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氮等离子体炬裂解天然气制乙炔乙烯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8:58
热度:

氮等离子体炬裂解天然气制乙炔乙烯的研究【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一种新的转化天然气制取乙炔及乙烯的技术手段一氮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乙烯方法,同时对其它多种甲烷转化方法进行了评述

【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了一种新的转化天然气制取乙炔及乙烯的技术手段一氮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乙烯方法,同时对其它多种甲烷转化方法进行了评述,与其他方法相比,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乙烯方法条件温和,设备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 通过对天然气裂解反应进行理论分析以及对反应器进行流体力学模拟计算表明可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如橄榄形状)、改变天然气进料方式来抑制天然气裂解中的阴极积碳现象和在反应器中的积碳现象,并确定了在本实验条件下反应器的冷激位置。 根据理论研究,在改进反应器结构和天然气进气方式基础上,本文在latm、不同功率、天然气流量和氮气流量条件下对天然气转化制乙炔、乙烯进行实验研究,探索对天然气转化率及乙炔收率的影响因素。本文重考察了功率和天然气流量不变改变氮气流量、功率和氮气流量不变改变天然气流量、天然气和氮气流量不变改变功率这三种情况下对天然气的转化率、乙炔及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以及乙炔在气相中的浓度变化。实验发现:在氮气等离子体中裂解天然气要得到最大乙炔收率,在5~15KW范围内,天然气与氮气流量比值最好为1:1.8;如果要使乙炔的选择性最好,则天然气与氮气的流量比值最好为1:1。在功率为5KW,天然气流量为1NM~3/hr时,最好结果为:天然气转化率72.7%,乙炔选择性52%,乙炔收率37.8%,不计氮气时乙炔在气相中的浓度为15.3%;乙烯选择性12.6%,乙烯收率9.1%。实验发现:当功率给定后,并不是氮气进气流量越大收率越高,过大的进气量会造成CH_4裂解不够,降低C_2产品的收率。因此,实验中,功率与氮气进气量应适当配合。当功率增加时,氮气和天然气流量必须相应增加才有好的乙炔收率。 【关键词】:甲烷 氮等离子体 裂解 乙炔 乙烯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TQ22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8
  • 前言8-11
  • 第一章 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化学及其应用11-17
  • 1.1 等离子体物理概述11-14
  • 1.1.1 等离子体学起源11-12
  • 1.1.2 等离子体的特性12
  • 1.1.3等离子体的分类12-13
  • 1.1.4 热等离子体的概念和有关基本性质13-14
  • 1.1.4.1 热等离子体的概念和性质13
  • 1.1.4.2 局域和部分局域热力学平衡的判据13-14
  • 1.2 等离子体化学及其应用14-17
  • 第二章 天然气转化技术和乙炔生产技术17-27
  • 2.1 天然气转化技术17-24
  • 2.1.1 甲烷的间接转化法17-18
  • 2.1.2 甲烷的直接转化法18-22
  • 2.1.3 甲烷的等离子体转化技术22-24
  • 2.1.3.1 冷等离子体方法裂解甲烷23
  • 2.1.3.2 热等离子体方法裂解甲烷23-24
  • 2.2 乙炔生产技术24-27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及等离子体温度场和速度场的模拟27-43
  • 3.1 热等离子体对甲烷的活化作用27-28
  • 3.2 自由基反应及动力学计算28-31
  • 3.3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热力学平衡31
  • 3.4 流体力学研究31-39
  • 3.4.1 层流模型32-36
  • 3.4.2 差分格式及参数的计算36-38
  • 3.4.3 湍流模型38-39
  • 3.5 模拟结果39-41
  • 3.5.1 速度场的模拟结果39-40
  • 3.5.2 温度场的模拟结果40-41
  • 3.6 以后的工作41-43
  • 第四章 实验部分43-57
  • 4.1 实验装置及流程43-45
  • 4.1.1 流程43-44
  • 4.1.2 热等离子体发生器44-45
  • 4.1.2.1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44
  • 4.1.2.2 电弧稳定工作对电源伏安特性的要求44-45
  • 4.2 分析方法45-47
  • 4.2.1 定性分析方法45
  • 4.2.2 定量分析方法45-47
  • 4.3 实验过程及结果讨论47-52
  • 4.3.1 实验过程47
  • 4.3.2 实验结果及讨论47-52
  • 4.3.2.1 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47-48
  • 4.3.2.2 氮气流量的影响48-50
  • 4.3.2.3 天然气流量的影响50-51
  • 4.3.2.4 功率的影响51
  • 4.3.2.5 积碳的影响51-52
  • 4.4 直流等离子体放电52-55
  • 4.4.1 放电过程及结果52-54
  • 4.4.2 影响放电的因素和对实验的影响54-55
  • 4.5 工业化考虑55-57
  • 第五章 结论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2
  • 附录一 动力学速率方程62-64
  • 附录二 动力学计算算法64-65
  • 附录三 流体力学模拟算法65-66
  • 附录四 色谱图66-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等离子体转化温室气体的基础研究    孙艳朋;聂勇;吴昂山;章昱;沈建良;姬登祥;于凤文;计建炳;

