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柴东三湖地区天然气检测技术及目标优选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8:14:33
热度:

柴东三湖地区天然气检测技术及目标优选【摘要】:三湖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含气区,经过多年的勘探,已发现多个第四系-上第三系构造气藏,但随着勘探与研究的深入,比较容易发现的气藏已越来

【摘要】:三湖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主要的含气区,经过多年的勘探,已发现多个第四系-上第三系构造气藏,但随着勘探与研究的深入,比较容易发现的气藏已越来越少,而像低幅度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利用现有二维地震资料,识别起来难度很大,再发现新气藏的难度越来越大。 为了进一步扩大三湖地区的勘探成果,需要探索和总结适用于该区地质特点的天然气检测技术,以便指明有利的勘探区,指导勘探目标的选择,实现天然气勘探新的发现。 本文基于以上的目的,利用现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开展研究,从构造特征、沉积特征、气藏特征研究入手,根据构造与沉积背景,宏观预测了构造气藏、岩性气藏勘探的有利区,针对有利勘探区运用了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子波分解与重构、叠前AVO分析等多种储层预测与含气检测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适用条件、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目标评价与优选,提出了钻探的有利目标。 【关键词】:检测技术 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
  • 1.1.1 选题的来源9
  • 1.1.2 选题的目的9
  • 1.1.3 选题的意义9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9-11
  • 1.2.1 研究现状9-10
  • 1.2.2 存在问题10-11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措施11-14
  • 1.3.1 研究思路11-12
  • 1.3.2 技术措施12-14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14-17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2 完成的工作量14-17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7-21
  • 2.1 工区概况17
  • 2.1.1 工区位置17
  • 2.1.2 勘探程度及资料状况17
  • 2.2 区域地层17-19
  • 2.2.1 第四系18
  • 2.2.2 第三系18-19
  • 2.3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19-21
  • 2.3.1 烃源岩19
  • 2.3.2 储盖组合19-21
  • 第三章 构造特征21-27
  • 3.1 区域构造背景21
  • 3.2 断裂特征21-22
  • 3.3 次级构造带划分及特征22-25
  • 3.3.1 次级构造带划分22-23
  • 3.3.2 次级构造带特征23-25
  • 3.4 构造演化特征25-27
  • 第四章 沉积特征27-32
  • 4.1 物源方向分析27-28
  • 4.2 沉积相划分及展布特征28-32
  • 4.2.1 沉积相类型与相标志28-31
  • 4.2.2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31-32
  • 第五章 气藏特征32-35
  • 5.1 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32
  • 5.2 气藏聚集规律32-35
  • 第六章 天然气检测技术35-51
  • 6.1 叠后地震预测技术35-41
  • 6.1.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35-37
  • 6.1.2 波阻抗反演技术37-40
  • 6.1.3 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40-41
  • 6.2 叠前地震预测技术41-48
  • 6.2.1 岩石物理建模技术42-43
  • 6.2.2 叠前同步弹性参数反演技术43-44
  • 6.2.3 AVO 分析技术44-48
  • 6.2.4 纵波和转换波联合反演技术48
  • 6.3 预测方法适用性和效果对比48-51
  • 第七章 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51-63
  • 7.1 区带评价51-55
  • 7.1.1 构造区带评价51-53
  • 7.1.2 岩性区带评价53-55
  • 7.2 目标优选55-63
  • 7.2.1 构造目标优选55-59
  • 7.2.2 岩性目标优选59-63
  • 结论63-65
  • 参考文献65-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7-68
  • 致谢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局部构造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王桂宏,张友焱,王世洪,余华琪,马力宁,李思田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形成机理、分布规律与勘探前景    魏国齐,刘德来,张英,李本亮,胡国艺,李剑

中国西北地区石油天然气地质基本特征    胡见义,赵文智,钱凯,李小地,李启明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张金亮

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成岩作用研究    张金亮,林辉,司学强,梁杰

塔东北地区白垩系辫状河沉积特征研究    司学强,张金亮

苏北盐城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张金亮;梁杰;司学强;林辉;

金湖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张金亮;司学强;林辉;

松辽盆地泉四段扶余油层地层层序新认识    李延平;于坤;姜耀俭;陈树民;张尔华;宋永忠;

马东油田沙一下亚段板2、板3油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史超群;张金亮;王金凯;孙婧;任伟伟;姜倩倩;

松辽盆地黒帝庙地区姚一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亚东菊;张金亮;赵红娟;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类型及成藏规律分析    朱建相,柳忠泉

南八仙油气田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评价    邓奎;阎晓莉;李亚萍;

地球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冯志亮;姚亚明;崔树军;周继军;陈建军;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早始新世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成藏    贾红义;杨长春;于建国;王金铎;

塔里木盆地中央地区的断裂系统: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背景    李曰俊;吴根耀;孟庆龙;杨海军;韩剑发;李新生;董立胜;

大港油田大张坨断层三维封闭特征    胡望水;吕炳全;郭齐军;李功权;柳保军;

潜江盐湖潜江组鲕粒灰岩沉积规律研究    王永军;唐小山;

断裂控烃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罗群;

淮北新矿区新生界底部松散沉积物沉积特征及水理性质    张朱亚;

小煤矿采空区地震反射波波场特征研究    王军;邢向荣;崔雅民;杨双安;

多项式拟合求取沙漠地区表层速度的静校正方法    王睿祥;

滩海地区油藏评价方法及应用实例    林承焰;高建;杨斌;王贺林;王建富;

储层钻井液气体定量检测影响因素及方法研究    王印

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张云银

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    邓美寅

青岛海湾大桥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关键技术研究    王福海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构造演化及沉积相研究    李楠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    金惠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    庞军刚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    刘立安

廊固凹陷古近纪大兴砾岩体沉积特征及成因    刘晖

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固体—流体相互作用与有效储层预测    赵伟

豫西鲁山地区中元古界汝阳群沉积相分析    郑伟

河南省西部中二叠统山西组聚煤环境及沉积演化特征    刘顺喜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明洁

南宫凹陷中、新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于晓卫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系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分析    魏恒飞

港东开发区储层地质特征研究    马永东

喀左盆地九佛堂组划分与沉积相分析    王威

西乌旗地区古生代地层格架及油气远景    高小跃

卫城油田卫22断块精细地质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    徐淑娟

北二区东高台子油层剩余油分布研究    王子

对油气运聚研究中一些概念的再思考    李明诚

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进展    宋岩,陈孟晋,秦胜飞,仇明祥

柴西北地区断裂活动及构造演化    张守仁,万天丰

利用产甲烷菌进行CO_2地质固定在中国生物气田的应用初探    夏遵义,白志强

中国从贫气国正迈向产气大国    戴金星

新疆三大沉积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赵文智,龙道江,买光荣

天山地质构造及演化史    张良臣,吴乃元

Baidu
map