染变化的主要因素——分解模型与实证分析    陈六君,王大辉,方福康

武汉市“三废”排放的库兹涅茨特征及原因探析    刘耀彬,李仁东

生态示范区内生态工业建设模式探讨    王倩,邹欣庆,葛晨东,李海宁

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    彭水军;包群;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丁勇;朱彤;

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    吴开亚,陈晓剑

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模型及2001年排放清单估算    张强;ZbigniewKlimont;DavidG.Streets;霍红;贺克斌;

河北省工业废气排放与治理实证分析    刘德智;蔡海标;

环保投资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影响研究    全玉莲;孙玉龙;石碧清;张雪花;

湖南省SO_2污染现状、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及趋势预测    蒋益民,曾光明,张龚,刘鸿亮

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    王文兴,卢筱凤,庞燕波,汤大纲,张婉华

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王文兴,王纬,张婉华,洪少贤

上海市大气质量与国内外城市的比较研究    黄成,王冰妍,陈长虹,Folke Wolff,陈国海

中国酸雨成因研究    王文兴

中国商品能源消耗导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    田贺忠,郝吉明,陆永琪

民用新型液体燃料的排污量    匡国正,张秀珍,周祖延,龚逸峰,蔡勤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真真;李善同;

我国能源、重要资源消费与环境污染趋势分析——以SO_2和COD污染物为例    李瑞萍;王高尚;骆建华;耿诺;王安建;

浙江环境优化目标设想    徐燕椿;

可持续增长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基于IS—LM—PD模型的静态分析    方显仓;

中国省级税收竞争与环境污染的面板数据检验    崔亚飞;刘小川;

四川省酿造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邱凌;李富华;江腊海;

穗港城市发展与碳排放    刘宇;匡耀求;黄宁生;

农村水污染成因与防治对策——以太湖地区为例    叶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挑战与制约因素    

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分析    陈春华;路正南;

烟台生态市建设成效大    王文祥

王金南:碳强度本质是一种排放总量控制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实习记者 唐明华

总局发布城考新指标    记者  步雪琳

以环保助推经济发展    记者 傲腾

让更多的“两型”产业乘势而上    本报记者 易博文 通讯员 黄亮斌

辽宁285家企业列入环保重点监控    杨军

长株潭:不建高污染高能耗项目    

美国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比增1.6%    庞晓华

泌阳县落实生态立县推进污染减排    记者 余音

建材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

基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青岛市结构减排研究    王晓燕

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    崔正国

中国能源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侯建朝

江苏省经济、能源与环境系统(3E)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春华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南方典型性水稻土有机碳矿化与CO_2、CH_4产生研究    郑聚锋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灵敏度模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石义(Ojekunle Olusheyi Zaccheaus)

基于指数分解的我国能源相关CO_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与预测    张明

钱塘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方晓波

山东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王清

大型活动下不同交通管理控制策略对尾气排放的影响评价    张滢滢

5种养殖池塘水质、污染物排放强度及氮、磷收支    陈东兴

城市交通峡谷污染物浓度相关影响因素测试研究    白春霞

华北地区大气污染源排放状况研究    赵斌

“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赵学军

亚热带城乡区域植物源VOC排放的研究    朱轶梅

基于节能(水)—减排的我国工业分类研究    王美红

安徽省工业污染排放强度与工业结构、环境保护关系定量分析    孙垂强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中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孙雪

深圳市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    王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