热等离子体重整CH_4-CO_2制合成气    孙艳朋

电弧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的研究    田玉龙

微波诱导甲烷在活性炭/碳化硅上直接转化制C_2烃    张劲松,曹丽华,杨永进

络合吸收法分离烯烃/烷烃    许峥,周荣琪,段占庭

天然气制乙炔可行性探讨    陈立春,蔡春艳,周贤洪

电场增强等离子催化反应由天然气合成碳二烃    杜莉苹,许根慧,孙洪伟,何菲

天然气等离子体法制乙炔    张祥富,曾达权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偶联反应的研究Ⅱ.反应添加气的影响    朱爱民,张秀玲,宫为民,代斌,张报安

等离子体电弧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殷凤良;胡绳荪;高忠林;赵立志;

阴极材料的电弧烧蚀研究    张晖,杨志懋,丁秉钧,顾海澄

集气腔总压对电弧喷射推力器工作过程的影响    肖应超,汤海滨,刘宇

基于回归神经网络的复杂工业对象的建模    魏剑平,李华德,余达太,冯扬

直流电弧炉电弧通路的模型    魏利平,潘荫华,周璜

高速电弧喷枪中电弧场的数值模拟    董瑞涛;索双富;

等离子喷涂能量传递特征及其高效电源研究    杜贵平,黄石生

将碳化硅用于催化剂载体的研究进展    刘水刚,高伟

热等离子体技术在真空开关铜铬触头材料制造中的应用    王永兴,邹积岩

氩氮气体混合比对等离子射流温度和涂层特性的影响    刘丹,张海鸥,王桂兰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热解炉的传热分析    赵鹏;孟月东;遇鑫遥;陈龙威;江贻满;倪国华;陈明周;

铝合金等离子焊接电弧行为对平焊焊缝成形的影响    韩永全;姚青虎;杜茂华;吴永军;李国伟;

清洁能源炼钢实验技术的探索    吴华峰;韩丽辉;王玉刚;冯根生;宋忠平;李士琦;

清洁能源炼钢实验技术的探索    吴华峰;韩丽辉;王玉刚;李士琦;冯根生;宋忠平;

不溶性阳极系统电镀锡板烧点缺陷研究    李兵虎;

AgNi10低压直流单次分断燃弧机理及电腐蚀形貌的试验研究    谭志龙;陈松;管伟明;郭俊梅;

焊接工艺参数对变极性等离子焊接电弧力的影响    姜祎;徐滨士;吕耀辉;刘存龙;向永华;夏丹;

交流输电线路单相接地潜供电弧自熄特性研究    颜湘莲

双丝间接电弧焊电弧特性及熔滴过渡研究    张顺善

聚酯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及喷墨印花应用性能研究    王春莹

等离子枪体的换能效果及电弧特性的研究    韩海玲

层状金属复合板件等离子体弧柔性成形技术基础研究    宋文庆

半导体桥等离子体与药剂作用机理研究    冯红艳

微波辅助的苯的直接羟基化反应    刘彤

基于多信息融合的激光与脉冲MIG电弧作用机理研究    高莹

AlN和ZnO纳米结构的电弧放电法制备及生长机制研究    杨松林

焊接电弧引燃过程的机理分析    石里男

连续弧等离子点火电源技术研究    陈明敏

橡胶模具等离子体清洗方法研究    沈洋

基于神经网络的电弧炉电流预测模型研究    王晓波

微反应器中二乙炔基苯同分异构单体的连续合成    张雪锋

动车组弓网系统电磁骚扰研究    叶畅

纳米ITO粉末制备工艺技术的研究    孙丽达

气相法制备超细锡基无铅焊料粉体的研究    张瑾

脉冲阴极弧电源的设计    汪华磊

高压电弧图像采集与处理    李旸

微波等离子体产生及甲烷制氢应用初探    徐晓文

应用ASPEN PLUS模拟天然气、空气、水蒸气制合成气反应    邢春发;崔秋凯;徐显明;王斯晗;张永军;张忠涛;王凤荣;

应用ASPEN PLUS模拟甲烷、二氧化碳制合成气反应    郭继宁;邢春发;刘星山;徐显明;

电弧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    鲍卫仁;田玉龙;李凡;吕永康;谢克昌;

热等离子体射流温度与放电功率和气体流量的定标关系    覃攀;冉袆;兰天石;戴晓雁;印永祥;童洪辉;程昌明;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化学转化与利用的方法学    汪靖伦;何良年;王金泉;杜亚;苗成霞;窦晓勇;吴颖;高健;

甲烷催化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研究进展    徐占林,毕颖丽,甄开吉

甲烷催化制氢气的研究进展    许珊,王晓来,赵睿

常压、脉冲微波强化丝光等离子体作用下甲烷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研究    张军旗,杨永进,张劲松,刘强

微波复合直流等离子体转化天然气制乙炔的研究    徐兴祥,杨永进,孙家言,张劲松

固载Ru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酸的研究(Ⅳ):反应机理    张一平;费金华;于英民;郑小明;

等离子体热解煤制乙炔及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吕永康

淤浆聚乙烯生产流程ASPEN建模    沈航

热等离子体重整天然气和二氧化碳制合成气研究    兰天石

电弧等离子体裂解甲烷制乙炔的研究    田玉龙

CH_4-CO_2等离子体重整制合成气的研究    原丽军

甲烷联合重整三重整制合成气的热力学分析    孙迎

ASPEN PLUS软件在大型聚丙烯装置的应用    卢昶

热等离子体重整CH_4-CO_2制合成气    孙艳朋

低温等离子体应用于甲烷的直接转化    朱爱民,师华,宫为民,张报安,阮桂色

炼厂干气的综合利用    李恒泰,陶志林,孙秀芬

具有广阔前景的热等离子体处理    陈熙

热等离子体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樊友三

热等离子体雾态气化制备薄膜技术    宫华,黄晖,汪敏强,姚熹

热等离子体与能源    过增元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的研究进展    刘颖,王浩静,周立公,晁兵,宋士玮

第9届国际等离子体化学会议(ISPC-9)    吴承康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乙烯    尚书勇,印永祥,李娟,何方方,戴晓雁

《电弧和热等离子体》新书介绍    吴美潮

热等离子体裂解煤研究综述    戴晓雁,康建华,印永祥

热等离子体法裂解碳氢化合物制备炭黑的热力学研究    陈莉莉;洪若瑜;李洪钟;

热等离子体在化工中的应用    印永祥;

减压热等离子体特性研究    潘文霞;孟显;陈熙;吴承康;

微波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技术    李伟;季天仁;崔瑞祯;李水清;刘刚;

载气对热等离子体发生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吴贵清;王哲;李和平;包成玉;

热等离子体制备过渡金属掺杂的氧化锌纳米棒    胡鹏;袁方利;李晋林;陈运法;

等离子体处理危险废物技术    李伟;李水清;崔瑞祯;刘刚;季天仁;

从石英光纤废料中制备硅新工艺的实验研究    马文会;杨斌;王华;戴永年;高桥宏;

利用热等离子体进行生物质液化过程的研究    易维明;何芳;李永军;柏雪源;姚福生;

等离子体效应对类氦Ar离子双激发态衰变特性的影响    张登红;董晨钟;蒋军;李博文;

液氦温区下椰壳炭对氢、氦的吸附性能测定    陈长琦;汪明明;胡纯栋;谢远来;刘智民;张建国;

熔化垃圾来铺路    刘林森编译

球形闪电仍是自然界不解之谜    阳雨

闪电怎样为人类所用    钱红岭

巴西包装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社会经济模式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包装技术协会会长 邹祖烨

兰大“万能”纳米技术初步实现产业化    记者 束洪福

中国科研人员研究成功“万能”纳米技术    孙勇

对太阳耀斑放能机制的探讨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鲁润宝

俄准确测出高温等离子体温度    董映璧

国际核聚变实验堆将在中国采购电源    记者 高博

热等离子体裂解反应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及实验研究    黄晓媛

利用热等离子体熔融垃圾焚烧飞灰制备微晶玻璃的实验研究    王勤

超强超短脉冲激光与团簇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刘红杰

直流热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熔融固化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试验研究    潘新潮

太阳风向磁层传输的观测研究    燕广庆

磁分散电弧等离子体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黎林村

高电压低电流等离子喷涂的特性研究    安连彤

用于危险废弃物处理的直流等离子体射流特性研究    屠昕

等离子体中太赫兹波传输特性理论研究    袁承勋

二路进气热等离子体喷枪用于垃圾焚烧飞灰处置的研究    高飞

热等离子体合成氮化铝陶瓷粉    漆继红

等离子体射流共裂解煤和天然气制乙炔实验研究    尚书勇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李娟

等离子体填充喇曼型自由电子激光的理论研究    刘文鑫

热等离子体处理制革污泥的数值模拟    白向蓉

快波在等离子体中的传播计算及驱动电流的理论研究    杨磊

热等离子体作用下火药热化学性能计算的初步研究    赵玉宝

热等离子体中横模和纵模的色散关系研究    廖妍俐

带滞止面的直流电弧热等离子体发生器与反应器特性研究    吴贵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